生 物 试 卷
命题人:王寿坤 审核人:陈宁 2008、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腊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3.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原核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不可能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条件的变化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B.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若⑤⑥已失去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6.下列关于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中酶1和酶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酶1和酶2是不同的酶,但分布的场所相同 B.在高等动物细胞中酶1和酶2是同种酶,分布的场所也相同 C.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酶1和酶2是不同的酶,分布的场所相同
D.在真核微生物细胞中酶1和酶2是同种酶,分布的场所肯定不同
7.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8.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9.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1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11.下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 B.D图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C.B图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
D.A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12.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⑥ ② ③ ④ ⑤ ①
A.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合成⑥的场所在细胞质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13.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
则后代应为( )
A.红色︰粉红︰白色=1︰2︰1 B.粉红︰红色=1︰1
C.红色︰白色=3︰1 D.红色︰粉红︰白色=4︰4︰1
14.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Ⅱ)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 分别测定。
15.下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 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16.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17.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b,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18.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19.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 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该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 个体
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
D.图中C表示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 成的标志
20.下列有关实验的目的、材料的选择和所用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还原性糖的鉴定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 柑橘组织样液 人口腔上皮细胞 玻璃纸 3%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 健那绿、蒸馏水 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清水 过氧化氢酶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
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实验:取材一解离一染色一漂洗一制片一观察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取材一制片一观察一滴加蔗糖液一观察
C.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一加入淀粉液一注入酶液一保温一加碘液一观察 D.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一选取样方一计数一计算种群密度
22.下图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代表光下植物净光合作用量
B.m的大小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有关
C.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 物仍能生长
D.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酶 数量有关
23.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周期,据表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 10.6 18 16.5 10.4 b时期 0.4 0.5 2 2.3 合 计 11 18.5 18.5 12.7 A.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有丝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a时期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和翻译,b时期可观察到染色体
24.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型活细菌
B.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C.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 D.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细菌转化的结果
25.下列DNA粗提取的实验操作中,经离心或过滤后取上清液或滤液的有( ) A.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混合均匀后离心 B.在盛有血细胞的塑料烧杯中加蒸馏水,快速搅拌后过滤 C.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放入丝状物,轻轻搅拌后过滤
D.在溶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26.(5分)某实验小组做了一系列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实验,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中的线粒体,其中一个同学将观察到的细胞绘 制如右图,请指出该绘制图错误之处:
(2)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实验小组利用显微镜观察该细胞,能否看到有丝的现象?为什么?
(3)实验小组将右图所示的细胞放在含15N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该细胞具有15N标记的细胞器有 (写标号)。 27.(8分)回答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问题。
(1)细胞膜的结构探索历程中,50年代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一亮 一暗”结构,据此他提出了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结构,该结构主要的不足是不能解释等现象。 70年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请用图示方式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在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作出 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又巧妙设计了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假说进行了演绎,最后提出了基 因分离定律。
(3)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含与红眼早杂交,P1 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 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请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现象(果蝇的红眼基因以W表示,白 眼基因以w表示)。
(4)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 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同、核心 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 。 28.(7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中产生的[H]用于 ,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用于 。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3)由图乙可知,40℃时,植物体 (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图甲中B点相对于图乙中 时的状态。
(4)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画出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 29.(11分)回答下列小麦杂交育种的问题: (1)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b表示),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抗病。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产不抗锈病与地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①F2的表现型有 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 ,占F2的比例为 。
②选出F2中抗锈病的品系自交的F3.请在下表中填写F3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子代 F3 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 BB Bb bb (2)另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 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①F2中,中产的基因型为 。 ②在右图中画出F2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的柱状图(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作答) 30.(10分)石柏(幼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柏叶片窄产量低。在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有人推测阔叶突变型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组加倍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定突变型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2)若已证实突变型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杂交实验方案加以鉴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及结论)
(3)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方案一:利用 方法; 图解:
方案二:利用 方法。 图解:
31.(9分)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某同学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自质”的实验中,产生了一些疑问.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的探究实验的部分操作。
试管 l号 2号 3号 4号 5号 第1次加入物 lmL0.1g/mLNaOH溶液 lmL0.1g/mLNaOH溶液 2mL苹果汁 lmL0.05g/mLCuSO4溶液 2mL苹果汁 第2次加入物 lmL0.05g/mL CuSO4溶液 2mL苹果汁 1mL0.1g/mLNaOH溶液 2mL苹果汁 lmL0.1g/mLNaOH溶液 第3次加入物 2mL苹果汁 1mL0.05g/mL CuSO4溶液 lmL0.05g/mLCuSO4溶液 lmL0.1g/mLNaOH溶液 4滴0.01g/mL CuSO4溶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的问题有:
① ;② 。 (2)上述试管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
(3)要使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必须做 处理。 (4)要提高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还应该 。 32.(7分)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一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 (2)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pH 结果(颜色) 1 5.60 ++ 2 6.20 + 3 6.80 橙黄色 4 7.40 + 5 8.00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 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 ;
②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 ③如果2、3、4号试管均变为橙黄色,可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 ④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是 ; ⑤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性,进一步的实验措施是 。(2分) 33.(8分)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 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l、2。 ③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
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l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0C,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 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 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 ; ② ; ③ 。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 ; ② 。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
生物试题答卷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0分
26.(5分) (1) (2)
(3) (写标号)。 27.(8分) (1)
(2)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___ 。 28.(7分)
(1) , 。 (2) 。
(3) (填“能”或“不能”), 。 (4)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画出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 29.(11分) (1)
① , , 。 ② (2)
子代 F3 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 BB Bb bb ① 。 ②
30.(10分) (1)
(2)(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及结论) (3)
方案一: ; 图解:
方案二: 。 图解:
31.(9分) (1)
① ;② 。 (2) 。 (3) 。
(4) 。 32.(7分) (2)
① , ; ② ; ③ 。 ④ ;
⑤ 。(2分) 33.(8分)
(1) 。
(2) ; 。 (3)
① ; ② ; ③ 。 (4)
① ; ② 。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
生物试题参
一.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B 21 BD 2 A 12 A 22 3 C 13 D 23 4 C 14 D 24 AC 5 C 15 B 25 BC 6 C 16 C 7 B 17 C 8 D 18 A 9 D 19 D 10 C 20 C ABD ACD 二.第Ⅱ卷(选择题 共65分) 26.(5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下同。) (1)该图是植物细胞图,而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或答:不该有①⑦⑩结构)(1分);
该图是亚显微结构图,而不是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显微结构图(或答:不该有③⑨⑾结构)(1分)
(2)不能。因为该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2分) (3)⑥⑦⑾ 27.(8分)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生长、、受精作用、变形虫吞噬食物等细胞的复杂功能(答出一项就可得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图略)(2分),磷脂双分子层1分,蛋白质分子1分)
(2)若F1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 (3)(3分)(如右图)写出Fl基因型得1分,F2基因型1分、表现型1分
(4)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
28.(7分)(1)C3的还原(暗反应) 各项生命活动 (2) 温度 (3)不能 5℃
(4)见图 [得分点:5℃、37℃左右时为零,25℃时最高,其它表示出趋势即可]
29.(11分)
(1)①6 AABB 1/16
②BB=1/2 Bb=1/3 bb=1/6
(2)①A1a1A2a2、A1A1a2a2、a1a1A2A2
②
30.(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镜观察有丝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2分)
(2)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2分)
(3)方案一: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进行组织培养 图解:(2分) 雄株离 愈伤 大量的 脱分化 再分化 体组织 组织 雄性植株
方案二: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XX植株和YY植株,再让其杂交产生大量的雄株 图解:(2分) 秋水仙素 XX植株 含X单倍体植株
杂交 离体 大量的XY植株 雄性花粉 秋水仙素 培养 含Y单倍体植株 YY植株
31.(9分)
(1)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后才加入组织样液中吗?(2分)
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吗?(2分) (2)l号
(3)水浴加热(2分)
(4)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该实验(2分) 32.(7分)
(1)温度 最适温度 (2)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3)加水稀释 (4)6.80
(5)围绕pH6.80,在pH6.20和pH7.40之间,加设几个pH梯度(2分) 33.(8分)
(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