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 2010年2月20日 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 ⑩吉林师范大学科研处潘淑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确取得了 史源远流长,如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卢森 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对外交往和社会发展 堡、南非、芬兰、印度、瑞士、德国和中国的、澳门 等领域培养了数百万的外语人才。但是,冷静而客观 等。其中,瑞士、新加坡、卢森堡、我国澳门等实施了 地正视中国外语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 “三语”教育和“四语”教育。它们在双语教育的办学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外语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还缺乏 规格、师资素养、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业评价等方 突破性的成果;在教学实践方面,外语教学注重语言 面,已经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体系,非常值 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 得我们比较、研究和参照。 来的“费时低效”与“哑巴英语”等问题依然没有得 中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 至 彻底的解决;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少外语人才 教育的界定。因此,中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的是,学校中 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就我国 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 基础外语教育而言,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中国双语教学明 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于实践的学习外语专业招生的数 显具有添加性双语教育的特征。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 量和教学的质量之间的矛盾。由于外语专业生源较 程中,我们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 好,就业形势较为乐观,所以导致各个高校的外语专 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成为 业持续扩招,短时期内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使得师资 汉/英双语人才,而不是为了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 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语言(汉语)。因此,我们不但允许学生使用汉语,而 其次,高等学校需要建立外语专业的教学规范。外语 且要继续加强汉语的学习,并且反对把英语作为语文 专业教学规范的制订,具体来说,是对学校外语专业 学科的教学语言。 设置条件的规定,这些规范的确立有助于外语专业创 双语教学是一次实验。外语教育走过了漫长的发 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述措施完善,才能保证大学生的 展历程,贯穿始终的是新旧之间的斗争与交替,斗争 质量,保证分配到全国各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中教师 的结果总是不断地更新外语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学 的质量。 方法。外语教育的科学化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次更新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 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部分学校 部分,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发 实施双语教学也是一次尝试和探索。我国双语教学还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界同 处于实验阶段。建国以后,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双 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一个全方位、多层 语师资专业。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 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我国 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他们从事双语教学大多出 留学教育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综观世界 于自愿的性质。 各国的课程改革状况,外语课程改革一直是各国教育 我国双语教学实验已经开始,但是相关法规还未 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将从语言教育、外 配套。立法滞后开始制约双语教学实验的进一步发 语课程标准、外语教学策略、现代科学技术、教师教育 展。譬如,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评估体系等六个方面对中外外语教育改革现状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 行比较研究,以期拓宽视野,加强我国外语教育改革 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 的力度。 用字。”这项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应该以汉语普通话作 目前,双语教学正在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为教学语言。双语教学是一项新的举措,早先的法律 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 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应尽快研究和制订有关双 学。就全球范围而言,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历 语教学的“条文”,至少颁布一些地方性法规,使得双 ・ 52 ・ 潘淑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 语教学有法可依。 I投入不足。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其他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新时期,对于外语院校和I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社会上出 外语教学工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考验和希望并存I现了许多以培养口语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各种教学试 的历史契机。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 验,这是时代发展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基 单向度的外语人才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l础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而目前,口语教学可以 的要求。外语界人士普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I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注重培养学生 的外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缜密的外语思维I的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成 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各种社会挑战的中英文运I为进一步改革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向,英语教学改革 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f了,培养的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一系 敢于创新、开展与外语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适l列问题相应发生了改变,自然而然影响到整个基础外 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的能:语教育。此外,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教育部将出台 力,具有对外国文化的评判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f相关文件,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促进全体英语 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融l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的目标也向多层次、 会贯通的能力,等等。因此,能否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I多用途、实践型发展,以适应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和 底,又有宽阔的知识面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需要。 的新一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是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必须l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 解决的问题。 f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对外交往和社会发展等领 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深入教学改革,l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外语人才。笔者从理论高度和宏 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i观视角,回顾、分析、展望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 需要,2004年将在全国180所高校中开展大学英语教f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显著成就、基本经验和发展目标。 学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重点为: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l我们在看到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 理念的变化、课程体系的变化、教学手段及形式的变・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规划,基础阶段与高等阶 化和测试及评估的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I段外语教学研究严重脱节;理论研究对教学实际关注 尤其是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社会对懂英语,特别是I少,未能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不规范,低层 具有较强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f次重复劳动多;缺乏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缺乏对 提高学校外语教学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深化外语教 中国外语教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方法存在误 学改革刻不容缓。这些重要举措,为我国基础外语事I区;未能很好处理“拿来主义”与“中国特色”、“应 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提i用”与“启发”等关系。希望中国外语教育把研究与 供了先决条件和有利保障。 !教学相结合,培养教育出更适合我国教育的优秀人 20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I才,体现我国特色、风格和气派。 共睹的,但立足于时代要求的战略高度,从新时代人I 参考文献 才培养的角度分析,我国外语教学还存在明显的差距I [1]邢文英,程红,王永利.中外高校外语教学 和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其表现:一:比较研究.河北学刊,2008(5). 是教学思想相对滞后。二是大、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相J [2]邱均平,沙勇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情报学 对脱节。到目前为止,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没有形成一I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情报学报,2002(1). 个完整的体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f [3]朱中都.论我国英语教育的弊端及改 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I革路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2). 三是教学模式单一、刻板。尽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l [4]贾爱武.我国外语教育新战略思考.外 了“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语界,2007(5). 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 [5]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要求,但由I研究,2002(3). 于学校英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考试也以笔试为目l [6]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f*-I题与思考.外 标,大搞应试教学,形成教师上课讲知识、讲语法多,I语界,2001(2). 学生课下主要背单词的局面。四是教学方法相对陈 旧。五是教学手段落后。六是从事英语教学师资不足,l (责任编辑关燕云)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