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防水及回填砂施工方案
第一节 14.1 概况
根据现有招标文件和图纸反映,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及顶板均设计有防水层。
地下室基础底板结构下设计为2mm厚进口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地下室外墙板和顶板面设计为2mm厚进口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百适APP热熔改性沥青卷材。 第二节 14.2 施工工序
地下室基础底板防水施工工序为:混凝土垫层→2mm厚进口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地下室外墙面防水施工工序为:地下室结构施工→模板拆除→墙面修补及清理→阴角圆弧施工→2mm厚进口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百适APP热熔改性沥青卷材粘贴。 第三节 14.3 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1)严禁在雨、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施工时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不应高于35℃。
(2)基层处理
a.基层应平整、坚实、裂缝少、无起砂、无积水等不利于防水施工的现象。
b.若基层有过多过深过大的凹凸,应使用1:2防水水泥砂浆填
补密实。
c.基层与突出基层结构的接缝处及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半径不小于50mm)圆弧或八字角。
d.基层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对表面存有的水泥浆、灰尘、油污等均须除净,否则会影响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力。
(3)基层处理剂应配比准确,充分搅拌,涂刷均匀,覆盖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膜施工。
(4)防水涂膜应多遍涂布,涂层厚度应均匀,其各项性能指标如:固体含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不透水性等均应达到规范要求。
(5)涂层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边涂布边铺胎体;胎体应铺贴平整,排除气泡,并与涂料粘贴牢固。在胎体上涂布涂料时,应使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最上层的涂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6)涂膜施工前应先做好节点处理,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然后再进行大面积涂布。
(7)转角处先用水泥砂浆做圆角,使防水涂膜能均匀过渡,在涂膜时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和堆积现象。
(8)对于所有拐角部位,需增加一层宽度为10cm的无纺布予以加固。涂膜施工应满足屋面施工规范要求。 第四节 14.4 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1)基层必须坚实平整,若有松动、起鼓、石子凸出和严重凹凸
不平时必须剔凿处理,基层必须清扫干净,如有油脂杂物等必须用钢丝刷刷净。基层含水率要求在9%以内才能施工。
(2)卷材位置预摆好后进行铺贴,卷材纵向和横向均与相邻卷材各留10cm宽的接缝宽度。
(3)卷材末端收头部位容易翘边或剥落,因此必须用聚氨酯缝油膏封闭,再涂一道聚氨脂膜防水材料。
(4)地下室外墙与顶板交接处先用水泥砂浆做圆角,使卷材能够卷上。
(5)卷材进场需抽样检验,做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弯折性和不透水性试验。 第五节 14.5 施工质量控制
(1)防水施工必须由专业防水施工队伍,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防水工上岗证。
(2)施工前须清除所有污染物。
(3)防水施工中,委派项目施工员为现场负责,检查每一道工序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落实情况。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4)各类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处理,各类接缝等均应做外观检验。 (5)质量标准按GB50208-2002执行。
第六节 14.6 成品保护
(1)严禁防水层上凿孔打洞、重物冲击,不得任意在防水层上堆放建筑材料及尖利物品。防水层施工结束后,应尽早进行覆盖层的施
工。
(2)进入施工区域人员,严禁穿着带钉的鞋子,施工用具应轻拿轻放。
(3)后道覆盖层施工时,应用模板或其他材料铺设,反斗车或运料专用通道。
(4)倒料或拌料处应设置专用垫板。
(5)严禁钢筋、机具、工具或其他重物在防水层上拖拉、滚辗;钢筋弯头、扎筋铁丝头不得面朝防水层。
(6)保护层施工时谨防板铲、粉刀直接截碰防水层。
(7)后道工序施工前或施工中总、分包应派专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第七节 14.7 注意事项
(1)施工或材料运输过程中不得污染周围环境。
(2)下道工序开始前,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前道工序施工质量。 (3)预计涂层施工完毕后,当天有雨不得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