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
222012316011075 李秀若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从元素组成物质入手,介绍化学键的存在,引出离子键等。与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等知识相呼应,为后面的物质的种类组成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键是什么,知道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②知道静电作用的类型和其作用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模型的演示探究,学会如何推理离子键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了解到化学微观世界的奥妙,由小及大,形成
良好的物质观
【教学思路】
1、 通过实验引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模型形象的展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 3、 深入学习静电作用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及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教学方法】
用实验引出理论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让同学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离子键 用模型来阐述微观世界,更生动形象的描述出离子键的微观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化学键和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静电作用的类型及作用方式 2、 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静电作用的作用方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师】我们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道了元素有其不同的性质和规律。而大千世界,各种物质的组成更是离不开元素。 比如H和O----水和过氧化氢 Fe和O----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 【提问】那么任何元素都能任意结合生成任意物质吗? 【答】不能。例如Fe和Cu就不能形成铁化铜。 【过渡】我们可以感觉到有元素之间的结合是通过了一种有选择性的作用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化学键 学生活动 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引出新的知识 引 入 化学仔细听老师锻炼学生思变键的【定义】使离子结合起来或使原子结合的作用便定义 叫做化学键。 【引发】我们可以说1mol铁单质,是由1mol铁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起来形成的。 那么我们常见的氯化钠呢。我们可以说1mol氯化钠是由1mol钠原子和1mol氯原子结合而成的吗? 【答案】错。我们以前学过,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则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过渡】这种化学键我们则称为离子键 【写】一、离子键 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是如何变成离子形成离子键最终形成氯化钠的呢?在此,老师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 【提示】观看视频的时候希望大家注意观察视频中的现象。 播放(边看视频边口头解说) 实验观看完了视频,大家来下老师在PPT上留下的两视频 个问题:(读出来) 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1、 黄色火焰(钠的颜色反应),生成大量白烟(猜测其为氯化钠),因为其燃烧了,我们还可以猜测这个反应可能放热。 2、 略 【启发】跟着老师一起来标出反应式上的各元素的化合价(标出化合价),我们可以看到这既是一个化合反应又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钠原子和氯原子变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形成了氯化钠。这种化学键,我们将其称为离子键。 说的话,纠正老师话中的错误。 精神,顺利引入离子键 观看视频演示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引出离子键 跟着老师一联系以前的知起联系以前识,形成知识的知识,并将网络。 思路转移到电子转移上。 观看老师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演示和模型演示,并作出思考。 用模型勾起同学兴趣,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 让老师来为大家更清晰直接的表示出形成离子键的过程。首先,大家拿出一张纸,画一下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钠离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而解释氯离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 氯化【拿出模型】现在看向老师手中的模型,为了更钠的加形象,老师把原本应该在原子内部的最外层电形成子挂在了外面,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达到最稳过程 定的8电子结构,钠原子丢弃最外层的这个电子是最方便的,而氯原子正巧则需再得到一个电子。所以钠原子便将最外层的这个电子给了氯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的钠原子便带上了一个正电荷形成了钠离子,而氯原子得到了这个电子变成了氯离子。(根据话语比划模型) 带正负电荷的两个离子是相互吸引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便通过一种静电作用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氯化钠 这种静电作用则是离子键。 同学们翻到书第21页。倒数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人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称为离子键。 键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就像氯离子和钠离子这样的概念 阴阳离子。而这种相互作用则是老师刚刚提到的静电作用。所以我们又可以说: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写】1、定义:…… 大家也看到了,这个静电作用被老师强调了许多遍。离子键的本质正是这一种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分为两种,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写】2、本质:静电作用 这个静电吸引来自于…… 【提问】而静电排斥呢?有谁能回答静电排斥来静电自于哪里吗? 作用 (拿出模型)带着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着负电荷的氯离子通过静电吸引慢慢靠近,但当他们靠的太近之时,静电排斥的作用会大于静电吸引,使他们分开。这样靠拢分开靠拢分开。直到刚好到了一个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平衡的地方,此时便形成了离子键。 翻阅教材,联系新知识 联系教材,通过对定义的解释使知识更加深刻 回答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模型思考静电作用的类型和作用方式 让同学们思考静电作用的类型。用模型更形象的展示静电作用的作用方式 也并不是所有元素都能形成离子键。要形成离子听老师的介键是有条件的。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绍,记笔记 期律可以知道,像钠元素,是在第一主族的元素,其原子极易失去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而氯原子极条件 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写】3、条件 像这些极易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的元素才能组合形成离子键。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本质。老师找到了一幅图来形容离子键,我们看,一个原子像求婚一样把他的一个电子送给布置了另外一个原子,于是他们就幸福的在一起了。 作业 而这幅图旁边还有一幅图,将的是化学键的另外一种,共价键。作业:预习我们之后将要学习的知识,共价键。老师将在学习共价键之前请同学上来谈谈对这幅图的理解。下课。
仔细观察老师PPT上的图,并记录作业。 介绍出离子键的条件 通过图形加深同学们的记忆,承上启下让同学们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说课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部分内容《离子键》
首先,我们来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小节位于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从上一节各种元素及其规律的学习深入到元素通过作用形成化合物的形成方式与本质,也是之后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本质。离子键是本小节的第一部分,有重要的引入作用,联系宏观与微观。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键是什么,知道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②知道静电作用的类型和其作用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模型的演示探究,学会如何推理离子键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了解到化学微观世界的奥妙,由小及大,形成良好的物质观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键和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静电作用的类型及作用方式 ·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微观解释,静电作用的作用方式
然后,来说学生
这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微观化学的各种过程理解比较吃力,要使他们印象深刻并且理解更容易,用模型亲手演示是最佳方法。并且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下面,我来说下我的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阅读法。用实验引出理论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总结现象,用一步步深入的引导式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从宏观达到微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离子键。用模型来阐述微观世界,更生动形象的描述出离子键的微观形成过程。
接着,来说说学法
这节课学生主要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推理法和一些自主学习法。通过回答老师引导的问题,跟着老师一起推理离子键形成过程、观看实验和模型演示来锻炼其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下面具体来说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之前知识,承前启后
从世界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入手,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元素都可以随意组成为任意物质。来引入化学键的定义。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来引出离子键。
二、演示实验,小组讨论
演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中要解说实验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实验后提问:1.实验现象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对方程式解析,并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引出离子键的微观形成过程 三、模型演示离子键的微观形成和静电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边在PPT上演示离子键的微观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边在相应步骤上运用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模型进行讲解。重点强调得失电子过程和静电作用 联系书本解释离子键的定义与本质。
让同学们翻书寻找并阅读离子键的定义并联系刚刚所讲述的氯化钠来具体的解释其定义。并板书出来
强调静电作用是离子键的本质并板书。 运用模型讲解静电作用
先讲解静电作用分为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提问静电排斥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模型讲解静电作用的作用方式 联系氯化钠,讲述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四、布置作业
最后,说一下板书设计。提纲式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1、 定义:……
2、 本质:静电作用 3、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