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设计

年级 课题 八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 4.14 周美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花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在此学习目标 基础上,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3.情感价值观: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重点难点 2、严密而巧妙的结构;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3、准确、严密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课前自主预习: 1、 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 2、 搜集贾祖章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PPT】 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万紫千红的花,要求学生试着用词语或诗句来描绘所见所感。 师: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这大自然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有关花的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二、温故互查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 是____学科普作家。 2.给下列加黑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充沛( ) 柑橘( ) 灼伤( ) 分泌( ) 裸露( ) 花___ (huì) 并____(dì) 典___ (xíng) ____ (yú)美人 ____ (wěi)谢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万紫千红:这里形容花的颜色丰富。 B.红紫烂漫的春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到处玩耍嬉戏。 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 灼伤:这里指被强烈的阳光晒伤。 D.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显著:非常明显。 4.选词填空。 (1)花青素在酸性液中会反射红色的光波,我们便感觉到是_________(浓艳、设计意图 娇艳、香艳、鲜艳)的红色。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_________(浓艳、娇艳、香艳、鲜艳),后来渐渐褪色。 (2)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_________(过程、进程、途程、里程)中是最成功的。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_________(过程、进程、途程、里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5.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PPT】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的书店编辑。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三、设问导读 (一) 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或速读,或朗读,或默读)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说明中心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的?在此基础上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小组代表上黑板板演(图形可不拘一格,只要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表示文章结构即可) 师:板书出示自己归纳的结构图与大家一起交流。 物质基础 内因 反射作用 由主到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生理需要 花红的自然和人工因素 进化过程 外因 自然选择 由内到外 人工选择 设疑(总) --------- 解疑(分) ------- 总结(总) a.从全文看,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这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从主体部分看,从六个角度说明花红的原因,说明每个原因时,都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句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作概括解答,再进一步阐述说明,这是一种间隔反复的修辞和并列构段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既脉络分明,中心突出,又整齐匀称,浑然一体,读来使人感到节奏明快,情趣盎然。】 2、根据结构图推断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a.开头描述花朵的红色,这是介绍现象,主体详析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说明本质。由现象到本质,这是逻辑顺序。 b.主体部分详析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时,又按照由主到次、由内到外、先横向说明再纵向说明的顺序介绍,这也是逻辑顺序。】 (二)合作探究 1、文章题目我诠释 一个好的题目,能够起到夺人眼目,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的题目便引用了那个时代很具影响力的一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句歌词,这样命题有什么好处呢?请再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2、科学原理我解析 现在我们只了解了花红的因素,其中的真正奥妙谁能细致解释呢?那就看我们各小组的本事了,现在六小组分别承包一个方面,请你以解说员的角色,用语言、板书或实验等形式为大家解说花红原因。 3、说明方法、语言特点我领会 (1)、回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思路:(PPT) 例如: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回忆说明语言的分析思路:(PPT) a.起到修饰或性词语的运用。有的修饰事物的状态、有的修饰事物的形状、有的修饰事物的颜色等;有的时间,有的范围,有的数量,有的程度等。这些词语运用,使说明语言更严密准确。 b.一些表推测或肯定语气的词语的运用(像大概、大约、左右、一定等),同样使说明语言严密准确。 c.一些表示前后顺序、主次顺序的词语的运用,使说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过渡自然。 (3)、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特点: 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研讨(每个小组研讨主体部分一个方面的说明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4、质疑、释疑我在行 人们说:“发现一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有价值”,读了本文,你对课文内容还存有什么疑惑吗? 四、自学检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问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时间长短 形状色泽 品种优劣】 4.文中引出三个例子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这三个词语,文章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2006年全国降水总体略偏少,局地干旱严重,例如北京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北东部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高温天气,不少地区“降温用电”大幅度增加。冬季,受浓雾和逆温影响,空气自洁能力差,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弱冷水过程于2006年5月结束。2006年8月,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这种大洋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温度改变。处于中高纬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就会因此出现异常的气温和降水状况。2006年南海夏季风虽然爆发时间接近常年,但结束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一般来说,夏季风偏弱时,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2006年,北半球积雪面积总体上接近常年,其中冬、秋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大,而春、夏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小。尤其是对我国影响很大的青藏高原,其积雪面积偏小,高原的加热作用就增强,这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川渝地区降雨少、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13.气候异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哪一项概括最恰当( )(2分) A.气温、降水、能源、健康 B.干旱、积雪、能源、污染 C.水资源、农作物、能源、空气质量 D.农作物、水资源、浓雾、健康保健 【C 点拨:细读原文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一段是说明降水偏少、持续干旱造成的危害,第二段是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本题的答案就在第一段,从文中提炼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4.对造成我国去年气候异常主要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厄尔尼诺事件等引起的大洋水温变化使大气温度异常。 B.夏季风强度偏弱造成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 C.冬、秋季积雪的面积明显偏大,带来了浓雾和逆温影响。 D.春、夏季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小,使高原加热作用增强。 【C 点拨:造成我国去年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一是大洋水温的变化;二是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三是北半球积雪面积冬、秋季略偏大,春、夏季明显偏小。C项说“冬、秋季积雪的面积明显偏大”不对,应该是“略偏大”。】 15.文中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如北京干旱的情况: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举北京干旱的例子能具体、明确地说明“局地干旱严重”的状况和影响。 点拨:首先找出用了举例说明的句子,然后再具体分析它的作用。文章第一段“例如北京属异常枯水年……”就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六、拓展延伸 师总结:同学们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的学习中,体现了无比的热情,展现了大家对说明文深刻解读的自我风采,那么大家敢挑战自我,再上一个台阶吗?(学生答) 师接着启发:自然界有无数的“为什么”,你能把你最感兴趣、最觉新奇的一个“为什么”讲给同学听吗? 师引导写作: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我们也实战演练一下,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把你的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形成文字,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吗? 七、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大自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而科学之路也是无穷尽的,希望大家展开你探索的翅膀,翱翔于自然和科学之海! 板书设计(见前面)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