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篇《滕王阁序c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西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并不断丰富文学景观的内涵。
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十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太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
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摘编自李惠玲《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的双向互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在当代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B.尤侗说的“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说明了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C.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D.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关系。 B.叠加效应是指先生成文学景观,在后人的不断题咏之下形成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的效应。 C.原本无名的敬亭山因谢朓和李白的诗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D.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名篇效应”的一项是(3分)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成为姑苏的象征之一。
B.沈园因陆游、唐婉美丽而悲惨的爱情故事独具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寻觅爱情的足迹。
C.崔颢写出《黄鹤楼》之后,吸引着李白、贾岛、陆游等诗人不断歌咏,这些诗篇使黄鹤楼誉满神州。
D.杜甫曾短暂安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并于此作《客至》等诗,直到今天杜甫草堂仍引无数人前来观游。
4.下列关于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而且两者相互推动。 B.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C.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这让它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D.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5.岳阳楼作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激发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唤醒了他的记忆,鼓荡了他的情感,请结合材
料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想象”“记忆”和“情感”。(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一条乌黑的河穿过镇区,两岸有一些低矮而杂乱的房子,其中一些是被丢弃的旧厂房,屋顶千疮百孔,墙面残破,机械拆掉后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察可数。我
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饮桥那头走过来,在桥跟他相遇了。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在我身后大约有三十米的距离。她步履蹒跚,走得很慢,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歇一阵,一副很不情愿回家的样子。担心她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得经常回头唤她,尽管她未必能听得到。
①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得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 我摇摇头。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②“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理发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节冷冷清清的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外祖母说,那些年,四面八方的人拥进来,镇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像大都市。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有三四间砖瓦房。屋顶的黑瓦几乎没有一片是完好的,上面还有一些长得老高的杂草。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围墙的高度才到他的膝盖,他只需要抬脚便可跨出来跟我握手。两个院子,彼此能一览无余。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觉得哪里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突然醒悟:可能是跟一个外人说的话太多了。于是我转身要回屋子里去。
“你得像我一样,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干有意义的事情。”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我回过头回答,好的。
然后,他还急切地告诉我,今天不要吃豆腐,③因为他闻出豆腐铺的豆腐不够新鲜。 “做豆腐的老杜今天早起了十五分钟,意味着今天的豆腐老了十五分钟。”
我回到屋子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比如,清理巷子水沟里的死老鼠,帮街坊捣掉屋檐下的马蜂窝,给外乡人带路,帮被风雨摧毁巢穴的鸟重建家园……
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和日落,下雨天也去。“不管下不下雨,太阳每天都会出来的,也会落下去。”他说,“我想去海边看一次月由时续,你能”
我告诉高个子一个秘密,而且他相信了「持续一直游弄浅泉河水,宜德府到人有为此,他十分兴奋,仿佛是迎来了一生中最重大的火现,..
但我很快便后悔了。不止外祖母、舅舅,还有镇上所有的人,都有恨我做了什么事因为几天之后,高个子第一次离开石羊镇,沿着河流,去见识大海。
④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喝滴了少半,街道、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过那么让人作往,其坐还有人将他的离开作为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
“连他都走了,证明石羊镇彻底没有希望了”
可是,高个子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石羊镇有什么郁望。
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我告诉了他去往大海的秘密。他们认为,高个子此去必死无疑……虽然他是一个傻
瓜、懒汉,死不足惜,但他毕竟也是我们的街坊,他的母亲还是一个好人……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9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和高个子的关系从陌生人发展到能分享秘密的熟人,在这种变化中,高个子的形象得以逐步展现。
B.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扎根现实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小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光芒。
C.高个子执着于看日出日落,并不在意人们的看法,看上去是荒唐可笑的行为,这其实是小说独特韵味的元素之一。
D.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牵挂他,还将他的离开作为小镇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人们对高个子有着矛盾复杂的心理。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表明外祖母可能对高个子有偏见,与后文她对高个子的评价形成照应。 B.句②表现出高个子希望“我”和小镇上的人们不一样,及对他们的失望。 C.句③中写高个子能闻出豆腐的不新鲜,表明高个子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敏感。 D.句④中写高个子的消失引起恐慌,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留在小镇有着重大的意义。
8.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是在小镇上演的,请比较文本中石羊镇和《祝福》里的鲁镇社会环境有何不同。(5
分)
9.有评论说“朱山坡的短篇小说有一种藏得住秘密的大优雅”,请从高个子形象塑造的角度,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懑以送之。”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从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诗》云:“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通也。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节选自《说苑下·善说》) 材料二:
子胥善谋而吴勠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
文王说纣而纣囚之,比干剖心,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公孙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此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勠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言》) 材料三:
庄辛谏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淫衍侈靡,而忘国政,郢其危矣。”王曰:“先生老惛欤?妄为楚国妖欤?”庄辛对曰:“臣非敢为楚妖,诚见之也。君王卒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于是不出十月,王果亡巫山、江汉、鄢、郢之地。
(节选自《新序·卷第二》)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A且七十B说而不受C身执鼎俎D为庖宰E昵近F习亲G而汤乃仅知其贤H而用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矫,矫正、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B.而,可表相承关系,与《<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中“而”意思不同。 C.听,听见、听清,与《陈情表》“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听”不同。 D.诚,确实,与《齐桓晋文之事》“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中“诚”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卿所说的“齐庄、端诚、坚强”强调说者态度,“譬称、分别、欢欣愤懑”强调言谈技巧。 B.材料二通过概述诸多历史人物向君主进言的遭遇,来阐明“愚者难说”“君子难言”之理。 C.庄辛劝楚王警惕州侯夏侯等四人,这四人一起淫乱奢靡不理政事,会败亡政权导致灭国。 D.邹忌讽劝齐威王成功,从言说者方面来看,可称道处之一在于进言时讲究“譬称以谕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2)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14.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庄辛进谏不成功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晚春行田南原 杨万里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 云子①从来疏广文②,冲雨学稼当辞勤。 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 吾生十指不粘泥,毛锥③便得傲蓑衣? 只愿边头长无事,把耒耕云且吾志。
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
【注释】①云子,米粒,米饭。②广文,这里是广文先生的简称,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人士。③毛锥,泛称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以互文手法;简笔勾勒雨后乡村景象变化,引出下文写雨后农事。 B.“云子从来疏广文”与“吾生十指不粘泥”,是诗人自嘲,也是对士大夫的揶揄。 C.秧苗如“针”“未堪吃”,写出了秧苗幼嫩有生机,暗含对农人劳动的赞美敬重。 D.骑行“不用鞍”活画出诗人归乡的轻快矫健,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得意。
16.关于“把耒耕云”,历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认为“耕云”乃“耕耘”之通假。请结合诗歌阐述这
种说法的理由。(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绝伦,一曲终了,诗人仍然沉没在美妙音乐中,而此时窗外:“ , 。”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尺度的关切。
(3)诗人们喜欢在诗歌里描写“剑”,因为“剑”象征意义很多,请写出表现侠义正气或自由不羁的带“剑”的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小题。
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
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 ② ,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
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 ③ 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分)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 B.“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 C.“挥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
D“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
20.《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有雅俗共赏之效。请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妙趣。(任选一
例)(4分)
(1)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2)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亚分线使币;容易放人忽视地停驻在西边灭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深地一片,也是灰紫紫的,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我们向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琼的花面。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厢股的地方照耀着,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那一刻,我们的戒野车已经来到距古湖盆二十公里的龟背山。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突然看见有一年如未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
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饥饥的岁布你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灿烂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如同在画中。 21.量词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强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量词的妙处。(4分)
(1)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 (2)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
22.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请据此分析画横线句子更改的原因。
(3分)
原文: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况且,那救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 改文: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姚鼐乘风雪登泰山之巅,为了“正赤如丹,下有红光”的日出之景;地质考察队向罗布泊行进,被“一轮血红的落日”的辉煌震撼;《日出日落》中的“高个子”既在小镇欣赏日出日落,也踏上了追寻海边日出的旅程。
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答案
1.B.【答案解析】“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表述的是文学作品凭借文学景观来传承,而非“文学景观的生成
离不开古典文学”。
2.D【答案解析】由原文第三段“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
成广泛的影响。”可知,有多种原因让它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选项说法绝对。 3.A【答案解析】BD均为名人效应,C为叠加效应。
4.D【答案解析】由原文最后一段“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
化符号。”可知。文本的经典化不能等同于古典文学。
5.①记忆:“昔闻洞庭水”表明因前人对洞庭水和岳阳楼的吟咏诗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唤醒
了诗人的记忆。
②想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体现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激发了诗人丰富想象: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③情感:“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前的壮阔景象鼓荡起诗人关于自己身世遭遇和国家人民生存状况的无限感慨。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另外,对诗句的默写不作要求,没写相应诗句或有错别字不扣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能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并和本文谈到的“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结合理解,根据题目从“想象”“记忆”“激情”三个关键点来分析诗句。抓“昔闻”二字扣“记忆”分析诗句,“想象”,在第二联是很明显的,接着要表达清楚诗句想象的内容。要注意的是第四联的上句“戎马关山北”不是想象,是联想。最后根据三四两联内容梳理总结出,杜甫登上岳阳楼后被鼓荡起的情感。 6.B.【答案解析】“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错。我和高个子的对话才是推动
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
7.D.【答案解析】高个子消失引起了恐慌,不是因为他留在小镇有意义,是小镇和镇上的人们因此而“空
空荡荡”,甚至有人认为是“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
8.石羊镇:①处在经济转型期,破败凋敝;②人们消极颓废,生活按部就班,不愿主动改变现状。③对于小
镇的变化,人们心里有触动,有危机感。
鲁镇:①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②人们受封建思想束缚,落后保守,麻木愚昧。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5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社会环境的理解和课文迁移对比的能力。一般而言,社会环境包括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等。开头的环境描写
及中间对小镇过去繁华的介绍告诉我们,小镇的社会环境较为特殊,和鲁镇的封闭沉闷不同,它处在经济转型期,呈现了在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场景;人们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的封闭落后,有危机意识但又不愿主动改变现状,仍然按部就班,消极颓废。鲁镇,通过小说《祝福》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在封建思想统治下,人们思想落后保守麻木愚昧。
9.藏得住秘密:①通过“儿童”视角观察,真实地把“我”眼中的高个子形象展示出来,让读者思考其人
物形象背后的意义。②以第一人称叙事,其视角的有限性,让小说有一种神秘感,给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③运用象征手法含蓄表达,每天“看日出日落”象征了高个子对理想的坚持。④白描式的外貌描写,简略地勾画出人物的特征,但普通的外貌下隐藏着与众不同的追求。(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4分)
大优雅:指的是主人公高个子的坚持理想、追求美好,热情友好、真诚善良。(2分)
评分参考: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藏得住秘密”4分,分析“大优雅”内涵2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本文的主题是展现高个子坚持理想,热情真诚的人物形象。故通过探究塑造主要人物性格指向主题。“藏得住秘密”是从塑造人物的手法方面思考,“大优雅”指人物耀眼的形象。全文主要内容是高个子看日出日落,这一事件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含蓄地体现了高个子坚持理想的性格。本文以第一人称儿童视角叙述,儿童看世界的真实与成人形成对比,从而让读者思考更多。作者塑造了高个子普通的外在形象,但普通的外貌下,隐藏着他与众不同的追求,反衬了人物的理想主义光芒。 10.CEG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答案解析】“昵近习亲”是动宾结构,“昵近”,亲近、靠近,“习亲”,熟悉和亲近的人,不能断开。“知其贤而用之”句“而”表承接关系,连接“知”和“用”,不宜断开。
11.C【答案解析】A选项两个“矫”意思不同,文本一中的“矫”是“矫正、纠正”之意,《归去来兮辞》
“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是“抬头”之意;B项考查文言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而”在文本一中可理解为相承紧承关系,而在《<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中“而”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C项,文段中“听”是“采纳”“听从”,并非“听见、听清”,“听臣微志”也是“采纳”,意思相同。D项均为的确、确实之意。
12.C。【答案解析】庄辛提醒楚王不要和左州侯等人一起淫乱,楚王的不理国政会亡国,不是四人的行为
会亡国。
13.(1)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手段)。
【答案解析】关键点:“者…也”,判断句式。“所以”…用来…的。“重身”,推重自身(提高自身身价、使自己重要)。
评分参考:三个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 【答案解析】关键点:“忤于耳”,逆耳、听不进。“愿”,希望。“熟”,仔细、详细。 评分参考:三个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楚王昏聩霸道,不接受逆耳忠言;
②庄辛劝谏不讲技巧,难以达到预期;
③庄辛劝谏未能坚持,遇责难就放弃。 评分参考:三点各1分,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劝谏不成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既有庄辛不注重技巧,不坚持进谏的原因,也有楚王昏聩不接纳逆耳良言原因。
15.D【答案解析】此句体现诗人的自在悠闲,没有“得意”,且“不用鞍”意在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自
在(“鞍”象征官场的束缚羁绊)。 16.“把耒耕云”即拿着耒具耕田。(2分)
①从诗歌内容看,诗歌前文赞美劳动,中间揶揄士大夫轻视劳动,末尾表达归乡稼穑,意脉连贯。 ②从诗人形象看,诗人归乡并非归隐脱离世俗,是一位关切民生、心忧天下的士大夫。
③从诗歌主旨看,诗人看到雨后农人劳作,想到边境有战争之忧,于是生出待国家无动荡,便回归乡野耕种,过和平安逸生活的愿望。
评分参考:“把耒耕云”翻译2分,①②③任答两点即得4分。如果“把耒耕云”未单独解释,而是放在阐述中,也应给2分。
诗歌大意:晚春时节,我行走在南原的田野上。前几天的尘土飞扬如雾气弥漫,而今天春雨之后去往南村的路上波浪涌动。儒士文人从来都疏于劳作,(如果要)冒雨辛勤劳作,多半会拒绝。农人说秧苗比麦子好,但是像绿色的针一样的秧苗还不能食用。我生来双手就不曾沾染泥土,使用毛笔写诗属文就在农人面前盛气凌人吗?我只希望边境上没有战事,可以回乡耕耘,实现我的志向。我不担心官府会把官马送还给我,因为我借了牛骑回家,不需要鞍子。
简析:这首诗词以农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田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农民劳动的敬意。诗中尘土如雾、秧苗如绿针,展示了诗人对农田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感悟。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府束缚的不满和对自主劳动的向往。 17.【参】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①在古语中使用较多/在古语中不是这样/古语则不然
②古语能够活在方言里 ③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①处首先根据“但”字确定转折关系,根据前文主语为“毕”,后文为古语中较多适用
“毕”的例证,因此可知此处可填“在古语中使用较多”或“在古语中不是这样”“古语则不然”。
②处,前文通过举例展示了古语与方言的关系,同时根据“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确定此处必须确定“其”所指代的内容,同时作为“强大生命力”的证明。而由后文“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即可确定此处应表达“方言中有很多古语”的意思。但根据全文论述重点确定“其”应该是“古语”,因此需将“方言中有很多古语”改为“古语活在方言里”。 ③处,根据前文“江南烟雨”推测此处是四川方言中“雨”的表达,同时由后文“飞飞’即‘霏霏””和“纸飞飞儿”的表述确定,此处应填“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 19.B
【答案解析】锋芒毕露中的“毕”意思是“完全”,“寿毕”中的“毕”的意思是“完成”,两者不同。 20.示例一·
①“猴”字,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像猴子一样附着在某人或某物身上。 ②既通俗地表达了“骑马”的意思,又将骑马的动作呈现地生动有趣。 ③既体现了王熙凤对贾宝玉的关心爱护,也表现了王熙凤泼辣机敏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
①“挺尸”形象化地展现了贾琏醉后沉睡的画面。 ②体现了贾母对他的责备和批评。
③展现了荣国府老祖宗的另一面,即一个责骂后辈的老太太,使人物形象雅俗兼有,丰满立体。 评分参考:以上三点,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表现力”和“雅俗共赏之效”确定答题方向,一是词语含义,二是突出表现《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三是兼有“雅趣”与“俗趣”。
21“枚”形容“小”而“轻”,表现了“太阳刚偏西”时远看太阳偏小偏单薄不显明的形象特点,营造了荒凉昏暗的意境特征。
“轮”表现了“日落”时太阳浑圆宏大的形象特点,呈现了辉煌震撼的日落画面,极具视觉表现力。 评分参考:每点2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结合语境,“枚”字修饰“硬币”,最终指向是形容太阳,故需要联系正午时分太阳的特点答题;“轮”字需要紧扣落日的形状及氛围特点分析。
22.①原句中“况且”一词,使句子呈现递进关系,不合逻辑。②改变后第一段整体上构成因果关系,逻
辑层次更加清晰。③“因此”放在文段结尾突出强调了“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确定答题方向为语意逻辑。 23.【材料分析】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姚鼐登泰山赏日出,地质考察队在罗布泊赏日落,“高个子”既在小镇欣赏日出日落,也追寻海边的日出。第二部分是一个概括性的结论“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写作指导】
根据材料确定“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和“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的内涵。“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可以是远方壮丽的风景,也可以是远大宏伟的理想。“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可以是身边寻常的风景,也可以是近处可及的目标。
从“壮丽”和“寻常”入手,要明确辉煌壮丽是美,寻常之美同样也是美。壮美值得追寻仰视,寻常之美于我们的生活亦值得珍视。从“远方”和“身边”入手,要明确美不仅“远在天边”,而且“近在眼前”。我们要有发现身边之美的智慧,亦要有追寻远方之美的勇气。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健康理性的审美观。
同时,“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与“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可以喻指“远大宏伟的理想”和“近处可及的目标”。学生若从这一角度成文,则应考虑二者的关系,可以作出取舍,也可以建立思辨关系,并结合青年人的自身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思维品质。
对于“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和“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学生可以择其一深入论述,亦可兼而有之。 【立意参考】
远寻山河壮,逐梦越千里 近处有花香,惜取寻常美 远方壮丽确可追,身边寻常亦可赏 日出日落寻常景,或远或近皆足珍 怜取眼前小目标,心持远方待时飞 为识远方乾坤大,暂取近处草木青 【评分标准】
二等(15~11) 三等(10~6) 四等(5~0) 一等(20~16) 符合题意中符合题意中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内容 心突出内容充实心明确内容较充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心不明确内容不基20分 础 等级 表达 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感情单薄思想基本健康当思想不健康感挚 符合文体要真实 符合文体要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20分 求结构严谨语言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通顺字迹清楚 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要求结构混乱语语言基本通顺字迹言不通顺,语病基本清楚 多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发展 特征 深刻丰富有等20分· 文采有创意 级 【补充说明】
较深刻较丰略显深刻略显深意个别内容较富较有文采较有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好个别语句较精创意 创意 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①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②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③关于字数: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600-400字区间作文,不超过30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2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附译文 材料一:
孙卿说:“那言谈游说的方法,要恭敬严肃地确立它,正直诚实地对待它,坚定顽强地把握它,用比喻引证来宣示它,用分析辩别来阐明它,用欢快、激情来表达它。”鬼谷子说:“人在犯错误的时候要纠正他,是很难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被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理已经明辨却仍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牢固地坚持,已经牢固地坚持却还是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明辨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加固它,又能适合那人的喜好,你的言辞就能进入对方的心中。像这样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样的游说就叫善说。”《诗经》说:“辞令语气和悦呀,能使百姓安定。”言辞,是用来使人们互相沟通的。从前郑国子产修饰自己的言辞,就使赵武对他表示恭敬;王孙满阐明道理,就使楚庄王感到惭愧;苏秦推行他的合纵主张,六国因此安宁;蒯通陈述了他的理由,从而保全了性命。
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所以言语辞令不能不修饰,而说辞不能不美好。
材料二:
伍子胥善于谋划吴国却杀了他,孔子擅长游说人主却遭到匡人的围困,管仲确实贤能鲁君却将他囚禁起来。伍子胥、孔子、管仲这三位大夫难道没有才能吗?而是吴国、匡地和鲁国这三个国家的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汤,是最圣明的圣主,伊尹,是最智慧的臣子,最明智的大臣向最圣明的国君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尚且说了七十次而不被接受,最后伊尹只好亲自操炊具去为商汤做厨师,通过亲近使商汤熟悉接受自己,商汤这时才知道伊尹贤能而使用他。因此说:以最明智的臣子去想最圣明的君子进言,这样的臣子也不一定会被接受,伊尹向商汤进言就是如此;以明智的大臣向愚昧的君主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周文王向商纣王进言就是如此。所以周文王向商纣王进言商纣王却将他囚禁起来,比干进言被纣王剖了心;孙膑在魏国进言被挖掉了膝盖骨;吴起在岸门抹眼泪,痛哭西河之地将要成为秦国的领土,他自己最后在楚国被肢解;公孙痤向魏惠王推荐杰出的人才反被认为是说胡话,商鞅则逃到了秦国;西门豹不与人争斗却被他人杀害。这几位士人,都是当时社会的仁厚贤德忠诚有本领的人,不幸遇上了荒谬混乱的君主而死。这就说明了即使是贤能明智之士也不能逃避死亡,躲开受刑凌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所以有道的君子难以进言。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
材料三:
庄辛劝谏楚襄王说:“君王您的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后面跟着新安君和寿陵君,和他们同乘一车,行为放荡、奢侈浪费,忘记处理国家的政事,郢都大约危险了!”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么?是在胡
说楚国的不祥吗?”庄辛回答:“我不敢说楚国的不祥,是真的看到了。君主要是始终亲近这四个人的话,楚国一定会灭亡!我请求您允许我留在赵国观察形势。”于是不到十个月,襄王果然失去了巫山、江陵、江汉、郢、鄢等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