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陶渊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陶渊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来源:华佗小知识
2oo9年第4期 No,4,2009 九江学院学报 Joumal 0f Jiujiang UniversiIy (总第153期) (S岫N0 153) 陶渊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张衍标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陶渊明的文艺思想,历来的论述亦复寥寥可数。实则,其文艺思想在魏晋南北朝 文艺思想链条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环节。文章就陶渊明文艺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一评 述,以期对研陶领域的开拓有所裨益。 关键词:陶渊明文艺思想 自然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I2O7.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l673—4580(2009)04—0o07一(o3) 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虽无专门的文艺论著,但 其诗文直接或间接的谈到文艺,其创作也是很好 的体现。对陶渊明文艺思想的研究诚如整个陶学 研究一样是逐渐发展,步步深入的。 上对言志抒情的重视和创作实践上的表现,突出 的是‘示己志’,抒发个人之情,表现他自己鲜明 的个性。”【2 梁启超的《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认为陶渊明具有“不共”和“真”的特质故“干 脆鲜明”正也蕴涵了其文艺思想的卓尔不群。 二、陶渊明对文艺功用的认识 对陶渊明诗文的艺术性,前人都有很高的评 价。但明确对其文艺思想的论述出现尚晚。一者, 陶渊明的文艺思想都散于诗文片段未成体系;二 者,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文艺创作吸引更多的 目光聚焦。梁启超的《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陈寅恪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朱光潜 关于陶渊明在文学史的地位,沈德潜说他是 “六朝第一流人物”;苏轼断言“自曹、刘、鲍、 谢、李、杜诸人,皆未及也”;钟嵘就说陶渊明是 “古今隐逸使人之宗”,另外也有“田园诗人的开 的《陶渊明》、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尤其是 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对陶渊明的文艺思 想都有精辟的论述。 一山祖”、“歌咏自然的诗豪”、“平民文学的代表” 等说法。袁行霈在《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中说: “陶看到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改变它,只好独 善其身,追求道德的完善;看到社会的危机,但 没有正确的途径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这在他自我也许能部分的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 造的诗境中)。”-3]文艺的功用在陶渊明那里便不 言自明了。张可礼也说“陶渊明对文艺有浓厚的 、陶渊明对传统文艺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张可礼的《陶渊明的文艺思想》第一个论述 的问题就是陶渊明对传统文艺思想的继承。“言志 抒情是我国古代文艺思想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陶渊明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了言 志抒情这一宗旨。陶渊明诗文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他写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寄怀示志,都是有所感 而发。”…陶渊明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到了创新,甚 兴趣”、“他的乐乎文艺坚守了自足自律的界限, 保持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廉洁的人格。”显然,文 艺在陶渊明的生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异于 至有所超越。“在陶渊明之前,尽管许多文人的作 品属于言志抒情之作,不少文人也讲言志抒情, 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情志,而较 少强调个人的情志,……而陶渊明则不同。认识 收稿日期:2oo8一o4—08 统治阶级文士的放荡纵欲,异于山林隐士的遗世 逍遥,陶渊明重视文艺,重视情趣,他认为文艺 在合乎人伦具有现实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超越。更 难能可贵,表现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极大关注,尤 作者简介:张衍标(1985一 ),男,山东郯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8・ 九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 其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情感体验。“陶渊明有自己 见其文,想其人德。”苏轼也十分赞赏陶渊明的真 率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 以去之为安。”这样为人方是真人,为文艺方是真 独特的、现实的生活合体验,有高洁的胸襟, ……写出了有真情、有理趣,富有生命力的优秀 三、陶渊明的文艺观 作品。” 于自然中发现美、于诗文中创造美、于劳动 中涤净美、于儒道文化互补中升华美是陶渊明文 文艺。方东树《昭昧詹言》“读陶公诗,专取其 真事、真景、真不烦绳削而自合。”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以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作为有境界的上乘之作。可见,“真”既属于 艺创作的主要脉络。文艺创作是陶渊明对污浊现 实的超越,是对生活审美化、艺术化的追求,是 实现审美人生、理想世界的主要途径。“陶渊明是 第一个真正从思想和实践的结合上,摆脱文艺功 利性,显示文艺审美特点,找到了文艺作用于人 的以种心方式。”正是因为对功利取向的摆脱,陶 渊明才能够以自由、闲淡的心态对待文艺。张可 礼认为陶渊明非功利倾向的文艺观具有一定的说 服力。“陶渊明的文艺思想,其主要倾向是非功利 的。在他那里,文艺活动无须功利,如果用经济 或经济之外的其他手段来刺激,他是把文艺活动 作为一种审美的享受来看待的。这是一方面。另 一方面,也应当看到,陶渊明并没有完全超越功 利。他在功利问题上,只是是与那些过分强调功 利的文人不同。这种不同,不止表现在程度上, 更重要的是他能以生活为根基,能把功利化为自 己的真实情感,能使审美与功利融二为一。”因此 奠定了文学上的成功。这与“他的文艺思想是道 家和儒家的合成体。可以说,儒家的文艺观造成 了他创作种豪放不羁的一面,道家的文艺观造成 了他创作中恬淡自然的一面,而其基调是道家的 人生态度与文艺观”_4 的观点相符。在功利与非功 利的融合上,陶渊明与无弦琴的关系也有所诠释: “在这样的精神独往中实现了整个生命的平淡冲 和、极为超脱的选择。” , 四、陶渊明的文艺理想 “真、善、美”是美学上的三个重要范畴,真 善美的交融是艺术品的至高境界。陶渊明无不自 然地流露出对真善美倾心与追求。在其文艺创作 中既是审美经验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人生 境界显现。情真、事实、心诚是创作的起点,是 引起读者共鸣的必要条件,也是作品成功的标志 之一。萧统在《陶渊明集序》说“论时事则指而 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钟嵘《诗品》也说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 哲学的理念范畴,又是人生价值判断德标准。“此 中又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养 真衡茅下,庶以善自鸣。”(《辛丑七月赴假还江 陵夜兴涂口》);“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 农》)这里的含真、任真、养真不仅是追求至真至 淳的精神境界,也体现了文艺的理想。西晋文人 作文普遍讲究藻饰,用心雕章琢句。陶渊明作诗 用词则走了“既雕既琢,还归其朴”的道路,才 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价值。“善”是人 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陶渊明的一生都在为精神 自由而奋斗。“口腹自役”、“心为形役”物质困窘 时,能够做到“酣饮赋诗以乐其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修。”(《五柳先生传》)王瑶认为“正因为他 有了以往文人所不曾经历过的田园生活,并且参 加了‘躬耕’的实际劳动,遂使得他的诗也有了 当时文人不同的新鲜真实的内容。”【6 正是朴素自 然的田园生活的启发,亲身劳动的陶熔洗练造就 了其文艺对现实的关注。笔者认为:陶渊明的一 生是充满失意苦楚,孤独悲伤的但也满有对理想 的寄托。现实劳动对黑暗的现实以实质性的对抗, 生理的疲劳以告慰和缓释心灵的苦楚。更进一步, 诗人在劳动中找到创造美的契机,寻找到了人格 栖息的桃花源。基于此,陶渊明不仅是伟大的诗 人也是伟大的理想社会和理想生活的探索者。“晋 宋田园诗和山水文学的兴起,标志着我们民族在 以自然为物质生产资料的劳动过程中,已更自觉 地把它人自己的审美视野并作为的对象,甚 至作为人的存在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 “自 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运用于文艺领域,肇始于 魏晋。论画,如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论书, 如卫恒《四体书势》。钟嵘《诗品》标榜“自然 英旨”,反对堆砌典故和拘忌声病,而提倡“即 目”、“直寻”。(《诗品序》)刘勰《文心雕龙》首 篇《原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 道也”。而纪评说“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 张衍标:陶渊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9・ 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崇尚自然的思想, 可以说贯串于《文心雕龙》全书。其后,历代文 论家几乎都把“自然”作为最高审美理想。把符 合这一标准的作品列于最高品位。宋代的姜夔列 举诗有四种“高妙”, “一日理高妙,二日意高 妙,三日想高妙,四日自然高妙。”(《白石道人 诗说》)他无疑认为“自然高妙”的品级最高。 陶渊明文艺理想主要是追求自然。严羽说“渊明 之诗,质而自然。”袁行霈《崇尚自然的思想与陶 诗的自然美》很透彻的论述了这一问题。李泽厚 认为:“自然景色在他(陶渊明)笔下,不再是 作为哲理思辨或徒劳观赏的对峙物,再不是作为 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蔼蔼停云,灌涂时雨; 倾耳无希声,举目皓以洁;平畴交远风,良苗亦 怀新……春雨冬雪,辽阔平野,各种普通的、非 常一般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表 现得那么自然、质朴。” 陶渊明既无祈誉之心,也无闻达之意,能够 作到得失忘怀,生死觑破,因而不会存在苦心经 营和刻意雕饰。为人如此,为文更不在话下。陶 渊明文艺思想主要彰显在三方面:一是对意象的 创造及其审美作用都很看重,也善于塑造特定意 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其思想性格、精神 追求在创造的意象序列里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鸟、云、菊花、松、酒等意象及意境的创设开辟 崭新的天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王 国维推崇的无我之境。二是主题的创新。“陶渊明 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可以说是魏晋诗歌的 集大成者”、“对诗歌主题具有极大的开创性”。 列述了“徘徊——回归主题”;“饮酒主题”;“固 穷安贫主题”;“农耕主题”;“生死主题”。李泽 厚先生对陶渊明的劳动诗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认 为:“陶渊明在中国美学和文艺发展史上的意义, 主要并不在他同农民的关系上,而在他可以说是 第一个从农村劳动的田园生活中,从日常的生活 中发现了有了深刻意义的美,并且创造了一种独 特的艺术境界。”三是南山人格的造就。陶渊明躬 耕南山,委运自然,没有身名之累,虽有对死亡 的恐惧,但以纵浪大化的态度消解了这种痛苦, 最终形成其为后人倾羡的南山人格。文学风格是 作家个性在作品中自然流露,梁启超《陶渊明之 文艺及其品格》里将“冲远高洁”作为陶渊明的 品格,并举“极有豪气”; “缠绵悱恻最多情”; “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三点加以说明,并且 说“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个性活现出 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 陶渊明文艺思想的影响一如张可礼言,对娱 悦作用的重视和实践,第一次打破了以悲慨伤感 为基调的格局,使文艺的娱悦作用第一次比较完 美的得到显现,也使娱悦的主题,在文坛艺苑开 始占有一席之地;二如朱光潜在《陶渊明》谈到 陶渊明的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他比的前只有 屈原,后只有杜甫。”陶渊明“如秋潭月影,彻底 澄莹,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全是自然本 色,天衣无缝。 参考文献: [1][2]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M].济 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OO1.371. [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7.1O9. [4]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6.243. [5].古琴丛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 社,2006.61. [6]王瑶.中国文学史论集[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2.192. [7]郭预衡.中国文学史(二)[M].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l998.6. [8]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 版社.1999.1O8. (责任编辑吴国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