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民主主义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对外);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新的因素的增长: (1)无产阶级力量的扩大
(2)新文化运动了人们的思想 (3)十月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日美加紧侵华,尖锐; 5.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二)运动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5.4——6.3 6.3——6.28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 口号 外争、内惩、废除、拒绝 方式 罢课 三罢斗争 结果 火烧曹宅,北京及各地学取得初步胜利:释生罢课 放 、罢免、拒绝 (三)运动的历史意义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工人阶级(取胜的决定因素)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2、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力量的团结”;
3、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4、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二、的诞生
(一)诞生的历史条件 内部:
1、经济基础: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干部组织基础:各地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外部:国际的帮助
(二)诞生——一大(1921.7.23)
1、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党
奋斗目标:用推翻资产阶级 中心工作: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机构: 局,陈独秀为
2、意义:(1)宣告了中国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大运动 (一)国共合作 1、实现的原因 党:
(1)从“二七惨案”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三大确立同合作的方针; :
(1)孙中山领导多次失败;
(2)是比较的党,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 (3)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国际:指示、帮助 2、国共合作实现
标志:1924年“一大”的召开 3、国共合作的影响 (1)统一战线的建立; (2)推动国动的兴起 (二)北伐战争
1、目的: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概况:(1)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2)广州的国民迁往武汉 (三)国民大运动的失败
1、失败的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政变 2、失败的原因:
客观:(1)右派叛变; (2)帝国主义干涉中国
主观:(1)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 (2)国际的错误指示 3、失败的教训:
要领导人民取得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