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八年级(下)期中语
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ng) 蓦 ) 连翘o) 相形见绌奋(kà然(mò(qià(chù) A. 亢....ng) 沼u) (qī) 行辈(há泽(zǎo) 藏污纳垢(gòB. 两栖....u) 缄i) 猎(shò默(jiān) 沙砾(lì) 风雪载途(zàC. 狩....n) 撺n) 雾霭(yà掇(cuà(ǎi) 戛然而止(jiá) D. 农谚....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燥 水蒸汽 销声匿迹 一视同仁 B. 辐射 茂腾腾 人情事故 万象更新 C. 暄嚷 元宵节 草长莺飞 翻来覆去 D. 严峻 马前卒 海枯石烂 无可置疑
3.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古典诗文的诵读蔚B. 自从学校推行了经典诵读的活动以来,全校师生趋之若鹜....然成风。
;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C. 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 D. 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为的实现贡献力量。
B. 李大爷种植的荔枝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 学校将全面整治并排查校园内各项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D.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使人们重新认识到诗词之美。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 。 。 。中国书法通过变化无穷的线条,把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描绘得有声有色。
①书法通过线条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心灵的交流。 ②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
第1页,共21页
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③隶书的参差俯仰、楷书的方正端庄、行书的错落有致、草书的天马行空,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④线条是书法艺术家心灵颤动的轨迹,是书法欣赏者心灵触动的凭借。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
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 《回延安》是是一首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诗,展示出了浓郁的
陕北风情。
D. 吴伯箫,散文家、教育家,他在《灯笼》一文中提到的《司马懿探山》,是京
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7. 根据原文默写。
(1) ______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一日不见, ______ !(《子衿》) (3) ______ ,胡为乎泥中?(《式微》)
海内存知己, 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关雎》中以“ ______ , ______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辗转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水汽蒸腾、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8.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
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
第2页,共21页
上述文段节选于《 ______ 》主要是傅雷写给儿子 ______ (人名)的,“书”指的是 ______ 。
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0字以内)
从语言特色方面考虑,填入横线上的应是下面的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2.0分)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张晔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抗体药物因为独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开发,中和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 ②对抗体的研究始于 19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菌素”,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体。科学家根据抗体来源的特性,把能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命名为抗原。后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体是一种由β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③ 1975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将鼠源的β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第一代单克隆抗体就此诞生。这种抗体特异性高,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易于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病,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④“目前,科学家已经发展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体内有T..细胞和β细胞这两大免疫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如果能从康复病人的β细胞中寻找抗体,就可以有效对抗病毒。”“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使得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富集重链和轻链的V(D)J序列的β细胞,从而找出潜在的病毒反应抗体。”信达生物转化医学副总裁徐伟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技术,寻找抗体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⑤当有效的抗体被筛选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就可能找到我们想要的抗体药物。
⑥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好的单抗药物可以高效率击
第3页,共21页
中靶点,减少副作用。 近年来,抗体药物已多次应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主要思路就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或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
⑦“目前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徐伟认为,虽然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宣称找到了一些新冠病毒抗体,但是还必须通过临床检测才能验证其是否可准确识别新冠病毒。
⑧其次,就是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的原理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的 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中和抗体需要能够结合S蛋白,阻断和受体的结合。”徐伟说,但是有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冠病毒,也能连接病毒,却不能有效中和,这样的抗体不具备药用价值。
⑨寻找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完成一系列依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拿到该抗体的特有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开始构建稳定细胞株。制药企业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其实这就是一个细胞工厂,让细胞去生产大量抗体,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抗体药物‘公斤级’产能的需求。”徐伟介绍说,生物制药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持体系,否则生产出来的抗体药物活性和稳定性都得不到保证。 (选自中国科技网,有删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抗体就是血清中的杀菌素,抗原就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 B.能产生抗体的是人体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和β细胞。 C.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的抗体叫作单抗。 D.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是好的单抗药的优点。 简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目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
文中认为大规模生产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之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除药物抗疫外,请再举出两种防疫措施。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第4页,共21页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⑥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⑦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⑧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 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⑨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⑩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为灰烬。 ⑪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⑫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
第5页,共21页
远航。
⑬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⑭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⑮这是我的起点。 (选文有删改)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 ______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③ ______ →④ ______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⑧画线句。
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成段,有什么作用?
作者余秋雨是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核舟记
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
第6页,共21页
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其船背稍夷 .D.尝贻余核舟 .简:挑选 冠:帽子 夷:平 余:剩余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而计其长 .C.佛印绝类弥勒 .D.能以径寸之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潭西南而望 .哀转久绝 .木箬篷覆之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是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B.本文在小中寓大,展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术,将动态人物静态化,表现其不同人的个性特征,在细微之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和“象”外之韵。 C.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
D.文章结尾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是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形成对比,使人们感到这个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
第7页,共21页
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⑤
⑥
④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师旷的性格特点。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3.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④。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的意思;③欲:好像;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B.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C.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泽。 D.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请赏析“山青花欲燃”中“燃”字的表达效果。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4. 按要求作文。
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
②
③
第8页,共21页
×名,如需要,可用“ ×”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第9页,共2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o”; 【解析】A.有误,“连翘”的“翘”应读作“qiáB.有误,“沼泽”的“沼”应读作“zhǎo”; C.正确;
D.有误,“撺掇”的“撺”应读作“cuān”。 故选:C。
本题考查易误读字的字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作答此类题,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在日常学习阅读中,要有意识地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牢固,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D
【解析】A.有误,“水蒸汽”的“汽”应为“气”。 B.有误,“人情事故”的“事”应为“世”。 C.有误,“暄嚷”的“暄”应为“喧”。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答案】B
【解析】ACD.使用恰当;
B.使用不当,“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用来形容经典诵读不恰当。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
第10页,共21页
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基本上”“全部”表意矛盾,删去一个; C.有误,语序不当,将“整治”和“排查”调换位置; D.有误,缺主语,删去“使”。 故选:A。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书法艺术中点和线的关系,线条的作用”,按照从一定的顺序来写,所以确定②是首句,紧接着各种字体的优点③,接着分析线条的作用④,最后得出①的结论。所以顺序为②③④①,据此可知答案为C。 故选:C。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第11页,共21页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6.【答案】C
【解析】A.有误,“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 B.有误,《社戏》选自《呐喊》。 C.正确。
D.有误,《司马懿探山》是豫剧。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7.【答案】【小题1】所谓伊人,如三月兮
【小题2】微君之躬 【小题3】天涯若比邻 【小题4】落英缤纷,悠哉悠哉 【小题5】辗转反侧,气蒸云梦泽
【解析】答案: (1)所谓伊人 (2)如三月兮
(3)微君之躬(重点字:躬) (4)天涯若比邻 (5)落英缤纷
(6)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重点字:辗)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
第12页,共21页
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8.【答案】【小题1】傅雷家书
【小题2】傅聪 【小题3】家书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个文段,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录,选自《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远在欧洲留学的儿子进行指导,教育儿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可感受到作者愉快的原因:儿子变成了朋友。
(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气选择最适宜的语句。全段主要表述自己与儿子的朋友关系,以朋友的语气来与儿子交谈,以拉近距离劝慰儿子。由此可见空格所选择的句子也应是语气亲切,如朋友的交谈一般。A句过于突出自我的强大,有贬低对方的意思,故排除。B句合适,“我并没大错”用否定的句式,表明自己的能力,态度谦和。 答案:
(1)翻译家傅聪家书 (2)儿子变成了朋友
(3)选②句。本书“我”与“你”是父子,但相处得像朋友,每封信父亲与儿子如谈心一般,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委婉、有分寸,第①句则显得生硬、绝对。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9.【答案】【小题1】D
【小题2】
第13页,共21页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有误,根据“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菌素’,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体”可知,“抗体就是血清中的杀菌素”表述太绝对化。 B.有误,根据“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可知,“能产生抗体的是人体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和β细胞”表述错误。
C.有误,根据“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可知,此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列举了抗体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的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抗体药物可以阻止病毒入侵。
(3)本题考查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目前”一词强调的是时间,起作用,“较好”说明了科学家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备技术,应用抗体药物的程度,体现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结合“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其次,就是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寻找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完成一系列依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拿到该抗体的特有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开始构建稳定细胞株”等句子概括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结合“人体内有T细胞和β细胞这两大免疫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新冠病毒感染的原理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等内容可知,切断传插途径,杀灭环境中的病毒等可以起到防疫作用。 答案: (1)D
(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抗体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抗体药物可以阻止病毒入
第14页,共21页
侵。
(3)“目前”从时间上将科学家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备技术加以;“较好”从程度上将抗体药物的应用进行,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完成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构稳定细胞株。
(5)示例: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隔离病人和疑似感染者,切断传插途径。
本文的说明对象为“抗体药物”。文章介绍了抗体药物的作用及大规模生产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之前,还需要做的工作。利用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解答即可。 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10.【答案】【小题1】孩子们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
【小题2】老师规定“我们”用小楷字借书 【小题3】乡人敬惜字纸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①概括为孩子们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结合“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③概括为:老师规定“我们”用小楷字借书;结合“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
第15页,共21页
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④概括为:乡人敬惜字纸。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①抓住“弯”“捡”“捧”等动词,分析这些动作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②“那些……那些……那些……”抓住排比修辞,从增强语势,突出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分析。要注意这个语段的特点是一句话。“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此句讲的是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文化依旧尊敬。这种现象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肯定会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把握。重点理解“这”“起点”的具体含义。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来谈作用。也就是说从尊重文化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方面来谈。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作者对书法的兴趣,打下了他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作者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答案:
(1)①孩子们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③老师规定“我们”用小楷字借书;④乡人敬惜字纸。
(2)①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写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3)成段是对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的补充强调,突出了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表现出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深化文章主旨。
(4)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作者对书法的兴趣,打下了他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作者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本文记叙了孩子们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老师抱“我”洗去墨迹;老师规定“我们”用小楷字借书;乡人敬惜字纸。写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第16页,共21页
11.【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ABC.正确;
D.应为,句意: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余:我。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雕刻; B.表转折/表修饰; C.极/消失;
D.结构助词,的/代词,它。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应是“作者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 故选:B。 答案: (1)D (2)A (3)B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第17页,共21页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蓬,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2.【答案】【小题1】(1)公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意为: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故断为:披 衽 而 避/琴 坏 于 壁。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于,在。援,拿。句意: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中可知,他敢于“犯君”,
第18页,共21页
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从“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中可知,用“小人言于侧”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公 披 衽 而 避/琴 坏 于 壁。
(2)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3)他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于侧”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小题2】 【小题3】
【解析】【参考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我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3.【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ACD.正确;
第19页,共21页
B.有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不是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故选:B。
(2)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花的鲜红如火,突显了诗句中的浓重色彩,与山的”青”形成强烈对比。描绘出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绮靡,十分灿烂的景象。 答案: (1)B
(2)“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遍布的朵朵山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这就将花的颜色写活了,像燃烧一样,有动感,更突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14.【答案】
有一束光照亮了我
当我陷入困难,当我面临失败,当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时,总有一束光照亮着我,引领我重新走向人生的起跑线上,让我看到微弱的光芒、渺小的希望。
记得有一次,因为考试不理想,被家人骂得狗血喷头,虽然我明白家人是为了激励我,但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为自己总觉得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脑子里装不下任何学习武器,甚至做梦都梦到被学习折磨死。那时候的我只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形容“压力山大啊“!冲动的我差点放弃了学业,正当我绝望的时候,一束光光芒四射,照亮了我漆黑般的心,重新让我见到了日光,让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您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束光,您赠予我的第一句话“任何一种容器都装的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您还说过:“你要慢慢去欣赏学习的价值,学习不可能一下子装到脑子里,学无止境。学习需要一步步去学,一步步去理解,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你赠
第20页,共21页
予我的每一句话,我都铭记在心。
生活有时让我不知所措,每当我想放弃,不想继续走下去时,我会想起慈祥的您、德高望重的您,您是那么的坚持不懈,您是那么的百折不挠,我面临的困惑算什么,老天在送您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我做什么,面临什么,您一直在我左右,总有一束光照耀着我,陪伴着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天黑后拥有光彩,骤风暴雨后拥有彩虹。
有时候我们注定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气氛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蜚短流长的冷言,最终被束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光,您又出现了,重新给了我信心、勇气,让我的人生再一次地发光。您说过“人是活给自己看的,那些指点和流言又算得了什么,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您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一束光,您曾经给予我的,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您那慈祥的笑容,是重新给我信心的武器。张老师,我敬仰您,您是世上无可替代的一束光、您是照向我心灵的最亮的一束光。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一束光”比喻具有光亮作用的东西,应理解为某人或某物或某个场面,也就是说这些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变得积极开朗,让“我”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来。“照亮”指给“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变得积极向上。这束光可以是一本好书,写一本书指引“我”走出迷惘;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心灵的熏陶;这束光可以是同学的鼓励,给“我”失落时的安慰;可以是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给群众以希望……所以本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重点表现某人某物某场面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围绕“那道光”与“我”之间的故事展开情节,重点突出这道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
这是一篇非常有哲思的美文。作者把张老师看作照向“我”心灵的一束光,写了他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作者用心灵感悟,娓娓细说中,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思考,这思考细腻而动人,给人一种享用不尽的感受。
第21页,共2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