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一、结构概况
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9#职工宿舍楼1区为框架结构、2区为砖混结构,基础形式为柱基础、条形基础相结合,绝大部分为整体现浇楼板,室内楼梯为整体现浇梁板,楼层高为3m,屋面为坡屋面及部分平屋面,其建筑高度为21.22m。
二、模板方案
1、配模原则:根据公司对项目部成本管理的统一布署与要求,为确实加强模板工程中模板、木枋等周转材的控制使用,模板配模应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使用、确保回收”的原则,即模板配模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1)适用性,应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工艺要求。
(2)安全性,应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坍。(3)经济性,针对本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及公司对项目成本控制的要求,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2、配模方案:根据本工程结构体系1区住宅为框架结构、2区住宅为砖混结构,施工安排(一、二层周转三次后转成屋面板及屋面天沟模板)、工期进度(每层按十天一层进度施工、年前确保框架结构基本完工)的要求,本工程采用以下配模方案:
(1)框架柱模板配制30个,二楼至六楼柱模部分改拼,周转六次。
(2)梁、板模配制二层,采用定型竹夹模板,周转三次。
3、材料要求:本工程梁板柱结构模板使用竹胶合板及木枋、钢管及扣件组合模板体系。
竹胶合板:2440×1220×9~10,要求组织严密,坚硬强韧,平整光滑、可钻可锯,模板厚偏差≤1m。
木枋:50×100×200,要求质地紧密,强度合格,厚、宽偏差均≤3m,木枋经加工后厚、宽度尺寸一致。三、模板制作与安装的一般要求
1、模板加工、制作、整理与堆放
(1)模板加工制作方案经施工员审批后实施,并报技术负责人备
案,主要结构梁、板、柱的配模均按设计图纸,严禁无方案而对各种木枋、竹夹板自由配模。
(2)模板配模、加工制作时,要本着科学合理、节约用料的原则,严禁长枋锯短、宽枋改窄、大板模配梁底模、构造柱等小截面构件模板。
(3)本工程现浇梁、板模板要求按清水砼模板配制,配制木枋必须经过双面刨平,保持厚度一改,平整度偏差要求<1m,竹胶板使用前,应先核对板厚,对于现浇板底模,板厚不同的模板应分开,集中使用或另做它用。
(4)模板配制好以后,按项目要求在模板侧(木枋边)及模板背面(大面)用红油漆作醒目标记。标记内容包括模板使用的构件编号、尺寸安装定位序号,安装定位序号以顺时针方向书写1、2、3、4序号,严禁无标记模板(除现浇板模外)上楼层安装。
(5)模板经制作、标记后,必须对模板阴阳角采取防漏浆措施,即粘贴胶纸条,胶纸条粘贴必须平整、牢固、无气泡,胶纸条粘贴要求缝中均分,偏位过大要重新粘贴。
(6)模板加工制作经过上述工序后,应在指定位置堆放,要求场地事先平整、码放整齐、有序,严禁模板(包括木枋及旧材料配制的模板)乱堆压放。凡经验收后的模板在堆放前,必须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使用滚筒涂滚,粘量要少而涂刷均匀,严禁过多而粘染楼层钢筋。
(7)模板(包括木枋)按方案配制后,经木工班组长自检合格后申报施工员及质检员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凡未验收及验收不合格的配模严禁安装。
(8)模板拆除严禁用大锤、木枋砸、撞,禁止用撬棍撬动模板边口,凡遇难拆模板均应轻巧施工,如遇对拉杆取出困难而难以拆模时,先锯断对拉杆而后取出模板。对于现浇梁板阴角、错层处阴角及柱、剪力墙阴角处模板拆除应使用木楔松枋,严禁撬棍橇烂木枋。
(9)模板拆除后必派专人搬运、清理,清理内容包括起钉、去除粘结在模板面上的砼、浮浆,去除原阴阳角上撕裂的胶纸带,清除双面胶条、封堵废弃的拉结筋或对拉杆孔眼、修复钉平损坏模板面,重新粘贴胶纸带、胶条,并涂刷脱模剂,堆放整齐。严禁拆除模板不整理、随意丢放。
(10)砼面模板拆除完毕后,检查加固用铁丝、裸露在砼面铁钉及木枋头等。清理干净,铁丝用夹钳夹断,长度少于1.0cm,并弯折平向砼面,严禁裸露铁件及木枋头。
(11)模板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要合理周转使用,要爱惜节约
使用,进入标准层施工后,模板均层层上翻,同一编号的模板使用在同一部位,严禁主要结构梁、板、柱、等构件的模板出现改装、拼装或重新配制现象。
(12)钢管扣件、螺栓、螺母、钉子、铁丝等装模配件由木工班长派专人保管维护、收集、堆放,使用过程中,注意随时清理,严禁上述配件散乱丢放,使用完毕多余配件必须及时回收、堆放整齐,拆模时,专人收集,集中堆放、保管。
2、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前应先按设计图纸、变更通知单、核定单等核对加工模板是否有误,核查模板编号是否正确,模板安装应按模板设计方案、技术交底进行,按编号就位安装。
(2)模板安装采用塔吊运输、就位前,要求清理模板面泥土、夹杂的木屑、刨花等杂物,以防污染楼面,起吊时,要求轻起轻放,严禁碰撞楼面砼或模板损坏变形。模板运输至楼板面时,在平整部位堆码整齐,严禁压弯成品钢筋,严禁随意乱放。对于柱模安装就位,要特别防止柱钢筋挂破模板接缝处胶纸带和双面胶条;板、梁钢筋绑扎时划破的胶纸带要及时粘贴好,严禁防漏浆措施因机械、人为破坏而不落实;柱模安装时柱头部位环形粘贴双面胶条,要求水平、牢固、封闭。
(3)模板安装时,依据结构放线(标高线、中心线、边线、支模控制线)按模板定位序号依次就位,待就位初装固定后,经校验后整体加固。
(4)模板安装过程中,木工班组应具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如角尺、水平尺、卷尺、线锤及灰线等,要求板模安装时,木枋铺设时必拉线找平,板模铺装后必拉线找平或用3米(2米)铝合金枋靠查;柱模安装要四方吊线,通排柱必拉通线检查。
(5)模板安装过程中,班组人员应配备工具箱,要求木楔、铁钉、蝴蝶夹、螺母等小配件入内,严禁随用随丢。安装锯模时,锯沫要求用专用盒箱盛装,或在楼面外使用锯子,严禁无任何措施随处乱锯割。进入标准层后,因模板层层上翻,严禁锯子上楼层。
(6)模板安装过程中,要对钢筋成品保护负责,严禁拼装模板时,随意打掉柱侧、梁侧保护层垫块,严禁在已绑扎的板面负筋、悬挑板筋上踏踩。
(7)模板安装完毕,木工班组人员应对现场做最后清理,包括查看质量、收集配件、清洁工作面。
(8)模板安装好后,班组应事先自检,并填报质量验收记录表,自检合格后施工员、班组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质检员抽查,抽查
合格报监理验收。严禁在施工员与班组长验收时无自检记录,自检记录要求随填随报,严禁自检记录虚报、谎报,要求提高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9)模板安装质量按优质结构工程标准验收,具体内容见下表:
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轴 线 位 置底模上表面标高截面内部尺寸柱、墙垂直度
基础柱、墙、梁每层全高
3±5+10 -8±33
钢尺检查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
查
钢尺检查钢尺检查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
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
H/1000且不大于15
查
251.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表 面 平 整 度模 板 拼 缝
钢尺检查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钢尺检查
四、工艺方法
1、框架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定型模板,竖楞采用50×100木枋,加固柱箍采用Ø4.8×3.5钢管,柱箍间距为500,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体系。拉结筋预埋采用环氧树脂植筋工艺施工,确保柱模的多次周转使用与现浇结构砼的观感质量。
柱模板工艺流程:找平定位→组拼模板→安装柱模→安装拉杆斜撑→校正垂直度、轴线→模板检查验收→浇筑砼→模板拆除。
(1)模板安装前必须在基础或楼面上放线、验线后进行,放线时弹出中心线、边线、支撑控制线,安装模板时,依线校正或支撑固定,这是保证柱子垂直度、防止柱模位移的关键工序。
(2)支模前先校正钢筋位置,使其不发生偏扭。按模板配模图,
顺序拼装,初步固定,并加装柱箍及对拉螺栓。柱箍自下而上安装。
(3)初装完毕,检查纠正轴线位移、垂直度、模板对角线长度差,各单个柱经反复校正无误后,与邻柱群体固定,拉通线复查模板轴线位置,并调整校正,合格后整体加固。
(4)模板加固采用满堂架钢管井字支架固定,固定后检查支撑、连接件稳定情况。
(5)模板安装完毕,清理柱底沉渣,并用水冲洗干净,并封闭清扫口,进行模板验收。
2、现浇梁板模板
现浇梁板模板采用覆面竹胶合板与木枋,加固采用钢管与扣件,支撑系统为Ø48×3.5钢管搭设的满堂脚手架,梁侧木枋与现浇板底平铺木枋均为50×100,本工程现浇梁板为免抹灰清水砼工艺,因此模板制作与安装应从严把关,确保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变形、不位移、不漏浆。
(1)梁模板安装前,先在柱上弹好梁轴线、边线及水平控制线。(2)根据模板设计搭设满堂脚手架,梁两侧搭设双排立柱,立杆纵距为0.6~1.0m,立杆间设置剪力撑和水平拉杆。
(3)按计算标高,搭设梁底小横杆,铺上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找平,如梁跨大于4m时,按0.5‰~1‰起拱。
(4)梁钢筋绑扎完毕,并找正位置和垫好保护层垫块,清理垃圾杂物后,即安装梁侧模,梁侧模采用满堂架梁侧立杆钢管与扣件固定。
(5)满堂架支撑时,首层立杆应支撑在坚硬的土层,且加垫50×100木枋,楼面支撑时,立杆下加垫木枋并用木契契紧。
(6)现浇板模在已搭设好的满堂架基础上,按计算标高,搭设大、小横杆,铺设木枋,木枋铺设要求拉线找平,严防空支不实,木枋铺设经验收合格后,铺装竹胶合板,竹胶合板应接缝严密,并贴密封胶带。
3、模板拆除与成品保护
(1)模板拆除应事先申请,经施工员、技术组同意批准后方可施工,严禁擅自拆除。对于柱、梁侧模必须保证表面及其棱角不受损伤,对于梁底、板底、悬挑构件底模,应根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
(2)模板拆除时,遵循先装的后拆、后装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模板、后拆除承重部分模板的原则,侧模拆除时,应保证砼表面与棱角不受损伤,底模拆除时,应先拆模申请,经监理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梁跨在8m以内时,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梁跨超过8m及悬臂构件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拆除,拆模时,
应有试块强度报告。当上层梁板正在浇筑砼时,下层梁板模板支撑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梁板支撑视拆模试块强度与拆模申请而定。
(3)拆模时,严禁大锤硬砸或用撬杠硬撬,严禁生拉硬曳,以防模板变形或损坏。
(4)拆模时应分块整体拆除,并做好清理、整修、保养工作,分规格堆放整齐,以节约材料,提高工效。严禁模板拆除现场混乱及不安全因素出现,严禁无专人清理模板及配件。
(5)模板拆除后,应加强对砼的成品保护措施,柱阳角要求用废旧竹夹板钉护角1.5m高,对于楼梯踏步阴角要求钉护角,踏面10~15cm,踏面3~5cm ,砼护角必须紧贴牢固,整齐划一、美观。
五、模板安全措施
1、模板与支撑系统应有设计计算书,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复核后实施,模板工程经自检、互检与专检合格后,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2、安装柱模时,应将柱模与主筋临时拉结固定,防止模板倾覆伤人。
3、搭设满堂脚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佩挂安全带。
4、梁板模板安装应在牢固的满堂脚上进行,防止失稳事故发生。5、拆除脚手架与模板时,应设置专门作业区,并有专人看守,防止脚手架钢管扣件与模板伤人,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
6、模板与脚手架支撑系统材料应符合计算书与规范要求,进场材料的钢管、扣件应有材质证明及合格证书。
当阳市顺拓城市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金三峡项目部二00五年十月十五日
模板工程计算书
为确保模板工程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类别、施工设备及材料应等条件对模板工程进行设计计算:
一般梁底支撑计算1、支撑构造:以KL—4(2A)为例,截面250×700,跨度7.2M,梁底模由梁两侧立杆及固定其上的小横杆支承梁两侧立杆间距600,梁纵向立杆间距1000mm,与满堂脚手架一致,梁底立杆支撑上应设置连续剪力墙。
2、框架梁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自重:2KN/m2×0.6=1.2KN/m
新浇砼自重:25×0.25×0.75=5.63 KN/m
ΣNGK=1.2+5.63=6.83 KN/m
施工荷载:ΣNGK=4×0.6=2.4 KN/m荷载组合值:N=1.2ΣNGK+1.4ΣNGK =1.2×6.83+1.4×2.4 =11.56KN/m3、小横杆计算
q 按简化方法,小杆上的荷载按均布荷载考虑
q=11.56×1+9.6×(0.6-0.25)×1
=14.92KN/m
600 Mmax=⅛qι2=0.125×14.92×6002 =671400N·M Fw=M/VW
=6.714×105 1×5.08×10=132N/mm2
<[f]=205N/mm2(抗弯计算符合要
求)
V max=VB·ql=0.607×14.44×600=5259N
剪应力 τ=VS/IT=5.08×103 12.19×104×3.5=62.62N/mm2
<[τ]=110N/mm2(抗剪计算符合要求)
ω=ωB·qι2 100EI
=0.532×14.44×6004 100×2.06×105×12.19×104=0.4mm
<[ω]=1/500=1.2mm(挠度计算符合要求)4、立杆计算
N 梁一侧立杆除了要承受小横杆上传来梁 ι0 荷载的一半外,还要承受0.8m范围的板 荷载,故
N=14.44×0.6÷2+11.56×1×0.8=13.58KN 立杆系数仍按满堂脚手架立杆稳定系数φ=0.207取用。 f=N/φA=13580 0.207×4=134N/mm2
<[f]=205N/mm2(立杆稳定计算符合要求)
现浇板支撑计算
q 图中:AB=BC=1000mm
q=11.56×0.25=2.KN/m
A B C
1000 1000
①抗弯计算(按最不利弯矩计算):MB=⅛ qι2
=0.125×2.×106 =3.6×105(N·mm)
Fm=M/γW=3.6×105 1×83×103=4.4
<[fm]=14N/mm2 (抗弯符合要求)
(注:W为木方的截面抵抗矩,[fm]为木方的抗弯强度)
②抗剪计算(按最不利剪力计算):VB=ΝB qι=0.625×2.×1000=1806N
剪应力τ=VS/IB=1806×83×103 417×104×100=0.36N/mm2
<[τ]=1.4N/mm2(抗剪符合要求)③挠度计算:木方的最大挠度ω=ωAqι2 100EI
=0.521×2.×1012 100×9000×417×104=0.4mm<[ω]=1/500=2mm(挠度计算符合要求)
板底计算
①脚手架步距
楼层层高为3.0m,减去板厚、木方及扫地杆高度后,顶层横杆与扫地杆中心距为3000-120-100-30-250=2500(mm)。中间设一根横杆,步距为2500÷2=1250(mm)
②计算简图
N 图中ι0为计算长度
ι0 ι0=φμh=1.155×1.5×1250 =2166(mm) N=11.56×1=11.56KN③压杆稳定计算:
λ=ι0/i=2166÷15.8=137
查《JG130-2001》附录φ=0.207
f=N/φA=9600/0.207×4=94.8(N/mm2)<[f]=205N/mm2(压杆稳定计算符合要求)④立杆基础
现浇板砼标号为C25,上层板砼浇筑时,下层现浇砼强度按C15计算。
A≥N/fk=11560÷15=771mm2
局部承载力在立杆底部加垫90×90竹夹板或木方足以满足要求,但浇筑上层砼时,其下层砼板的支撑不得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