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主 题:人生启示
课 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2) 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
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学情分析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应引导学生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积累上学会分析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评价任务:
1、 认读生字词,会背课文。
2、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 能后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弈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引读“单元导语” 教学活动 活动一 评价要点 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获得人生启示的。 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活动二 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环节二 朗读名言,导入新课 活动一 “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之作——《学弈》。 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问:“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同学们知道他们下的什么棋吗?(引导学生看插图,并出示实物。) 2.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3、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环节三 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便于边读边思考;停顿恰当,读好停顿,明白“理解了意思就容易意思表达才清楚。 (2)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3.领读课文,提升能力。 老师领读后,学生再齐读、自由读、抽读。通过多种形式读好停顿”的方法。 的练读,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 环节四 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①已经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结合注释③知道“通国”的意思是全国。“善弈者”,揣摩“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 4.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后,先自由练读,再抽读评价,最后齐读,读出情感。 环节五 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领悟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