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田莉娅在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田莉娅在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华佗小知识
田莉娅在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02日

文章点击数为:251

字号: [大] [中] [小]

同志们:

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是一次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的重要会议。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建设系统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在加快重建中勇挑重担,促进城乡建设事业加快发展。希望同志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为推进全省散装水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刚才,光凡同志做了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散装水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发展散装水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在《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中,将

发展散装水泥纳入了国家《节能减排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和措施中,明确了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继续执行袋装,鼓励和发展散装的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散装水泥着力把握了水泥事业发展的规律,创新了水泥行业发展理念,转变了水泥产业的发展方式,解决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提高了综合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不断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集中体现了“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008年我省水泥散装率才35.46℅,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我们要看见差距,迎头赶上,加快发展。

(二)发展散装水泥,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发展散装水泥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噪音污染,减少粉尘,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可以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全省上下都要按照省的部署,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和标准,提高认识,落实措施,明确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三)发展散装水泥,有利于提高全省城乡建设工程质量。散装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质量,尤其要求安定性100

℅合格,确保了水泥生产质量;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专用运输工具从生产企业(或中转站)直接送达用户,流通渠道正规明确,杜绝了掺假或以次充好,从而保证了质量;在储存过程中,散装水泥在储存罐达13个月不变质,而袋装水泥存放12个月后,强度降低30℅-50℅,且易受潮、受湿,结块变质;在使用过程中,散装水泥剂量准确,无损耗,保证了水泥用量,特别是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全部使用散装水泥,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更加保证了城乡建设工程的质量。商品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从使用环节入手发展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和干混砂浆,既是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又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发展散装水泥,为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服务。国家宏观作出了扩大内需的措施。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基本目标。加快恢复重建步伐,提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是党、和省的重大决策和要求。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和恢复重建两大艰巨任务,提前做好散装水泥需求预测,搞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生产,确保国家、省重点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好发展散装水泥的五种关系

(一)处理好求真务实与自加压力的关系。 我省散装水泥事业目前正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前这样的一个特殊发展时期,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放缓发展步伐,不是求真务实;过分夸大主观有利因素盲目求进,也不是求真务实。我们的发展,讲求的是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综合主客观全面因素的发展,二者任何一方失之偏颇,都不是求真务实、也不是自加压力。求真务实与自加压力是相统一的,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省情、民情是求真务实;充分挖掘潜力,尽力而为、适度超前是自加压力。今年,我们确定了全省水泥散装率达到38%的计划目标,这个目标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既尊重了现实,又着眼长远,是一个跳起来可以够得到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全省散装水泥工作者自加压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发展观。全省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和散装办要辩证地看待求真务实与自加压力的关系,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做到稳妥而不守旧、发展而不冒进,真正将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实处。

(二)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目前我省水泥工业从总体上来看,总量过大,散装率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为此,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

调整的意见》(川府发[2004]283号),提出在指导思想上,要坚决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的方针和产业;在总量控制上,到2010年全省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00万吨;在结构调整上,到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达到50%以上,水泥散装率提高到30%以上。我们讲总量控制,并不是企业的发展,而是讲企业的发展要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光明的前景。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大型化、集团化和现代化,要充分体现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环保效益;坚持等量淘汰和超量淘汰的原则,坚决关闭、重组、兼并一大批生产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环保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提高水泥工业集中度。实践证明,大水泥不上,小水泥就淘汰不了,散装水泥就难有大发展。各地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从根本上促进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

(三)处理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我省散装水泥事业要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加强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散装水泥的协调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针对我省经济发达地区散装水泥发展较快,经济欠发达地区散装水泥发展相对缓慢的不平衡状况,今后我们要着力抓好成都、绵阳、德阳、自贡、乐山、眉山、内江、宜宾、广安、达州等水泥产量超百万吨的市的散装水泥工作,形成以点带面,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的战略布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和散装办要进一步思想,广开思

路,扎实苦干,奋发图强,努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为全省散装水泥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省建设厅和省散装办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散装水泥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支持,为全省散装水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强大的后劲。

(四)处理好招商引资与投资环境的关系。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磁场,各地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的观念,着力改善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抓导向。各地要研究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对散装水泥设施设备、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拌砂浆生产厂的建设。二是抓行政执法。各地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散装办和建设监察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对违规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强化散装水泥市场的管理秩序,为招商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抓优质服务。各地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和散装办要通过信息咨询、简化办事程序、市场渠道开拓、协调各方关系、专项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为投资者提供帮助和方便,坚定投资者的信心,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实现投资者经济利益和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双赢”。

(五)处理好队伍建设与机构建设的关系。队伍建设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石,机构建设是队伍稳定壮大的保障。一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省散装水泥事业能否持

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各级散装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急迫感,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办事效率、协调能力,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更新更高要求,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综合本领,不断实现思路措施的开拓创新。另一方面,机构建设的完善,已经成为我省散装水泥队伍能否聚留人才,增强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各地的编制、财政等部门,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全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要从散装办承担繁重而艰巨任务的实际困难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尽快解决好散装办机构编制、人员专职和经费从财政正常预算中核拨等问题,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保持队伍的长期稳定,激励和鼓舞全省散装水泥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创新的锐气,为推动我省散装水泥事业实现新时期的新跨越而不懈奋斗。

200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灾后重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一年,散装水泥工作要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开拓创新,鼓足干劲,从使用环节入手,走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加大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力度,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开创建设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