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全国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A 1-3 2.B 1-14 3.D 1-19 4.A 1-26 5.A 1-49 6.B 1-44 7 .C 2-76 8.B 2-96 9.D 2-111 10.A 2-135 11.D 2-107 12.D 3-168 13.B 5-232 14.A 5-215 15.C 6-280 16.B6-271 17.A6-275 18.B6-273 19.B7-310 20.C7-312 21.A7-321 22.A7-309 23.A7-315 24.C7-326 25.D8-333 26.C8-339 27.D8-348 28.C8-355 29.B8-358 30.B8-357

31.简述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1-54答: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32.简述在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课程开发中,如何确定教育目标。2-77答:(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而实现的:一是了解学生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

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而找出差距。(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在许多方面明显相似;为掌生提供将校内所学内容应用于校外生活领域的练习。因此,教育目标中应合理地反映校外当代生活的内容。(3)学科专家的建议。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的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教育目标的。33.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6-293答: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34.简述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征。6-303答: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2)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3)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2)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3)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35.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8-353-355 中答:一、情境教学的内涵: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二、基本特征:1、 “学习者中心”,每一学习者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不同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平等交往、合作学习。2、 “情境中心”,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这种情境是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的。3、 “问题中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决

每一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36.试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目标的分类为例,说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3-155-160答: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将人的认知教育目标依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如下六类。 1、知识 knowledge。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某一式样、结构或环境的回忆。 2、领会 comprehension。包括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应。 3、应用 application。指在特殊和具体情境中使用抽象概念。 4、分析(analysis) 。指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 5、综合 synthesis。指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 6、评价 evaluation。指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作出判断。 二、“教育目标分类学”可发现它有以下三个典型特征: 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目标分类学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较高级的目标建立在较低级的目标的基础之上并包含了较低级的目标。 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制定教育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操作,为了能够客观地交流与评价。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教育目标以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而小能用模棱两可的、可随意解释的行为来陈述。 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不论哪一门学科,不论哪一个年级,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结

构作为框架,填人相应的内容。由此形成包含“内容侧面”和. “行为侧面”统一的两维的教育目标明细规格。37.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改进我国班级授课组织。5-257答:一、班级授课组织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1、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 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3、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 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概括起来说,班级授课组织即是将学生分配到固定的班级,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分科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二、班级授课组织具有下列优势。 1、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因此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而且,在集体中,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健全发展。 2、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安排,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分科教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 4、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的基础学力的形成。 三、班级授课组织也存在些先天不足和缺陷。 1、班级授课组织在某种意义上是应现代工业——科技文明提高效率的需求而在实践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所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 、 2、班级授课组织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 。 3、班级授课组织尽管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受到一定的,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于

充分发挥。 4、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 针对其优势与不足,选择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看教学是基于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教授什么样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什么。而且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实践的需要作出一定的修改。班级授课组织之所以极富生命力,就是因为这种组织形式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弹性的,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对之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16 分)38.以下是一则有关“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教学案例: 确定课题。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小区居委会发的两张宣传纸,上面介绍了如何使用小区配备的不同颜色垃圾箱对垃圾做分类处理。人们现在是按照宣传纸上的要求做的吗?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决定对这个问题探究一番。 进行调查。学生们在周围小区里调查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情况,结果令人失望:大部分人都不按要求处理垃圾。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展开调查,发现原来是垃圾箱上只有一张小小的图片,人们往往看不清楚,所以就随手乱扔了。 行动改进。为了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同学们决定从校内开始。他们请有专长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广告语: ” “我专吃废玻璃!“我喜欢吃废电池!”等贴在校园里的垃圾箱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交流。在活动结束前进行的总结交流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不但增长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周围生活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还有同学提议,给区长写信,建议他把在校

园里取得成效的做法在全区推广。 这则案例中的教学活动采用了哪种类型的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以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注意的问题。4-205答:一、根据题意可知,这则案例中的教学活动采用了自主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二、这种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活动性”“自主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师当然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与帮助,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活动更加健康地进行,而不是要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三、组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未必所有的素材都适合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自主性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具备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手段。教师要协助学生准备这些手段。 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有效开展自主性学习同对学习课题的恰当分配密切相关。 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在组织自主性学习时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所可能提供的帮助。 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评价是组织自主性学习的有机环节,是自主性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对自主性学习的评价首先需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对自主性学习而言,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陈述其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

种陈述的基础上给予鼓励与指导。 组织理想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自主性人格,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激增”的背景下,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价值空前地凸现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