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含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含答案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2015年教育学统考)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 (B)礼乐 (C)射御 (D)书数

2.(2010年教育学统考)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改革普通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

3.(2016年辽宁师范大学)朱子读书法。 4.(2013年厦门大学)南洋公学。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

5.(2016年内蒙古大学)简述孟子的德育原则。

6.(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333)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 7.(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简述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8.(2013年福州师范大学)评述清末新政时期的嘉庚兴学。

9.(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壬戍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2015年教育学统考)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 (B)礼乐 (C)射御 (D)书数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是西周小学主要教学内容。大学比小学程度要高。学习的内容也有变化,大学列入计划的是《诗》《书》。

2.(2010年教育学统考)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改革普通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对走向社会后的题目毫无用处,提出要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意义,提出改传统教育为近代实用教育的思想,成为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新教育改革运动。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指的就是普通教育。

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

3.(2016年辽宁师范大学)朱子读书法。 【正确答案】朱熹酷爱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如下: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切己体察。⑤着紧用力。⑥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的局限性在于所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读书法主要强调怎样读书,不重视书本与实际知识的结合。

4.(2013年厦门大学)南洋公学。

【正确答案】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于光绪二十二年(16)由盛宣怀创建于上海,是为交通大学沪校前身。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

5.(2016年内蒙古大学)简述孟子的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性善论”是孟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又说明教育就是通过“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人伦”的内容:“人道”,是人类的本质表现,具体表现为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又极为重视“孝”与“悌”,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明人伦”的价值:“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它的教育内容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题。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是“孝、悌”。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2)盂子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是人最宝责的精神财富,远远高于物质财富。 (3)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①持志齐气。树立并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养气,一靠坚定的志向,二靠平时的善言善行来积累道义。②动心忍性。就是指意志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炼。③存心养性。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善端,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要发挥理性的作用。④反求诸己。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 总之,在孟子的思想中,“性善论”首开中国教育史上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对教育作用的阐述、对“大丈夫”人格的阐述,对教育过程的表述,都体现了孟子对人的主观作用的强调。孟子的思想在人的崇高境界方面,对后人有启蒙作用。 6.(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333)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

【正确答案】董仲舒的三大文教分别是: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就是“独尊儒术”。②兴太学以养士。兴办太学,由控制教育大权培养人才。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使用察举制和其他方法结合,来选拔和任用人才,以此解决国家缺少人才的问题。 7.(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简述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正确答案】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集中反映在《东林会约》“会约仪式”中。具体情况是:东林书院的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椎选一人为主持:将会值日必拳行隆重的仪式;讲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四书”,讲授时参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后相互讨论,会间还互相歌诗倡和。关于讲会组织的其他一些方面,比如通知、稽察、茶点、午餐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

8.(2013年福州师范大学)评述清末新政时期的嘉庚兴学。

【正确答案】陈嘉庚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人们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陈嘉庚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①创建集美学村;②创办厦门大学;③在新加坡办学;④提倡社会教育。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建立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9.(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壬戍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2)缩短了小学的年限,改七年为六年,比较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3)“新学制”对中等教育阶段做了比较大的改革。①修业年限从四年改为六年,有利于提高中等教盲的水平。②将中等教育分成初、高两级,并且规定初级中学可以单独设立。这样就增加了学制的灵活性。③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取消了大学预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