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南枉.科技201 2年gg7 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研究 凌灏 冯永福 674100云南丽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弥补治理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的优势分析,探讨我国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非组织公共危机治理路径 自20世纪9()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频频遭遇 加强联系,从专业的角度为公共危机的有效化解提供智力支持。 各类公共危机的发生,全球稳定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威胁,各国 存在着巨大的治理挑战。Crisis(危机)是指构成社会的既 存的人力、物力、信息、能源等要素以及使这些要素发挥作用的诸机 制及价值处于崩溃和恢复的转机之中的极其危险的状态。那么,公共 危机是指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中既存的人力、物力、 信息、能源等要素以及使这些要素发挥作用的诸机制及价值面临各种 自然社会灾害而引发的,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共同利益的的一种危险 状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多样性、危害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政 府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虽然在宏观、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 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管理格局的改变,仅仅只是依靠政 府力量治理公共危机,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可以 通过对话、建立伙伴关系等方式,引进非组织,弥补自身的不 足,发挥其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积极作用。 1 问题的提出 公共危机管理是的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品和公共服 务的重要内容。公共危机治理的成效如何,是衡量治理能力强弱 的标准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涌现,社会 危机频发,考验我国各级应对处理危机的能力。但是,我国各级 一直以来都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 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由于本身危机意识淡薄,公共 危机信息搜集系统建设长期滞后,传统的“大、小社会”管理模 式未能改变,公共危机治理的专业组织机构力量单薄,造成广大民众 的心理依赖,公民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各级几乎包揽了公共危机 治理的一切工作,未能搭建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平台。另 外,健全、完善的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体系,是适应 公共危机治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虽然我国出台了关于 作为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 说,我国对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规定不太明确,角色 认定不清,与之间关于危机治理的信息沟通交流不畅等等。所 以,关于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此可见,我国各级要有效地治理公共危机,增进社会公共福 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 治理的机制建设,从法律层面保护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权 利,明确相关义务,给予非组织发挥治理功能的空间,优化非政 府组织参与治理的路径,实现与非组织共同治理公共危机的 二元互动的有利局面,进而为达到善治奠定基础。 2 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优势 转型期公共危机涉及的领域日益多元化,种类和形式逐渐多样 化,发生的频率、速率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这使得依靠传统的 独治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公共危机治理的需要,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 化已是大势所趋。非组织作为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 非政治性的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当数量的公共 服务。那么,作为一种社会管理的制度安排,非组织参与公共危 机治理,具有其本身独特的优势。 (1)专业性优势。非组织在成立之初,就根据自身的宗旨 和目标,合理定位,关注社会某一特定问题,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 并凭此吸纳具有专业方面知识和公益精神的成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公 共危机,非组织能够在第一时间响应的号召,积极行动,发 挥组织成员的专业特长和实践技能,甚至与国际上对口的非组织 (2)灵活性优势。当公共危机发生时,非组织由于没有政 府组织严格的等级制度,官僚化程度低.能够在组织结构和行动方式 上作出迅速的反应,避免“思维”的约束和干扰,对整个公共危 机的各个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能根据公共危机事态的发 展,及时地调整治理思路和方案,果断行动,化解危机。 (3)性优势。非组织是由公民为达到共同愿景的实 现,按照其宗旨自愿组织开展活动的自治组织,具有自由决定其意志 和行动的权利,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行动、自我约束。不仅如此,而 且由于非组织的组织往往是网络状的,不易受利益诉求的影 响和意志的支配,能够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凝聚社会 资本,汇集社会力量,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整合社会资源,弥补政 府治理资源的不足。 a 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 作为危机治理的传统主体,由于“理性经济人”的缘故,必 然会出现公共物品领域的双边垄断、信息不对称、预算最大化等问 题,导致公共选择过程中的失灵。面对频发、突发、复杂化、破 坏力大、涉及面广的公共危机,仅仅依靠的力量是难以有效治 理,各级组织必须创新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搭建治理平台,积极 推进非组织的参与和协作,建立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机制,发挥非组织的独特优势,形成二元治理,共同致力于公共 危机的预防、处理和消弭。 (1)各级转变治理理念,为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 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矛盾冲突时发,件高 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必须加强社会 管理创新,确定自身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职能权限,及时调整“全能 ”向“有限”的转变,对符合要求的非组织适当地放松 管制条件,降低准入标准,放宽,优化环境,吸纳其参与公共危 机治理,整合与非组织的二元资源,构建新型的公共危机治 理机制,提升非组织参与治理的话语权,提高与非组织 二元协作治理能力。 (2)加强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缺乏 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是非组织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许多非 组织主动依附机构的重要原因,要健全非组织相关法律法规是维 护其合法性、性和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合理的健全的法律体系 是保护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合法权利,明晰治理责任和义 务,规范治理行为,能保证非组织与的平等合作,有效地整 合二元治理资源,提升公共危机治理绩效。 (3)强化非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其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能 力。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应在法律或授权的范围之 内,完善参与治理机制,优化自身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参与治理的监 督制度,规范自身的参与治理行为,加强理念和道德建设,确立社会 责任,明确自身的社会使命和宗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开发自身的 人力资源,挖掘治理潜力,增强社会对自身的认同度。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步 伐的加快,我国也随之进入了公共危机高发的转型期,我国各级 必须不断调整治理模式,深化与非组织的合作,拓宽非组织 参与治理领域,全面加强非组织参与治理作用,逐步形成与我国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适应的二元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转36页) 学术研讨 曩工科技201 2年第7期 温灸神阂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 蒲守林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系741000甘肃天水 摘要腰肌劳损是体育专业学生常见病,常常影响到学生的比赛、训练和日常生活。通过对87.g患者随机分成温灸神阙组与对 照组(物理疗法组)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灸组疗效明显好于物理疗法组,说明热敏灸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 关键词温灸神阙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是腰痛中最 为常见的一种。而体育系学生慢性腰肌劳损发生率尤其高。林军标 …曾对海南师大体育学院和琼州大学体育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腰 伤发病率为55.32%。李丽 对嘉应学院体育系学生的运动损伤调查中 也发现有52.46%的学生罹患腰部疼痛。笔者于2011年下半年在天水师 范学院体育保健实验室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慢性腰肌劳损病症采用艾灸 神阙穴的简单方法,并与物理疗法对比,发现有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计学意义,表明热敏灸组疗效明显优于物理疗法组。 4讨论 (1)腰痛的原因。腰肌劳损系指发生于腰部的慢性软组织损 伤,以腰痛缠绵、弯腰增剧、反复发作,遇阴雨天或劳累后加重,休 息则减轻为临床特征。多由运动、外伤、负力过重而致腰部肌肉、肌 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而失治误治,或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或 侵入经络、关节、肌腠,最终导致腰部气血不畅,不通则痛,且反复 (1)研究对象。87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2011年l2月来体育保 健实验室治疗腰痛的体育专业学生。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温灸神阙组43例,其中男生31例,女生l2例;物理疗法组44例,其中 男生29例,女生l5例。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 比性(P>O.05)。 (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确定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为;①有长期腰痛 史,反复发作;②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 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③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 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④经x线或CT、MRI等检查,排除脊柱、内脏 及妇科器质性疾患。 2治疗方法 发作。腰肌劳损主要责之于气血损伤、风寒湿邪侵袭和肾虚等 。 (2)神阙的功效。脐乃神阙,为古代丹家所说的“玄关一窍” 即“气舍”,是气会聚之所。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 中心的太极图,直径3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抱相持的阴阳鱼,在此 产生阴阳相感,气血升降出人,生机周流不息 。故脐是气功的 敏感点,也是气功学中的意守之处和定位之点。 李时珍日:“脐者,人之命蒂也。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 后直命门,故谓之脐。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为“命蒂”, 肾为“坎”。坎,水之意也,肾属水脏,故日坎。心为“离火”,心 肾相交,水火济济。古人将脐看作是肾水与心火的天然混合区,也是 气功的关键部位 。脐属任脉,通督、冲、带脉。冲任督带与生 殖及经带胎产密切相关,故脐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临床上常通 过脐来治疗阳萎、遗精、早泄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 胎、不孕等症 。由此可见神阙一穴有提升肾阳,调节任督二脉,治 疗腰痛之特效。 5总结 (1)神阙温灸组。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放松、呼吸和缓、 意守神阙。施术者降点燃的艾条插入单孔温灸盒顶管中。再把温灸盒 放在肚脐上方,实施温灸。施灸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耐受温度情况, 上下调节艾条。 (2)物理治疗组。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放松、呼吸和缓, 采取俯卧舒适位,先行TDP照射1O分钟左右,使患者下腰背部充分放 松后,采用疼痛点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20分钟左右,强度以患者耐受 为度 通常在灸治腰痛时,多采用背部阿是、肾俞、命门、环跳、委中 等穴,操作复杂,需要有专人操作。而温灸神阚,学生可自己操作, 有更高的实用价值。温灸神阙治疗腰痛,具有疗效可靠,简单易行, 易于操作之妙,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林军标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性腰痛痛调查-B分析U1学术论坛, 2009,3:289-300 两组患者均采用每日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分钟左右, 5次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l0次两个疗程。 3疗效观察 【2】李丽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嘉应学院学报, 2006,24(6):125—126 ‘ (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Illo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 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未愈:症状未改善。 (2)治疗结果。热敏灸组大部分学生经一个疗程治疗,疼痛已 明显减轻,有l{)例不到l0次即提前结束治疗,均纳入统计。在治疗中 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第3次灸法时,就开始出现灸热气向腰部痛点传 导,出现典型的热敏灸感应反映。经触诊发现,一旦热传感现象出 现,腰部就会比较松弛,疼痛就大为缓解。两组疗效情况见表1。 [3】樊莉,徐振华,朱晓平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Ⅲ.江 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5):61—62 [4】李宁,吴滨,王成伟.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 疼痛的效应比较 中国I 床康复,2005,9(2):186-188 【5】邹文隔姜灸肾俞穴治疗腰肌劳损52例U】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43(4):32 『6J刘宗一神阙穴探析U].贵州中医学院学报,1997,19(4):29 【7]齐永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Ull_中国针灸,2(}04, 24(10):732—734 作者简介二班学生。 表1两组腰肌劳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蒲守林,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9级体教 (收稿日期:2012—04—24) 由表1可见,两组有效率经检验,x =7.263,P<O.05,差异有统 (接56页)参考文献 【1】张康之,李传军一般管理学原理{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141 刊,2010(5):77 【212申永丰转型期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l】.重 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9 [3]徐双敏,罗重谱.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策略[『1_长白学 【4]陈晓春,雅.公共危机治理中与非组织的互动关系研 究[I]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32 【5]唐先滨.关于非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11_伊犁州 委党校学报,201{3(2):84 (收稿日期: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