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黄色,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为紫红色;下层液体显黄色。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 先加盐酸,再加BaCl2溶液检验 ]如果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先加稀,再加AgNO3溶液检验)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l-;Ag++Cl-=AgCl↓ ③CO32-:(稀盐酸检验)先加稀盐酸,如果生成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练习5: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答案:C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概念、符号 物质的量: n 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NA 摩尔质量: M 气体摩尔体积: Vm 物质的量浓度: C 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某溶质B物质所含粒子数。 单位物质的量物定义 衡量一定数目粒注 意 事 项 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NA有单位:mol-1或 /mol,读作每摩尔, NA≈6.02×1023mol-1。 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 单位物质的量气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积约为22.4L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①公式中的V必须是溶液的体积;将1L水溶解溶质或者气体,溶液体积肯定不是1L。 2 / 5 体所具有的体积 ②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子集体的物理量 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质所具有的质量 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总结(含典型例题)
的量。 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 练习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9.8gH2SO4含有NA个H2SO4分子 D.6.02×1022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 练习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2NA C.通常状况下,1NA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0.5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5NA 练习9、下列溶液中Cl-的浓度与50 mL 1 mol/L的MgCl2溶液中的Cl-相等的是( ) A. 100 mL 2 mol/L的NaCl溶液 B. 50 mL 0.5 mol/L的AlCl3溶液 C. 1 L 0.2 mol/L的KCl溶液 D. 20 mL 0.5 mol/L的CaCl2溶液 练习10、等物质的量的 SO2 和 SO3 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1∶1 答案:D D A C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药匙、量筒(液体溶质)、一定容积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并洗涤⑤定容⑥摇匀⑦装瓶贴签 练习10、实验室配制0.5mol/L的NaOH溶液500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mL量筒,③1000mL容量瓶,④500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
⑵、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检查是否漏水)
⑶、配制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1、0.5 L AlCl3溶液中Al3+为6.02×1023个,则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 B.2 mol/L C.3 mol/L D.1.5 mol/L 5、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
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
③C浓V浓=C稀V稀 (注意单位统一性)
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ρ单位为g/cm3)
练习12 、将30mL 0.5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量浓度为 ( )
3 / 5
B.它们的氧原子 数目之比为 2∶3
C.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1 D.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 3∶4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总结(含典型例题)
A.0.03mol/L B.0.3mol/L C.0.05mol/L D. 0.04mol/L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
混合物
金属单质:Na、Fe、Cu等 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Cl2、H2、、O2、O3、C60等 纯净物 酸:HCl、H2CO3等
无机化合物 碱:NaOH、Ba(OH)2、NH3·H2O等 化合物 盐:Na2CO3、NaHSO4、Cu(OH)2(CO3)2
氧化物:CO、CO2、CuO等
有机化合物 :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
又: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分为: 强电解质:HCl、H2SO4、NaCl等 电解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CH3COOH、NH3·H2O等 非电解质:C6H12O6、CO等 练习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 B.食盐 C.纯碱 D .酒精 练习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 B.食盐 C.硫酸 D.蔗糖 ※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 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2、 离子反应
(一) 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类反应称
之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主要条件:①生成水或弱电解质②生成沉淀③生成气体
(二) 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反应式子。(4步见课本) 注意: 用分子式不拆: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气体。
4 / 5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总结(含典型例题)
例题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CO32-+2H+=CO2↑+ H2O
+--
B.氯气与H2O反应:Cl2+H2O==2H+Cl+ClO
+-
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2+2-
D.硫酸铜溶液与Ba(OH)2反应:Ba+SO4==BaSO4↓
练习7:下列各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a+、OH-、NO3- B.Cu2+、Ba2+、Cl-、NO3-
+2+-2-2++--C.Na、Mg、OH、SO4 D.Fe、H、NO3、ClO
练习8:向含有Cl-、Br-、I-、Fe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量明显减少的是 ;离子数量基本不变的是 。
明显减少的离子:I- 基本不变的离子:Fe2+,Cl-
3、 氧化还原反应
举例:
-化合价升高(0→+2),失去电子(2e),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Zn+H2SO4=ZnSO4+H2↑ 氧化剂:H2SO4;还原剂:Zn
- 化合价升高(+1→0),得到电子(2e),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例题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都量置换反应 例题8: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能发生的是 A、Cl→Cl2 B、Fe
-
2+
→Fe
3+
C、I2→I D、CO3→CO2
-2-
练习10:在SiO2 +3C= SiC + 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 A. 60:36 B. 36:60 C. 2:1 D. 1:2
练习11:在稀硫酸与锌的反应中,硫酸是: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被氧化 D.催化剂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