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理论
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本土化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THE LOCALIZATION DESIGN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 CHARACTERS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 张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娱乐需求也在形式和质量上摘 要:
有更高地要求。电影是一种承载人类文明进步的艺术形式,也是当代社会流行的视觉娱乐活动。随着第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进入中国市场后,在感受到动画为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伴随而来的美国文化也极大地影响了观影群体以及国内动画创作者的审美观念。在以欧美主导的动画电影市场中,国产动画电影在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风格。目前,动画是主流商业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如何结合动画技术发挥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特点,进一步完善有明确中国元素的电影角色设计,是本文的讨论重点。动画电影;角色;本土化;设计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9-0082-02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public Abstract:
demand for entertainment is also higher in form and quality. Film is an art form that carries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is also a popular visual entertainmen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ith the first Hollywood animated film \"Toy Story\" entering the Chinese market, while feeling the visual impact of animation on us, the accompanying American culture has also greatly affected the aesthetic concepts of movie viewers and domestic animation creator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animated film market dominated b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domestic animated films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animation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fter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t present, animation i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commercial animation movies. How to combine animation technology,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role modeling of movies with clear Chinese elements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nimation films; Characters; Localization; DesignKey Words:
直到21世纪,国产动画电影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近年来市场上的中国动画电影人物基本上是在西方动画电影人物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元素,虽然有一些中国特色,但创作的核心设计元素仍然是西方的。尽管这样,这个时期中国的动漫产业已经有了相对成功的作品,如:动画《白雪公主》是迪士尼的第一篇动画,非常受欢迎,但不久之后,中国的万氏兄弟不仅创造了中国而且创造了亚洲第一篇动画《铁扇公主》,这是第一部完整的动画,该片在上海上映,虽然在造型和动作设计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也借鉴了迪士尼的风格,但上映后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电影院里,美国的上映影片一直处于主角的位置,而《铁扇公主》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象。它的主题来源于中国传统故事,它的出现对整个中国动画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的本土化设计起步于科幻题材电影《魔比斯环》,而被视为崛起阶段却在2015年以来的一系列古代神话题材电影,例如《大圣归来》缘起》魔童降世》等(如图1、《白蛇:《哪吒:图2、图3)。角色本土化在接纳程度上,一方面受观众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由具体的表现手法决定。因此,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的本土化,需要在本土传统艺术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语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动画角色设计,其本质上是梳理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合理、现代的设计语言,实现传统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与现代技术、现代美学的结合。
3 中国动画电影角色本土化设计的意义
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进行本土化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让中国的传统人物角色深入人心。我国的少年儿童解小猪佩奇、爱莎公主、蜘蛛侠等国外的动画电影人物,而对中国的本土化的动画角色了解甚少,孙悟空、嫦娥等传统的动画角色形象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中国动画电影角色的本土化设计可以增加少年儿童从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所以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本土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本土化设计概述
本土化设计是将本土民族文化、艺术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相互结合、相互应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普遍存在于设计的各个类型中。动画电影中角色的设计是基于中国的本土化要素进行提炼,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色,以此说明本土化设计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在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艺术形式不断出新的现代艺术环境现状中,只有被赋予了博大而深厚的本土文化艺术理念和思想,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不被人们所遗忘。
4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本土化设计的策略
4.1摆脱欧美造型观念约束
中国动画电影曾经在世界电影动画史中独树一帜,然而动画传承的断代造成了90年代后中国动画人的迷茫,致使动画电影角色设计上只能在欧美主流的动画风格上进行摸索,然而西方审美与东方题材在结合上难度很大。首先,欧美人种在结构上更菱角清晰,体型更加高大结实,这使归纳人物的形状特征更容易往
2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本土化设计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动画电影经历了昙花一现的辉煌。
作者简介
张帆/1983年生/男/江苏如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画(福建漳州363105)
082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设计与理论
图1大圣归来(来源网络)图2白蛇:缘起(来源网络)图3哪吒:魔童降世(来源网络)
“美观众更加喜欢夸张的表演和强度大的形变带来的感官刺激几何化”方向发展,比较明显的地方呈现在五官特征等等。,欧过度夸张也与国人内敛、崇尚儒雅存在一定的矛盾。其次,文化元素的应用区别较大,很多在欧美动画电影通的地方,比如发型、服饰配饰等等并不适用在亚洲风格的角色中。从轮廓造型法出发,欧美动画人物展现的客观信息明确,而国内很多动画人物由于过多外来元素的混搭,并不能很好传达由形体带来的信息。动画从业者应该对创作题材深入挖掘,不仅仅是简单地套用已有的欧美角色,否则最终得到地是复制品或者没有归属感的角色,无法获得观众的共鸣。4.2传统文化元素的引用
引用传统文化元素是本土化设计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但对于动画电影来说,能够将其融入角色设计中更是一项新的挑战。设计动画电影角色时,应结合剧本、人物身份、气质和所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传统文化元素应该被有依据地进行加工,自然地融入整个动画角色中。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反派角色“混沌”原型来自《山海经》,为了契合影片中书生面相的道人设定,引用了京剧脸谱强化人物的妖娆性格,同时采用黑色的唐朝长袍和翘脚幞头增强了时代感,经过考证的造型和合理地搭配服饰,在突出了人物性格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气息。《哪吒:降世魔童》中哪吒父母的服饰流纹采用的是商朝独有的“饕餮纹”,太乙真人的酒坛子则源自马家窑的彩陶罐的造型,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影片背景的历史厚重感。《哪吒:降世魔童》中的结界兽造型,利用了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的形状特点,进行比例上的夸张设计后,成为生动的滑稽角色。结界兽造型整体呈现头大身短、四肢纤细的可爱风格,身体材质则是殷商时期特有的青铜质感,遍体的螺纹展现了商周时期的神秘感,面部局部镶金则还原了青铜纵目面具的特征且结合了角色的五官,巧妙设计增强了其憨厚愚钝的性格。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有趣造型,在其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也是一种角色本土化设计的有效办法。4.3 从传统绘画手法入手
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是本土化动画创作的一大优势。这点在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出品的《花木兰》以及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都得到很好地反馈,这些作品虽然都获得了不错地反响,但终究反映地是西方创作者眼中的中国,角色上依然体现出国外对中国元素的刻板印象,无法很好体现东方韵味以及进一步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人物绘画追求“以形写神”,人物形体以描述其精神状态为中心,静态中展现流动的线条,轮廓表现上粗细、转折、方圆都讲究一气呵成。如:《哪吒:
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塌鼻梁、带着黑眼圈的大眼睛,道童发饰,小马甲等都展现着属于中国元素,整体设计完整,各个部位协调,不仅客观反映了角色的身份信息,还展现了独特的气质。另一位角色太乙真人,则展现了古代人物画中圆润的造型和轮廓线条的流畅度,更契合角色设定中的滑稽性格,增强了动画的趣味性。总之,角色本土化的设计始终离不开属于中国人的基本形象特征,善于总结归纳能够体现国人气质的形体并加以夸张才能创作出带有本土气息的角色,才能把中国文化有效地通过动画电影传播到世界各地。
5结语
在中国动画电影不断完善的今天,设计出成功的本土化动画角色是每个动画人的心愿,经过多年来在动画电影上的摸索,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个带着中国标签的动画角色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荧屏上,期待中国动画能够重振在世界动画史上的昔日荣耀。
参考文献
[1]严晓青,沈露萍.浅议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J].新美术,2018.
[2]朱玲玲.对中国动画电影本土风格的反思――关于中国传统元素的利用 [J].艺术科技,2019.[3]房默.中国动画电影:在坚守传统中创新 [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4]陈廖宇, 高薇华,李小健,谢鹏翔.中国动画的美学探索 [J].当代动画,2019.[5]侯涵博.中国动画电影中文化元素的应用缺失探析 [J].新闻研究导刊,2019.[6]筱玮.让“最丑哪吒”开启国产动画“封神宇宙” [J].中国城市报,2019.[7]常伶俐.“视觉感官”与“情感动力”――梦工厂的动画形象分析[J].当代电影,2017(04).[8]朱志荣.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创新[J].探索与争鸣,2015(12).[9]陆丹.基于传统文化的动漫角色设计研究――灵感元素提取与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魏源良.浅析《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角色性格设计[J].艺术科技,2019.[11]许晓旭.动画角色在动画电影中的表演特点研究[J].传媒论坛,2019.[12]肖伟.基于中国元素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D].美术学院,2012.[13]吴云初.动画短片创作[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4]姚桂萍.动画分镜头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5]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