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士・2010年12月中旬刊(学术版) ・8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讨 吴玉霞吴鹏程 摘要总结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经验 包括遵循有缓有急、有的放矢、与抢救同步的原则,通过心理状态评估 后。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了解和准确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稳定 患者情绪、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非语言交流、消除依赖心理、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等方法,以减少心脏猝死、 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心理护理干预技巧的应用可有效防止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自身的最佳身 心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12—0083—03 随着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心 1临床资料 . 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科自 1.1一般资料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2例,女l0例,年龄 2008年以来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 42—79(61.0+8.2)岁,心电图判断梗死部位为单纯前壁梗死17例, 程序和措施,通过与患者相互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 前壁+下壁梗死8例,前壁+高侧壁梗死5例,广泛前壁+下壁+右 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了解和准确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 室壁梗死2例,其中6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入住CCU,遵循 题,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了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常规。 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2结果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48h内情绪不稳定(紧 张不安、恐惧、焦虑)6例,悲观失望心理1例,无安全感和归属感 工作单位:528437 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 3例,情绪激动4例。可见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理护理 收稿日期:2010—06—03 干预,有效防止了心脏猝死(o/32例)、心律失常(1/32例)等并发症 担心,得了性病以后是否会引起不育以及胎儿畸形。这些想法使 对于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的性病患者来说,心理护理任务是 女性病患者委屈怨恨,情绪波动要比男性患者大。以上因素导致 艰巨而重要的,护理人员要对性病患者有更多的伦理关怀,既要尊 女性患者SAS评分高于男性患者。作为护理人员就要特别重视对 重患者,还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 女性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告诉患者只要坚持正规、足量的治疗,性 形成健康的心理,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病不但可以治愈也可以避免传给下一代。对于无性乱行为而患病 的患者,要做好其配偶的工作,给予针对性引导,让其配偶认识到 参考文献 自己的过失对女方健康产生了危害,促使夫妻同治。 1孙文贞,杨力,尹建奇,等.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 3.3从表3结果来看,复发就诊患者的SAS评分高于初次发病就 国皮肤病杂志,2002,16(2):112一l14. 诊的患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除了艾滋病以外,大多数性病 2汪向东.・ ̄zJE_E生评定量表手册【M】.1993:205. 经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并且不留后遗症。但是有些性病如 3邓.云华,张彩娥.性病恐怖之社会因素初探[J】.医学与社会, 尖锐湿疣、梅毒、生殖器疱疹等病情较为顽固,加之患者往往因治 2002,14:9-10. 疗不及时、用药不适当或者不能完成正规疗程等原因而导致病情 4郑国泉,梁珊,张晓梅,等.行为矫正技术结合药物治疗性病致心 迁延不愈。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使患者看不 理障碍综合征164例临床疗效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到治愈的希望,精神上备受折磨。而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如淋病, (3):105-106. 现在临床上治疗可以保证肌肉注射一针就能根治疾病,只要不再 5郑国泉,郑晓霞.性病患者首诊不愈对心理影响的临床研究[J]. 接触患者就不会再复发,对身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因此这些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6):271—273. 者的心理压力相对于那些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就要小很多。所以 6侯模威,董淑英,刘淑燕.性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 复发就诊的患者SAS评分较高。护士要做好复发就诊患者的心理 鲁护理杂志,2006,12(41:663. 护理。在工作中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态度要温和,语言要诚 7袁明振,赵升田,许纯,等.性病恐惧症42例报告【J].中国性科 恳。在患者面前要自信,护理操作技术熟练,令患者感到亲切、可 学,2o05,14(1):. 信、有依靠感。要向患者说明病情顽固难愈的原因,使患者对病情 8胡海霞,卫平民,陈斌.女性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抑郁情绪及心 有全面的了解,说服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 理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7(13):1617—1621. 式,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配合治疗。同时还可以让患者家属协助做 9 Sun WZ,Yang L,Yin JQ,et a1.Study on psychological state 好心理护理,有家属的陪伴和鼓励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TD[J].The Chinese 其能够主动配合做好治疗和护理,最终战胜疾病。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2002,16(2):112-113. 4小结 (责任编辑:王萍高婧) ・84・ TODAY NURSE,DECEMBER,2010,No12 .的发生,使患者获得了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 2心理护理干预 2.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遵循以下原则: 待,并担醒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在抢救过 程中应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稳重,使患者产生对治疗的信心,以 稳定患者的情绪。 2.1.1有缓有急:患者在入院48h内焦虑水平较高,一般情况下女 性焦虑水平高于男性Ⅲ,可能原因为:突然发病,没有心理准备,加上 2.3.2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 系。护士通过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 频繁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产生濒死感难以接受,患者处于病危状 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监护设备及抢救仪器发出连续的声响均 使患者感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这种不稳定情绪可能导致病情 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 力,如患者在胸痛时,护士以热情关怀的态度、真诚关注的表情、 亲切和蔼的言语、主动体贴的护理措施去为患者解除痛苦,使患 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2.1.2有的放矢在对心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多接触患者,根 据患者不同心理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如因对心梗知识不了解导 致的焦虑,对其进行有关心梗知识的解释和教育;对住院感到不 适应者,对其讲解住院的环境以及探视方面的知识。 2.1-3与抢救同步心理护理可以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情况允 许时,护士可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扼 要说明意图,以达到既消除患者疑虑又取得良好合作之目的。主 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自己 作为患者的角色。 2.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实施程序的应用 2.2.1心理状态评估护士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 同时应采用观察法迅速评估其心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严重心理 失衡得到重点。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其他方法全方位收集患者 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确定其基本心理状态。早期大多患者都会 为患上心梗而感到恐惧,就多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发病机理, 以及出现症状的原因,医护人员实施各项操作的目的,让其很快 适应作为患者的角色,并消除因此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2.2.2心理问题的确定及原因分析在对患者心理评估的基础 上,分析导致患者消极心态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因为个体 遭遇疾病的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的强度及采取的应对方式, 往往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类型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只有 了解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干预。 2.2.3选择适宜对策干预对策选择得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 质量的关键。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 对策。比如老年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因为老年患者由于年 龄大,患心肌梗死后需要绝对卧床1周或数周,生活不能自理,自觉 已成为废人,拖累家人,如果家人探视少,更觉被遗弃,故常不配合 治疗护理,有求死心态_ll,应多联系家属安排好探视工作。 2.2.4观察干预效果并制定新的方案对干预效果的评定,应是 一种综合性评价,其中有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主观体验,以及 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 例如,对心慌伴恐惧的患者首先进行安慰,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好 转后,患者仍感心慌、恐惧,则要查找原因看是否因为对急性心肌 梗死再发的担忧而引起,通过询问取得新的资料,确定新的方案 迅速解除患者的恐惧。 2.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 与患者相互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 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 2.3.1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时间就是生 命,必须分秒必争,尽快救治。同时也应牢记,这类患者情绪反应 强烈,而情绪对疾病又有直接影响,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不 稳定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 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于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只能单独向家属交 者能感受到来自护士方面的心理援助,就增加了安全感和归属 感,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心理支持的作用。随时将对患者有积 极意义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时有与亲人亲近的需求,但由于医院一般不允许陪护,因此患者很 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指导其听音 乐、看报纸、聊天以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安排家属短时间探视[21。目 前,许多研究表明,家属探视并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 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的孤独。家属不仅是单独的探视者,也 是医护人员的合作伙伴。 2.3_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些患者由于过分自信对危 害性认识不足,急于想活动,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此时应做好健康知 识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后瘢痕恢 复和侧支循环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在恢复期其危险性也高 于正常人 。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为客观合理的 认知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 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别外,对于进入CCU的患者,为消 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病房的基本设置, 使其懂得进入CCU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身边的各 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跳、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使患者在对 C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 2.3.4加强非语言交流对危重患者不愿或不能说话时,看到他 痛苦呻吟时,护士应用语言加手势以确定其不适,并告诉患者“我 正努力去办”,以解除患者的焦虑,使患者放心。 2.3.5消除依赖心理对于要离开CCU的患者,护士要一方面做 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自己的疾病已经缓解,要让其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原护理方案不能突然中断,要制定强 化护理和预防复发的护理措施,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如病情 稳定转出时,告知患者逐步提高活动耐力的重要性,避免过度紧张 不敢活动,也不宜操之过急,同时告知PTCA手术支架植入并非一 劳永逸或根治的措施,仍需要避免情绪激动等诱因【】1。 2.3.6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放松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达到 一种主观的安静状态,逐渐产生安详和幸福的感觉,这样的状态 可以用来与可能引起的焦虑情况抗衡。放松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 果,常用的放松训练有以下几种:①深呼吸放松法:让患者闭上双 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②使患者体位舒适,闭上眼睛集中意念 做深呼吸;然后进行肌肉的收缩舒张的交替训练,坚持每天做1 次,每次15min。③想象放松法: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做想象放松前,要求患者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开始由护士给予言 语指导,进而由患者自行想象。护士要事先了解患者在什么情境 中最感舒适、惬意。④音乐治疗: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 ,对心肌 梗死的患者进行音乐欣赏疗法,可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 感神经活动,从而让患者感到放松,心情愉快。 f 3讨论: 3.1稳定患者的情绪越早越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在人院 当代护士・2010年12月中旬刊(学术版) ・85・ 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心理调查分析 王辉艳摘要目的徐春胡玲 2008年2月~2009年127"1利用焦虑自评量表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 了解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3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结果病程、平均照顾时间、家庭收入状况、家庭社会支持、费用支付方式。结论家属的焦虑自评分均值为(46.82 ̄5.01)分,抑郁自评分均值为(52.95 ̄6.73)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依次为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 人员应重视其心理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支持水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持续植物状态;家属;照顾;焦虑;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12—0o85-03 近年来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严重疾病,无精神病史,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③承担照顾责任 和进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存活机会,死亡率以每 能够理解并配合本次调查。 10年10%的速度下降,但与此同时,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1.2方法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开始不断增多,据统计,持续性植物生存 1.2.1调查工具:采用SAS、SDs 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家属的 状态患者每年约有2O万,且有增高趋势【l】,这给社会及家庭带来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照顾时间、照顾人数、医疗费用 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出现身心障碍。本 支付方式、患者的病程等),由研究小组人员对家属进行调查,由 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家属的心理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 家属完成问卷,文盲由研究小组人员协助代填,当场发卷,当 施提供参考,对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支持水 场收回,共发出38份试卷,回收38份,有效回收率100%。 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2.2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13.0统计软件 1对象与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 1.1调查对象:2008年2月一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颅脑损 2结果 伤后持续植物状态23例患者的家属共38人,其中父母11人,配 2.1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偶l5人,子女7人,兄弟姐妹5人。人选标准:①确诊为持续植物 表I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常模比较 状态目的患者亲属,每例患者入选1-2名家属。②既往无内科系统 ( s,分) 工作单位:528437中山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神经外科 王辉艳:女,本科,主管护师,E-mail:plh2576@sina.tom 收稿日期:2010-09-10 48h内焦虑水平较高,这种不稳定情绪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 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自身的最佳身 至死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遵循有缓有急、 心状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有的放矢、与抢救同步的原则,抢救的同时采用观察法能迅速评 参考文献 估其心理问题,有效地稳定了患者的情绪。 1张云霞。王瑞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8l例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3.2心理问题一旦确定,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且不姑息在对急 [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7):115. 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中,除了应用常规的评估方法外,还根据 2钟菁,张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CU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 不同患者的人格类型、主观体验、不同年龄、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 杂志,2008,17(1):48. 受能力以及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生理指标和 3李文娜.急性心肌梗死的98例监护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心理指标),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心梗 2Oo6,l2(2):250. 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 4胡世萍,杨志贤.日本对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 3.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在护理全 学分册,2000,19(3):118. 过程中护士通过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 5黄素英,赵新鲜.音乐护理在医疗护理服务文化中的探索和实 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 践[J】.护理杂志,2003,2o(7):85—86. 驱动力,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积极因素。 6左桂玲,朱强.音乐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 3.4重视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171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对并发症 (4):624 ̄625. 发生有重要影响,主观的安静状态可以逐渐产生安详和幸福的感 7程小芸,邹文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正常人个性特征生活事 觉,这样的状态可抗衡焦虑。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通 件和负性情绪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19. 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以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 f责任编辑:王萍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