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石小燕
医药界 2019年12月第24期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重庆 409900)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随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方法进行探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治疗时间在2017年1月到1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收治治疗,其计患者80例。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的方式,随后进行临床效果探究。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急救时间以及相关救治结果比对,观察组的相关救治结果优于一般组。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808(2019)24-0-01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造成在现阶段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冠状动脉疾病[1],的。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由于过度劳累和情绪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因此应进行早期救治。通过对梗死血管进行开通,从而进行患者心肌功能的挽救,在恢复心肌灌注功能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救治效果。在院前通过进行有效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救治时间,在现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应用,以此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价值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治疗时间在2017年1月到1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收治治疗,其计患者8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对于患者来说其年龄在58~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4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腹部不适同时伴有一定的呼吸困难,急救地点较为多样。纳入标准:第一,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第二无严重外伤。排除标准:第一,含有心肝肺功能障碍者。第二,精神疾病者。通过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通过对比其性别和年龄等资料无相关差异.
1.2方法,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随后进行临床效果探究。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第一,及时出诊。在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应进行及时出诊,随后,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要了解,在救护车上和患者家属进行联系,确保患者安全。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压以及相关心率、脉搏的检查,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利用18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2]。第二,急救护理。在此过程保证整体救治环境的安静,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控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评估。随后进行相关吸氧镇痛以及静脉通路[1]的建设。首先对患者进行鼻腔分泌物的清除,对于昏迷者来说应开放气道,防止出现舌后缀的情况,从而抑制呼吸。其次进行吸氧处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患者心绞痛症状进行改善,在避免梗死范围扩大的同时,提升救治效果。在医院急救中通过采用面罩或鼻导管进行吸氧,从而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状态。在减轻心肌缺氧损伤的同时,降低死亡率[2]。随后进行止痛、镇静。由于部分患者经常出现应激反应,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肌耗氧量,造成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能造成室颤等并发症,因此应给予甘油进行注射,促进止痛效果的提升。第三,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发病时,其情绪不稳定,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进行语言和动作,确保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在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同时,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进行患者家属心理疏导。第四,进行转运护理。在上车前,要向家属讲清其存在的风险,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严重性的告知。对于一部分活动的危险性也应明确告知,不能进行自主活动更不能上下。通过对转运途中的发生的意外进行讲解,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进行相关文书的签字。通过进行完整记录,在准确记录120到达时间和相关过程,避免出现纠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嘱咐搬运人员可以采用担架,从而能够避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
现震动情况[3]造成患者健康的影响,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险。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
应通过对搬运工作进行指导,在救护车上搬运人员用对病人进行监控,防止由于刹车和急转弯等出现意外。对于在转运途中的心律失常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的急救准备,将除颤仪[1]放在确定位置,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也应进行及时监测,做好准备。护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查,通过对吸氧、输液管以及监护仪导线进行检查,确保其畅通。在此基础上对病人的体位进行调整,确保其安全,在妥善固定担架车的基础上减少刺激,在到达医院后,应和相关精神科室进行详细交代在病情和用药的情况下,在急救病历上签字。
2.结果
2.1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急救时间以及相关救治结果比对,观察组的相关救治结果优于一般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一般组和观察组急救时间以及相关救治结果比对组别一般组观察组
例数4040
出诊反应时间(s)
96.42±2.1651.36±1.35
急救时间(min)
45.32±2.1221.36±2.36
急救成功率(%)
33(82.5)38(95.0)
3.讨论
在现阶段来看,心肌梗死由于其突发性较强同时并且严重,对于患者来说容易造成生命威胁。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同时多数患者预后效果不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学者认为急救前措施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关系,应通过实施有效的院前护理,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价值
本文通过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在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于优质护理来说,其主要突出方面为急诊和心理护理。除此之外出诊时间缩短,同时在转运护理中加强风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具有一定的效果。参考文献
[1] 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孙文英,王丽鸣,及艳辉,李双玲,郑玉先.优质护理
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4):4-5+29.
[2] 肖映芝.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
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2):61-63.
[3] 宿冰.优质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
志,2017,15(02):267-269.
综合护理干预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冷 莉
(重庆市垫江县高安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8300)
【摘要】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100例阑尾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手术室常规护理组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结果: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满意率、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方面相较手术室常规护理组更好,P<0.05。结论:阑尾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阑尾手术患者;实施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808(2019)24-0-02手术治疗阑尾炎可及时将病灶等切除,解除病灶和改善病情,但需要做好阑尾手术的
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对治疗疗效进行巩固。本研究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工作[1],
阑尾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将我院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100例阑尾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年龄23-65岁,平均(43.37±2.21)岁。化脓性阑尾炎有18例,单纯型阑尾炎23例,穿孔9例。男31例,女19例。手术室常规护理组年龄23-岁,平均(43.78±2.26)岁。化脓性阑尾炎有18例,单纯型阑尾炎22例,穿孔10例。男32例,女18例。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方法,手术室常规护理组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第一,术前护理。在手术前。针对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对阑尾炎患者介绍手术治疗必要性和治疗目的,及时回答阑尾炎患者和家属的顾虑,使其建立治疗信心。并在术前让阑尾炎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减少医疗纠纷隐患。第二,术中护理。术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检查手术器械的消毒情况和手术器械的完整性。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均可正常使用。手术之前核对手术部位和名字等,以免出现差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加强手术检查,严格观察阑尾炎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避免过度暴露身体,以免导致阑尾炎患者体温降低。术中做好阑尾炎患者的保暖工作,维持其体温在正常的范围,避免低体温引起不良反应。对大型手术阑尾炎患者需要充分配合麻醉师,完善输液和输血等急救措施。第三,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患者的切口观察,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敷料。鼓励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以改善机体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咳痰,咳嗽时双手置于切口双侧以免引发疼痛。对疼痛的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2]。
1.3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率;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2.结果
2.1满意率,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对比手术室常规护理组满意率更高,P<0.0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100%,而手术室常规护理组是80%。
2.2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分析()组别
例数
时间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疼痛评分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手术室常规护理组
5050
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62.21±2.6822.74±1.7962.27±2.5541.45±1.55
61.21±2.6823.74±1.7961.27±2.5540.45±1.55
6.21±1.211.03±0.216.25±1.263.02±0.45
2.3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更好,P<0.0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是67.67±3.25分钟以及23.11±3.21小时、5.21±1.71天。而手术室常规护理组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是85.21±3.62分钟以及32.80±5.24小时、6.15±2.27天.
2.4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更少,P<0.0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手术治疗并发症有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是2%。而手术室常规护理组并发症有8例,4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和2例肠梗阻,发生率16%。
3.讨论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阑尾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阑尾手术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综合护理具有系统性,通过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士护理操作的安全意识,并全面系统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手术室中应用综合护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4-5]。本研究中,手术室常规护理组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数据显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组满意率、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阑尾手术开展的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方面相较手术室常规护理组更好,P<0.05。总之,阑尾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和提高满意度。参考文献
[1] 胡改霞.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手术患者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0):96.[2] 易冬梅.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J].心理月
刊,2019,14(06):53-54.
[3] 苏风华.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J].心理月刊,2018(03):77.[4] 任香玲.综合护理干预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
志,2017,2(42):81+84.
[5] 张海霞.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
究,2017,15(30):11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