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动画中的艺术

浅谈动画中的艺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动画中的艺术

作者:李 特

来源:《硅谷》2008年第07期

[提要]探讨艺术在现代动画电影中的意义,追问动画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传统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动画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关键词]动画 艺术 动画艺术 电影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410131-01

动画作品在最初制作完毕后,动画是以单一片段的形式分别存在的,并非像我们在电影或影片等媒体上看到的那样,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各个片段经过剪接或者特效处理等许多工作后,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这种在影片结束后往往就被探讨艺术问题,通常我们首先从分析艺术作品入手。根据经验,我们很容易判断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我们在聆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小说、观看舞蹈等艺术活动中,不假思索地认为它们都是艺术品,而且我们会有意识地去评判它们的艺术水平的高低。究其实,我们对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追问,回到根本上也就是对艺术问题的追问。因为我们在划分艺术品和非艺术品时,我们已经存有了艺术的观念在指导着我们这样做,不管这种观念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支配着我们。这就是说,我们对艺术品本身的追问,也就隐含着对艺术问题的追问。所以,探讨何为艺术作品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成了艺术探讨的奠基性问题。

动画界的龙头迪士尼电影公司,率先在在一九八一年的一部科幻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使用电脑动画,成了第一部采用电脑动画的电影.这部电影描述人类进入电脑数位世界中,与的电脑程式展开大战,以便拯救人类的世界.这部电影在技术上结合了真人拍摄及电脑动画的合成,故事内容也有前所未闻的虚拟实境及电子世界,虽然在票房上没有亮眼的成绩,但却是电脑动画进入电影世界的开始.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脑动画发展更快速,其所创造的电影效果更加惊人.如今可以说,没有什么画面是电脑动画做不到的,只要你想得出来,电脑动画就做得出来. 而在技术以外的就只有艺术对于人们的吸引程度了,艺术模仿说以艺术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为其探讨的主要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了艺术的这种无限多样的自由创造性,因为它一味地强调艺术和现实世界的完全的符合。但事实情况是,艺术就是艺术,它和现实就是不一样的,绘画中的颜色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根本见不到,小说总归是一种编造的故事,但它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使人神情激荡,思绪飞扬。为什么又会如此呢?显而易见,用艺术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生硬的关系来说明这些问题,已显得极为力不从心了。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又向前迈进一步,把探索的目光聚焦于艺术作品的现实来源,也就是艺术的制作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画技术的出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存在的。而一旦当动画作为艺术形式出现时,正像声音因素被电影艺术习惯力量视为异己一样,电影艺术也把动画艺术看成是自己的敌对势力,而事实上在各国都曾程度不同地发生过类似的影视大战。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家当时没有意识到声音的出现是不可阻挡的,它必定要进入动画并使动画艺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前电影时代的动画艺术家们也同样没能及时地意识到电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强势媒体对于动画艺术的深刻意味。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技术给动画艺术带来的深刻影响的话,也许有一个说法是便捷的,那就是使动画艺术进入了电影时代。在探讨并努力准确表述电视时代的动画艺术的本体存在或者说本性的过程中,有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就是关于动画艺术与电影艺术异同的探讨和争论。直至目前仍有人致力于电影艺术特殊性阐释和论证,即将动画艺术视为电影艺术之后的人类的又一种新的基本艺术形式,而努力收集归纳其有别于动画艺术的特异之处。然而本人始终认为,电影艺术与动画艺术之间的差异,充其量只是同一类艺术形式内部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而非人类基本艺术形式间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的是一些量的、暂时性的、技术性或经济性的差异,而非艺术本体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电影艺术与动画艺术在艺术本体上是一致的,相同的。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影艺术与动画艺术之间的差异和分野正在和已经消失和弥合。“动画电影”这个影视艺术的新品类的出现与存在,清楚不过地向人们昭示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宣布,动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主要的和根本的意义,并不是在电影艺术之后、之外,使人类拥有了一个新的基本的艺术形式,而是使动画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动画电影时代。

电影“蒙太奇本体论”把电影的全部艺术可能性都归结为电影画面(影像)之间的自由组接,即蒙太奇上,甚至对用来进行这种自由组接的画面本身都认为是次要的,无关宏旨的。至于声音因素则根本未予以考虑。即使在声音因素已经进入到电影艺术中来之后,在这种蒙太奇本体论的理论视野之内,也一直被作为一种次要的因素而附带涉及的(直到艾柯、麦茨等人的符号学电影理论阶段,也仍有这种情况。麦茨的组合理论就基本上没有考虑电影的声音因素)。而事实上如果说运动的电影较之静止的绘画和摄影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个运动的维度的话,那么拥有了声音的电影较之默片也是实实在在地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声音的维度。电影艺术在本体构成上的这一重大变革,其意义究竟有多大,其实直到现在也难以概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变成了视听结合的艺术。

安德列·巴赞认为,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所谓的“木乃伊情结”。其含义是说,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经历过的生活尽可能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仿佛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之免于腐朽,如木乃伊一般。动画诞生之后,由于其所具有的对于视听信息的方便而直观的呈现能力,便成了这种情结最理想的承载方式。正如作为心理学家的电影美学家爱因汉姆所预言的那样,与现实不同的才是可以审视的艺术。如果与现实完全相同了,则是现实本身,而不再是艺术。因此,“实真经历”的出现,正预示着电影艺术的终结。引力与加速度的等价使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那么,虚拟现实与实有现实的等价又将意味着什么呢?到那时,不只是动画艺术,整个人类思维与哲学都将发生目前还无法预想的深刻变化。

艺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的。因为它是形象,而不是象征。形象的意义就写在形象上,一览无余。形象的意义可深可浅,这只在形象本身塑造得有深有浅。形象不再象征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再有什么隐秘的设置,不再通过神秘的含义来联系具有某种特别信仰的人群。而动画艺术的存在通过某种机制成形。所以从悲伤中涌出来的,不是眼泪,而是作品。流泪依赖一种生理机制。作品也通过艺术的机制成形。艺术机制和语言机制一样,唯在传统中定型变化。

参考文献:

[1]王佳泉,电视不是第八艺术再论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异同[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2]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4]安德列·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5]田松,完整电影神话的实现与终结[J].当代电影,20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