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与评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GSM及TD-SCDMA网基站项目
(第三批次绵阳片区)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二О一二年九月
1项目背景及任务由来 ........................................ 1 2产业符合性 ............................................ 1 第二章 项 目 概 况 ............................................... 2
1项目名称 .................................................. 2 2项目性质 .................................................. 2 3项目名称 .................................................. 2 4评价因子及评价深度 ........................................ 2 5评价方法 .................................................. 2 6评价重点 .................................................. 3 7评价标准 .................................................. 3 8评价范围 .................................................. 3 9保护目标 .................................................. 3 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概况 .................................... 4
1自然环境概况 .............................................. 4 2社会环境概况 .............................................. 4 第四章 工 程 分 析 ............................................ 5
1电磁辐射产污环节 .......................................... 5 2基站电磁辐射频段 .......................................... 5 3基站功率配置 .............................................. 6 4 系统损耗 ................................................. 7 5 基站天线 ................................................. 7 6 基站设备噪声 ............................................. 8 第五章 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与评价 .................................... 9
1现状监测抽样代表性和典型性 ................................ 9 2现状监测结果评价 .......................................... 9 第六章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 10
1计算模式 ................................................. 10 2 模式分析基站分类 ......................................... 10
第一章 总 则 ................................................ 1
4 后向场分析评价........................................... 11 5 室内覆盖系统电磁辐射分析评价 ............................. 11 6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 ..................................... 12 7声环境影响分析 ........................................... 14 第七章 施工期回顾性评价 ......................................... 15 第八章 社会环境影响、经济损益与环境风险 ......................... 16
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16 2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 16 第九章 环保措施可行性 ........................................... 17
1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行性 ..................................... 17 2需补充的措施 ............................................. 17 第十章 公众参与 ................................................. 18
1公众参与方式 ............................................. 18 2公众参与结果 ............................................. 18 第十一章 结论 ................................................... 20
1建设内容及必要性 ......................................... 20 2环境可行性评价 ........................................... 20 3环保措施及可行性 ......................................... 21
3 模式计算与实测的对比分析 ................................. 11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一章 总 则
1项目背景及任务由来
为提供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促进绵阳市通信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绵阳市投资环境,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项目审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在四川省绵阳片区建设GSM及TD-SCDMA蜂窝移动通信网,为广大用户提供稳定、清晰、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服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申报第三批次移动通信基站(绵阳片区)包含671个GSM及TD-SCDMA基站。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活动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其GSM及TD-S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基站项目(第三批次绵阳片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2产业符合性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移动通信产业,既包括国家和对该产业的指导性、原则性方针。于1999年初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在产业规划、外商投资、产品进口、入网许可、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也联合实施了移动通信国产化专项。本项目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加快通信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社会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
1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二章 项 目 概 况
1项目名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GSM及TD-SCDMA网基站项目(第三批次绵阳片区)。
2项目性质
GSM及TD-SCDMA网(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通讯多址发射系统,已经建成,补办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绵阳片区GSM及TD-SCDMA移动通信网基站分期分批建设,现已分批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申报了第一、第二批基站,补办了环评手续并取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批复。本次环评为第三批次,涉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绵阳片区671个移动通信基站。
3项目名称
本项目基站分布于绵阳市所辖江油、三台、盐亭、梓潼、安县、平武、北川及绵阳主城区。所处区域主要包括市区、郊区、主要交通干线、部分旅游景点及乡镇。
4评价因子及评价深度
1. 施工期:基站已建设完成,影响已消除。 2. 运营期:基站天线电磁辐射,详细评价;
基站设备噪声,定性分析。
5评价方法
现状监测评价方法和模式分析评价方法合理、适当地结合应用。
2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6评价重点
①对已建GSM/TD-SCDMA基站周围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及监测,了解基站对其周围的电磁辐射大致水平及局部分布特征和达标情况。
②根据GSM/TD-SCDMA基站技术特点,采取适当的分析评价方法,掌握基站天线各方向、角度上辐射分布规律,确定基站的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
③依据不同类型基站的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对所有环评基站进行核查,明确基站是否达标运行结论,并对周围新建建筑实施电磁辐射安全控制。
7评价标准
电磁辐射:本评价依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对移动通信项目的管理要求,确定对本项目辐射限值取《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结合本项目电磁辐射频段,确定本评价单个运营商运营项目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评价标准为0.08W/m2。同时,考虑其它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的并存,应同时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的限值要求。
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T3096-2008)2类限值。
8评价范围
电磁辐射:评价范围为水平方向为以各GSM/TD-SCDMA基站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为50m的区域。
噪声:各基站机房周围50m的区域。
9保护目标
基站评价范围50m内的所有居民,包括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内所有公众。
3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概况
经调查,项目基站未在对移动通信频段电磁环境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建设。
2社会环境概况
本项目属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不涉及水、气、固废等环境因子,对自然环境无影响。因此,气象、水文等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再进行详细调查。
4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四章 工 程 分 析
1电磁辐射产污环节
对于GSM、TD-SCDMA系统而言,最终与公众产生直接联系的部分为基站,手机基站是手机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枢纽。
简单来说基站主要由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组成:室内部分是指基站机房,里面放置了各种数据处理设备,常见于单元楼顶层某间房屋内,对于GSM、TD-SCDMA机房内的所有设备完成的是信号的内部处理、用户信息处理等数字逻辑电路运行,各类电信号通过电路和封闭的传输线进行传输,不向外界发射电磁波信号;室外部分即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在楼顶面,机房设备与天线通过封闭的传输线传输信号,同样不向外界发射电磁波信号。天线再通过无线连接与用户手机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承载方式,就是通过电磁波,因此,本项目主要考虑基站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
2基站电磁辐射频段
2.1 GSM系统
1、GSM900MHz基站:
上行链路(移动台发、基站收):0~915 MHz (上行频率为移动台<手机>发射的频率,不属本评价内容);下行链路(基站发、移动台收):935~960 MHz。
目前中国移动使用其中19M带宽,频道号为1~94,即94个信道。 2、GSM 1800MHz系统
上行链路(移动台发、基站收):1710~1785 MHz (上行频率为移动台<手机>发射的频率,不属本评价内容);下行链路(基站发、移动台收):1805~1880 MHz。
目前中国移动申请了10M带宽,频道号为512~562,即51个信道。
5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2.2 TD-SCDMA系统
对于TD-SCDMA 系统,使用频率(频段)分为主要工作频段和补充工作频段:主要工作频段为1880~1920MHz 和2010~2025MHz,补充工作频段为2300~2400MHz,TD-SCDMA 系统单载波占用频带宽度为1.6MHz,按照每5 兆有3 个频点来计算,总共TD-SCDMA 可提供的频点有33+60=93 个。在目前阶段只工作在2010~2025MHz 频段,因此本项目TD-SCDMA 系统使用2010~2025MHz 的频段。与GSM系统不同的是,TD-SCDMA 基站收发、终端收发时采用时分双工(TDD)的方式共享同一个频段。
可以看出,本项目GSM/TD-SCDMA系统频段均处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划定的30~3000MHz范围内,其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设置在第一章进行了确定。
3基站功率配置
3.1 GSM宏基站功率配置
本次环评涉及的GSM基站24个功率为2W(33dB(mW))、9个功率为7.9W(39 dB(mW))、1个功率为12.6W(41 dB(mW)),455个功率为20W(43dB(mW))。功率由覆盖区范围、信号电平等网络优化因素确定,移动通信基站一般均未按照基站标称的最大功率运行,功率过大,将会引起某个基站与附近基站的相同频率相互干扰的情况,影响其通信质量。
3.2 TD-SCDMA宏基站功率配置
本次环评涉及的TD-SCDMA基站功率均为2W(33dBmW)。
3.3 室内覆盖系统功率配置
作为信号源设备,发射机可能带多大十数个甚至数十个天线,因此,发射机机顶功率可能较大。GSM系统的发射机功率最大为20W,TD-SCDMA系统发射机功率最大为0.8W。
6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但经过功分器件、干放器、传输线路损耗、各类接头损耗,到达单个天线的功率实际很小,分配至各个天线输入口时,仅为3~16 dBmW(2mW~40mW)。
4 系统损耗
4.1 GSM系统损耗
GSM系统在射频振荡器按照设定功率产生电磁信号后,经调制、放大、合成等复杂技术环节由主机经电缆传输至天线发射。信号在各类接头、线缆、天线公用器以及天馈线中会产生损耗,产生一定的衰减。
4.2 TD-SCDMA系统损耗
TD-SCDMA系统近端机即无线基带控制(Radio Server)和远端机即射频拉远(RRU)之间通过光纤连接,降低了损耗,因此,分析统计RRU前端的功率及损耗毫无意义。RRU实现射频放大功能,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送至天线发射。RRU一般安装在天线下方天线天线支架上,与天线连接电缆一般仅3~5m,损耗很小,仅约1dB。考虑接头损耗,由RRU至天线发射的损耗不大于1.5dB。
5 基站天线
5.1 GSM宏基站天线
四川移动绵阳片区基站一般均采用相对较大的15~18dBi增益天线
5.2 TD-SCDMA宏基站天线
本次环评涉及的TD-SCDMA基站采用虹信、海天等厂商的智能天线。
7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5.3 室内覆盖基站天线
绵阳地区室内覆盖系统均采用吸顶天线,增益为3dBi。
5.4 共址基站
如前所述,绵阳市区部分高话务量区域,如人口特别密集的商业区、娱乐休闲区、体育运动场馆、大型会议会展区域等话务量很高,需要更多的载频。为减少站址数量、利用已有资源,GSM1800MHz与GSM900MHz基站共址、TD-SCDMA与GSM基站共址的情况较为普遍。因共址基站同处于30~3000MHz频段,其电磁辐射照射限值相同,且保守地设定共址基站天线处于同一位置,因此,可简单地将共址基站各自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进行叠加,并进行分析评价。
5.5 基站天线架设
根据基站所处位置和覆盖的需要,天线采取不同的架设方式。从现场调查来看,绵阳地区本次环评基站宏基站主要的架设方式有楼顶支杆(一般置于女儿墙,有少量位于楼梯间顶)、楼顶三角架、落地铁塔或落地三脚架等;室内覆盖为吸顶天线。
6 基站设备噪声
四川移动绵阳分公司基站机房一律采用高性能、经国家产品检验噪声合格的空调设备,同时,室外机一般架设在远离邻居的方向,空调室外机的噪声源强一般为40~50dB。同样,因空调室外机位于室外,而附近居住人群住于室内,墙体起到良好的衰减屏蔽作用。
8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五章 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监测分为一般性监测和重点监测两部分。其布点原则如下
1、一般性监测:对基站周围较不利位置电磁环境现状做调查,主要选取: 2、重点监测:通过详细布点以了解基站产生的电磁波衰减规律,并为理论计算做数据支撑。
1现状监测抽样代表性和典型性
在保证一定的抽样基站绝对数量下,同时考虑环评的需要,本次环评现状监测抽样56个基站,比例约为基站总数的8.3%。
通过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抽样,能够有效反映整批基站的现状。 1、选取不同区县基站
2、选取群众投诉基站、群众关注或可能引起关注的基站; 3、选取人口特别稠密区域;。
4、选取不同技术参数的基站,综合考虑功率、天线增益等重要的辐射技术参数;
5、选取不同天线架设方式的基站,以考察架设方式对基站辐射的影响 6、选取部分便于测试、便于找出辐射分布规律的、具备一定断面测试条件的基站,评价提供必要的支撑数据。
2现状监测结果评价
经现状监测,绵阳移动本次评价涉及的公众投诉或电磁辐射污染纠纷、重点环境保护目标、敏感区域基站等全部基站周围公众居住位置辐射场功率密度低于评价标准0.08W/m2的限值。
9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六章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1计算模式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列出的微波频段远区轴向场分析模式适用于本评价:
远场轴向功率密度S为:
SPG4r2
(W/m2)--------------------------------------(式6-1) 式中: P─发射机平均功率(W);
G ─ 天线增益减去馈线等损耗(倍数); r ─ 天线与预测点之间的距离(m)。
根据天线原理和电磁场理论,式6-1的理论意义是把系统功率(天线输入端输入功率)以天线轴向(最大辐射方向)增益进行放大,平均分布于一个半径为r的球面上。由此求出轴向场大小。按照此原理,在非最大辐射方向上,天线能量集中作用较弱,能量集中程度由该方向的方向性函数值决定。在距离天线r的位置上,同理看作天线以该方向的方向性函数值把能量(天线输入端)分布于半径为r的球面上。在式6-1的应用上,非最大辐射方向上远区场的计算,将结合天线方向图来确定,即用该方向性函数值f()代替式中的增益G。
2 模式分析基站分类
移动四川公司绵阳片区GSM/TD-SCDMA基站有6种功率配置、二十余种载频配置、7种天线增益,产生数百种搭配和配置,所有配置一一进行模式分析非常困难,同时,种类过多,不利于今后基站的电磁环境监督管理。因此,在合理保守的前提下,对所有基站配置参数按分类进行简化。
10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评价将GSM基站以字母G开头按相关参数分类;TD-SCDMA基站以字母T开头按相关参数分类;室内覆盖则不分制式,均分为S型。共6类。
3 模式计算与实测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可以看出:
1、监测数据和模式计算数据体现出的规律符合较好,说明模式可基本反映基站辐射状况。
2、模式计算结果略大于实测结果。其原因一是模式的广泛适用性造成模式具有一定的误差,偏于保守;二是模式计算采取了一些保守的简化措施,包括参数选取的保守等。
因此,评价对天线远区辐射场分析评价主要依据模式分析数据;近区场则由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 后向场分析评价
后向场在本评价中是指移动通信定向天线在以天线面板平面为分界界面,天线背向(含分界面)产生的电磁场。
天线后向场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随着测点与天线面板距离的逐渐增大而迅速减小,在距离天线面板50cm外,后向场均已经减小到评价限值范围内。
5 室内覆盖系统电磁辐射分析评价
室内覆盖系统覆盖范围小,功率、天线增益均较小,其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处于天线近区,因此对其分析评价只能采取现状监测评价的方法。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GSM/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各测量方向上电磁辐射功率密度随距离增大迅速降低,20cm外均可低于评价标准限值。
11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6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
根据以上分析,评价最终确定本次评价基站的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指公众居留位置与基站发射天线位置的直线可视距离),将其汇总如下表6-14:
表6-14 各型基站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汇总表
天线辐射区域划分电及参数取值 天线基站类型 发射功率(W) 增益配置Bi) 载频数量(置 位方向角度性函(度数值) (dB) 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m) 主射范围 非主射范围 天线下方区域 0≤θ≤6 (d个) 18 3.04 -15.417 3 1 G1型 20 15~1~218 4 6<θ≤60 60<θ≤90 12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7 主射范围 非主射范围 天线下方区域 0≤θ≤12 17 12 3 1 20 5 1 12 3 1 24 5 1 0.2 G211~2~112.6 型 17 1 12<θ≤50 1.7 50<θ≤90 -11 G3型 共址天线I:31.6; 共址天线II: 20。 15.7~25 4 主射范围 非主射范围 天线下方区域 0≤θ≤15 15 15<θ≤60 2.74 60<θ≤90 -5.98 T1型 2 20.4~15 2 主射范围 非主射范围 天线下方区域 0≤θ≤20 20.5 20<θ≤45 5.8 45<θ≤90 -2.7 T2型 TD共址天线: 2W; GSM共址天线:31.6W 20.4~25/ 2/ 15.4~25 4 3 8 主射范围 非主射范围 天线下方区域 任意方向 0≤θ≤6 20.5/ 18 6<θ≤60 5.8/ 3.04 60<θ≤90 -2.7/ -15.47 S室内型 覆盖 13
—— ——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各型基站(包括各种水平面天线后向一侧180º后向范围 功率、损耗、天线增0.5 范围 益及载频) 注:①上表所指角度是指垂直面上相对天线法线的夹角(不含天线机械下倾角度); ②上表所指距离为居留位置与天线中心的直线可视距离。
经核查,所有本次环评涉及的671个基站符合评价提出的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可保障周围居住人群位置所受电磁辐射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本次环评涉及的671个基站均实现达标运行。
7声环境影响分析
移动通信基站的噪声环境影响涉及基站机房内基站设备散热风扇、机房降温空调器(一般民用空调器)噪声。移动通信基站机房租用或购买普通居民房屋、办公楼房及工矿厂房,一般位于建筑顶层,基站设备密闭于机房内、降温空调器外机外挂在机房墙体外。
监测结果表明,GSM及TD基站正常运行情况下,机房墙体外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的相近,且大于机房内噪声,说明机房噪声对外环境的贡献值很小。
可见本项目移动通信基站声环境影响很小,不造成噪声扰民。
14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七章 施工期回顾性评价
本次环评涉及绵阳地区671个基站,均已全部建成。 综上,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期环境影响已经消除。
15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八章 社会环境影响、经济损益与环境风险
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移动通信项目的发展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相关行业进步已经带来巨大的影响,其社会影响深远。
2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项目在运行期间将不会对声、水、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产生固体废弃物。通过保证基站与居民点的距离等措施,可以保证基站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在国家相关标准之内。但基站投运后会产生电磁环境及景观影响可能会对基站周围居住居民心理带来不适,以至产生投诉或纠,产生一定负面效应。相对其经济产出以及前述分析的突出、深远的正面社会影响,项目表现出明显的正效益。
16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九章 环保措施可行性
1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行性
1. 保障天线架设高度、设置适当的水平方向角,确保所有基站满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
2、选用低噪声空调,降低噪声影响。
3、有条件的基站安装美化天线,减小景观影响。
2需补充的措施
1、项目基站已经建成,评价确定了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应将此防护距离报送有关部门,合理规划,严格控制,确保不出现基站周围新建建筑不进入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范围。
2、业主单位应建立基站外环境巡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运行维护人员定期对基站外环境是否变化、需封闭区域是否持续封闭等情况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备查,对外环境变化、封闭破坏等情况做出及时、有效处理,确保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的有效控制。
3、完善运行维护记录备案制度,对于基站功率调整、天线调整,做好完整、详细、可查的记录,对于降低功率、天线增益或者利于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保障的天线调整,应当作好记录,定期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增大功率、天线增益或者不利于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保障的天线调整应当重新办理环评,经许可后方可进行。
4、建立健全处理公众电磁辐射等环境问题投诉的机制,履行“谁污染谁
17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举证”的义务,耐心听取公众意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处理,避免发生群体事件。
5、项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悬挂合格标志。
第十章 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方式
公示与公众意见调查表。
2公众参与结果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问题 1、您认为您的手机打不通时,是否应当在那里建设一个基站使您可以方便通话 2、您认为本移动通信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3、您认为本移动通信项目建设 选择答案人数及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是 116人(87.2%) 是 101人(75.9%) 很必要 大气 污染 4人是 43人(32.3%) 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相关报道 不是 1人(0.8%) 一般 噪声 污染 14人电磁辐射污染 100人 (75..2%) 否 90人(67.7%)(其中有18人在选取了该选项之后,继续回答了6-10题) 杂志、报刊的报道 28人(45.9%) 专业知识 9人(14.8%) 朋友、邻居告知 13人(21.3%) 其它途径 15人(24.6%) 否 17人(12.8%) 影响不大 18人(13.5%) 不知道 13人(9.8%) 意义不大 10人(7.5%) 景观 问题 14人(10.5%) 其他 23人(17.3%) 95人(71.5%) 28人(21.0%) 水污染 1人 4、您认为本项目可能会给本地区造成哪些环境问题是 (0.8%) (3.0%) (10.5%) 5、你认为移动通信基站(四川移动所属)是否影响你的工作或生活 6、你听说(了解)基站有电磁辐射等影响,是通过何种途径 26人(42.6%) 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宣传 5人(8.2%) 18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7、该基站与你家的相对位置 8、你是否清楚国家不禁止移动通信基站在居民小区内建设 9、你是否知道即使没有移动通信基站,环境中仍存在电磁辐射 在我家所在楼楼顶 17人(27.9%) 是 22人(36.1%) 是 48人(78.7%) 既然符合国家标准,就没有必10、移动通信基站通过环评、保障措施,使基站电磁辐射影响可满足国家标准,你是否仍存在担心 46人(75.4%) 要再担心 在附近其他楼楼顶 44人(72.1%) 否 39人(63.9%) 否 13人(21.3%) 仍然担心 15人(24.6%),其中1人表示“基站存在将增大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1人表示“基站电磁波对居民生活有害”。 11、本调查表如未能反映你的意见或建议,请谈谈您对移动通信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有1人(0.8%)提出“让国家相关单位部门对通信的电磁辐射知识进行普及”;5人(3.8%)提出“加强防辐射监控,减少基站电磁辐射”;4人(3%)提出“居民区尽可能少建机房、把基站建到山上去、不建基站”,其余人回答“无”或未回答此题。 注:①上表中,1~5、11小题为所有人均参与回答,百分比是基于133人的样本数;②6~10为选择性回答,其中有18人在5题选取了“否”选项之后,继续回答了6-10题,因此,各项百分比是基于回答了6-10题的总样本数61人。
1、本次调查加重了投诉基站周围公众的调查。但仍然出现大多数公众不愿填写调查表、特别是不愿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的情况。
2、本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得到公众认可,反映出公众不仅希望拥有便利的通信方式,也体现出公众对项目建设于社会、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的认识和肯定。
3、公众在认可项目建设的同时,对基站电磁辐射问题仍存有疑虑和担心。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涉及相关专业知识,不易被理解和认知。经分析评价,本次评价涉及的基站均严格的、保守的设定了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并经逐一核查,本次评价涉及的基站均满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对基站周围公众的电磁辐射影响满足相关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4、公众对项目电磁辐射问题的担心和疑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公众关注的、担心的电磁辐射问题评价以评价结论予以明确的回应,以缓解和消除公众的担心心理。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也应客观、公正地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问题进行宣传、普及,逐步消除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担心心理。
19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第十一章 结论
1建设内容及必要性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GSM及TD-S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项目(第三批绵阳片区)包括:通过合理布置、建设671个GSM及TD-SCDMA基站及配套设备、设施,建立覆盖绵阳全市的GSM及TD-SCDMA通信网络。项目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绵阳地区GSM及TD-SCDMA蜂窝移动通信网,为广大用户提供稳定、清晰、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服务。
2环境可行性评价
1、产业符合性: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
2、建站布局合理性:项目基站未在对移动通信频段电磁环境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建设。
3、电磁辐射环境现状:项目属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不涉及水、气、固废等环境因子,对自然环境无影响。经现状监测,居留人群位置电磁辐射功率密度(0.1~3000MHz)全部达标,低于评价标准0.08 W/m2。
4、施工环境影响:施工噪声较小,未收到施工扰民的投诉和反映;包装
20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GSM/TD-SCDMA移动通信网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批次绵阳片区)
固废得到合理、可靠处置,满足环保要求。
5、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基站天线与公众居住区的环境保护距离经全面检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GSM及TD-S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项目(第三批绵阳片区)671个基站环境保护安全保护距离均满足要求,可保障周围居住人群位置所受电磁辐射满足评价标准要求,达标运行。
6、声环境影响:GSM基站正常运行情况下,机房墙体外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的相近,且大于机房内噪声,说明机房噪声对外环境的贡献值很小;并经调查,基站噪声未出现扰民现象。
3环保措施及可行性
项目移动通信基站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保障天线架设高度、设置适当的水平方向角,确保所有基站满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选用低噪声空调、有条件的基站安装美化天线等措施;评价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提出规划控制新建建筑进入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范围、基站外环境巡视、运行维护记录备案申报、健全污染投诉处理机制、环保验收等具有针对性、特殊性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缓项目不利环境影响,环保措施有效可行。
4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GSM及TD-SCDMA网基站项目(第三批次绵阳片区)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绵阳地区GSM及TD-S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稳定、清晰、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服务。项目属《产业指导目录(2005)》明确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建站布局合理,技术成熟、可靠,设备选择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项目基站运营不涉及水、气、固废、生态等环境影响。经现状监测和模式分析综合评价,项目对其涉及的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等敏感点产生的电磁辐射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所有基站满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达标运行。认真落实评价和项目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可缓解或消除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建设运营是可行的。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