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 第2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ol.36 No.2 2019年6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9
高校中外合作项目中英语桥梁课程的设置研究
吴珊珊,李明
(合肥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合肥 安徽 230601)
[摘 要]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外合作项目采用的是“2+2”或“3+1”模式,学生在结束国内阶段的
学习之后直接进入国外院校继续学习,这种突然的转变会给很多学生带来学习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英语桥梁课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效;在教育思想、方式方法上也能更好地帮助中方教师跟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更能推动外籍教师加入中方教师团队的教学研究;更加能够拓宽中外合作项目中课程类教学改革的新视野。 [关键词]中外合作;英语课程;桥梁课程 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9.02.029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477(2019)02-080-03
一、中外合作项目中英语类课程的设置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于险波(2014),刘珈利(2017)就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课程设置、实施方法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前“2+2”、“3+1”等模式都属于中外合作办学常见模式。英语类课程开设的基本思路是顺应学生出国时间节点要求、设置三至四个学期的系统授课,巩固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兼顾在国内发展的需求。刘彩玲(2014)从英语基础课程及专业英语课程两个层面分析合作办学的英语课程并指出了目前课程设置上的不足。张广磊,罗君(2013)建议在中外合作班级中开展模块化分级教学,包括使教学单位模块化,教学评价形式模式化,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从课程体系来看,中外合作国际班的英语课程普遍沿用了大学英语或英语专业的课程模式,笼统的分为英语基础课程及专业英语课程,存在课程结构不够合理、针对性弱等问题。同时,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帮助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课程所占比例不高。(曾健坤,2015)从课程内容来看,英语基础课程大多只是单一的听说读写等训练,而专业英语类课程难度较大,通常是由外籍教师教授国外原版教材,学生即使有较强的英语基础,但在没有足够的专业词汇积累、缺乏专业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适应或跟不上的感觉。以安徽省某高校财务管理中美
合作班级为例,本班级实行2+2课程模式,学生在国内两年的英语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财务管理(中美合作)班级在校两年的英语课程安排 大一(第一学期):大学英语读写(84学时)、大学英语听说(56学时) 大一(第二学期):大学英语读写(96学时)、大学英语听说(学时) 大二(第三学期):大学英语读写(96学时)、大学英语听说(学时)、微观经济学(32学时) 大二(第四学期):大学英语读写(96学时)、大学英语听说(学时)、财务管理(32学时)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国内的英语类课程大多是围绕基础语言展开的,且占比很大。大学英语读写及听说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合作院校的雅思或托福分数,因此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基础语言培训。但是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还会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直接入学后听课出现困难、课堂难以融入、讨论课张不开嘴、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如何做课堂展示等问题都是在国内的学习过程中亟待解决,而在课程设置中却未落实的。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上来看,国内两年的学习只有微观经济学和财务管理两门专业课程,而诸如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等基本学科知识,学生都未有涉及或知之甚少,这无疑也会给他们今后在国外的专业学习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压力。
其次,在大多数合作办学项目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会在同样的课程中学习,因此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合作办学的基础英语课堂受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丰富,过于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训
[投稿日期]2019-02-22
[基金项目]201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编号:AHSKY2018D102);201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编
号:2018jyxm1196)
[作者简介]吴珊珊(1982-),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第2期 吴珊珊等:高校中外合作项目中英语桥梁课程的设置研究 81
练,忽视了学生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再次,合作班级英语类课程的教材使用倾向于“一边倒”。在基础语言类课程中,中方教师基本都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国内教材或托福及雅思类的考试教辅教材,而负责专业课教学的外籍教师则会选择国外专业教材作为课程内容进行讲授,这两类课程难度跨越较大,没有任何衔接或过渡。如果学生的词汇量不达标、阅读能力达不到,文化背景知识跟不上都会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效果。
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Hedge,T,2000)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只能帮助大多数学生达到合作院校的雅思或托福分数要求,却未达到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缺乏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学习模式、促进其适应国外课堂氛围、提高其在国外院校学习能力的相关课程。因此如果能将中外教师的教学特色加以融合,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设置相应的英语桥梁课程,会在短期内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专业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得到显著的进步。
二、中外合作项目中英语桥梁课程的内容及关联
中外合作项目中的桥梁课程应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语言基础桥梁课程、专业英语桥梁课程、跨文化交际桥梁课程。首先,语言基础桥梁课程是
面向语言基础薄弱,尤其是听说及写作能力较弱的
学生开设的。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虽然大多数学生
最终都可以达到合作院校要求的雅思或托福分数,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单项分数并未达标。换而
言之,学生的听说或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这会直
接影响到日后的学习交流,比如无法加入小组讨论、和教师沟通有难度、论文的写作漏洞百出等等。因
此在他们展开国外阶段的学习之前,必须根据个人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补缺补差,夯实语言基础,增强语言应用的能力。其次,专业英语桥梁课程是建立在合作院校双方的专业课程基础之上。学校可以从本校师资、教学环境、合作院校要求等方面着手,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给予学生与国外院校相似的课程内容输入,帮助其从语言难度、专业深度、中外比较的广度等方面提前做好知识储备。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则包括社会、人文、历史、交际沟通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小并解决跨文化冲突。 以下将从六个方面详述英语桥梁课程建设的具
体研究与实践,分别是课程基础、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整合及教学监督与评价。 (一)桥梁课程的基础
基于国内目前还没有中外合作项目中桥梁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文秋芳(2017)的高校外语教师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建设的理论框架,并将其适用范围延伸至学术英语课和跨文化交际课。通过为中外教师设立共同的目标,以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为中介,建立相应的活动机制,以此构建桥梁课程的实践基础。 (二)桥梁课程的目标
中外教师的不同理念及教学方法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收获,中方教师较重视课本及概念的输入,而外籍教师则较注重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桥梁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融合双方教师的教学优势,以培养学习兴趣为重点,注意根据个性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同时考虑学生除获得知识外其他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的转换
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及英语语言课程本身的要
求来调整教学模式中方教师习惯采用教师主动输
出,学生被动输入的方法,而外方教师则习惯于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因此建立探索协作的课
堂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学生如果能够尽早适应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必将会减少其初到国外课堂的焦虑及不安。在桥梁课程中要积极创造宽松积极的课堂文化氛围,设计教学方案,引出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会拓宽教师的知识水平及视野,也会带领学生一起探索体验知识的重难点,进而理解运用知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为传统的英语课堂提供
可借鉴的安排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安排 根据各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及特点设计相应的桥梁课程。学生进校的第一学年里,完成大部分必修课程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及薄弱环节,加以教师的测评,进入不同的桥梁课程学习阶段。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入语言基础桥梁课程,内容包括基础英语,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演讲技巧等,旨在强化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提高生存英语的能力,建立专业英语的基础。对于语言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选择学习专业英语桥梁课程。通过比对国外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在本校必修的专业课以外,学习更多相关专业内容,
为国外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82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第2期
(五)课程教材的整合
设置符合学生水平及需要的英语桥梁课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凝聚中外教师的力量,根据教情及学情,有针对性的整合教学材料。国外引进的专业类英语教材难度较高,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很难接受,建议可以通过中方教师的修改,达到适应本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以自编的方式解决教材的问题。在外教进行专业类课程教学之前,中方外籍教师应该在专业英语桥梁课程中对该部分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铺垫解释,适当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及压力。 (六)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评价
中方教师习惯于侧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终结性评价,而外方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及观察角度的新颖。因此要明确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桥梁课程里的作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课程参与度,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下保持学习评价的公正性。
的英语语言能力等内容,需要更全面地商榷。
再次,从学生的角度看,语言基础桥梁课程与专业英语桥梁课程代表着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不同层次。在进行测评与筛选的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连续两个学期选修语言基础桥梁课程,因此学习专业英语桥梁课程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此时,他们不仅需要来自教师的鼓励与信心,学校也可以针对水平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利用慕课、微课、网络平台等方式激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关的学习,逐渐缩小差距。
四、结语
合作办学不仅要实现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在学历上的互相认可及学分的互相转换,也可以弥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构建中外合作项目的英语桥梁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提前熟悉国外的教学模式、加深对跨文化交流的
三、中外合作项目中设置英语桥梁课程的几点理解,也能极大地提升合作项目中外教师实践教学问题 的实效,为高校创造共享世界先进科技、知识与教
首先,我国各大高校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育理念的机会,促进国内先进技术及知识理念在国
际上的传播。 在办学层次、办学地点、合作院校和办学类别方面
有诸多的不同,因此英语课程在设置基础上存在较参考文献: 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大纲、教学规范及要求,这[1]于险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研究是设置英语桥梁课程前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2):30-31.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设置英语桥梁课程需[2]刘珈利.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
实践[J].科教文汇,2017(9):177-181. 要发挥中外教师的合力,要基于中外教师的充分交
[3]刘彩玲.浅析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特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流、沟通与协作。目前,在许多高校的中外合作项
与创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00-102. 目中,很少设立中外教师共同学习(如语言教师与
[4]张广磊,罗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模块化教学课程评
专业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的工作坊。即使有,也
价体系的构建新思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仅限于外籍教师对中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方面
63-65.
的培训,鲜有对外籍教师进行中方相对应专业知识
[5]曾健坤.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英语课程设置反思与变革[J].
的输入。因此英语桥梁课程的设置会牵涉到外籍教教育理论研究,2015(1):125-126. 师工作的时间,其工作评价及反馈;中方专业教师[责任编辑 王云江]
Research on English pathway program for Chinese-Foreign jointly
projects in universities
WU Shan-shan, LI Mi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Chinese-Foreign Jointly Projects implement the \"2 +2\" or \"3 +1\" model. Students go directly to foreign universities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after completing their studies at the domestic stage. This change will bring 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to many students. English Pathway Program can not only great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cooperative teaching, it can also better help Chinese teachers to follow up foreign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The Program can promote foreign teachers to jo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of Chinese teachers. It can also further broaden the new vis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n Chinese-Foreign Jointly Projects.
Key words: Chinese-Foreign jointly projects; English program; English pathway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