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城市中存在着暴雨积涝等灾害,排洪压力大以及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会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构成威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化,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到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工程;应用

1 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海绵城市理念,指的是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后,通过将城市建设为类似于海绵那样,进而实现吸水的效果,并不是采取传统的方式将水排走。通常情况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多依赖于强化排水系统、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基础设施呈现多样性。在城市道路建设时,设施作为建设的主要载体,并且城市的基础设施也为城市用水以及安全运行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与自然降水等的系统性加以综合分析,分析其复杂性与合理性,进而有效地协调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总之,海绵城市理念主要针对的是在城市道路使用期间存在的排水和雨水径流污染的处理,从而促进城市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1]。

2 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属于城市污染的关键来源。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利用道路本身与周围绿化空间推行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LID树池等低影响开发策略,减少径流水量、完善径流水质。不一样城市路网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元素有着明显的差异。同一个城市各区域的路网也因各自定位的不同存在差别。海绵城市路网规划和通常的城市路网规划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对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水系规划等要求较高[2]。

3 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主要体现

3.1 海绵城市理念和城市道路的有机融合

当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和城市道路的有机融合,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质量指明方向。在城市道路建设阶段,材料的选择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透水性和孔隙性较好的材料,例如,多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和沥青磨耗层等。在具体施工时,不仅要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需要将提升城市道路的透水性与孔隙性等作为主要目标,使得道路上的雨水可以及时、快速地被排除,避免因为雨水的聚集导致炫光与打滑等现象出现。

3.2 城市道路的具体建设

在海绵城市建设期间,借助于透水铺装技术,主要包含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等,当对道路实施透水铺装之后,路面的抗滑能力逐渐增强,由于水落到了路面上之后,会立刻沿着通道流失,继而水汽不会残留,避免由于水汽造成道路的摩擦力降低。

4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合理应用

4.1 在人行道铺装中的运用

目前,在城市道路工程中,人行道铺装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开展城市道路工程,进而为提升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奠定良好基础,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人行道铺装过程中,应当加大透水砖的利用力度,在对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进行铺装期间,需要将生态排水技术有效地运用在其中,并且利用透水沥青或透水水泥混凝土,使得在城市路面在排水时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4.2 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在处理城市路面雨水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将雨水引入到道路绿化带当中,但城市道路的绿化带不充足时,将难以达到对雨水处理的效果。基于此,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城市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当中,保证雨水能够被有效地引入到城市绿化带中,从而实现防渗的效果。为了防止下渗雨水导致城市道路的路基和路面等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遭到破坏,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地水分布状况与降雨量等,合理地选取绿化带植物,尤其要选取耐污染与耐淹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4.3 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路面排水的设计。在实际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优化路面排水设计效果,要针对人行道和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两侧设置绿化带,在培植绿化带时,应当保证水分供养充足,需要将绿化带的高度控制在路面以下16~20mm范围内,并且配置相应的排水设施,防止路面受到雨水的侵蚀。在路面的车行道和人行道排水设计时,合理运用渗透海绵城市理念,设计人行道时,要接近绿化带,车行道采取比较特殊的沥青面层,有效避免水体下渗,路面上的雨水沿着道路两端流向绿化带,构成雨水收集系统。同时,设计绿化带的排水时,要发挥透水路面的地表径流和渗透性,使得水土流向绿化带雨水口中。绿化带的高度低于车行道和人行道,将高度控制为15~20cm。

(2)路面交通的设计。当前,在对路面交通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有效地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先是设计人行路面的结构。人行路面基本构造如下:透水砖为

5cm,混凝土层是10cm,级配碎石层为10cm。不但实现了环保和安全通行的目的,而且因为将透水砖铺设在人行道的表层,因为透水砖的成分是矿渣料、废陶瓷可以对城市土壤加以保护,防治出现地表硬化的现象,确保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对车辆交通路面结构进行规划时,也要采取透水性较好的沥青材料,增强路面防滑的效果。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提高了设计效果,也为增强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强了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继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应当将防治内涝与雨水等的控制作为重点,当污染源被得到合理地控制,才能增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时,需要加大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从而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达到完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高其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水平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 杜中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3):69-71,73.

[2] 王孝华,王文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選线定线方案研究[J].四川水泥,2016,(5):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