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485-20049.3.3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参照HJ/T 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采用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数学评价方法等评价方法。9.3.4评价结论 应明确回答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海洋生物生产能力是否受到损害或潜在损害等重大生态问题;应回答海洋生物资源的特征及其对干扰的承受能力,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判定。9.3.5重要生态因子再确定重要生态因子再确定通常可以采用生态机理或类比法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得到再确认,也可以借助 数学方法进行要素的重要性分析;得到的再确认评价因子应参与预测过程。9.4环境影响预测应对建设项目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的影响分别做出预测与评价。 9.4. 1预测内容重点分析海岸线变化、栖息地变化、海床(滩涂)冲刷与淤积、污染物排放等对海洋动物产卵场、索饵 场和育幼生长区的影响,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底栖动植物、浮游生物、水产养殖、渔业捕捞、生态群落与结构等产生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活动使海洋生境变化的定量程度,以 及由于此种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变化而使自然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产运行改变了的生态环境区域空间格 局和水体利用的影响状况,以及由此而影响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范围和程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应包括: 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各种干扰,对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是否带来某些新的变化,是否使某些生态问题严重化,是否使生态环境发生时间与空间的变更,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等。3级评价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珍稀濒危物种、海洋经济生物等)进行预测;2级评价项目要对 所有重要评价因子进行单项预测;1级评价项目除了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有放射性核素评价要求的项目除了进行1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外,还应进行海洋生态遗传变异趋势的预测。 应预测、分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性质、范围、程度、时段;应预测、分析建设项目生产阶段各影响因子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性质、范围、程度、时段。生产阶段的预测时段应不少于五年。应预测、分析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文动力条件变化而导致岸线、海底地形变化等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9.4.2预测方法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和定性描 述,或辅之以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分析。9.5经济损益分析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建设项日经济损益分析的一部分。 9.5.1分析原则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原则包括: —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应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对相关密切的一般影响因子适当进行综合分析; - -一终极影响原则,只考虑那些与人类经济活动或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终极影响后果;— 一次性估价原则,只考虑依经济寿命年限进行折现分析,使分析具有可比性。GB/T 19485-20049.5.2经济损益分析方法可采用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调查评价法等方法进行经济损益 分析,根据影响因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分析方法估算经济损益。应以投资所得到利益的固有比率形式比较所有效益和成本的当前价值和纯当前价值。环境保护投资的有效性分析要单独进行,列出环境保护投资及所占总投资的比例。 无法恢复的海洋生境的破坏和物种灭绝不作经济损益分析。 9.6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替代方案应根据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预测结果,结合区域的资源特征和生态特征,按照资源的可承载能力, 论证项目的合理性,对建设开发方案提出必要的修正,使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环境的短期不利影响,长期不利影响,潜在不利影响和复合影响,制定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方案与监测方案。9.6. 1原则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替代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和方案; —凡涉及到需要保护的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敏感海域,必须制定生态环境补偿措施和保护方案 加以保护; —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较短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应 制定临时补偿措施。对海洋自然生态资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应依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方案的具体实施措施,制定生态环境补偿实施措施。其措施应进行有效性评估论证,经方案比较后择优选择。9.6.2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应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海洋自然资源保规和标准,制定并落实生态环境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 理措施,制定并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计划。9.6.3替代方案与比选替代方案是指建设项目在规模、选址方面的可替代(比选)的方案,包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 多方案比较。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效果;在方案比选中应评价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对生态环境有明显影响的1级、2级评价项目须进行替代方案比选,并应对关键的中吸生态环境问 题和保护措施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择。9.7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结果应应符合下列要求: —评价建设项目导致的评价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定量或定性结果说明其影响范围、位置和面积,同时说明主要影响因子和超 标要素;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评价是否会产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海域的生态功能、稳定性和承受干 扰能力等关键生态问题; —给出评价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与评价结论; - —给出评价海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给出建设项目是否满足预期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结论,给出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定量或定性 结论。 若评价结果表明建设项目对所在评价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生产较大影响,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提出修改建设方案或重新选址等建议。标准下载网(www.bzxzw.com)GB/T 19485-2004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格式与内容 A.1文本格式A.1.1文本规格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 mmX297 mm).A. 1. 2封面格式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封面格式如下: 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XXXX工程(居中,指建设项目立项批复的名称,不超过30个汉字); 第二行书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居中);第三行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居中); 第四行书写: 地名(居中);第五行书写: XXXX年XX月(居中)。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 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观。A. 1. 3封里1内容封里1为环境影响评价证书1/3比例彩印件,同时应写明证书持有单位的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 码、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信箱等内容。A. 1. 4封里2内容应写明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单位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全称,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等级与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评价机构(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编写(制)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和证书编号等内容。A. 1. 5封里3内容封里3为技术签署页,应写明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主要编写(制)人员、校核、审核、审定和批准等人 员的姓名、职务、职称和证书编号等内容并签名。A. 2大纲章节内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包括以下所列的全部或部分章节内容。如有需要,其中的有关章节内容可另行编制成册。依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要求,可对下列章节内容适当增设或删减。1总则1.1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1.2大纲编制依据1.3评价标准与环境质量要求1.4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含各单项评价内容)1.5评价工作等级(含单项评价内容的等级)1.6环境敏感区及其分布1.7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2工程概况2.1项目名称、建设与投资规模及地理位置标准下载网(www.bzxzw.com)GB/T 19485-2004标准下载网(www.bzxzw.com)GB/T 19485-2004标准下载网(www.bzxzw.com)GB/T 19485-2004}16评价工作的组织、分工与计划进“一16.‘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分工一16.“评价工作进度计划一17评价工作经费预算{18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附件一’建设项目立项文件{环境影“向评价大纲附件应包括;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一一}{一{{一}·其他应附的附图、附表和参考文献等一GB/T 19485-2004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 B. 1文本格式B.1.1文本规格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 mmX297 mm),B. 1. 2封面格式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XXXX工程(居中,指建设项目立项批复的名称,不超过30个汉字); 第二行书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居中);第三行落款书写:编制单全称(居中); 第四行书写:地名(居中); 第五行书写:XXXX年XX月(居中)。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各行间距应适中, 保持封面美观。B. 1. 3封里1内容封里1为环境影响评价证书1/3比例彩印件,同时应写明证书持有单位的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 码、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信箱等。B. 1. 4封里2内容 封里2中应写明: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单位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全称,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等级与编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技术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评价机构(部门)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审核人姓名、职务、职称,主要参加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和证书编号等。B. 1. 5封里3内容 封里3应写明环境影响评价参加单位及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包括参加单位全称,参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主要参加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和证书编号等。B. 1. 6封里4内容封里4为技术签署页, 应写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编写(制)人员和校核、审核、审定和批准等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证书编号等内容并签名。B. 2报告书章节内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章节内容。如有需要,其中的有关章节内容可另行编制成册。依据建设项目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内容,可对下列章节及内容适当增设或删减。1总论1.1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1.2报告书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22林术依据卜1. 3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标准GB/T 19485-2004GB/T 19485-20048 867 7 .2 3 5 6 14 1 2345 r}-Ft' Af OjlxJ;bC 9WifN,R5VE3MkhmF'A¥47j*X}K1〕一 9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9.1建设项目各阶段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及分析9. 2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10.2环境保护设备与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0.3环境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估算10.4环境直接、间接经济收益估算10.5环境经济损益综合分析与评价11公众参与11. 1公众参与的方法与形式11.2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与内容11.3调查对象的分类方法与反馈机制11.4调查样本数量与回收率11. 5公众参与分析与结论(包括对建设项目的态度、意见和建议等)1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2.1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内容、管理方法、设施、人员配置等)12.2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容与项目、方法、频率及监测实施单位等)12.3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评估12.4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建议13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13. 1工程分析结论13.2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13. 3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13.4非污染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GB/T 19485-2004介一口CB/T 19485-2004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 C. 1文本格式C.1.1文本规格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 mmX297 mm).C. 1. 2封面格式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封面格式如下: 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XXXX工程(居中,指建设项目立项批复的名称,不超过30个汉字); 第二行书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居中); 第三行落款书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单全称(居中,加盖公章);第四行书写:XXXX年XX月(居中); 第五行书写:地名(居中)。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 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观。C. 1. 3封里1内容封里1为环境影响评价证书1/3比例彩印件,同时应写明证书持有单位的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 码、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信箱等。C. 1. 4封里2内容封里2中应写明: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单位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全称(加盖公章),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等级与编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技术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评价机构(部门)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校核、审核、审定和批准人的姓名、职务、职称等。C. 1. 5参加评价人员基本情况参加评价工作所有人员的基本情况应按照表C. 1内容填写。表C. 1评价人员基本情况阵寸立一C. 2报告表表格与内容C. 2.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应按照表C. 2的格式与要求填写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填写空格内容。C. 2.2工程概况与分析应按照表C. 3的格式填写工程概况与分析表。GB/T 19485-2004 工程概况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建设方案(附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工程量及作业时间,生产物流特点与流程,生产工艺及水平,原(辅)材料、燃料及其储运,用水量及排水量等概况;建设项目利用海洋完成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类型和利用方式、范围和面积,建设项目控制或利用海水、海床、海岸线和底土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占用海域面积,涉及的沿海陆域面积,占用海岸线和滩涂等概况。C. 2.3污染与非污染损害要素分析应按照表C. 4的格式填写建设项目的污染与非污染损害要素分析表。污染与非污染损害要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施工期、生产期和废弃期产生的污染与非 污染环境影响要素及主要环境问题;对产生的污染环境影响要素,应给出污染源与污染物清单,分析污染物排放量(源强)、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污染要素的筛选与排序;对产生的非污染环境影响要素,应给出非污染环境影响要素清单,分析其主要影响方式、影响内容、影响范围、可能产生的结果、主要控制因素等。C. 2.4区域环境现状分析应按照表C. 5的格式填写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分析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分析的内容应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应包括: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海岸岸滩、海岸线与海域地质、地形、地貌现状,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包括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现状,其他要素(包括大气、放射性、噪声等)的环境污染、环境损害现状,海洋工程现状,污染源及其分布现状等。社会环境状况应包括: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状况和人口密度,海域使用现状,交通运输情 况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现状,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现状,人群健康状况等。C. 2.5环境敏感区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应按照表C. 6的格式填写建设项目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表。主要内容应包括: 列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海洋环境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和沿岸陆域环境保护目标清单,列出环境敏感区、保护目标的性质和规模,分布的位置、面积和距建设项目的距离等(图示);分析上述保护目标面临的环境威胁和压力,明确各保护目标的保护标准和保护级别。主要海洋环境保护目标应包含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水增养殖区、海洋生物产卵场和索饵场、海水利 用区、河口与滨海湿地、风景旅游区、红树林、珊瑚礁和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等。主要沿岸陆域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居民区、学校、文物区、风景区、水源区和生态敏感点等。C. 2.6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按照表C. 7的格式填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表。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分 析与评价;对岸滩稳定、海岸线变化、海底稳定及冲刷和淤积的影响分析与评价;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生产期、废弃期和事故期的污染与非污染要素(因子)对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的影响内容、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分析、评价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应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包括对建设项目各阶段的环境影响、事故阶段环境影响、区域与社会环境影响等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论。必要时应进行专项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专项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内容可另行编制专题报告书。 C. 2.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应按照表C. 8的格式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结论与建议表。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各单项评价内容环境质量现状与环境质量预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结论,各阶段环境影响 GB/T 19485-2004分析与评价结论;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C.2.8预审和审查意见应按表C. 9填写预审和审查意见。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无主管部门时可不填写。审查意见由受理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填写。C.2.9审批意见 10填写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填写审批意见。应按表C. C.2. 10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附件应包括: ·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合同书)·其他应附的附图、附表和参考文献等 表C. 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荞GB/T 19485-2004表C. 3工程概况与分析表GB/T 19485-2004表C. 4污染与非污染损害要素分析表GB/T 19485-2004表C. 5区域环境概况分析表GB/T 19485-2004表C. 6环境敏感区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表GB/T 19485-2004表C. 7环境影晌分析与评价表GB/T 19485-2004表C. 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表GB/T 19485-2004表C. 9预审和审查意见表GB/T 19485-2004衰C. 10审批意见衰一GB/T 19485-2004附录D (资料性附录)二维浅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 D.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海水垂向混合比较充分的浅海和海湾水域。 D. 2控制方程在Cart esian坐标系,传统的垂直积分浅水波动方程是:an . a(Hu).a(Hv)八,。,、举+里令竺二+二全共华 上二=0·····················,········……(D. 1)at’ax’勿 -、-一兔.au , au,an叮一嵘‘。。、举+u举十v举一fv+9举=二 气石`D·····················……(D. 2)at’一ax’一ay“一’。ax ’一’一‘0 az,. . av.av.,art ry一r},。。、涝+“ 瑟+”髯+fu十8爵一s pH.····················……(D.3)式中: 全一-平均海平面以上的水位,单位为米(m);H—总水深(H=h十加, 单位为米(m);u, v—深度平均速度的东分量和北分量,单位为米每秒(m/s) ;x, y—空间坐标,单位为米(m); t—时间坐标,单位为秒(s);h—净水深,单位为米(m); f-一 Coriolis参数,单位为秒一‘(s-' ) ;9—重力加速度, 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rs , rrs—rb I r6—风应力分量;底应力分量。昆=gI C vlH·v····························,·········……(D.4)式中: C—Che zy系数,C=H'/s/n,其中n为Manning系数;P-海水密度, 单位为千克每三次方米(kg/m3) aD. 3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D. 3. 1潮波边界条件潮波计算,采用下列边界条件。沿闭边界, 垂直海岸的流通量等于零:Vn '=0························,····················……(D.5)其中: V=(u,v),'是指向边界外的单位法向量。nGB/T 19485-2004沿开边界,用水位控制: q(x,y,t)=If ;A,(x,y) X cos (6;t十Vi+u*一g, (x, y))············……(D. 6 )式中: A; —第i个分潮的振幅; 。:—第i个分潮的角频率;9: —第Z个分潮的迟角; V;—第i个分潮的初位相;关,u; —第i个分潮交点因子及交点的改正角。关于对流项,在开边界当海水向计算区域流进时,法向流速的导数等于零。 D.3.2风海流边界条件风海流计算,采用下述边界。风应力可表示为: 式中: u—风速; :=c Pa犷··········································……(D, 7) Pe—空气密度;c—比例系数。 D. 4数值解法二维模型的数值解法按网格形状可分为: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曲线坐标网格及各种形状的组合等。按计算方法可分为:有限差分法、有限元素法及破开算子法等。推荐采用长方形有限差分法或三角形有限元素法。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方法。D. 5计算结果验证D. 5. 1潮波系统验证 以计算结果绘出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与实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或已有的工作成果相比较,验证潮波系统。D.5.2潮位验证 将潮位验证点的计算潮位过程曲线与实测潮位过程曲线进行对比验证。D. 5. 3潮流验证潮流验证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 —将潮流验证点的潮流流速、流向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验证计算与实测的潮流玫瑰图,主要验证最大流的大小、方向、发生时刻。旋转流还应验证旋 转方向。 D. 5.4不确定度要求 潮位差应小于(或等于)1000;潮流流速差应小于(或等于)20%;流向差应小于(或等于)150,最大不能超过2000GB/T 19485-2004附录E (资料性附录)入海污染源调查 E. 1适用范围本附录规定了入海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的程序、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本附录适用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人海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其他海洋环境调查也可参考使用。 E. 2入海污染源调查E. 2. 1调查程序根据人海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应首先制定出调查工作计划,包括程序、步骤、方法等。调查一 般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总结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组织准备、资料收集 和分析准备、工具准备)。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生产管理调查,污染物治理调查,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排放种类及其数量(可通过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实测法得出),排放方式,排放规律等],污染物危害调查,生产发展调查等。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到处数据处理与分析,调查资料归档,评价报告编写,绘制污染源分布 图等。E.2.2调查方法一般采用社会调查法、普查法和详查法。 社会调查法即通过深人排污单位、主管部门、相关单位进行访问,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的方式,获得 人海污染源的相关资料信息。普查法即对调查区内的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一般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 详查法即对调查区内的重点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选择那些污染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 度大的污染源进行重点详细调查。E. 2. 3污水排海a的确定污水排海量的确定是污染源调查的重要内容,确定污水排海量的方法有推算法和实测法。 推算法。根据用水量和耗水量推算污水排海量: 式中: Qw二q一Qh· ···,··································……(E, 1)Qw—污水排海量,单位为万吨每年(万t/a); Q,—用水总量,单位为万吨每年(万t/a) ; Qh—消耗水总量,单位为万吨每年(万t/a) ;实测法。通过对入海排污口的现场测定,得到污水的排海速度和污水排海管(渠)道的截面积, 计算出污水排海量:式中: Q,=SXMXT· ······································……(E, 2)Qw—污水排海量,单位为万吨每年(万t/a) ;GB/T 19485-2004S— 污水排放速度,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M-—污水排海管(渠)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Z); 丁-一年排放时间, 单位为秒(S);E. 2. 4污染物排海且的确定污染物排海量的确定是污染源调查的核心。确定污染物排海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 利实测法三种。物料衡算法。生产过程中投人的物料应等于产品所含此种物料的量与此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如 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由污水携带人海,则污染物的人海量就等于物料流失量。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求得污染物的人海量: Q=KXW· ·,·······································……(E.3)式中: Q一- 一污染物人海量,单位为千克(kg);K— 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每吨(kg八); 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实测法。通过对人海排污口的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海浓度和污水排海量,计算出污染物的排 海量:Q=CXLX1护· ······································……(E.4)式中: Q一污染物的排海量,单位为吨(t); C-一一实测的污染物算术平均浓度, 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L— 污水排海量,单位为立方米(吨))(ml(t))oE. 2.5调查内容E. 2.5. 1社会经济调查社会经济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沿岸区的土地面积,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沿岸区的污水排放总量(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市政污水等),污水处理率,达标排放率,排海污水 总量(工业污水量、生活污水量)等。沿岸区的固体废物发生总量, 综合利用率,排放量,处理方式及堆放地点等。沿岸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名称、地点、处理水平、处理能力等。 沿岸区的废气处理率等。 沿岸区毗邻海域的功能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E. 2. 5. 2入海河流调查人海河流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入海河流名称,长度,流域面积,年逸流量,河口区海域功能及环境现状等。河口监测断面地点,距河口距离,断面监测点数,监测频率,监测项目,各种污染物浓度及排海量等。 E. 2. 5. 3直接入海排污口调查直接入海排污口包括临海工厂企业入海排污口、混合人海排污口、市政污水人海排污口、污水 处置工程人海排污口等。直接入海排污口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排污口位置,年污水排海量,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排海量, 排污口附近海域功能及污染损害情况等。E.2.5.4沿岸农业污染源调查GB/T 19485-2004沿岸农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沿岸区耕地面积,土壤类型, 地形特征,降水量,蒸发量;主要作物种类;使用化肥的品种,数量,使用方式与施用强度;使用农药的品种,数量,使用方式与施用强度等。E. 2. 5. 5水产养殖废水排海调查水产养殖废水排海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养殖品种,养殖水域面积,年投饵量,投饵方式,养殖废水年排海量,养殖水域邻近海域功能及污染 损害状况等。E. 2. 5. 6石油平台排污调查石油钻井平台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平台及作业区基本情况: 平台名称,作业海区,平台具体位置(地理坐标),作业者,平台附近海域功能,污染防治设备与器材配备及运行情况等; —钻井泥浆: 种类,排海量,含油量,油入海量等; —钻屑:排海量,含油量,油人海量等;—含油污水: 排海量,油含量,油人海量等;—试油时原油人海量,其他残油废油入海量; —消油剂使用量,残渣残液人海量,垃圾人海量等。 采油平台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平台及作业区基本情况:平台名称,作业海区,平台具体位置(地理坐标), 作业者,原油年产量,平台周围海域功能;污染防治设备及器材配备和运行情况等; —含油污水排海量,含油浓度,油人海量等; —其他残油废油人海量,残渣残液人海量,垃圾人海量,消油剂使用量等。 平台事故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事故设施名称及地点(地理坐标),周围海域功能等;—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时间,事故污染物名称及其入海量等;—事故污染损害情况,处理情况等。 E. 2. 5. 7海洋船舶排污调查油轮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油轮基本情况:船名,吨位,载重量,主要运载油种及数量等; —污水排放情况:含油污水及油排海量,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海量等。 非油轮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船舶基本情况:船名,吨位,载重量,燃油种类及年用量等;—污水排放情况:机舱水及含油量, 其他含油污水及含油量,含油污水排海量;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海量等。 渔轮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渔轮基本情况:渔轮数量,吨位,耗油总量等; —污水排放情况:含油污水排海量,污水含油浓度等。 船舶事故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船舶基本情况:船名,船型,吨位, 排水量,国籍等;—事故性质,发生地点(地理坐标)及附近海域功能状况等; —事故污染物种类及人海量; —事故污染损害及处理情况等。 GB/T 19485-2004E. 2. 5. 8海洋倾废排污调查海洋倾废排污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倾废区名称, 位置(地理坐标),类别,面积,平均水深,距岸平均距离,启用时间,毗邻海域功能,受纳的废弃物种类,数量,主要有害成分等。E. 3入海污染源评价入海污染源评价是人海污染源调查的继续和深人,目的是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及其 分布状况。E. 3. 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主要人海污染源评价,主要人海污染物评价和主要排污地区的确定。 E. 3. 2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的选择应以对海域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为主,同时考虑该海域的功能和特点。一般应包括: 盐氮、亚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总汞、总锅、总铬、总锌、总铅、总砷、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表面活性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悬浮物等。E. 3. 3评价标准通常应采用国家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例如GB 3097, GB 18421, GB 18668,GB 3552-1983,GB 3838-2002,GB 4914-1985,GB 8978-1996,GB 11607-1989等)作为评价标准。E. 3. 4评价方法一般应采用“等标排放量法”分析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区域等标排放量和区 域污染源等标排放量比值。等标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式中: P=M/S, ·····································,···,··…(E. 5)P—等标排放量; M—污染物人海量,单位为吨每年(t /a);S—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mgJL) a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为: 式中: P=从,ISb· ··································,···……(E.6)P, ;— i污染源的J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i=l...... n),(j=l...... m);M; ;— i污染源的J污染物的人海量;5。—选用的评价标准。 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为: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等于该污染源各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之和。 区域等标排放量为: 区域的等标排放量等于该区域内各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之和。 区域污染源等标排放量比值为: 式中: K—区域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比值; K二P;/P, X 100···············。····················……(E.7)GB/T 19485-2004pi — .1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P, —区域污染源等标排放量之和。E.3.5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确定E. 3.5. 1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根据调查区域内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分别计算各自的百分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将累计百分 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E.3.5.2主要污染源的确定根据调查区域内各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分别计算百分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将累计百分比大于 80%的污染源列为该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GB/T 19485-2004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海洋污染物输运扩散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F. 1输运扩散方程的一般形式 d尸。,。,、竺井=S· ···························,················……(F. 1)dt 式中: P—污染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S— 单位时间内海水中污染物的增减量,单位为克每秒(g/s)oF. 2二维平均水质模型对于垂向混合比较均匀的浅海水域,可采用本模型与二维环境动力模型配合使用,其方程表达 式为: a(H尸).a(月“尸).a(月v尸)里书牛二+生舟拼址二+二二拱上二==戈立(月D二=)+寿二(HD、决兰)+HS· a,,,。a尸、上a,,,。a尸、.,,。,。n、at ’ax’勿ax、一‘ax’ay'-一y ay,‘一··……(F.2)式中: H=h-}}瞬时水深,单位为米(m);H— 平均海平面以下水深,单位为米(m);冬一一平均海平面以上水位,单位为米(m) ;u,一 深度平均流速的东分量和北分量,单位为米每秒(m/s) ;D} , D,,—离散系数,单位为二次方米每秒(MI/S).其他符号同上。 对于D=, D,通常采用Elder公式计算:(Dr, Dv)=5. 93H布(u,v) /C·······‘······················……(F.3)式中: 9—重力加速度,单位为二次方米每秒(mZ/s);C— Chezy系数,C= H'/s /n, n为Manning系数。求解式(F. 2 )的边界条件为: 、,在闭边界上,物质不能穿越边界,即举=0,n— ,、。,,曰。、_人。一、.、、,,。_a尸_八一『 ,.CY J 闭边界的法线方向。_、.~,,、.,.、、_,_1一} I%J i%}' 1 '174 J~~少””ran一’“r,~7’曰J Ifa N刀1J“ 在开边界上,最理想的状况是具有实际观测资料。如无实测资料,则可按下式处理:流人时,P=0或某常值。流出时: a尸共 at’ 奈+V,只井二0·,,aP_”an······································……(F.4)_式中: Vn—开边界的法向流速;n— 开边界的法线方向。初始条件可从零值P(x, y,0) =P1, (x,刃开始。F. 3三维输运扩散模型对式(F. 1)进行雷诺平均,对湍流引起的浓度变动项引人与“Fick”法则类似的湍流扩散系数,则有GB/T 19485-2004湍流平均运动的物质输运扩散方程:a尸 a尸.a尸‘a尸日,,,a尸、a,,,a尸、a,,,a尸、.。,。_、哥~十u=升+v只乞+二夭兰=子(Kx只牛一)十一 -( K只=)+-(Kr -)+S……(F.5)at’一ax’一ay’一az ax、“工 ax”ay、“ y ay‘’az、“乞 az‘’一式中: P—污染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K=,K,,,K}湍流扩散系数,单位为二次方米每秒(mz/s); S—污染物的源或汇,单位为克每秒(g/s);u,v, w—流速的东分量、北分量和垂向分量,单位为米每秒(m/s) o结合连续方程,式(F. 5 )可改写为: at’ax’一即‘az ax、“’ax‘’ay、“ y ay‘’az““‘az‘’-上述模型仅适用于保守性物质。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可以根据其特性适当增加方程的项数,例如计 算温排水时需考虑海面与大气的热交换,计算悬浮物时应考虑其沉降等。F. 4可降阶模型 非保守性物质进人海洋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从而使其浓度发生变化,计算时应考虑其降阶作用。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的降阶过程主要包括分解、沉降和溶出。F. 4. 1分解过程分解项在输运扩散方程中的形式为: 式中: a尸.a(尸u).a(尸v).a(尸z)a,,,a尸、a,,a尸、:a,,a尸、L。,_、哥厂十兰或书二+v=成e s兰止+二二去竺二=寿-(K}夭=)+好(K三兰)+子(K,诀牛)+S """(F.6)一B·尸·H· ·········································……(F. 7) B—分解速度;P—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 H—水深。分解速度B由下式定义: d M一,·‘一‘全 兰竺兰=一B。M······································……(F.8)dt 一式中: M一.海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将式(F. 8 )作时间积分,得:式中: M=从e-I e3,··········································……(F. 9) 从—t=0时有机物的浓度。B可通过现场和实验室两种方法测定。 F.4.2沉降过程沉降项在输运扩散方程中的形式为: 式中: 一W,·P· ,··,··············,························一(F 10)W。 —沉降速度;P-—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 W。通常采用现场测定的方法测定。其计算公式为: W。一二=兰一一一 士二······,··。···········,···,·······……(F. 11)F R一c。 V一”‘c ATcoGB/T 19485-2004式中: F—沉降通量;R—总沉降量; ‘ 。一初始浓度,V—采样瓶体积; A—采样瓶瓶口面积;丁一-采样时间。 F.4.3溶出过程溶出项在输运扩散方程中的形式为: 式中:R—溶出速度; M--底泥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溶出速度的表达式为: 十R·M· ·········································……(F. 12)。 doV,,._、 R=岑。今······································,··,…(F. 13)dt A“一”一式中: R -溶出速度; c—底泥上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V—底泥上水的体积; 手—时间; A—底泥的表面积。 溶出速度R还与温度T和生化需氧量(DO)有关。与温度的关系式为: R二R, 8·OT-18·····························,····,····……(F.14)式中: R,x--一 T=18℃时的溶出速度;丁—温度; 0- -一一温度订正系数。与生化需氧量(DO)的关系式为: 式中:a,b-—常数。 F. 5二维平均水质模型的准分析解法 首先将式(F. 2 )按照各项的物理意义在时间步长((nAt-(n+1)Ot)内剖分为三部分:1.对流项: R=a一b。DO· ···,···,···························……(F, 15) a尸,a尸,a尸1_一夭二+u= 十v==0······························……(F. 16)at’一ax’一勿 2.扩散项: a尸,a,。a尸,、La_a尸,、___、共毕二二=(D二一 共止)+- (D、 --l争三)······,,················……(F. 17)at ax‘一‘ax‘’ay“一 y勿‘3.源汇项: a P,一、-笼一=f(P3)· ···············,,····················……(F. 1&)及 “一。·、‘’‘.产GB/T 19485-2004式(F. 16)~式(F. 18)的初始条件依次为:尸l o (x,y,0)=P(x,y,0)二尸。(x,y)························……(F. 19)P, (x, y,nAt) = P,o(x,y,At)···························……(F.20)Pz(二,y, nAt)=P,[x,y,(n+1) At]························……(F. 21)P3( x,y,nat)=P2[x,y,(n+1)At]························……(F. 22)式中: n=1,2,…,N; N—计算步数。 分别对式(F. 16)~式(F. 18)在初始条件式(F. 19)~式(F. 22)下求其解析表达式:式( F. 16)为双曲型方程,具有向下游的极性。由特征线法可知,沿特征线浓度保持常数:P, [x,y,(n+1) At]=P, [(x一uAt, y一vAt, nAt]···············……(F.23)式( F. 17)为抛物型方程,假设Dx,D,沿程变化较小,近似视作常数,则有: aP,、a2p_a, P,_共拼=D二气气三十Dv -六牛子····,···············,·········……(F.24),at一’axz’一,ay 2该式在初始条件式(F. 21)下的解为:rztx, y,L)“}}_丁一r共牙=占下共子二expc一一下下不二一,一一丽下,于一)dtu9”””.”(t'. L5)p。。二_ 。,_,、=汗一Pz ( }, }j, 0 )一 a..,.了_(x-W_(y _, 1)2 )at,t...……了二。;、J J n 4丫 rc-D}t瓦t一f’ 4Dxt 4Dt‘一‘式(F. 18),一般取f (P3) =a+bP3,则式(F. 18)的准分析解为:P3=PZe xp(bt)+孕(exp(bt)一1)························……(F.26)一“一r、 一”b、一r、--一、一‘一’F. 6模型的验证上述模型的计算结果均应用水质监测结果加以验证,不确定度应小于300o, GB/T 19485-2004参考文献 [11 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1 HJ/T 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 [31 HJ/T 2. 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41 HJ/T 2. 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1 HJ/T 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61 JTJ 226-1997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