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体贴 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 体贴 ,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 恕 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 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 故 恕 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 体贴 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 心思 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 身体 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 移情 ,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 互动 。
我们古人更多地是通过 身体语言 ,通过 体贴 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 看的对象 ,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 望、闻、问、切 ,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 麻木不仁 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进行生命互植的 介入疗法 ,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为一种无间尔我、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古人所谓的 道之以礼 ,通过 礼 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礼 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中旨在强化一种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 身体语言 ,它同样是古人的 体贴 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借以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古人不仅用 体贴 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 天人合一 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 体贴 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于人的 自在之物 ,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
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 天的震怒 ,所谓的 天象示儆 ,乃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的生命的每一次,都会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 体贴 是洞开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的 人我不二 的观、的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乃至的 神美同义 的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 无之不体 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 手足 喻兄弟,用 腹心 喻朋友,用 同胞 喻众生,用 父母 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 体贴 这一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 恕 、孟子的 恻隐 、王阳明的 良知 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 体贴 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 唯心主义 的嫌疑,因为真正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 近取诸身 、 反求诸身 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 身体 ,文化中的任何西都无从谈起,因为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 身体语言 ,一旦无视这种 身体语言 ,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被儒家称为金规则的所谓 恕 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 因为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的生命共同体,所以,医生给人看病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 望、闻、问、切 ,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 礼 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 身体语言 ,是古人 体贴 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 古人把 体贴 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2。下列选项与文中 体贴 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3分) A.《论语》中的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 B.中医的 望、闻、问、切 。
C。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D.用 手足 喻兄弟,用 父母 喻天地。
3.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 身体语言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一旦无视这种 身体语言 ,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B.古人更多地是通过 身体语言 通过 体贴 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古人所谓的 道之以礼 ,通过 礼 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 体贴 的对象。
D.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命体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张方,**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王颙(y 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 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 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 张方久屯霸上,闻山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 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 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 辅既入,颙问之曰 张方反,卿知之乎 辅曰 尔。 颥曰 遣卿取之可乎 又曰 尔。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垣迎说辅日/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
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