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5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贵州省贵阳市 2015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书写水平考查(5 分)

__ 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____ _ 二、积累与运用考查(28分)__ __ _ _ 号_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__2分) __证 考 __A.牡蛎.(nì) 倒坍(dān) . 分(fēn)外妖娆. B.荫(yìn

g)庇 __ 亵(xìe)渎 度(dù)德量力 __准 _. . .

C.守圉

(yǜ) 嗔(zhēn)怒. 孜(zhī)孜不倦 ___

D.阔绰(chuò) 阴晦(huì). 鳞次栉(zhì)比.

__ _ _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 _

_3.下 _ A.持之以恒 胸有成竹分) B.妇儒皆知一气喝成() ___ _ _ 名 __ 脑羞成怒_ C.物竟天择 D.心旷神宜 门廷若市 姓__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_

___A.萧索:荒凉、冷落。

___B.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_

_ _ _.不言而喻:不用说的比喻。 C

_ _ _ _ _ ___

D.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_ _校

_ 5.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__

学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被贬谪到龙场(

今业 毕修文县)。在龙场的三年期间,他潜心悟道,______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

学说,并萌发了“致良知”思想。这些学说和思想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

______对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为修文是王阳明学说 ______并传播的始发地,所以人们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 因为 所以 诞辰 A.创作 不仅 而且 诞生 B.创立 .创作 不仅 而且 诞辰 CD.创立

因为

所以

诞生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

A.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B.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篇章回体小说。 C.余光中和郑愁予都是诗人,我们学过他们的作品分别是《乡愁》和《雨说》。 D.契诃夫,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羊脂球》、 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7.

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句中“节

日”和“厚重”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B.“

周末到孔子学堂听讲座已逐渐成为贵阳市民精神生活的新选择。” 句

中“听讲座”

和“新选择”都是动宾短语。

C.“为了纪念反法西斯胜利

70 周年,我国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句中“为了纪念

反法西斯胜利 70 周年”和“活动”依次是状语、宾语。

D.“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勤俭节约的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是一

个转折复句。

8.名著

阅读。

(4 分)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 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

文段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①》。紧接文段的情节是:鲁达找到②(人名), 要他亲自切了十斤精肉臊子和十斤肥肉臊子,还要十斤③,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鲁

达的戏弄彻底激怒了他,二人一番打斗,不想鲁达三拳将其打死。机智脱身后,鲁达 出家避祸,法名为“④”。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9.诗文默

写。

(8 分)

(1)请将下列诗文的句子默写完整。

①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方平在《月夜》中,叙写了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10

.语文活动。

(4 分)

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内容要求合理、具体)

图一:小书桌·大世界

图二:美味“家”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能力考查(

45 分)

文段(一)

我需要你做我的眼睛

佚 名

○1

自己:

那天,我站在老邻居露丝的房间里,茫然地看着东一堆西一堆的报纸,在心中问“我怎么到这里来了?”

○2 “我需要你做我的眼睛。”露丝说道, 我正在找一个笔记本,封面是一个茶壶。”

○3 我紧张地笑了笑:“你还记得上一次看见它的时候是在哪里吗?”

○4 “哦,不记得了。但它应该就在这里,在这些报纸当中。” 她说道。

○5

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帮助一个视力糟糕的 岁的老太太寻找一本沾满灰尘的 旧笔记本。

○6

上个月,我失去工作后,搬回了家。我感到疲惫、沮丧,什么都无法激起我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手工制作,但现在一点劲头也没有。妈妈让我去帮助别人,但我能为

别人做什么?向别人传授失败的技巧吗?当露丝打电话到我家来,问我是否能抽出一分 钟时间去帮她一个忙,妈妈几乎是把我推出了家门:“ 你 会

做得很好的。” ○7

但我在一大堆报纸中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那个笔记本。我沮丧地说:“ 我想我找不到

它。”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

○8

“别丧气,亲爱的。待会儿它会自个儿跳出来的。” 她 说道,“它们总是这样。” ○9

她的乐观感染了我。也许在楼上?我想。随后,在楼上一个卧室的角落里,我找

在 到了那个笔记本。

--------------------

用上它了。 “太棒了!”我惊讶地看着她。她都快”她欢叫道,“下周到老年人活动中心做茶壶收藏报告的时候我就可以 90 岁了,但是她好像比我还忙。

11○ 从此,我每周都去看望露丝几次。刚开始,我承认,我是在应付妈妈。但露丝那

此 里总有一些让我感兴趣的东西:一本书、一个茶杯,或者一件挂在墙上的饰品。

-------------------- 一○ 天,我到露丝家时,看见她正眯着眼看一张信纸。“ 我又需要你的眼睛了。12

”她

说道,“你可以给我读读这封信吗?”

13○

“当然可以。”我说。我在她身边坐下来。

卷 14○ “亲爱的露丝,”我开始读道,“我们什么时候再去考古挖掘……”

-------------------- 15 惊讶地看着她。“你是一位考古学家?”

16○ “不。”露丝笑道,“只是爱好。”

17○

读完信,露丝说道:“谢谢你。现在我最好给她回信。”

上 18从此,几乎每天我都要去给她读信,听我读完信后她就马上回信。我还知道了,

--------------------她收集了 许多漂亮的茶壶,去过许多国家旅行,去过不少地方探险,结交有数以百计的

朋友,养育了三个孩子,开了一个服装店。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只在我的梦中出现过。

19

秋天过去,冬天到来。一天,她的儿子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晚上到医院去

陪护摔伤的露丝。当然,他们会付酬给我。想到露丝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我怎能拒绝?

--------------------20 那○ 个寒冷的冬夜,我来到了露丝的病房。她看起来是这么瘦小,这么无助。看到 我,她挤出了一丝笑容。

“ 我一直盼望着你来。 ”她说, “今天来了一封信,你可以给我读

读吗?”

21○

我坐在床边,迅速给她读完了信。

-------------------- 22她犹豫地看着我。“你可以帮我写一封回信吗?”她说。○ 23○ 那一刻我几乎要流泪了。露丝需要我。这个曾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老人,

现在确实需要我。我已经知道自己从今天开始应该去做什么。

24○

和其他人联系。这是露丝一直在做的。她因为伤痛而躺在这里,但她仍然想伸出

无 手去联系她的-------------------- 世界。25○ 露丝离开医院后,我的陪护就结束了。然而,我不再把去看望露丝当作一项任务。

几乎每天我都在想能为她做什么。但现在这些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已经重新开始进

行我的手工制作,与朋友联系。

效 26○ 我给露丝做了一份礼物——一件刺绣。

------------ 27○ 当礼物呈现在露丝面前时,她的双眼泛起了泪光。“ 谢

谢你。”她激动地说, 真是“ 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20 页)

_

__

___ _ _____

__ _号

证 __ 考 准 ____

___ ___ __

__

_ __ _ __ __ _ 名_ __

_

姓 ___ ___ _ _ _ __ _ __ __ _ ___ _ _校 _ 学 __

毕 太漂亮了!在我收集的物品中,这绝对是一件珍品。

28○

“你让我感到自己又年轻了起来,”她看着我,“你有这么多的精力和丰富生活,

我希望我也能像你一样。

29○

我惊讶地看着她。她说的是我吗? 30○

但当我们的目光相遇时,我意识到,露丝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我。只是我自

己现在才发觉。坦率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新的人生了。

(文段有删改) 11.这是一篇①________(文学体裁),采用第②_______人称,主要运用了③______、 ④________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叙写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 4 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出“我”为露丝做的另外三件事。(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⑥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人们有两种观点:第一指“我”是露丝的“眼睛”,(4 分) 第二指露

丝是“我”的“眼腈”。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二种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笔尖上的中国

佚 名

①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方块字。一个个方 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神奇、多情、顽强

的汉字,将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细细密密地织画在了历史长河中,妙笔生花,美不胜 收。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

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

“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

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与韵律;一个“山”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

“森”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 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汉字揭示了 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 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一个个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

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

回肠的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 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它们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韵律严谨或摇曳生姿,金戈 铁马或缠绵悱恻。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 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一个个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着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

姿。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

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 从古至今,无论是领土的统一,还是政权的更迭交替,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 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

盘上

“拼写”而不是用笔尖“书写”, 体 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

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章法,“ 提笔忘字 ”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 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⑥汉字本在生活中生长,才留下点点滴滴。汉字,一旦远离了我们的笔尖,失去有

温度有力度的书写过程,只剩下单调的敲击和僵硬的结果,人们不知道笔顺,不知道汉

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的美妙,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我们的文化危 机也将要浮出水面,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濒临逐渐被毁掉的边缘。这就意味着我们赖

以生存、传承的精神家园将会逐渐土崩瓦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⑦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独有的文化基因——汉字。传承中 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一起用汉

字勾勒出一个正走在复兴大道上的美丽中国。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 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⑧现在,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笔尖上——“杏花、春雨、江南;牛羊、穹庐、塞

外……”

中国,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就在这里。

(文段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

A.第①段中“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

华文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汉字是构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第④段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华

夏文明进行对比,突出以汉字为基石的华夏文明顽强的生命力。

C.第⑤段紧承上文,通过“然而”笔锋一转,用“侧耳倾听汉字的脉博”形象地开

启下文内容。

D.文章主要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叙写汉字的悠久历史。

16.根据第②段的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句式相应的句子,使语意前后连贯。分)

(4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苍 翠 欲 滴 遮 天 蔽 日 , 那 是 “ 森 “ 字 ; ②

__________________,那是“众”字……

17.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4 分)

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 亦心痛着骨肉分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段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都涉及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但两篇文章所面临的

社会现实不同,写作主旨也各有侧重。请从这两方面简要分析。( 4 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

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它们的语言,就好

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曹刿论战

(节选)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公将战。曹刿请见。③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 焉?”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⑤乃入见。⑥问:“何以战?”⑦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⑧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⑨公

. . 曰:“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⑩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⑪公曰:“小大之狱,虽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

不能 察,必以情。”⑫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 分) 在

(2)必以分人:-------------------- (1)又何间焉:..________

(3)小惠未徧: ________

. .________.

(4)牺牲玉帛:

________

20.翻译句子。

(2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21.

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卷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22.选文 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

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4 分)

--------------------

文段(四)

怀念花溪

西 篱

--------------------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我想知道

蓝色 如同宝石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和我一样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在这美丽的水边成长

题 -------------------- 如果是五月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它的心房

飘来四月 涨满它多情的愿望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的流回他们的巢穴

--------------------无

我南方的人群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溪

四月金黄的花海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就在溪畔生长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荡

效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我知道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20 页)

_

__ ___ ___

___ __号 _ 证 __ 考 __准 ___ __

___ _ _ _ __

_ _ __ __ 名__ _姓 _ __

__ __ _ _ __ _

_ ___ _ _ _ _ __ _校 学 ___ 业 毕

就在花蕊的做梦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溪也依然碧绿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运载着朵朵雪花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蜒

流向远方……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23.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12“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 分)

材料一

①战国至魏晋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竹简的制作材料是竹片。

②我国多地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竹简,其中居延出土了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③为了便于书写并避免虫蛀,要用火烘烤青竹片使水分如汗渗出,故称“汗青”。 ④除竹简外,还有木简和“牍”,“牍”的外形此“简”更宽更厚一些。

⑤竹简常用于书写经典、记载史传,因此“汗青”多用来借指“史册”。 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脍炙人口,有些同

学总是把“汗青”误写为“汉青”。上面提供的历史素材中哪三句话最能言简意赅地

解释为什么要写为“汗青”?(填写句子序号)(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新华网 2015 年 4 月 2 日,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

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

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

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0 页)

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 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

统功能初步恢复,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75%以上。 25.

阅读上面这则新闻,按要求作答。

4 分) (1)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根据新闻内容,提炼出计划中的两个阶段性目标。( 2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某校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杠杆平衡条件”专题调查研究。为了写好调查报

告,要先设计一份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含:

( 1) 调查者姓名(不填写自己的姓名); (2)调查时间;( 3 )调查对象:人体中的杠杆、厨房中的杠杆;( 4 )调查项目:支 点、阻力、动力、阻力臂、动力臂;( 5

)备注。 26.

根据上面材料,设计一份关于“杠杆平衡条件调查研究”的表格,要求设计合理规

范、简洁实用。(5 分)

温馨提示:表格制作请使用黑色字迹笔。

五、写作能力考查(60 分)

“让”是一种美德, 让”是一种修养,“ 让 ”是一种“智慧”。 有时候, “ 让 ”是 退让、忍让;有时候,

“ 让 ”是谦让、礼让。“ 孔融让梨 ”,让出了亲情友爱; 负荆请“

罪”,让出了宽容大度;“ 斑羚飞渡 ”,让出了生存机会。其实, 让“” 是一种策略—— 以退为进、避其锋芒,更是一种勇气——迎难而上、当仁不让。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自己,敞开心扉,让出一条阳光之道;为了他人,理解扶持,

让出一条成长之道;立身社会,和谐相处,让出一条友善之道。让我们都做个有心人,

为盲人让出一条关怀之道,为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为百姓让出一条绿色通 道……

27.请以“为

_____________让出一条道”为题,写一篇 600~650 字的作文。

写作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与 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10 页)

贵州省贵阳市 2015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书写水平考查

1.【答案】略

【解析】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酌情计分。

二、积累与运用考查

2.【答案】D

【解析】 A“蛎”的读音应为“lì”; B“荫”的读音应为“yìn”,“亵”的读音为

“xiè”,“度”的读音应为“duó”;C“嗔”的读音应为“chēn”,“孜”的读音应为

“zī”;D.注音完全正确。故选 D。

3.【答案】A

【解析】A 书写正确;B“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 一气喝成”应为“一气呵成”;

C“物竟天择”应为“物竞天择”;“脑羞成怒”应为“恼羞成怒”;D“心旷神宜”应为

“心旷神怡”。

4.【答案】C

【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答案】B

【解析】“创立”指首先建立;开始建立。“创作”指创造文学艺术作品也指文艺作品文

艺创作。学说应该是“创立”。“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和“东亚、东南亚乃至全

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两句是递进关系,所以 2、3 个空填写“不仅”“而且”。“诞

生”是口头语,诞生就是出生的意思。“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此句应该用

“诞生”。故选 B。

6.【答案】D

【解析】契诃夫是作家。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辨析作者、国籍、作品及作品特色

的表述和所学过的是否一致。

7.【答案】B

语文试卷 第 11 页(共 10 页)

【解析】“ 听讲座”是动宾短语, “ 新选择”是偏正短语。做本题时,注意词性短语类型、

句子成分和复句关系的辨析。

8.【答案】①水浒(水浒传)

②郑屠(郑屠户、镇关西、部大官人)

③寸金软骨(软骨)

④智深

【解析】①结合选段中出现的人物“鲁达”可知,这部名著是《水浒传。②结合名著中》

的具体内容可知,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是鲁达找到郑屠户。③结合名著中的具体内容可知,

鲁达要郑屠户亲自切十斤精肉臊子、十斤肥肉臊子和十斤寸金软骨。④结合对“鲁达”

的了解可知,鲁达出家时的法名为“智深”。

9.【答案】(1)①地利不如人和

②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①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①长河落日圆

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

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10.【答案】图一:一张静静的书桌、一本翻开的书、无数双奋飞的“翅膀”构成了一幅

韵昧无穷,引人遐想,令人神往的画面。瞧,那一张张书页,如同一双双翅膀,挣脱了

世俗的羁绊,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沿着字词的小溪,句子的河流,段落的瀑布,文章的

海洋,浩浩荡荡,轻盈欲飞,如同一朵朵白莲,抑或是一步步阶梯,一串串足迹,伸向

远方。隐隐约约中,我们仿佛嗅到了淡淡的书香,看到了书本后面的万丈光芒,感受到

语文试卷 第 12 页(共 20 页)

了知识的力量,找准了成长的方向。“ 小书桌•大世界”,唯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心才是

自由的;唯有专注在书的世界里,视野才是开阔的;唯有遨游在书的世界里,精神才是

丰富的;唯有沉醉在书的世界里,人生才是充实的。孟德斯鸠有言“喜欢读书,就等于:

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就让我们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倡导

下,乘着知识的翅膀,自由飞翔!

图二:这幅图呈现了“老少三代”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尽享生活之美的

画面。老人那慈祥和蔼的笑容,妇女那专注自然的神情,小孩子安静背后隐藏的那一份

期待,特别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粉面,这一切在透过窗户照射下来的阳光的映衬下,显

得温馨和谐,我们似乎听见了溢满整个房间的欢声笑语。整个画面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

只有含饴弄孙的亲情;没有山珍海味的佳肴,只有充满爱意的“家”肴;没有刀叉西餐

的时髦,只有碗筷碰撞的朴实。尊老爱幼在这里得到传承,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彰显。

其实幸福很简单,我们只需调节内心的欲望,便可感受到人间真情,体验到人生的广博

和深远。愿人人都能跳出世俗的桎梏,莫让幸福成为遗憾,真正寻找到身心真实的清安

和愉悦,寻找到那一道属于自己的美味“家”肴。

【解析】可以客观的介绍图中画像的内容,再根据图下的文字来阐述图画所表达的思想

含义即可。图一可结合“书” 飞翔的鸟”两个形象从“学” 知识”“放飞理想”等意义

上来阐述。图二可结合画中“老人”的形象和热气腾腾的食物理解“家”的含义即可。

三、阅读能力考查

11.【答案】①小说

②一

③语言

④心理

【解析】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

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文章通过“我”和露丝的交往,讲述了“我”从陌生到熟悉、从被迫到情愿、从失落到

语文试卷 第 13 页(共 10 页) 重新振作的故事,站在“我”的立场上,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刻画了露丝这一形象。小

说中有大段的对话,通过对话来展现露丝的生活状态和人物性格,这些语言描写把露丝

丰富的生活和乐观的心态表现了出来。“ 我感到疲惫、沮丧,什么都无法激起我的兴趣”

“我惊讶地看着她,她说的是我吗”等等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把“我”从沮丧到振作的心

理变化描写了出来,露丝的乐观开朗感染着“我” 促使我重新去追求新的生活。

12.【答案】①帮露丝找笔记本

②到医院陪护露丝

③送刺绣给露丝(或送露丝礼物)

【解析】在小说中,“ 我”与露丝的初次见面就是帮她寻找东西, “我正在找一个笔记本,

封面是个茶壶”,在随后的故事展开中,“我”每周都会去看望露丝,帮她找东西。再往

后,露丝让我帮她读信,也让“我”了解了露丝的丰富生活。冬天到了,露丝生病住院,

“我”知道后去陪伴她,再次给她读信,并帮她回信。露丝出院后“我”十分感激她对,

我的影响,并把她看作自己非常重要的人,送给了她一块刺绣。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慢慢

振作了起来。

13.【答案】插叙,主要交代“我”当下的生活状态及原因,为后文“我”发生改变做铺

垫,并与后文全新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小说原本叙述的情节是我在为露丝找笔记本,之后转而叙述自己上个月的遭遇,

属于插叙。第⑥段,讲述了我如今生活状态的原因,对我到露丝家帮忙做了解释说明,

同时也与我接下来的变化作了对比。

14.【答案】露丝是“我”的“眼睛”更多的是指在“我”疲惫、沮丧,什么都无法激起

兴趣时,露丝用乐观给予“我”的感染和触动。从露丝鼓励“我”别丧气、尽管快90 岁

了仍然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生病无力写信请“我”帮忙以及后来“我”从露丝的眼睛中

发现了全新的“我”等情节中,可以看出,我”是在露丝的感染和熏陶下,不知不觉地

发生了变化,找回了生活热情,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开始了新的人生,所以露丝是“我”

人生的“眼睛”。

【解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篇文章记叙了“我”与露丝之间相处的每一件事,

这些事情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从而使我摆脱掉了沮丧的情绪。也正是因为这些相处

语文试卷 第 14 页(共 10 页)

的情节,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由原来的沮丧,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15.【答案】D

【解析】文章主要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叙写汉字文化的内涵。

16.【答案】①横竖之间耸立着山的巍峨与险峻

②携手并肩同心同德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字与句之间的关联性,在结构完整、内容仿写贴切的基础上作

答。

17.【答案】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汉字的写作内容可以跨越时空来表现汉字的

“魅力”;“静立”与“奔跑”动静结合,从空间上描绘了优美宁静的江南水乡与奔放粗

犷的塞北草原的不同风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盛世繁华的豪情万丈和战乱纷飞的肝肠

寸断通过“炫耀”和“心痛”这两个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写作内容可以通过后文

韵律严整或摇曳生姿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风格或豪放或婉约。从而体现了汉字具有“诗

的灵性”,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由衷的赞美。

【解析】文章中“静立着青瓦白墙,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心痛着骨肉分

离”这些短语组合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对汉字的满满的爱表达了出来,

“青墙白瓦”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清秀典雅,语调一转, 羊肥马壮”又把我们带到

了塞外草原,粗犷的草原景象令人心驰神往。地点的转换与对比,静态与动态的反差与

震撼,从空间上表现了出来。“ 雍容华贵”把人带到大唐盛世, “骨肉分离”又揪动人心,

通过汉字这个媒介,不同的景象、心情也表达了出来。汉字博大精深,本文更是体现了

她的美,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赞美。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8.【答案】《 笔尖上的中国》面临的社会现实: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国画临着汉字和

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的现状。《 最后一课》面临的社会现实:普法战争中法国战

败,侵略者强迫被占领地区的学校改教德语。《 笔尖上的中国》的写作主旨:表达了作者

对汉字发展现状的心痛,对汉字文化未来的忧思。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吁大家重视汉字,

齐心协力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课》的写作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

对丧失国土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控诉。希望占领区的法国人民牢记自己的民族语言,坚

守民族文化,不论异族统治多么严酷,民族文化的精神随时可以让大家团结起来。

语文试卷 第 15 页(共 10 页) 19.【答案】(1)参与

(2)拿,把

(3)通“遍”,遍及,普遍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0.【答案】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解析】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翻译

这句话时要注意关键词“鄙”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目光短浅。

21.【答案】A

【解析】阅读分析可知,①至⑤句是讲述曹刿请见的原因,⑥至 是讲请见的过程(战

前准备)。回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选段,把握内容,再根据理解准确划分层次。

22.【答案】①何以战②政治上取信于民

【解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乃入见。问:‘ 何以战’”中得出第一问的答案。第

二问:抓住关键语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来分析可知,政治上取信于民作战的先决条件。

23.【答案】(

1)全诗紧扣“怀念”一词,以一个问句起笔“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用一位游子的口吻,在回忆中向读者娓娓道出故乡花溪那独特的美。花溪的水美丽而清

澈,这份记忆在作者心中就像宝石一样珍贵。作者怀念如同宝石和矢车菊花瓣的花溪水,

怀念鸟儿的歌声、金黄的花海、溪底的水草、五月的绵绵细雨、风和阳光,这一切都是

作者在花溪水边成长过程留下的片片美好记忆。如今,即便身在他乡,但故乡在他心中

依旧保持着美丽的模样,天空的湛蓝会让作者随时想起故乡那条名为“花溪”的河流,

浓浓的故乡情在诗句中流淌,在花溪水中流淌。在作者心中流淌。

(2)诗歌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花溪的四季。第一节总写花溪水的色彩,然后用三节篇幅

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春天花溪的明媚动人,鸟儿歌声的悦耳动听,金黄花海的灿烂美丽,

清澈溪水下水草的“疯狂舞蹈”。五月初夏,花溪在绵绵细雨中变得朦胧缥缈,溪水涨势

就像作者的浓情溢满整个花溪河畔。金秋十月,远在他乡的作者看见蓝色的天空,就像

蓝色的花溪水一样流淌,此时的花溪清澈宁静,就像一首诗歌在作者心中吟唱。冬天的

花溪依然生机勃勃,朵朵雪花满载情思,随着潺潺流动的溪水,流向下一个春天,流向

语文试卷 第 16 页(共 20 页)

读者的心里。

(3)这首诗歌三处写到“花”,表现了“花溪”之美,这是一条流淌着鲜花和芬芳的溪

流。作者笔下,“ 就像矢车菊的花瓣”这个奇特的比喻让读者体会到的不仅是溪水的流动,

同时似乎看到阳光下、微风中,这条美丽的溪水流光溢彩。蓝色的溪水与天空相辉映,

溪畔还有金黄的花海,同时伴着鸟儿的呜叫,“ 爱梦的女孩”和读者一起陶醉在这美好的

意境里。在诗歌最后一节,作者寥寥数笔,描绘出严冬酷寒之下“依然碧绿”的花溪,

更为绝妙的是,溪水。上“朵朵雪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冬季的花溪仍然是花的海洋。

从春到冬,花满四季,情满溪流,读者的情思随着花朵、溪水流向美丽远方……

(4)这首诗歌动词的运用精练而传神,展现出极具灵性的动态之美。一个“摇曳”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阳光辉映下花溪水的婀娜多姿;一个“飘”字,准确地描绘出轻柔悦耳的

鸟鸣与潺潺流动的溪水声演奏出曲曲天籁之音。还有那“直长到”天际的金黄油菜花、

“疯狂舞蹈”的溪底水草、 涨满”心房的五月细雨,这一连串动词勾画出一条洋溢着激

情的河流,点燃了作者对花溪无限的爱意。在诗歌结尾,即便是冰天雪地中,花溪绝不

会是一片死寂,朵朵雪花随着溪水“流”向远方,这流淌的动感,彰显了无穷的生命力

和无尽的诗情。

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

24.【答案】①③⑤

【解析】通读所给的六句话,结合题目的要求,上面提供的历史素材中哪三句话最能言

简意赅地解释为什么要写为“汗青”?也就是要从这六句话中选择能解释汗青这一称呼

的原因,首选③⑤是比较明显的,里面直接解释了“汗青”,另外①也直接说明了汗青的

材质是竹简。②是讲我国发现竹简,④是讲除竹简外,还有木简和“牍”这两种形式。

⑥是讲竹简的作用,皆不符合题意。

25.【答案】(1)《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功计划)》

(2)①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

②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解析】(1)拟写新闻标题:通读全文,抓住中心要点,本文第一段写了事件时间,事

件发起人,事件名称,事件意义;第二段写了事件的内容,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语文试卷 第 17 页(共 10 页) 的内容,是对第一段的具体描述和补充。所以,全文中心在第一段,因此,可以对第一

段进行概括,以此作为新闻标题:《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第一阶段指到 2020 年,“ 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具体目标是“污染严重

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

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

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第二阶段指到 2030 年,具体目标是“水生态系统功能

初步恢复,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75%以上。”

26.【答案】示例:杠杆平衡条件调查研究表

调查者姓名: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与 支点 阻力 动力 阻力臂 动力臂 备注

对象

人体中的杠

厨房中的杠

五、写作能力考查

27.【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补全题目,可以填写人,如他人、自己、别

人等;也可以填写事物,如生命、生活、自然等。材料对“让”的内涵做了充分的诠释,

“道”指生存、生活或成长的余地和空间。 让出一条道”,关键在于“让”,为什么要“让

出一条道”?如何才能“让出一条道”?应该在哪些方面“让出一条道”?考生可以选

取其中的一方面侧重写作。主题可确定为,宽容待人,不为己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

等等。

【文言文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

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的人

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

语文试卷 第 18 页(共 10 页)

公说:(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 衣 食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 祭祀“ “

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

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 “ ” “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 这才 。 “

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语文试卷 第 19 页(共 10 页) 语文试卷 第 20 页(共 2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