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
乐昌一中 彭素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及本诗内容。
2、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成诵。
3、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二、过程与方法
1、按“读诗歌----明诗意----品意境---背诗歌”的步骤学习诗歌。
2、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设计理念:依据“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采用诵读法熟悉课文内容,通过先听先感,再听再读,达到把握诗歌节奏,初步理解课文意思的目的。)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境的品味。
[教学关键] 掌握学习诗歌的步骤。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为品味诗歌意境做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某一个清晨,一位刚刚赴任不久的县令从喧嚷的官场中悄然淡出,他把官印系在堂前,换上一袭布衣,匆匆消失在熹微的晨光里。他不是政客但有大智慧,不是将帅却勇猛果敢。他以田园为内容写了很多不朽的诗歌,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所作的诗《归园田居》。(师板)
1
二、走近作者
三、初读感知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我们先来听示范朗读,请同学们听准字音。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正音,体会诗歌的语速、语气、语调、 3、听录音
3、同学放声练读,注意把握节奏、语速、语气语调 4、解题
这首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关键词句看出来? 5、设问,理清诗歌思路
质疑:①诗人从何而归?②诗人为何而归?③诗人归向何处?③诗人归去如何? 四、赏析诗歌
师:刚刚通过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下面我们一同来赏析诗歌 思考探究
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点?注意体会意境
2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修辞手法,对比,白描,情景交融,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五、再读感悟
身处乱世,坚守本性,便为后人敬佩。陶渊明的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接下来我们就将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和远离世俗的坚定之感融入我们的朗读中。
师组织学生练读,通过竞赛形式有感情朗读诗歌。
六、背诗歌
师:同学们读的这么好,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把这首诗背下来。(生背)师抽测。
七、课后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陶渊明辞官归隐,大胆地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那么请问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一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