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来源:华佗小知识
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是同学们重要的学习科目,除了平时的积累知识,还需要多练。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

1 18

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

2 18

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3日 第24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

3 18

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 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

4 18

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

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

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

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 (《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释] 觖:不满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

5 18

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3分) A.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 以戒骄修德。

B.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C.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

D.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6 18

(1)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

(2)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8. \"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5分) 9.词人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表现出的不仅不是同情,反而是\" , \"。

(2)刘禹锡《陋室铭》中 \" , \"两句,写出了室外清幽雅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

7 18

的原因是\" ,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

8 18

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9 18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

10 18

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8

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分) 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

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

12 18

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注] ①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年1

13 18

月,于敏奉命调入此。 相关链接

①于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

②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③\"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这样对记者说。

(摘自余晓洁《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童年亡国奴的生活让于敏深感屈辱,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情怀,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成为日后于敏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动力。 B.于敏认为,科学需要开放,应该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于敏重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他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

14 18

平台,为了使年轻人的论文便于发表,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D.于敏不但有科学的直觉,也不乏战略的眼光。他预见到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从而保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顺利发展。

E.作为一名优秀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人员,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学界的赞誉,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

(2)组织上为什么要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于敏?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文中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于敏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6分)

(4)作为一名\"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有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业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面对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_______________。

②面对被碾轧的小悦悦,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___________ ,只有热心的捡破烂的大妈挺身而出。

③珠海水湾路酒吧街,噪音超标,扰乱民众生活,市民多次反映,但珠海市环保局______________。 A.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漠然置之

15 18

B.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C.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D.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因此,我们只要考察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便可一叶窥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几百年的、焚书、战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

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B.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

16 18

神食粮。

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

D.推其原因,是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其主要设施, ② 。 ③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17.下面是一幅漫画,如果将其作为一幅宣传画,你觉得适合用于哪个特定的节日或活动,并请写出这幅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连贯,描述准确,内容完整,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作文( 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17 18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