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十堰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湖北省十堰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有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锃亮(cèng) 蓦然(mò) 星宿(sù) 卷帙浩繁(zhì) .... B.祈祷(qí) 愠色(yùn) .. C.倏忽(shū) 脸颊(xiá) .. D.裨益(pì) 龟裂(jūn) ..

贪婪(lán) 翘首以盼(qiáo) ..

作梗(gěng) 扣人心弦(xuán) ..笃信(dú) 言简意赅(gāi)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骄娆 花卉 慷慨激昂 跌荡起伏 B.浮燥 伶仃 出谋画策 断章取义 C.端祥 恻隐 莫名其妙 浮想连翩 D.斑斓 揣摩 无关宏旨 销声匿迹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 、 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 、从容应对? 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 、淡定超然? A.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谦虚谨慎 B.冷静运筹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D.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冷静运筹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刚进入正月,一场暴雪袭击了十堰,平日繁华的城市立时万人空巷。 .... B.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 C.运动会上,他摔倒后爬起来奋力追赶,最终超越了所有对手,成为后起之秀。 .... D.想要写好作文,我们必须学会在街头巷尾捕风捉影,从日常小事中发现生活之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文明城市的评选,十堰广大市民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

的巩固和弘扬。

B.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要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更要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

发展的知识和能力。

C.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社团建设,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

了普遍提高。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

约7倍左右。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很快,冲积平原上的大太阳又莅临了,阳光迅速蒸干了舞者衣服上的雨水。 ②风来了,云朵在大片大片的稻田里投下急速变幻的阴影,风吹得男女舞者的衣袂猎 猎作响。

③年轻的舞者在上面跳了一支又一支现代舞,就在金黄色稻穗的包围中。

④雨来了,稀疏的雨点打在旁边的稻穗上,激发出更浓的香气,舞者在突来的雨点中 举起高竿走动、跳跃、轻挥。

⑤舞者沉稳踏地,用一种闷闷的、倔强的身体语言,倾诉对大地、对稻米的深爱。

——选自林铭子《人民日报·稻田里的现代舞》

A.③④②⑤① B.⑤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⑤ D.⑤③②④① 7.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繁多,例如分别记述春秋战国史事的《左传》和《战国策》都

是国别体史书的典范代表。

B.《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聊斋”是作者吴敬梓的书斋名,“志异”

指记述奇异的故事。

C.中国现代小说成果斐然,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鲁迅的《朝花夕拾》、巴金的

《家·春·秋》等都是其中的经典名著。

D.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伟大的

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8.古诗词默写填空

⑴ ,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泛》) ⑵紫萚青林长蔽日, 。(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⑶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⑷“留白”是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手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 , ”两句就是用此种方法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⑸李白《行路难》中以山川险阻比喻世路艰难的句子是: , 。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9、10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

红山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选自《当代》) 9.仔细阅读这篇小小说,补充完成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玩山楂——拾山楂——( ① )——护山楂——忆山楂——( ② ) 10.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1.说说文中“他”在联欢会上讲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2.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描写同学们玩山楂,并与“他”对比突出其与众不同,暗示“他”与山楂之

间的情感联系。

B.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他”讲述的故事中受到震撼,

进一步深化主旨。

C.小说中张老师的慈祥、同学们的友爱、父亲的勤劳,特别是无私的母爱和“他”对

母亲的哀思,无不感人至深。

D.小说构思巧妙,例如开头写同学们都不喜欢吃山楂果,就为文末写同学们抢光红

山楂果设置了悬念。

13.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1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动物为什么不锻炼 袁越

⑴一个人报名参加3个月后举行的体育比赛,这3个月里他会做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只候鸟3个月后必须迁徙到南方过冬,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答案是:不停地吃。

⑵所有野生动物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都需要极佳的体能,但我们很少看到动物会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为体能做储备,候鸟就是一个好例子。大部分候鸟迁徙时都要不间断地飞行成千上万公里,其难度绝不亚于一场马拉松,但没人见过候鸟会在出发前先锻炼一下,它们就知道不停地吃,似乎只要储备足够多的能量就行了。 ⑶另一个案例是那些需要冬眠的动物,比如黑熊。它们在冬天会找个山洞钻进去睡上好几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再苏醒。令人惊讶的是,黑熊们醒来后立刻就能活蹦乱跳地出洞觅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如果一个人在床上躺3个月不动弹,肌肉肯定会大幅度萎缩,因为人类的肌肉需要维持一定的刺激才能保持原样。太空站的宇航员之所以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就是因为太空的失重环境不足以给肌肉足够的刺激。如果不锻炼的话,宇航员们回到地球后甚至会连站都站不起来。

⑷为什么动物不需要锻炼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问过,但直到最近才有科学家试图去寻找答案。研究发现,冬眠之所以不会让熊的肌肉萎缩,是因为熊的血液里存在某种因子,能够让肌肉细胞维持健康。曾经有人把小鼠的肌肉组织浸泡在熊血之中,发现如果是在夏天采的血,那么小鼠的肌肉会持续萎缩,但如果采的是冬眠中的熊的血,肌肉的萎缩速度会减缓40%。这个结果说明,冬眠中的熊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⑸迁徙的鸟类之所以不需要锻炼,似乎也和基因有关。加拿大一位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名叫黄腰林莺的北美候鸟,他发现,只要通过人为控制光照和温度的办法模仿季节变换,这种鸟的肌肉细胞内就立刻会有上百个基因发生变化,为即将到来的长途奔袭做好准备。 ⑹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大部分野生动物的生活模式是相当固定的。它们每天的每个时刻应该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这些动物干脆进化出相对固定的生长模式,无须锻炼就能保持肌肉的活性。

⑺人类肌肉没有这种功能,因为我们的生活模式是不固定的。我们的肌肉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去应对不同的场景,没法按照某个固定模式去生长。也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我们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的肌肉不干脆进化得永远保持强壮呢?答案在于,肌肉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奢侈品,维持肌肉健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研究显示,休息状态下的肌肉组织每天每公斤需要消耗15千卡的能量,运动状态下的消耗更是会成倍增加。肌肉组织平均要占到一个人体重的40%左右,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有20%是为了维持肌肉健康而被消耗掉的,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自然选择不会允许我们浪费宝贵的资源去养活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⑻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无须担心肌肉萎缩的,我们的祖先几乎每天都要出门觅食,无论是捕猎还是采集,都需要不停地运动。一个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动的人是吃不到足够的食物的,这时他身体里的肌肉组织就会被当作食物储备消耗掉,帮助他渡过难关。 ⑼现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出现了很多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他们的心跳和呼吸频率长时间维持原样,他们的肌肉根本得不到足够多的刺激,这就导致他们的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这些人要想维持一定的运动能力,就必须人为地创造出某些场景,强迫自己动起来,这种场景被我们称为“锻炼身体”。

⑽换句话说,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让现代人用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满足我们的动物本能,让我们这些靠脑子吃饭的人可以相对健康地活下去。(选自《读者》) 15.简要分析本文说明的行文思路。

16.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作者认为动物不需要锻炼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萎缩速度很慢。 B.本文多处使用设问句,一方面使说明层次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引起读者思考,激

发阅读兴趣。

C.“迁徙的鸟类之所以不需要锻炼,似乎也和基因有关”的“似乎”说明这只是一种猜

想,毫无科学道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无须担心肌肉萎缩的,所以那时候的人类是不需要运动的。 18.班上有同学借口学习紧张而不愿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请利用本文的资料劝说。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万钟于我何加焉 B.既克,公问其故 故不为苟得也 ....

C.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过程略写。 B.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三问三答,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写乡人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写庄公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22.作为杰出军事将领的曹刿和杰出领袖的陈涉有很多相同的特点,请任选其中一个

特点具体分析。

(二)阅读陶渊明的《饮酒》,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本诗内容上主要是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

C.“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 D.全诗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而无奈的心态。 2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以“当我 的时候”为题作文。 ⑵生活要怎样来欣赏?前人颖悟的生活中的美,其实就在你的身边,大致可以分三方面来欣赏:第一是大自然的美,第二是日常起居的美,第三是友情和亲情的美。

请以“欣赏生活”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⑴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1.B 2.D 3.A

4.B(A望文生义,C望文生义,D褒贬误用)

5.A(B递进关系语序不当,C知识结构不能提高,D“大约”“左右”重复) 6.C(总领后依序写风雨太阳,最后总结明旨) 7.D

8.⑴郡邑浮前浦;⑵绿丛红橘最宜秋;⑶临风一唳思何事;⑷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⑸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①砍山楂②抢山楂

10.情节上以“红山楂”为线索展开叙事,主题上红山楂是母爱(父母爱子之情)的写照。围绕这两个角度回答,每点1分。 11.这是插叙(1分),交代前文“他”与众不同的表现的原因(1分),突出主题,表现母爱的伟大(1分)。

12.D(例子不是悬念)

13.这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写出“他”得知砍树消息后的震惊(或莽撞举动)(1分),表现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1分)。 14.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母亲的形象。③深化主旨,揭示红山楂的内涵。每点1分,没有结合文中内容的扣1分。

15.本文先用(参加运动会的)人和(准备迁徙的)候鸟对比引出说明对象(1分),然后(以黑熊和黄腰林莺为例)具体说明动物为什么不锻炼(1分),最后说明人类体育锻炼的原因和目的(1分)。

16.划线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人类维持肌肉健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人类肌肉能进化得永远保持强壮的原因)(2分)。

17.B(A根本原因是固定生活模式和基因影响,C是暂时无法结论的科研成果,D不合原文所讲古人不停运动)

18.答案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学习而不动,心跳和呼吸频率长时间维持原样,肌肉根本得不到足够多的刺激”和“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维持一定的运动能力”,每一点1分。称呼、礼貌用语,语言表述简明、得体1分。 19.A

20.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牺牲”“加”“信”必须翻译正确,错一个扣一分,扣到2分为止。) 21.C

22.相同特点如深谋远虑、善于判断形势、有敏锐洞察力、重视民心向背、处事果敢……,其他如果有道理也可。答到特点1分,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每人1分。

23.B

24.情景交融,描写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展现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参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语文试题第 8 页 8 页)25.

(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