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第48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Nov. 2020No.48课程游戏化: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耿志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不仅仅局限于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促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四点要求,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六大支架”为指导,鼓励幼儿在探索与活动中提升经验,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该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教育质量
[基金项目]2020-2021年度连云港市科协软课题研究资助项目(Lkxyb2008)
[作者简介]耿志涛(1970—),男,江苏沭阳人,硕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254-03 [收稿日期] 2020-08-2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
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如何尊重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养成幼儿学习品质?游戏是儿童不可或缺的重要成长方式,在有趣的游戏中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是有效实施课程游戏化不断追寻的旨趣。那么我们应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游戏化,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呢?在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过程中,针对当地实际状况总结以下几条经验。
一、课程游戏化概述
(一)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概念分析
一般课程游戏化就是幼儿在活动当中能够尽情释放天性,彰显出游戏在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使参与游戏的幼儿都能够获得相关经验,对幼儿充满激励性和热情,进而取得一定进步和发展,实现寓教于乐的基本目标。
(二)课程游戏化的衡量指标
1.活动有效果。游戏化的活动效果不是指教师培养的过程以及整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是强调最终有效活动的效果,即幼儿在游戏当中收获了多少经验。所以有效活动效果其主要关注点并非是教师,而是幼儿是否在其中取得了进步和发展。只有把游戏精神渗透在活动中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强化创新能力。
2.活动有效益。课程游戏化的活动效益注重的是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否对其成长和成才奠定了基础,并非是简单地掌握某些知识。一般包含了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学会表达;二是学会学习;三是学会合作。其中学会表达重点强调的是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学习则注重的是幼儿能否掌握科学的活动策略,是否能够促进终身学习;学会合作则是活动最核心和最本质的目标,也是幼儿自身价值的最大展现,即幼儿在这之中要能够学会与人相处,明确团队的力量。
3.活动有效率。课程游戏化的效率主要是指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产出之间的基本关系,一般使用活动产出除以活动投入衡量。另外由于其活动效率本身是一种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会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展现出一个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准。
(三)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原先在活动过程中只关注知识的单方面传授,忽视了幼儿对于知识内容的吸收。这就导致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进而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正常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但在实时课程游戏化之后,由于其需要重点考虑幼儿的主要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此一是能够帮助其培养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二是能够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上,进而在欢快、轻松的氛围当中发展经验,由此提升学习效率。
2.培养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对于幼儿学习来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因此为了适应其发展需求,就要从小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鼓励其学会学习,进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动手能力。
课程游戏化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活动方式,将其应用在活动当中,就会使活动中心从原本教师的“教”转移到幼儿的“学”。活动中幼儿还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一)做自己游戏的小主人
1.发起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在过去的游戏中,我们常常结合幼儿的年龄段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游戏,锻炼幼儿相应技能的提升。
-254-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11月第48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Nov. 2020No.48但这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如幼儿对玩具的新鲜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磨,对游戏不再感兴趣;幼儿的发展已远远超出玩具所能提供的经验,幼儿的发展得不到很好的持续提升;所提供玩具并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材料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通过谈话、实践操作、分类讨论等多种形式,我们鼓励幼儿大胆为自己所玩的游戏样式、种类出谋划策,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小伙伴展开相应的讨论,以此创设出自己所喜爱的游戏。
2.以游戏为师,不断发展。在孩子们自主创设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讨论、合作、动手制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社会性交往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不断的探索,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的学习品质不断展现,自身的经验不断积累。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孩子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3.做游戏的主人。孩子的游戏,孩子应是游戏的真正主人。我们常说培养孩子“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做自己游戏的主人过程中,幼儿对待游戏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心,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喜悦,成了自己游戏的主人。同时这也让孩子对游戏产生了责任感与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继续对游戏进行不断地创造与改变,从而不断萌生新的想法,完善自我的游戏,积极与同伴交流,积累经验、共同进步。另外,在游戏过程中通常都是教师给幼儿准备好道具或材料,虽然这能够保证活动顺利推进,但是却不利于幼儿对道具和材料的理解,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直接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游戏道具,在强化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推动其理解道具的用处。
(二)重塑已有的教学方式
1.改变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活动常常围绕着老师的传授而展开,孩子们是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尽管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本领,但是这却很难让孩子们获得共鸣。更多的可能是孩子们对某一项技能的反复练习和学习,但是往往这样的练习让孩子们缺少了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的精神。在老师们不断的探索中,改变自己的位置与观点,以幼儿为中心,教师成为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还教育教学于幼儿,将有趣生动的情节,幼儿自主探索的理念融入教学,促使孩子在探索中发现,从而从中有所获得。
2.转变教学观念,精选游戏内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主要在于教师,但有些教师认为这样只会浪费课堂时间,不利于幼儿发展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对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之下,教师也应当试着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从当前的课程体系入手,在充分掌握幼儿需求及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精选游戏内
容,使正常的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幼儿最喜爱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在体育活动当中,为了强化幼儿单脚跳跃的能力,增强平衡力,就可以设置一个“跳圈运物”的游戏,具体就是提前准备好足量的沙包或其他物品,并将其放在划定的圆圈当中;然后再把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排纵队站在圆圈的四个不同方位;教师在发出口令之后每队队首的人通过单脚跳跃的形式跳到圆圈当中,并取出一个沙包,然后再换另一只脚跳回原地,和后面的人击掌之后由后面的人接力参加,以此类推,最终以完成任务用时最少的队伍获胜。在这之中幼儿能够得到充分的跳跃练习,在增添课程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强化活动效果。
3.开展自主探索课程。孩子们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探索远远超越了课本中原有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映射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源自生活,当然孩子们的进步与学习也离不开孩子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开设符合幼儿园特色的课程,在班级中亦可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形成循序渐进的特色课程,对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孩子们的探讨,教师们的引导形成五大领域的特色课程,并融入日常游戏之中。这些由孩子们自主研究形成的课程往往伴随着孩子自主的表述与行为,孩子也因此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下册中有这样一节课,《毛毛虫和蝴蝶》其通过讲故事与观看蝴蝶的标本来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如果可以我们把这节课设置成一个班本课程,孩子们从认识毛毛虫、养育毛毛虫开始,也许孩子们可以提出观察毛毛虫、研究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制作毛毛虫的成长记录、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观察美丽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在亲手试验中感受体会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也许这比一个故事或者观察一个蝴蝶标本来得更为直观,同时我们的幼儿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会更多。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开展具有园本特色的教育课程,引导幼儿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幼儿的探索与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的发展,弘扬幼儿园文化,增强幼儿园及幼儿的社会交流,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与经验的积累。
4.创建游戏环境,满足学习需求。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无法脱离良好的环境设置,为此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充分对班级和园区环境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在兼顾全局的同事,把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目标和环境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室内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展现出教育的基本功能,进而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比如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户外设施主要包含了秋千、滑梯、钻洞等,在这之中孩子们可以直接通过这些设施自由玩耍,天性,满足运动需求。但此外,教
-255-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11月第48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Nov. 2020No.48师还可以直接从活动内容入手,对已有环境进行全面规划和改进。比如为了激发幼儿探索意识而设置的“寻找宝藏”游戏,就可以将园区的草坪作为基础,通过一些大型积木、小凳子、纸板等设置障碍,再运用玩具等搭建起城堡,使整个游戏设计得复杂一些,进而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参与,在感受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给正常的课程游戏化实施带来充分的外部条件,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需求及认知,最终提升活动效果。
5.在改造课程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在以孩子为主体的课程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开始展现,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对待学习,孩子们运用自己想方式大胆探索,感受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探索问题、亲身实践过后获得经验的乐趣,在这种高参与度的活动中孩子们充满兴趣与探索,在亲身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与进步。也许这些孩子们获取的知识在数年之后会被孩子们所遗忘,但是养成的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勇敢探究等精神是不会改变的,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三)课程游戏化体现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1.课程游戏化不只是将课程拆解成游戏。我们常常将课程游戏化理解为让我们的日常上课变得轻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等,但是课程游戏化并不单单指将游戏映射于孩子的教学与游戏活动之中,它应是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游戏化项目六大支架”中指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资源”等等,这也是课程游戏化所需要去做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我想他表达的就是如此吧。“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是《指南》中实施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所需要做的。
2.自主用餐时对孩子能力的肯定与锻炼。在用餐过程中,以怕孩子在盛饭端菜的过程中受伤为由,
害怕孩子将饭碗打翻制造收拾的麻烦而遏制了孩子
自主用餐的权利,这是我们所不期望看见的。尝试指导幼儿如何正确拿取食物,鼓励幼儿不浪费食物,做到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自己拿去餐盘,自己为自己盛饭添菜,能够在所需时自主用餐,并做到遵守规则,自觉排队,在用餐过后能够将自己的餐具收拾归类放好。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何尝也不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呢?孩子们有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也能够自己决定自己进食的多少,尊重孩子的权利的同时又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这也是教育与指导。
3.鼓励孩子主动承担生活中的任务,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在我们幼儿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老师向幼儿提出帮助需求时,孩子们往往都积极乐意帮助老师。在我们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活动需要我们的孩子参与,如照顾种植园地、植物角的植物、照顾动物角的小动物、清洁教室的桌面地面等等。我们常常为孩子不做家务找出孩子还小的借口,其实孩子需要得到这样的锻炼。大胆的鼓励孩子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只是对孩子家务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也是对孩子责任心与社会服务意识的锻炼,在这样的锻炼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技能也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
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不单单指在教学活动之中,只有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贯彻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合理运用生活中的各项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程游戏化。当孩子们的经验获取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抓住生活的方方面面,热爱生活,孩子自然也就能在其中积累自身的经验,这样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rough Course Gamification
GENG Zhi-tao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gamification will not only change our previous teaching model, but also run the spirit of play through all aspects of children's daily life, so that teachers can take children as the center,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help children to become the masters of learning. The author advoc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e to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3-6 Years\".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six supports of course gamification projects\" as guidance, and encourage children to enrich their experience in exploration and activities, thu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pecial topic research on this.
Keywords: course gamifi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256-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