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 教学亮点:

“读的雅致;译的顺畅;悟的透彻”是文言文学习的三大要素,从最基本的朗读、翻译、感悟三方面着手,完成文言文学习的三个基本要务。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将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为四步:读——译——析——悟。以学生自学、思考贯穿始终。

三、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特制定了如下的教法。

1、 朗读法与自学辅导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教师主

动地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引导充分主动地学习,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与分析和点拨。注重朗读,以读会意,通过读来加强对文意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2、 情境再现法,通过表演文中三人的说话内容、语气,让学生深入了解课

文,激发兴趣,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发现真理。

3、 比较阅读法,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学习是人成长的关

键。”这一主旨的认知,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相关要求以及七年级语文学习目标,结合本人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和它的作者司马光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一些文言词语的古今义;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会“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等成语的用法;学生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后,能正确翻译、理解全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和个性化阅读,理解文意,顺畅翻译,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理解终生学习、勤奋学习的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正

确、积极健康的读书学习观,体验学习带给人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流畅地翻译,个性化地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性格。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学习方法:

第一步: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于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自行、讨论、指导来理解字词句,教师是引而不发,把方法教给学生,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步:自主、合作、小组讨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疑难问题,并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教师组织讨论,引而不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步:感悟文章主旨: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正面宣传和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观。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文本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

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作品作者介绍(要学生在教材的课文注释中用笔画出来。)

师: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

①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②《资治通鉴》是有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名将。由于为虎威将军,故亦称吕虎威。[1]吕蒙出身贫苦,少年时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邓当是孙策部下。吕蒙后来受到孙策的赏识,从而踏上军人路途。吕蒙一方面屡立战功,另一方面在壮年时受到主公孙权启发,努力修习经典,遍读群书,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双全的将领。后来吕蒙更继任鲁肃成为南郡太守,为孙吴势力担任前线军督。其最重大的功绩是以“白衣渡江”的计策暗袭荆州,击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可惜自己却在不

久后病逝。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非复吴下阿蒙”等。

【设计意图】学会积累相关历史人物知识。掌握《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多重朗读,培养语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言文阅读的三大要素吗?”

第一大要素,是朗读。文言文的朗读要在准确朗读字音、断句、语调的基础上,读的雅致,读出韵味,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也就是说,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要舒缓,速度要放慢,不仅要读的准确,还要读出文言味。在这一环节,采用范读、自由读、指导读、分角色读、齐读课文等多种形式朗读。

①教师范读全文,要学生注意文言词语的读音和断句。

②学生自由读。

③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学习他哪里处理的很巧妙,也看看他哪里读的是否还欠缺点什么?”学生读过之后,要让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读”给予赞赏性评价和更高的要求,强化并夯实语文学习中听、说、读的基本意识和基础能力。

④指导学生一读准字音,二读出停顿。(提示: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

⑤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初步了解文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用声音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顺畅翻译,合作学习。

在学生的学习情绪被激发以后,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学习的第二大要素——“译的顺畅”。

①学生结合书中注释与手中的资料书自己疏通文意。

②分小组质疑交流,疑难提交全班探讨。(友情提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替补调删)

③请同学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确:(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形式,既降低了一个人翻译的压力,也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开放的学习形式下轻松学习,轻松掌握。培养学生以读会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课文注释、工具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积累知识。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析人物、解读文本

在学生能雅致朗读、顺畅翻译的基础上,提出文言文阅读的第三个要素——分析得透

彻”。

问题: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采用“学生交流朗读体会——学生试读,师生共品共评,学生再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对文章加以揣摩,读出感情。

①找出孙权的语言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②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 学生先试读,体味语气。

“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语气应加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隐隐可见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言辞恳切,应读的得语重心长。

鲁肃是十分惊异,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不同的个性。

3、从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全班齐读。

(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吕蒙:能听取意见;鲁肃:爱才、敬才。)

【设计意图】以小组形式,通过讨论,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五)情景再现、拓展文本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比较适合表演法进行学习和再造,中学生也喜欢表演这种学习形式,收效一定会很好。

先划分每个人物说话的内容,然后分角色表演,请学生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用自由的方式再现他们谈话的情形,可以展开想象,适当补充情节。注意说话人的内容、语气,还可以增加手势等动作。(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表演结束后,因势利导,请刚才扮演吕蒙的同学留下,并且创设一个记者采访的

情境,检验学生学习和展示后的收获。

设计的提问:“尊敬的吕蒙先生:请问: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你认为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到努力、勤奋等态度方面内容,再让其他学生补充,问题的答案就会丰富和完整,教师再及时小结,强调读书和思考相结合,积累与运用的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意识,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加深对文意、人物的理解,对文本的主旨理解更深一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比较阅读、感悟深化文本

比较一下方仲永和吕蒙,联系生活体验,你又有哪些启示?

让学生先回忆《伤仲永》,与本文比较,思考、小组讨论后作答。学生自由起来发言,教师只做引导和总结,同时又可以参加学生们的讨论:

同:以学习为话题,告诉我们学校对人成才的重要性,肯学,就有进步;不学,就只有倒退;

异:少不学,一无所成;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对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七)布置作业

设计的提问:这节课,你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和语文学习的习惯上,都收获了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鼓励和希望,然后布置作业。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只要勤奋学习,定能成功。希望同学们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请以“由《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像,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了你的意思就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性地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从课文内容的把握上,从写作方法的学习上,从语言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上,从语文学习的习惯上,多角度地进行总结和归纳。

八、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以文章中三个主要人物和故事脉络“孙权劝吕蒙学习,鲁肃赞赏吕蒙学习”为主线,三个人物中间用箭头以相对方向连接,兼以标注人物不同的特点,以及故事给人带来的“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启示。整个板书内容简练,内涵丰富。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 赞

孙权——————→吕蒙←——————鲁肃

关爱部下 能听取意见 爱才

循循善诱 虚心好学 敬才

(开卷有益)

【设计意图】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设计,此版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教学重难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的脉络。

九、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一课,语言精练,意蕴丰富。短短119字,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展现出人物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处理中,设计出四个教学板块。第一环节充分考虑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反复的阅读。第二环节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在处理课文的翻译和对词语的理解这一环节上,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结合书下注释和同学的讨论研究,完全能够疏通文意和理解字词的含义,对于个别有异意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本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因此,第三环节教学上设计了朗读人物的语气品味人物形象和课本剧的表演,通过这两个环节,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第四环节,教学流程中侧重体现在对比手法的赏析与《伤仲永》对比阅读体悟,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对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反躬自省,从而达到了自检、自悟,自我教育、提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以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 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现在。

7、当涂:当道;涂,道路

8、掌事:当道,当权

9、辞:推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

17、但:只,仅。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31、与:和。

32、论议:讨论议事。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7、非复:不再是。复:再。

38、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小李虽然成绩不太好,但努力后 成绩大为提高,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39、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40、即:就。

41、更:重新。

4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和成果。(你在短时间内竟然进步这么快,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昨天你还什么都不会,可是今天你却什么都

会,

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歇后语: 乌鸦照镜子------刮目相看 灯谜:4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4、何:为什么。

45、见事:认清事物。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遂:于是,就。

48、拜:拜见。

49、别:离开。

50、为:成为

割除白内障------刮目相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