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1、《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教学建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词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2、宗璞被紫藤萝瀑布吸引,浮想联翩。原来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面对花的勃勃生机不禁振作向前。
3、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语言优美温婉,细密从容。不仅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描绘了紫藤萝花,还节制、含蓄的流露了作者的感情,更包含着作者由此而生发的理性、深刻的生命感悟。 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宗璞和《紫藤萝瀑布》都有了初步了解,熟悉了文章内容。但仍存在不能准确理解的词句和情感的问题。
2、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平静喜悦—悲痛焦虑—遗憾绝望--振作向前”有能力感知,但难以知其所以然,更难以看出其中的“生命感悟”。
教学目标:
1、 通过导入环节,明确本课学习思路,初步了解宗璞散文基本特点; 2、 通过诵读范读,整体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字的美;
3、 通过揣摩关键词句,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4、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永恒,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品析好词佳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领悟文章主旨,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思考文本,便于学生在课上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2、导入部分引用名家文学理论,明确本课基本学习思路,引出本课学习主要内容,引领全课学习,增强课堂实效性。
3、品味语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分析语言的思路品读文本,圈注关键词句,适度引入背景材料,就能够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宗璞情感变化的教学目标了。 4、思考探究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的人生感悟理性深刻,触点复杂,引人深思,教师在上一环节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研读,并引导他们结合生活谈各自的体验。
5、回归名家文学理论。不仅能够辅助教学深入理解《紫藤萝瀑布》景美情深的特点,更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紫藤萝瀑布》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提问: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文中你还有拿不准的字音吗?请写下来。 迸溅 挑逗 沉淀 花苞 瀑布 伫立 枯槐 ........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
2、查字典并结合书中内容解释词语
终极: 伶仃: 忍俊不禁: 伫立:
盘虬卧龙: 3、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两三个语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4.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能不能发现属于你自己的问题?
二、思考:
1、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内容。
2、从文章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用最简单语言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
3、 课文写景状物,意在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诵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深入
思考作者从紫藤萝花瀑布感悟到了什么?
4、 搜索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他们的象征意义。
三、补充材料:
1、文化大,简称,又称“十年”、“十年浩劫”、“文化浩劫”或“文化灭绝”,是指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在中国大地发生的一场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被广泛认为是自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会腐化生活。宗璞一家在文化大中深受。“焦虑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2、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最器重的儿子。这位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敌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最终病逝,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宗璞含泪写下了《哭小弟》。
3、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哭小弟》
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共三课时 本节是第2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导入 教师活动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宗璞散文特点 学生活动 倾听 设计意图 引文学理论明确学习思路 引出本课学习主要内容 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课文 1、学生回忆本文写的是什么内环节容?请用简单的语言加以概括。 (一) 2、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藤萝花整体感的句子。 知 复习回顾 倾听思考 回答交流 通过教师规范的诵读回忆文章内容,引起学生对语言产生关注。 为进一步分析文章感情变化做铺垫。 环节(二) 品味理解 看花部分: 1、 读一读1-6小节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藤萝的句子,并做简单分析。 2、给出分析思路: 读句子,分析句子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内容 突出了:什么特点 抒发了、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 3、请学生交流分享 4、 小结:作者在这部分既写到了一树藤萝花,又写到了一穗藤萝花和一朵藤萝花。把藤萝花写得有色、有形、有声真是栩栩如生光彩夺目。 综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作者眼前这一树紫藤萝的特点吗?作者此时由藤萝花而触发的情思是 默读课文 勾画佳句 品味鉴赏 交流分享 概括总结 筛选信息 结合学生已有的鉴赏方法,分析品味语言,明确不同阶段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语言的基本阅读能力
怎样呢?(请从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忆花部分 1、 从7-9小节找出描写那时藤萝花的句子,读一读并做简单分析。(思路如前) 2、 交流分享 3、 综合以上分析,那时花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因花而生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悟花部分 1、 从10、11小节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一读并做简单分析。(思路如前) 2、 分享交流 3、 此时的花和看花部分花是一样的,但此时作者更注意强调的是花的什么特点?感情是什么? 1、 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感情的变化,理清情感变化的原因。 2、 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什么呢? 板书: 生命线起伏不定但不能消沉不环节(三) 振,应当继续向前看! 思考探不应当深陷个人的情感之中! 3、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有灵究 (10分性,你有没有过从他们身上得到钟) 人生的启迪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找到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通过整合信息深入理解文章 倾听明确 从文本入手,整合背景信息,发现情感变化,探究深层原因 深入探讨 理解感悟 筛选信息 感悟交流 倾听明确 深入探究作者人生感悟, 理解文章主旨
小结全文: 写作交流 同学们自然景物的魅力离不感悟探讨 开情的浸染。而情的真切大概也 离不开自然之景的烘托。一切景语皆情语。 环节所以请同学们今后再读写景(四) 的文章时务必要留意作者的感总结全情。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对生活的文 思考和感悟。 作业:最后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宗璞的景语和情语;课后自读《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荷塘月色》朱自清 回应开篇导语 明确景语与情语关系。 《紫藤萝瀑布》 (情绪、情感) 感 悟 振作向前 (时代的洪流) 现在:繁盛生机 宁静喜悦 (生命的长河) 焦虑悲痛 十年前:凋零稀落 遗憾绝望 板书 设计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反思:
本课为一次教学基本功展示大赛课,正值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21条改进意见推广之时。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做到关注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训练,关注阅读策略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预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诵读、思考、交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重点,随文训练了学生基本阅读能力;名家文学理论的认知则是一种阅读策略的点播;在攻破教学难点时,更预留了时间给学生谈自己的生活联想。而课前教师的配乐诵读,和突破教学难点时多彩的板书,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流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