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堡 曩 有效应对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研究 ●张 锋 提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涉军话题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和媒体炒作的焦点,涉军网络 对的影响日益增大。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对并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核心是争 夺网络话语权的斗争。 关键词:网络涉军舆情:网络掌控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真伪难辨.防范和管控的难度较大 网民数量的增加、公识的觉醒以 通过对国内主流搜索引擎的统 及网络技术的创新,博客、社交网络、 计:2009年网上炒作的涉军热点有91 微博、微信等一些新兴网络技术的出 个,其中正面占24%,中性占22%,负 现.极大地拓展了网络运用视野.让一 面占54%:2010年有123个,其中正面 些在传统媒体中无法讨论的军事、军 占23%,中性占20 ̄,4,负面占57%: 队和军人话题.得以在网络空间形成、 2011年有176个.其中正面占21%.中 传播和互动。由此,涉军话题成为网络 性占18%。负面占61%:2012年有225 关注的热点和媒体炒作的焦点. 个.其中正面占25%.中性占20%.负 涉军网络对的影响也日益 面占55%。互联网涉军舆情年均增长 增大,其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 率.2010年为35%,2011年为43%, 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对并处置网络 2012年为28%。综合以上数据研判分 涉军敏感舆情.核心是争夺网络话语 析。网上涉军舆情呈快速增长态势.负 权的斗争。如何在日趋复杂激烈的网 面舆情逐年增多 络斗争中.把握我军话语权.有效应对 2、网络涉军舆情关乎意识形态领 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是一个重大 域斗争且我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信息 而现实的紧迫课题。 技术与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互联网 我国网络涉军问题 与一国的政治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现状及应对困境 美国有大力扶持敌对和竞争国家持 不同政见者的传统.敌对国不少被拉 1、互联网成为炒作涉军信息的主 下水的“网络水军”长期接受美国支 要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炒作涉军信 持.不断在网络论坛发布和张贴攻击 息的主要平台 互联网是各种思潮的 信息、造谣言论或挑拨语言,制造网民 集散地和社会的放大器.任何事 与间的矛盾 2009年夏天.伊朗 情都可能被“网络水军”和“网络推手” 总统选举发生.美国要求 炮制散布.进而出现“多米诺骨牌”效 Twitter运营商推迟系统升级计划.以 应。引发网络热炒和关注 特别是 帮助反对派制造声势。在世界舆 一些涉军敏感信息发布到网上.极易 论场。美国是名符其实的“信息宗主 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恶意散布夸大 国”,网上约78%的网址为英文网址、 我军力水平、炒作我正常军事活动、渲 90 ̄4,的信息是英语信息.80 ̄4,以上的信 染我武器装备性能、污蔑我基本军事 息由美国提供.中文、俄文、阿拉伯信 制度、挑拨我军政军民关系.所产生的 息占比不到3% 影响和危害极大。国际主流媒体也高 在中国场.国家、对网络 度关注我军动态,各类信息十分庞杂、 传播掌控力暴露出诸多短板.尤 其是长期以来我军占据宣传优势 的格局正在被反转。党报党刊在传播 宣传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丧 失.传统官方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考 验与挑战 目前.我军正着力提高基于信息 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各项建设对网 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各种敌对势力 网上攻势更加猖獗 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国家加大网络渗透力度.利用“推 特 ‘脸谱”“微博”等大肆宣扬西方的 “自由”“民主”.极力在网上鼓吹“ 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等 反动言论,并把涉世不深、思想活跃、 观念开放的“新生代”官兵作为重点对 象,妄图使官兵政治信念动摇、价值取 向扭曲、道德情操淡化。 3、处置网络涉军信息面临日趋复 杂的局面和多重不利因素。国内形势 亦不容乐观,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号召 力大大削弱。国内商业网站出于种种 利益,抓“燃点”事件、炒“热点”新闻、 曝“炸点”消息、造“焦点”风暴,形成强 大场:网络“意见领袖”呼风唤雨. 敌对势力和推波助澜.负面 舆情积聚发酵.放大蔓延:非理性情绪 和诉求在网上肆意宣泄表达.主流舆 论被淹没其中。事实上形成了“主流声 音不主导、民间唱主角”的网络舆 论生态环境 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 57.8%的网民年龄在30岁以下、 79.3%的网民学历在中专以下、49.4% 圈銎 兰 璺竺 ! 站、社交媒体获取的信息是通过国家 重点新闻网站获取信息的儿倍。在 堡 _ 辜”。出现捆绑批判现象。军人和 经常被混淆.子女出事殃及家长的现 象也屡有发生。网上的非理性情绪和 非正常秩序也不断滋生。“网络暴民” “网络推手”的出现.为社会负面情绪 和网络涉军负面舆情推波助澜。我国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类社会矛盾日 趋凸显,民众仇富、仇官、仇的心 35 的网民收入在2000元以下,处在社 会底层的年轻人观点往往极端化表 达,以反主流、反权威、反的姿态 这样力量悬殊且异常复杂的网络舆 情背景下.如何处置涉军敏感舆情成 博得关注.极易受到敌对势力煽动, 党和争取群众的工作在网络空 间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有一种说法。有十万粉丝相当于 一为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络涉军敏感舆情 特征分析 1、危害大。敏感涉军舆情与普通 份报纸.有百万粉丝相当于一个电 台.有干万粉丝相当于一个电视台。 理和情绪.逐步转向这个特殊群 现在粉丝超过3千万的大v有1900 多人.排在前300名中的党员只有6 个 网上流行一句话.“围观改变中 国.转发就是力量”。现在一半以上的 热点新闻都是商业网站通过微博等 新媒体首发的。国内微博每天发布的 信息多达1亿多条.而在这些海量信 息中由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只占 5%.但却掌握着社会70%以上 的信息资源。 截至2014年6月.中国有网站 273万多个,其中各级、开 办的门户网站只有7.5万个.占全国 网站总数的2.74%。 截至2014年9月。在新浪、腾讯 开通的政务微博有24.3万多个。而 在人民网、新华网开通的政务微博只 有8000多个.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 及其下属部门在新浪、腾讯上开通的 官方微博有2O多万个。 2014年.即将在美上市的阿里巴 巴估值1680亿美元,腾讯市值1351 亿美元.百度市值573亿美元,京东 市值286亿美元。奇虎360是111亿 美元.网易是93亿美元.新浪是36 亿美元.搜狐是22亿美元。除人民网 市值45.5亿美元(279亿元人民币) 超过新浪外。其他11家重点新 闻网站资本总量赶不上搜狐一家。 投入和产出决定影响力,据美国 exa最新统计,我国网站访问用户 数和页面浏览数排名前10位的全部 是百度、腾讯、淘宝、新浪、搜狐等商 业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主流 媒体网站无一在列。据央视市场研究 公司抽样调查.受众通过商业门户网 的涉军舆情相比,具有很强的危害 性,即给涉事单位和个人乃至、 国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及正常 的管理秩序、军人风貌、形象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 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不受 地发布信息。这就使其与博客、论坛 等其他形式的网络相比.具有更 强的时效性.零时间的信源传播与碎 片化的文本形式.使处于自媒体平台 上的人更易先声夺人。比如:个别官 兵因不拘小节违公德、与地方 群众发生纠纷等事件.被私拍视频或 照片传到互联网上.加上网络“推手” 炒作.会在社会上引起公众关注,从 而给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 是当前自媒体的迅速兴起.使网络信 息的快捷性、广泛性、交互性和爆炸 性更加明显.给网络涉军舆情处置引 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无征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 高度发达.网民数量庞大。网络信息 往往跨地域、界引起网民的关 注 一则看似特别普通的消息,也会 突然成为举世瞩目的对象受到网络 热炒.令人防不胜防。这其中,敏感涉 军舆情的突发性尤为突出.也更加难 以防范 3、群体极化。敏感涉军舆情具有 显著的群体极化特点。舆情信源来源 于只言片语.发布者对信息掌握不完 全。造成扭曲,或信息失真,或倾 向于信息中的某些部分。在网络传播 中.受众最易出现的倾向是夸大负面 内容.造成信息与之间严重偏 差。舆情发散过程中,往往会“波及无 体.那些有违其心理期待、不符军人 身份和公序良知的个别案例。也会被 网民发到网上,引发围观炒作.形成 网络负面舆情。 网络涉军敏感舆情研 究结论及应对举措 结论之一:应对网络涉军舆情不 能仅仅靠封堵删,应该重点提兵 遵章守纪能力。 一些单位面对网络涉军敏感舆 情问题时.往往单纯依靠“堵住当事 人的嘴、针对实质性问题避而不谈、 找有关部门删除网帖”.这就走进了 本末倒置的误区。 1.在透明度决定公信度、话语权 决定主导权的新媒体时代.网络涉军 舆情封不住、堵不了、删不完。 首先应该加大对官兵的教育力 度.从加强自身建设人手。 著名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 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 微事故和300次未遂先兆以及1000 个事故隐患。网络负面舆情的产生首 先有自身的问题。其次才是网络 传播的问题。因此,防范负面舆情,必须 首先预见建设自身的问题。尽量将 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使 负面舆情传播成为无源之水。 增强每一位官兵的自控能力是 预防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发生的治本 之策 一是守好政治信仰这个“主阵 地”:二是定好价值追求这个“导航 仪”:三是用好遵规守纪这个“护身 符”。每一名官兵都要从点滴做起,自 觉遵章守纪.维护好我军威武之师、文 36 _堡 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从根本 上杜绝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产生。 发出的声音.将人民群众迅速凝 聚到周围。危机发生时,不及时表 ! 圈圈 1、封堵删除与证实澄清有效结 合 对于网上已经出现的负面敏感涉 2.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 单位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能力。 态.媒体就会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取信 息 同时.应该在危机发生中心地点建 军舆情.第一应对措施是封堵删除。力 争在负面舆情发生后4小时内将其掐 灭 对于已经大面积传播的涉军舆情 信息.虽然经过了封堵删除,但是仍然 需要有权威信息发布,以证明舆情真 假 权威信息是谣言的终结者。 2、转移话题与攻势对冲结合运用。 在新媒体时代,引导是水平, 控制是能力。处置是政绩。涉 军敏感问题引导不是中心、影响中 心.处理不好极易引发潜在风险、损害 立起24小时运行的媒体中心,负责处 理谣言.收集事实和召开新闻简报会, 然后视情择机发布。以平息。 2.完善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长 效机制。 良好声誉、破坏良好形象、影 响社会稳定和谐。新闻发言人武 和平讲:“网络管控有四个关节点, 当有三五千人跟帖的时候叫燃点,有三 五万人跟帖的时候叫热点,有三五十万 人跟帖的时候叫焦点,有三五百万人跟 帖的时候叫炸点。你必须在热点的时候 就把事态控制住.否则负面舆情就会铺 天盖地、民怨也会随之而起”。 对于已经发生的涉军负面舆情, 必须提高处置能力。一是定好基调,抢 占制高点:二是多做解释,正确引 导走向:三是阐明事理,化解负面 影响 信息时代的主战场在网上, 政治斗争的主要威胁在网上,斗 争的主阵地在网上。“一支不懂得网络 舆情监测引导的,是不能应对意 见气候的风霜雨雪和风云突变的。”应 该通过聚焦客观言论主动出击,大张 旗鼓亮出鲜明观点,形成主流。 结论之二:加快完善我军应对网 络涉军舆情措施和有效机制。 1、应对网络涉军舆情做到“快速报 告、及时表态、真诚沟通、系统联动”。 信息传播的快速化使得涉军舆 论引导更加困难复杂.必须抢占先机、 力争主动。全媒体时代,一条涉军敏感 信息上网后.4小时就能出现跟帖高 潮.24小时就会形成网络风暴,信息 呈核裂变式扩散。因此,必须牢牢把握 网络的话语权,抢占先机、力争主 动。各单位、各部门发现涉军敏感舆情 后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同时通报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急处置 过程中.还要及时持续报告有关情况。 一旦出现敏感涉军舆情。处置部 门首先要做的是及时表态.第一时间 处置敏感涉军舆情往往不是一 家能够决定的。涉及到从决策到处置 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建立一整套应 对系统。尤其应该提前建立一个协作 机制.最好是在舆情发生之前多做预 案,多做模拟。平时就要思考,一旦舆 情发生.需要找哪些部门哪些人去解 决哪些问题.在整个处置过程中会有 什么障碍 调查分析。迅速对目前的状况、舆 情波及范围、类型等进行分类疏理,全 面了解事件性质与涉事单位关系.在 此基础上评估危害程度.为制定应对 方案提供依据。 制订预案 通过分析研判.确定该 事件中制造和促进发酵发展的 是哪些人。是媒体、专家等专业人士还 是领袖、知名网友抑或普通大众, 做到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人 进行心理公关和信息安抚.满足主要 人群需求.热度自然会降低 直至消失。对于敏感涉军舆情,不逃 避,不沉默。在事件没有弄清楚之前绝 对不断然否认.可以发布一些调查进 度等信息对进行安抚。 危机处理。成立处置小组,分工协 作,整体运行。选择信息发布时间、地 点.密切监控相关群体反应.及时调整 策略。 创建发声阵地。可借鉴地方 开微博的做法.军以上单位建立官方 微博.一旦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 息.发挥新媒体受众面广的作用.抢占 舆情主阵地。 结论之三:运用一些技术处置手 段是必要之举。 对于事实清楚.责任确实在的负面 涉军舆情.最好能找到舆情中的积极因 素,转移话题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为负话题注入正能量。社会转型期面临 更多的利益调整.人们往往会对一些情 况存在误解或者误判。由于涉军事件的 政治敏感性.更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 人恶意炒作.趁机丑化党的领导,诋毁 形象.离间军政军民关系,甚至将 网上件直接引向现实群体性 事件。所以,要提高防范负面的预 见能力 涉军事件一旦发生.必须以预 求快、以准求快、以快制快,迅速果断地 处置各种矛盾问题。 3、稀释弱化与沉默到底相机选 择 对于确有事实依据又无法完全说 清楚的舆情.要想方设法寻找正面的 东西.稀释弱化其负面舆情。同时,加 强对网上信息的监控。较好地避免网 上涉军件。对于战场建设、 调动、重大武器试验等因涉密而 不方便回应的舆情。即使网上再炒 作,也不应该理会,坚持沉默到底。 4、效果评估与总结经验并举并 重。舆情平息后,应该注意检测舆情处 置效果 检讨处置过程中的得失,做对 了哪些.做错了哪些.为今后改进提供 参考依据;作为资料存档,便于以后查 看引用 舆情处置看不见摸不着,只有 进行效果评估方能发现处置工作的意 义。检测媒体言论,对比处置前后变 化 预先设定处置预期效果.与实际效 果对比分析得与失。根据效果改进预 警、防范机制,提升危机预警与防范。 (作者系报社政治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小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