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聂堆中学:王会珍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进行诗歌朗读训练,把握诗歌的节奏。 2、通过揣摩、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难点:把握诗歌节奏,揣摩诗歌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我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唐朝,更是成为一颗璀璨
的明珠,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当时一位诗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对哪位诗人作出的评价?
(二 )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从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 1、好诗我来读
①出示朗读要求,听示范朗读。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本诗 ,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 (将学生分成四组,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设计目的:进行诗歌朗读训练,初步领会诗歌意境,达到“以读悟诗”的目的。 2、 好诗我来解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并站在诗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情节。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复述学习内容的能力,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的大意。 (三)研读赏析 3、好诗我来品
(1)边读边赏,领会美点(可从词语推敲、表现手法、情感表
达等方面入手)
(2)诗歌描写了四个精彩画面, 请用你最生动的文字来描述这四个精彩画面,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领悟文学作品独有的文字魅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拓展延伸 情思飞扬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可参考示例;也可不拘泥于形式,自由地说一段话。
示例:你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把火炬,即使身处狂风暴雨,你依旧倔强地绽放着,始终没有泯灭那善良博大的人性之光,无数人的心灵因你而点亮。
(提示:明星、航标、风帆、灯塔、旗帜、丰碑、高山、大海、舵手„„ )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让学生感受到杜甫身上的人性美,得到美好情操的升华。 (五)课堂小结
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时光淹没了苦难的岁月,却淹没不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高亢呼声。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他那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决心,他那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忠心,将永驻我们心中。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喊出诗人的理想,倾听诗人的心
声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六) 作业设计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