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交流与探讨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范琳琳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行)

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获得稳步的发展,其在加强商

业银行内部管理、培养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能力与实现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短时间并不能有效完成。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先分析其存在问题,再结合实际问题研究相关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存在问题;建议

引 言

我国利率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放松利率管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最后的堡垒

[1]

供求状况、反映银行货币意图的市场利率体系与机制[4]。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能借助货币工具对市场利率水平产生间接性影响与决定,从而实现货币的目标,这是利率市场化的一大特点。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利率的数量、期限与风险结构由市场自发选择。二是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三是银行对金融资产利率享有间接影响权力;四是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5]。

。只要在改革过程中打好“守卫战”,就能推动利率市场

化进一步改革。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依旧面临较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一大阻力,只有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新进展。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主要存在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及监管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剖析这些方面中的存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最终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

2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民币国际化方面

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自由化、汇率自由化是三大关键内容,若缺少其中一项内容,则无法对人民币进行有效定价,使得人民币难以成为一种避险工具与储备货币[6-7]。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人民币成为了许多国家银行的持有储备货币、流动资产[8]。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货币国际化较国内金融改革较为迟缓,而缺乏完全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则难以准确定价国内金融产品,最终导致资本交易波动、资本项目套利机会增加。在国际经验方面,美元国际化主要建立在其国内金融改革较为彻底、国内金融市场较为完善的基础上,

1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2-3]。具体来讲就是,银行依据货币的需求基准利率,而商业银行则根据资金市场的供应变化情况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形成以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体现资金

92 2020年5月(上)/ 总第260期

部分金融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与市场利率的体系与机制相辅相成,以进一步解决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问题,从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可能与人民币国际化须以市场化定价为基础有关。国际经济理论认为,针对于发展中国家,其金融自由化应严格遵循“先对内开放,再对外开放”的路径。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决定,最终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2.2商业银行改革方面

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问题,同时改变存款利率的管制现状也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9]。利率市场化属于长变量概念、一整套内在金融机制的变迁。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的市场退出机制待完善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会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冲击,例如对中小银行产生明显压力的流动性风险,这对其生存及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若存贷款基准利率被放开,各商业银行会出现存款利率竞相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情况,这种竞争愈演愈烈,会导致银行负债管理难度增大、市场风险管理要求提高和依赖利差的业务模式难以维持。同时,随着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会造成部分管理能力差、信用程度低的银行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然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利差依赖性高、风险防范意识差等问题,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一大阻力。

2.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

利率是货币的使用价格,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利用好利率价格机制作用,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利率价格机制,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作用来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为“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但从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来看,依旧是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同时,从银行行业各指标得知,银行行业依旧处于主导地位,其是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的主要力量和宏观的关键。然而,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足之本,银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并始终服务于实体经济。针对我国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而言,利率市场化必须全面考虑银行行业的财物承受能力、生存能力、发展空间与风险管理能力等,以避免宏观、金融稳定与经济运行对利率市场化推进带来不利影响。

2.4货币信贷及监管模式方面

银行对人民币的贷款利率管理主要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全面开放贷款利率管制,其主要基于客观判断存款、贷款利率走势[10]。若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就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贷款利率整体水平下行,并刺激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信贷扩张,使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加

范琳琳: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剧。次贷危机的出现,各银行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模式,国家金融监管当局也加强了监督与监管作用。但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银行也正处于发展中阶段,过于严格的监督与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的创新能力,严重情况下还可影响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基于上述角度,在银行货币信贷与监管模式中,要严格坚持适度平衡原则,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并实现我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的相关建议

3.1借鉴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

各国金融市场的初期阶段,多以银行机构为主导地位,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较为弱小,与银行机构相比较,两者在整个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在债券利率与货币利率的市场化阶段,大部分国家均实现了较为平稳地过渡,对国民经济与金融体系并未造成过大冲击。针对存款、贷款利率管制开放所引起的市场竞争加剧,存款利率上升与净利润率下降等问题,部分国家已经做到由点到面、分层推进来逐渐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控制范围,从而实现对存款、贷款利率管制的有效控制,最大程度上减轻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阶段,应积极借鉴各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以吸收他国在利率市场化的优点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例如,日本、美国等国家针对利率市场化主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日本的利率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利率全面市场化。可见,日本的利率市场化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各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经历来看,在存款、贷款利率管制开放的初期阶段,市场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存款利率不断攀升、贷款利率下行的局面下,采取“从点到面,分层推进,逐步扩大利率管制开放范围”方法不仅能最大程度上减轻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还能保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积极借鉴各国实践的优点,以进一步推动改革进程。

3.2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信贷扩张业务的经营模式已难以维持,这主要与资本压力持续增加有关。商业银行要想维持经营稳定,则需进行经营模式转型,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11]。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可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着手:第一,在微观层面,商业银行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全面探索金融创新途径与优化收入结构,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以及合法合规下,银行应鼓励各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创新,并适当放宽

2020年5月(上)/ 总第260期

93

范琳琳: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在传统银行业务工具、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三者的交叉范围内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加大财务顾问、债券发行承销等业务的开展力度,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终提高银行的业务竞争力。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需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以确保金融创新的有价性与可持续性。第二,在宏观层面,商业银行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架构与机制,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管层分工制约体系,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监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好银行效益、风险与质量的关系。在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方面,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相关理念与管理方法。在竞争过程中规范银行竞争行为,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完善能力、协调能力与转型能力。

3.3加强建设完善的市场金融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必须平衡、协调,发展稳定的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功能互补以及交易品种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关键。然而,健全、完善的市场金融机制与预防金融市场出现各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进一步完善金融机制对管理好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其规范程度与市场深度还有待提高、拓展;同时风险管理、经营方式、信贷、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问题,均是影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有效构建的因素。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必须完善市场金融机制,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完善:第一,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功能互补以及交易品种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例如,针对债券发行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注册制;针对债券市场产品种类,需进一步拓展,以形成交易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第二,加强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配套机制改革,例如,充分梳理价格体系,建立间接式、价格型的货币模式,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完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确保改革推进效果。第三,建立高效、健全的金融安全体系,随着银行行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增大,针对定价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与业务转型风险方面,要加快金融安全体系的完善速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体系,以将金融风险把握在可控范围,保证金融市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稳定发展。

3.4优化货币信贷及监管模式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必须把握合适时机,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加之制度因素的作用,使得信贷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不仅会加剧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还会造成金融市场动荡。同时,在信贷需求旺盛的局面下,资金成本会出现大幅度攀升,从而导致银行贷款利率,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因此,在

94 2020年5月(上)/ 总第260期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要全面考虑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优化货币信贷及监管模式,改革稳步推进。从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其经济增长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信贷需求也会出现减弱情况,此时存款利率市场化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可进行循序渐进地推进。因此,针对我国货币信贷与监管模式,需进行进一步优化。针对信贷方面,可将以往以公开市场操作、信贷额度管理为主要工具的数量型转向为以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的模式。针对信贷监管方面,推动综合经营稳定发展,对实践与监管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建立高效、健全的“防火墙”,以不断完善内部的控制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此外,对监管工作的协调加大力度,完善监管部门的交流机制与沟通机制,以提升监管力度,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保驾护航。

结 论

总而言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点、难点内容,必须将其全面贯穿于整个市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积极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吸收国外的相关经验,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完善市场金融机制和优化信贷及监管模式等方面来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以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曾志鹏.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9.

[2] 谢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与建议——基于国际与

国内双重视角下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24):240.

[3] 沈剑知.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小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8(36):119.

[4] 付舒涵,夏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现状及展望[J].

现代商业,2016(18):158.

[5] 肖卫冰,朱晓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展及其应对策略[J].管

理观察,2018(18):154.

[6] 邹加易.利率市场化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挑战与机遇

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6(8):413.

[7] 陈佳佳.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行业自律现状、问题与对策建

议——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征信,2016,34(3):90.

[8] 任晓聪,赵东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及建议[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99.

[9] 骆昭东.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

理:演进特征、改革阻力与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 2018(05):85.

[10] 迟文嘉.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

究[J].现代商业,2019(02):105.

[11] 李海斌,李庆泊.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人民币存款定价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建议[J].北京金融评论,2017(01):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