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信息技术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0年第3期 福建电脑 33 基于信息技术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陈蓉琳.龚静 (铜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信息技术为教学实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中存在的问 题,以新型教育思想、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观摩一提升”,即”观摩一实践一总结一提 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教学技能是教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手段.师范院校培养 中.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 ” 师范生的核心目标是让师范生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胜任未来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主动建构而忽视教师的 的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 作用,接受学习理论则与之相反.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否定学习者 适应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 的主动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习. 的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环境和手段。本文 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 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构建基于信息技术 学生主动建构:一味地强调接受学习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 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以期能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 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两者相结合正好优势互补,扬长避 能。 短.故将它们作为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三 师范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 在高师阶段.师范生的认知水平呈现一系列成熟的特征。他 获得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教学手段、完 们的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并且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 一、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它包括教和学的技能 任何一个教师都要掌 逻辑思维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提高.思 握并运用它去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的性 目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己显现出较多问题.主要有①师范 生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欠佳、职业基本技能水平偏低 ⑦师范性 不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践能力较差。③基木功训练力度 不够,师范生除了三书一话外,缺少对教学组织、内容设计、学习 加强,大多数的师范生善于分析、深思熟虑,自控性强 因此.在 高师教学中应该提供师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 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构建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 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可简要概括为:观摩一模仿一总结一提 评价与指导等的强化训练。④重视传统教学技能,轻视现代教学 技能,导致学习内容更新速度慢。⑤教育实践模式单一。违背了 升。称为”观摩~提升模式”。 教学技能的培养是从”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递 进规律。 二、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理论指导 1.观摩阶段:称为教学技能的启发和引导阶段 一方面.通 过观摩教师讲解和观看有关技能示范录像、了解教师是如何灵 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技能 使他们对教学技能的培养能获得直观 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要以新型教育观、学习理论为指 的感知。激发师范生学习的需要,明确如何学和学什么。另一方 导。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模 面。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学技能的培养 使他们从教师示范到 式。 自主学习,对技能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利于师范生充分发挥 (一)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 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念主要有:①学校观:除了学校教 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②教 师观:教师角色应该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意义的构建者和促进者③学生观: 学生地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 知识的探索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④媒体观:由原来教师讲解的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这一过 程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模仿阶段:称为教学技能的试讲与记录阶段 师范生利用 微格教室进行模仿学习.把学习中初步获得的教学技能以操作 形式进行实施。师范生首先回忆出有关技能的行为方式.以教学 理论为指导,以示范为样板.按照技能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模仿。 通过实践操作.使师范生能模仿教师的教学行为.理解各种教学 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能自觉地指导自 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感知和认识学习的工具⑤教学观:教 技能的教学意义.学法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 己的教学实践。这一过程可在微格教室中完成. 践能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能反映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培 3.总结阶段:称为教学技能的形成阶段 教学技能的实施过 养新型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先进的学习理论 一程是依据各要素的功能及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制定。对于 课堂教学来说,过程是复杂的,其中包含多种技能的运用和技能 先进的学习理论主要有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的有机组合。每个教学技能都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通过播放、 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 自评、众评使师范生能够达到对教学技能的程序进行综合运用.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是学习者在一 形成教学技能的系统.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这是师范生检查并 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 总结自己是否成为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 这一过程可在微格教 资源主动建构的。②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是 室中完成,。 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 4.提升阶段:称为教学技能的实践阶段 经过教学技能的综 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 合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逐渐趋于稳定化、简约化和完善化,对 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之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 于教学技能的运用能以观念的形式对教学情景(下转第41页) 贵州省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改革项目(20o8);铜仁学院教学工程改革项目 ̄oo9) 2010年第3期 福建电脑 41 要处理学生成绩.如某个班某课程的成绩,首先应录入学生 的成绩.学生人数定义为全局的符号常量。项目设计时用文件存 储录入的学生成绩,应用文件指针、文件打开fopen、关闭fclose 和文件格式输入函数fscanf实现录入。应用文件打开、关闭和文 件格式输出函数 ̄dnff实现学生成绩输出。输入模块定义为无 参函数scoreinput.输出模块定义为无参函数scoreoutput。 g.2.5在成绩统计模块中综合应用三种基本结构及计数、累加、 求极值等算法 首先从成绩文件中读取学生成绩.应用循环和选择结构。结 合累加算法、求极值算法和计数器统计成绩的平均值、极值及各 分数段的人数等,统计结果保存在文件中。统计功能定义为一个 无参函数scorecount。 4.2.6在成绩排序模块中应用数组、指针、有参函数及典型排序 4.3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将课堂 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课程 中更深层次的东西。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上讲解的知识 点.而不是要求学生实验时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教师在布置实验内容时既不能单纯布置传统教学的单个 实验题目。也不能宏观的给学生一个项目题目让学生完成。教师 可以选用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类似的项目f如员工工资管理系 统,商品销售系统等),精心设计项目实验题目。根据学生具体情 况,设计出各种层次的题目.如填写某些关键的语句、改正某模 块语句中的表达式或编写某个模块功能代码等。可以设计一些 较复杂的项目模块作为选做题,供有能力的同学完成。 4.4讨论 算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非常重 应用数组存放学生成绩.选用选择排序或冒泡排序等典型 要的一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各团队的协作,项目教学 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排序功能设计为有参函数scoresort(lfoat 法同样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该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程中 的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专题供各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可 a).以数组名为函数名 4.2.7在学生成绩查询和修改模块中应用数组、指针、有参函数 以将他们各自不解的问题共享出来。进行问题讨论,交换意见。 和查找算法 促进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项目题目让学生利用课 应用顺序查找或折半查找等典型算法.根据用户的查找要 余时间去思考、收集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后定出项目的功能及功 求.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查询模块定义为一个有参函数 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项目题目.对在小组内 scorefind(float a).以数组名为函数名,查询条件在函数体内输 部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 在小组讨论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 人。修改功能模块定义为一个有参函数sc0remodify(lfoat a),在 程中,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函数体中先调用查找函数.在查找到时进行相应的修改。 组元素的前移后移算法 且可以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外知识.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 5.结束语 4.2.8在成绩插入和删除模块中应用数组、指针、有参函数及数 潜力。 根据需要可以在指定位置(数组下标)实现插人删除操作, 在公共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引人项目教学法.通过 也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数据前(后)插人数据或删除满足条件的数 精心选择教学项目、实验项目。合理划分项目功能模块,在实现 据.后者需要先调用查询函数确定待插入或删除的位置再实施 各项目模块过程中应用各知识点.在学习进程中逐步对项目模 插入或删除操作。插入模块定义为有参函数sc0reinsert.删除模 块进行优化.最终达到掌握课程知识点的目的 应用项目教学法 块定义为有参函数scotedelete.插入和删除条件在函数体内确 不仅可以结合现实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定。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 4.2.9应用二维数组优化学生成绩数据 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终身受益学习方 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对某个班所有课程的成绩进行处理。 法的技能 将4.2.4模块优化为应用双重循环读人输出学生成绩、学生成绩 存放在二维数组中。将4.2.5优化为对二维数组中的数据进行统 计。应用二维数组对4.2.6—4.2.8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各函数定 义为以二维数组名为参数名.数组的行列数用符号常量定义。 4.2.10应用结构体实现复杂学生数据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数据还可以包含学生的学号、姓名等属 性。为贴近实际,应用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和指 针对项目中已有模块进行优化。具体到讲课过程中.对复杂数据 的应用以某个或某些功能为例进行讲解.其它功能模块的优化 可留给学生自行实现。 参考文献: 【1】盂朝霞.C语言课程的应用性目标模型U1.运城学院学报,2009(2). [2]许西惠.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Ⅱ】.长春 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9). 【3】陈素芬朱渊萍.项目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1.江西教育学 院学报,2008(12) 【4】倪玉风.浅谈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构建与实gs[J].电脑知识与技 术,2009(7) (上接第33页) 进行加工处理。此阶段的训练可从模拟性训练转向实际操作。即 程。它是一套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能 从大学的课堂训练转向中学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一过程可在课 快速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新培养模式。 堂实习中完成。 五、总结 参考文献: 【1】郭友:教师教学技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 ”观摩_-提升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下教与学的优化组合. 既扬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也保留其优点。它充分利用网络、多媒 体、微格教室等信息技术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和逼真的情境,有利于学习者自我分析、自我改进及学习小组 共同讨论、共同提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 径:能把多种教学技能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的教学过 【2】盂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刘英陶等((师专毕业生情况跟踪的调研报告)《师资培训信息)94年 第4期: 【4】周红.对掌握教学技能现状的调查与改革培养师范生的模式【I】.中回电 化教育,2000,(4):33—35. 『5龚怡祖.51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