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第十四中学学案 第 五 次备课
七备:备教材、备目标、备学情、备方法、备流程、备习题、备板书 教研组长签字: 学校盖章: 日期: 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节课授课共性内容、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检测题 范雪姗、张焕影、李文超 学科 语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年级 七年级 《猫》 讲课人 时间 猜字谜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性 星期一第二节课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ABC 学习难点: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AB (突破:重点由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突破方式完成目标导学一的表格) (难点:难点通过目标导学三来突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打一动物)谜底:猫。(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5分钟) 复述故事,考察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理清文章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线索。基础部分ABC层要求一致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小组讨论 第一 只猫 第二 只猫 第三 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 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外形 性情 家人对它的态度 喜欢 结局 小猫对“我”家的影响 难过、酸辛 愤恨、诅骂, 怅然 难过,良心受伤 小组讨论 (10分钟) 学生完成目标导学一的表格进行突破 90.92.94可以学生完成 91.93.95教师引导。 花白 很活泼 更活泼, 更有趣 忧郁、 懒惰 死亡 黄色 花白,不好看,很瘦,毛被烧脱 喜欢 丢失 流浪猫 不喜欢它,若有若无,死亡 不注意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5分钟) 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忧郁”“懒惰”。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7分钟) 目标导学二是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90.92.94班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91.93.95教师引导,理解即可。 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90.92.94班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启示,集思广益; 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91.93.95教师引导,A层同学主答,B层尝试回答。 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我”和“第三只猫”两个角度谈一谈。 明确:(1)从“我”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从“第三只猫”的角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需自我完善。 三、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病死 酸辛、难过善待生命猫第二只猫:亡失 怅然、愤恨同情弱小 第三只猫: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敢于自责 当堂测试:(5分钟)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 )骂 怅( )然 怂恿( )( ) ....蜷( )伏 一缕( ) ..2、本文选自( ),作者( ),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作业布置: AB层:联系生活,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C层:抄写读读写写和上课讲的重点字词一遍。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