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解读一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你钓过鱼吗?钓鱼需要耐心和准确的判断力。耐心地守在平静的水边,等待着鱼儿上钩,鱼竿动了一下,接着向下弯,赶快收线,果然有鱼上钩。正当你满心欢喜的时候,有人对你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你会怎么做?
这篇课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去钓鱼,在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小时时,他钓上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并在父亲的要求下自觉遵守规定把鲈鱼放回湖中,告诉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应该成为自觉的行动。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晚上,汤姆和爸爸去钓鱼。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惊喜〞、爸爸的微笑,赞赏的目光都说明鲈鱼很大。
第三段〔第5-12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季节,所以在爸爸的教育下,汤姆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到湖里。这一段主要通过爸爸和汤姆的对话来写的。爸爸教育儿子要懂得,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
第四段〔第13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决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 课文是按照“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的事情开展顺序写的。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一〕
片断点评
从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和感慨号称能觉察出爸爸的语气吗? 确实可以留下这条大鲈鱼。
两处加点的词告诉我们爸爸的语气很肯定。
[欣赏]
这个片断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叙事的。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小时,仅仅是两小时而已,并且没人看见,也没人知道,汤姆完全可以留下这条鱼。但爸爸在态度是“载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位严格遵守社会规定和社会公德的人。从最后一句的“慢吞吞〞我们可以看出汤姆是多么不情愿呀! 精彩片断〔二〕 片断点评
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可是那晚非常的可惜深的情景却一直铭记在他的记忆里,深深地刻爸爸坚决的话该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欣赏]
在钓鲈鱼的那天晚上,汤姆心里是多么不情愿,但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
第 1 页
理解了爸爸的话语,他也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自觉遵守社会规定,社会公德,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他把爸爸的话一直记在心里。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记事文重在事情的经过讲清楚,就像这篇课文从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层次清楚,我们在读的时候,除了觉得条理明晰,还觉得文章写得很优美恬静。这可能得归功于文章中的几处风光描写。
“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渐渐升起。汤姆和爸爸摇着小船来到湖中小岛上钓鱼。 这一段作为课文的开头,起着交代入要的作用,但读来却并不死板。作者把时间—晚上,用一句风光描写来代替“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渐渐升起“。顿时一副明月高照。静谧的画面展如今我们面前。 再如:
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钓,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这一段就是交代汤姆开场钓鱼了。作者却进展了细致的描写,汤姆的动作,鱼饵“划、沉“,以及湖水的变化,一切都是那么的美。
这些让我们得到些启示:在叙事的文章中适当地参加一些描绘的话语或者是景物描写,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当然,不宜多。否那么画龙点晴就成了画蛇添足了。 益智园 四、创新与理论
1、课文的道理我们都懂了。我们应该象汤姆和他爸爸学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更可以在班级倡导大家都来自觉遵守社会规定,搜集这方面的好人好事,写成短小的文章,张贴在黑板报上。
2、请你和班级同学一起断定一份文明公约,以催促大家都来做文明的社会公民。
解读二
到钓鱼网上阅读了一下,才知道晚上钓鱼是非常有趣的,多少年没有钓鱼了,以前虽然钓过鱼那也是白天,从没有感受过晚上钓鱼的什么滋味,所以学习这一课,我只有与学生共同享受着别人晚上钓鱼的快乐。
这篇文章的构造不复杂,去钓鱼、钓到鱼、放鱼、放鱼后的感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与我一样会能理出这个头绪来的。因为这个过程是明显的,是一读就知道的。当然,学生在阅读中也能寻找到最重要的段落是放鱼,为什么要放鱼。这个过程的理解,应该说最重要的,最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当然这篇文章呈给学生一生的东西,就是懂得规那么,遵守规那么,建立信誉制度。我想这一课是应该让学生明白的。但这一关键好似学生并不懂得。
我如今教四年级读写课,我在引导学生习作上,设法寻找更多的话题,当然课本本身的话题我不放过,尤其是他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因为我个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反刍型的方式引领学生习作是很好的,好的学生是不分年级的,虽然已经学过,但重新考虑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所以,课堂上我适时选择一二三年级的文章,作为习作由头引领着孩子写,孩子们也很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熟悉的一定有话可说。但学生在
第 2 页
写作时,总是有不和谐的东西出现,比方说话、写字了草等。而这一些假如我们不管,随他们的,这肯定不行。所以,我就选择“规那么〞,用其为习作话题,自然本次习作训练的由头文就放在了三下的这一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孩子重温这一课,是直奔重点的理解,没有任何障碍。我说:“亲爱的同学们,这一课你真的熟悉吗?在一次次习作训练中,大家每次讨论完进入静静地写作状态时,总是有同学讲话影响别人。在每次写作时,教师说要为自己写好字,却还是那么不认真。我觉得大家不理解规那么。红灯亮了,你要闯,因为那里没有。走在大街上,垃圾随意扔,因为有环卫工人来清扫。那是高压电,不能碰,有的人偏要碰。甚至有人说‘我是流氓我怕谁’!〞同学们听到这里,不像以前那样笑着,而是很静很静。我接着说:“生活中的规那么很多,不按照规那么办事,有的人说那是个性,那是创造。我却说,不按照规那么办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家想一想汤姆不把鲈鱼放掉,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同学们考虑片刻后,一学生说:“既然这一次可以违背规定,肯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说:“你的认识真好,只要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肯定会发生。我们班的同学家里都有车,你们的爸爸、妈妈有的喜欢喝酒,开车还要喝酒,假如第一次喝酒后开车被抓到,扣车、罚款、罚分,甚至终身禁驾,保险就没有第二次,就是因为第一次没有被抓到,以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我常说,没有第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不知同学们是否理解这句话?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常在河边转,没有不湿脚的’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同学接着说:“看来汤姆的爸爸真好,对孩子的以后负责。〞“是的,人不能只顾眼前,要考虑长远。今天以规那么为题,请大家考虑自己的过去,想想自己身边的人,想想看过的事例,写写这个小文章,相信大家会从今天明白规那么,运用规那么,遵守规那么。〞我批阅了孩子写的,文章写的非常好。孩子会不会从写文章始开场变呢?我不敢说,因为教育是需要时间的,是百年之过程。 写下上面文字,其实就是说,这篇文章对于孩子的将来很有用。我们在后面的教学中,别忘记前面的理。这也是说,今天的教学要考虑好孩子的将来,要让孩子爱上今天。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