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方案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持续的完善,而高速公路的施工也被认为是我国基础设施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速公路实际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软土路基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别情况。一旦在处理这些软土路基时发生一些问题,那么这条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也将很大程度上受到威胁。本文就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现代化公路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广,其中覆盖有不少地形复杂的地区,诸多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公路的施工质量和公路投入应用后的功能性与安全性。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公路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处理。目前,我国不少公路施工中依旧存在一些技术,导致公路质量低下,需要加以处理和改善,保障公路质量。
1公路软土路基特点
为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活动顺利进行,在开始相应的施工之前,就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的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特点,据此制定一种更为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和模式,尽可能地减轻软土路基对于公路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软土地基的产生和形成机理主要指的就是土层中含水率过高,这也充分说明软土路基本身具备含水率较高的特征,这也正是造成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产生高度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若未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针对软土路基在高速公路中存在含水率过大的状态进行优化和修复,必然会造成公路工程中的地基稳定性降低,加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
现的质量事故和安全问题的概率,直接影响到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产品行业的综合发展。第二,软土地基中的黏土会包含有大量砂浆,导致软土地基的整体抗震强度太低,直接造成高速公路工程总体承载力的下降,严重影响后期建设和施工的效果。因此,在开始准备进行我国高速公路基本工程的基础施工之前,首先针对其中的一些软土渗透路基防水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降低这些软土渗透路基防水中的各种有机质和水含量,据此可以增强我国高速公路基础工程的软土渗透防水能力。同时,还要根据软化硬土地面路基中基层淤泥的总体物理学结构特点及结构现状对其结构进行全面的淤泥加固和软化处理,控制软化硬土地基中的淤泥黏土对于我国公路工程软土施工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据此不断增强我国公路工程软土施工的技术质量以及安全性和工程稳定性。如果不能有效地对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路体软土层和路基基层进行有效的硬化处理,必然地就会大大增加高速公路工程在后期施工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和交通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公路后期工程建设和生产使用的经营过程中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多次频发,严重威胁影响到目前我国高速道路交通管理运输安全产品经营行业的健康、良性有序地持续发展。
2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 2.1换填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深度在3m以内的属于比较浅的软地基,针对这种浅软土地基来说,可以采用换填技术来改善地基硬度。换填技术施工需要人工和机械相配合共同完成,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开挖工序挖除软土地基,且将挖出的土方运输到指定地点,然后将碎石、砂硕、煤渣等材料回填到软土地基中,并且严格按照比例和厚度进行填充。回填地基选用这些材料主要是因为这些材料质地坚硬、稳定性能高,并且具有较小的压缩性,可以满足企业施工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提高路基稳定性,施工单位都会采取分层填筑碾压的方法进行回填。
2.2水泥深层搅拌技术
该技术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考量和应用,主要用于软土路基的整体加固工作,确保路基稳定。应用水泥深层搅拌技术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硬化的水泥进行
填充,使其更好地混合路基软土,提高路基坚固程度。此外,鉴于水泥本身的黏合效果,在拌和水泥与软土后,软土地基整体的性能得到提升,也保证了公路施工效果。施工实践发现,水泥和软土有着很高的混合度,将其融合于一体,利用其性质和作用力可提高土质强度,不仅可以预防路面的各种变形,还能避免软土路基沉降问题。施工人员在进行软土路基施工时应用水泥深层搅拌桩技术,可以稳定公路边坡的效果,提高软土路基承载能力。应用该技术时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要求与标准,尤其是一些地形较为特殊的施工现场,要确保工艺流程的完整与准确,提高施工质量。
2.3抛石挤淤法
过往,一些软土地基施工效果不达标通常是因地基在水位之下,最后造成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和设计要求之间形成较大出入。应用抛石挤淤法处理这种地基,是提高软土地基硬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现场实践中,如果能通过检测确认软土底层平整、软土呈流动状时,填筑应沿路基中线向前方呈三角形形式安置片石,而后缓缓向两侧拓展。若现场实测软土底层横坡陡是1::1时,应该由高侧向低侧填筑,且在低侧坡脚一定宽度内同时抛填筑造片石平台。现场施工时建议选用10-20m路基为一个处理单元,挖淤前准备好片石(片石厚度≥30cm,浸水抗压强度>15MPa),并测量出地面的高程。挖出的淤泥并将其临时堆积在指定位置,通过人工投掷形式完成挤淤,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
2.4强夯处理技术
在处理软土地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技术就是强夯技术,企业在实际处理软土地基时,强夯技术施工一般与碎石填筑施工同时进行,这样有利于碎石在地基中形成碎石体,以此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进而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3]。强夯技术施工如图2所示。在强夯技术施工中常用人工填土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选择碎石、渣土等材料进行换填,常用的机械设备有起重、运输装卸、夯锤等设备。
2.5软土转换技术
软土转换技术适用在软土地质厚度较薄且路面填挖深度在3m以内,应用该技术时需使用机械挖出软土,通过碎石等有硬度的材料作回填,从而解决软土地基较薄的问题。同时,施工人员要掌握好施工进度,在审查资料、做好材料的备选后,转换夯实低厚度软土地基,确保其与公路施工的质量要求相符。后续加强监管与审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完工后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确保较高的施工质量。此外,要优化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这需要施工人员对原有的软土地基土质情况进行改善,若软土含水量过大,难以排出,则要加强软土地基整改的措施,比如可采用填石排淤的相关技术,重点对原有的淤泥用不容易吸收水分和软化的石头替代,再加入一些小石块填充缝隙,这样就能将原有的地基土质进行更换,其强度和承压能力得到提升。在应用有效措施改变软土地质后,公路实际承载力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建成后的应用和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开展研究,提高其承压性能,保障公路工程施工的正常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程方伟.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探讨[J].屋舍,2020,2(2):41-42.
[2]李慧青.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12):258-259.
[3]连旭祥.探索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研究[J].屋舍,2019,2(6):198.
[4]武晓燕.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5):138-139.
[5]张俊英.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