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二十四 2016年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总题数:10,分数:30.00)
1.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部分“总则”中的第三条,这是( )。 A.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B.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 C.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 D.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
解析:本题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部分“总则”中的相关内容的考查,在《纲要》的总则部分,每一条都点名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题题干中给出的是第三条的内容: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一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即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以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C。 2.军军的脚扭伤了,首先要处理的是对患处进行( )。 A.药敷 B.热敷 C.冷敷 √ D.揉搓
解析:扭伤多发生在四肢的关节部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损伤的局部充血、肿胀和疼痛,活动受到。初期应停止活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1—2天后,可用热敷促进消肿和血液的吸收。中药七厘散外敷伤处有良好效果。
3.( )是指将班级中的教师、幼儿、材料、物品、空间、时间等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并且付诸行动的过程。
A.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B.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 C.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D.班级本学期工作主要目标的制订
解析:本题是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环节”相关知识内容的考查。幼儿园班级管理可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1)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2)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3)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这三个环节完整地构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其中,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是指将班级中的教师、幼儿、材料、物品、空间、时间等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并且付诸行动的过程。而选项D的班级本学期工作主要目标的制订是属于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环节的,由此可见,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B。 4.当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自己总结反思,找出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评价本次的教学活动是否成功,以期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自我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那么这种评价属于( )。 A.内部评价 √ B.外部评价 C.绝对评价 D.相对评价
解析:内部评价,也称自我评价,是被评者通过自我认识和分析,对照某种标准,对自己组织的活动做出判断。由于被评者又是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可使评价进程成为自我认识与提高的途径,有利于改进工作,并接受评价结论。
5.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的基层社会中进行。 A.街道 √
B.区 C.市 D.县
解析:我国主要以街道为社区教育基地。因此,答案为A。
6.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辨明是非真伪,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 B.讨论法 C.讲解法 D.演示法
解析:谈话法的定义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辨明是非真伪,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因此选择A。
7.幼儿教师把幼儿学期初的表现发展记录下来,然后记录幼儿学期末同样能力的表现发展,从而得出幼儿是否进步的结论,这种评价方法是( )。 A.相对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 C.绝对评价 D.定性评价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某类评价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同一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互相比较。如把某个幼儿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动作发展测试成绩相比较,评价其进步的程度。 8.研究表明,( )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A.1—2 B.2—3 C.4—5 √ D.6—7
解析: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已有研究表明,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9.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 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D.成熟主义理论
解析: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等;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幼儿到一定年龄,就会做相应的事情。 10.要了解直观性教学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 A.历史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 D.调查法
解析: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实验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可以人为地创设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景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扩大研究范围;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达到的;可以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实验结果以较为精确的数据说明问题,令人信服。实验法由于高度控制会带来环境“失真”;会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负效应;不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总题数:2,分数:30.00)
11.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症状、原因及预防矫治措施。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别人与其争斗。 (2)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来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反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 (3)预防和矫治:成人要以身作则,不可采用武力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在儿童情绪激动时强迫他接受教育,以暴制暴,而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情绪平静下来时,耐心加以引导;多给儿童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组织儿童多参加活动。 ) 解析:
12.请简要回答“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这一幼儿园教育特殊原则的内涵。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让幼儿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教育的活动性。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 解析: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总题数:1,分数:20.00)
13.简述游戏的教育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游戏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①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②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③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④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2)游戏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①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②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③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④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⑤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3)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①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②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③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④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⑤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 4.游戏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①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②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③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发展了儿童的美感; ④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总之,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 解析: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总题数:2,分数:40.00)
14.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 请用所学过的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 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矛盾,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的。 ) 解析:
15.在娃娃角区域内,今天进区玩的是杨晓熙、俞俊烨、朱泽恩、王梦恬等几位小朋友,这次他们玩的游戏是抢救在海啸中受伤的病人。游戏一开始,由俞俊烨为队长组成的120医疗队就忙开了。首先,他们接待
的第一个伤员是小兔,因为小兔伤势比较严重,据俞队长讲它几乎没有呼吸了。于是,几个医生一起上,有的给小兔接氧气,有的给小兔打针,朱泽恩则在给小兔电击。我问他:“你这是在干什么呀?”他说:“这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在伤员最危险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 “真不简单!”我当即就表扬了朱泽恩。(这是由幼儿发起的一次活动内容,无论是在整体过程中还是在各个环节上,其积极行为多于消极行为)。 这时,又有几个病人送过来了,当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抢救队伍。(因为我听见医生们都在说:“太忙了,太忙了!”)小朋友见我参加了,都高兴地跟什么似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接听电话。于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了。他们听心跳、摸胸口、相互讨论抢救方法……忙进忙出,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样子。这时,又送来一个危急病人,是一个娃娃,好像连呼吸也没有了。小医生们开始议论纷纷:“陈老师,是不是他已经死掉了?”“不会吧?看看他还有没有气?”“先听心跳!有心跳就说明他还有气!”于是,他们有的捏捏娃娃的脸,有的推推娃娃,有的用听筒听娃娃的心跳……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一次抢救行动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在活动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120抢救小组。因为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将这么多的伤员抢救过来,小朋友初次经历了救死扶伤的过程,也尝试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小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请运用所学过的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对这一活动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上述案例是一种由幼儿发起行为,引出的师幼互动活动。由于该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教育性目标,不是教师所能掌握的,而只能从幼儿自己的活动及教师的反馈刺激中实现。这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初,该活动只是幼儿自己,但在活动中途老师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她不仅影响了互动中的教师和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的劲头更足了。 教师在这次活动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 由幼儿关注的这次抢救海啸中受伤的伤员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提取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流于表面层次的互动,而是深入有效的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幼儿寻求指导时教师才适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一个支架,因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把开展区域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活动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育目标,不顾幼儿的体验。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的生成活动出现对立等问题。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 解析: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30分)(总题数:1,分数:30.00)
16.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份以“夏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方案。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夏季音乐会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 (2)培养幼儿合理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蜜蜂、知了、青蛙、雷公公、小鸡、鸭子、鹅、牛、羊、猫头鹰、燕子、雨点、小朋友、小狗、小猫胸饰各一个 (2)大树、池塘、草地的场景 (3)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今天,我们要去观看夏季音乐会,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伴随着愉快的歌声出发吧! (2)音乐会已经开始了,让我们听听,是谁在唱歌?(蜜蜂、知了、青蛙、雷公公)他们是怎么唱歌的?(嗡嗡、知了、咕呱、轰隆) 他们在什么地方唱歌?(草丛中、大树上、池塘里、天空中) 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吗?(绿绿的草丛中、高高的大树上、清清的池塘里、高高的天空中) (3)小演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就汇成了一支美妙的夏天的歌,听: 夏天的歌在哪里?嗡,嗡,嗡,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轰隆,轰隆,在高高的天空中。 (4)他们的歌声好听吗?那就请小朋友们和他们一起带着美美的表情、伴随着好看的动作、用好听的声音唱一遍这首
夏天的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带着动作,学习朗诵诗歌两遍)小朋友们的歌声真是太动听了! (5)创编诗歌:让我们看看又有哪些小演员来到了音乐会?(小鸡、猫头鹰、鸭子、小雨点)他们也想把歌声编进这支夏天的歌里,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应该怎么编? (6)夏季音乐会的小演员们都到齐了,让我们找一找,还有谁来了?是怎么唱歌的? 请小观众挑选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到舞台上去歌唱,把他们的歌声都编进夏天的歌里。 (7)让我们给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8)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会唱歌的小演员,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把他们的歌声也融入我们这首《夏天的歌》里!)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