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总第166期 2008年6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MongoliaScienceTechnology&EconomyNo.12,the166thissue
Jun.2008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
仝 凯
(甘肃园陇路桥机械化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Ξ
摘 要:文章针对公路施工中,一些常见的路基路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是影响公路运营及安全的重大问题。如何把当前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方法运用到公路施工中,是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推进公路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公路施工;路基路面;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2—0078—02 在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当中,针对一些常见的通病问题:如路面不平整,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粗糙,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高填土下沉,水泥路面断板,开裂,软土地基超限沉陷,针对以上常见问题逐一分析其原因。1 路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很快。会降低车速,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减少安全性。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水平较低;基准线或滑靴失控。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2 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桥头搭板做得不好,在桥台处形成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桥台后背填土应选用排水和压实性能好的回填材料,达到最好的压实度,减少路堤填土沉降量。对于桩柱式桥台,先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以保证桥面伸缩缝处的平整完好。尽量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做好桥头搭板或采用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3 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粗糙
模板面要清理干净,尽量采用刚度好的大模板,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模板湿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应拼严,控制跑模,防止漏浆;钢模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重视外掺剂的使用研究;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应不漏振不过振。使表面光滑美观。4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其原因主要有:施工控制问题;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此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
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预防措施有: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在特殊潮湿,寒冷,高温地区要使用新型沥青混合料。5 高填土下沉
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施措施不当等,其中在路基施工时,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他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93%的规定;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其中在路基填料时规范规定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针对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6 水泥路面断板,开裂
Ξ
收稿日期:2008-01-08
),甘肃园陇路桥机械化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作者简介:仝凯(1979—
・7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仝凯・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或不重视路面基层,或在春秋两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板体开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强度,稳定性,均匀性。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使用合格路用水泥和低碱含量水泥,同时禁止使用小窑水泥;另外,板块混凝土的过振,会产生分层离析,也将导致板块裂缝,所以振捣时要注意易产生不密实的部位的振捣,防止发生过振产生的混凝土分层。7 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对处理的软土地基用沉降速率作为铺筑路面时间的沉降控制方法控制,使(而不是前期铺筑过渡路面)得在软土地基上一次建成高级路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具体情况操作如下:
在软土地基施工时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边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寒,应打一孔,填一孔;当桩孔较密,土质松锤;根据软硬,应采取间隔
(上接第77页) 水平段高,小半径凸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在夜间没有照明的公路,凹曲线必须考虑视距问题。4 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公路的路面横向分布即路幅宽的布置方式对交通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车行道、路缘带、路肩以及分隔带的形状和尺寸,都应根据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量的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致性。交通事故数的相对值与车行道宽度有直接关系,一般随车行道宽度的变窄而增加,但如果车行道过宽,易形成一个车道两列车并行行驶,因此,一般车行道的宽度控制在3.5~4.0m之间。车行道宽度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缘带和路肩的状况,高速公路设置规定宽度的路缘带能起到分隔车行道和路肩、车行道和分隔带的作用,并诱导驾驶员,有利于安全行驶。桥面宽度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或者桥上的人行道与护栏引起路面、路肩宽度发生变化时,或者跨线桥下车行道侧面的桥墩、桥台过近,侧向余宽不够时,都会引起驾驶员心理作用发生变化,导致不应有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此类问题要高度重视。5 平纵横组合设计与交通安全
平纵线形的组合,对视觉诱导起重要作用,在视觉上违背自然诱导的线形组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平纵线形设计中,要避免竖曲线与回旋曲线重合,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与平面上两反向回旋线的拐点重合;避免竖曲线顶部有急弯,以免驾驶员靠近顶部来不及判断,从而造成速度过高引发交通事故。在平曲线的组合中,尽量避免或少采用反向曲线、断背曲线和复曲线。
看起来扭曲的路段,破坏了线形的一致性(美国工程师认为线形一致,是公路设计中一条最重要的
2008年第12期
跳打夯实;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拌合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锤型以梨型或枣核计算用量基本符合;夯锤重不宜<100kg型较合适。有利于夯实边缘土,不宜采用平头夯锤,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降低水位后再回填夯实;已出现>2m疏松,断裂或夹层,应用洛阳铲全部取出来,按规定重新填夯灰上,达到设计要求;认真按操作规程施工,灰土要按配合比称量,搅拌要均匀,干湿要适度;每次下灰厚度,数量,落锤高度,夯击次数要按试验规定做到前后一致;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8 结束语总之,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面,各环节分工合理,层层把关才能使工程施工更优更快的进展,才能建成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JTJ013-95,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 蒋焕章.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M]1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315-339.[3] 吴紫,程国栋1冻土路基工程[M]1兰州:兰
州大学出版社,1988.
原则),造成驾驶员心理、视觉不舒服,对线形变化不适应,使视觉诱导紊乱,往往是行驶上危险的路段。特别是行车速度较高时,公路粗线条的轮廓成了驾驶员判断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特别应该注意线形的配合与视觉效果。6 视距设计与交通安全
视距是驾驶员在公路上能够清楚看到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是公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因素。足够的视距对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行驶过程中,路况信息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就要选择足够的行驶距离来完成。在视距设计过程中,反应时间的取值要大于所有驾驶员的正常平均值,特别在复杂情况下,如交叉口、立交匝道处、车道变化处、交通标志等设施处,在取反应时间时,应增加判断时间,该值应>2.5s。
美国事故率与行车视距的关系调查统计表明,事故率随视距的增加而降低。设计中应该注意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的设计与计算。7 结束语
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工程,大量交通事故表明,整个交通系统中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良好的道路几何线形,平整坚固的路面结构,清晰易懂的交通标志,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等都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
虽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交通事故并非一定是几何设计不当造成的,但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设计特别是加强几何设计等内容是减少交通事故、减轻旅客生命财产损失有效的手段。为了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水平,必须在道路的规划设计各个阶段诸如公路几何设计等方面重视安全因素,从而使道路设计有效地控制未来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7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