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十一”背后的文化狂欢

“双十一”背后的文化狂欢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双十一”背后的文化狂欢

作者:杜苍

来源:《求学·素材版》2017年第02期

2014年“双十一”,天猫交易额在开场38分钟破100亿元。 2015年“双十一”,天猫交易额在开场12分28秒破100亿元。 而2016年“双十一”,天猫交易额破100亿元仅花了6分58秒。

从起初一群光棍的狂欢,到现在的全民购物盛宴,“双十一”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节日和一种文化现象。 ·观察·

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爱意不减

2016年,“双十一”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而热度却只升不降,中国网购主力军“剁手党”们早已紧盯电脑或手机屏幕,等待12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涌进各大电商卖场疯狂“买买买”。开场19小时天猫交易额就冲破1000亿元,超过2015年“双十一”全天的交易额,中国最大购物狂欢节“双十一”正式进入“千亿时代”。

【微评】从表面上看,“双十一”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最大程度满足了人的个性体验——拥有和尽兴。消费文化中的狂热从何体现?其实就蕴藏在“剁手党”们购物的快感中。(个性体验/享受生活/满足感) 新消费方式

为什么人们舍得把大把的钱花在“双十一”这天进行网上消费?价格,永远是最具说服力的答案。我们应该看到,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各种费用累加致使实体店的商品价格难以让消费者接受,而电商的价格优势正是基于相对较少的店面费和跳过各种加价的流通环节而产生的。电商们了传统的购物模式,给了网民们最想要的优惠,一年比一年高的交易额就足以证明网友们对“双十一”消费的热衷。

【微评】消费不只有一种方式,网购平台的出现了人们对购物的认知,也为消费文化提供了新的注解。(传统/亲民) 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冲动消费//

事件一:“双十一”囤货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囤半年吃的牛肉可能还真是头一遭。2016年“双十一”,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杨大妈竟然一次买了几千块钱的食材,其中光是牛肉就有几十斤,家里冰箱放不下,杨大妈索性又买了个小冰箱专门装牛肉,这种冲动消费让她的女儿大呼不解。

事件二:小贾是某工科学校研三学生,平时喜欢新潮的电子产品。临近毕业的他见到各大电商的“降价扫货”广告后,准备在“双十一”为自己添置一些产品。小贾先后在银行、电商平台、某大学生分期购物商城上开通了信用卡、个人贷款支付等业务,所有的透支额度加起来有两万三千元。但刷卡“血拼”之后,小贾却犯了愁,因为他每个月只能从学校拿到1200元的研究生补贴,基本上只够还网购的分期贷款,不够填饱肚子。

【微评】古语道:“俭以养德。”冲动消费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在个人财富不断积累的今天,我们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应该树立文明消费的观念和节俭务实的社会风气。(文明消费/勤俭节约/切忌盲目) //理性消费//

“理性购物”成2016年“双十一”最热词

2016年11月,某网站发布的《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除部分狂热的“剁手党”外,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已从冲动型消费过渡到理性消费,消费者越发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个人体验。

【微评】当疯狂购物渐行渐远,当盲目消费趋向于理性消费,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消费观念的升级。(观念升级/注重品质/理性/进步) 反思

“双十一” 除了消费还能不能谈点别的?

如今,无论与人谈论什么话题,不出三句总是会“拐”到房价、股票和网购上去。如果我们仔细地对当下中国人的共同生活方式做一番审视,恐怕已很难挖掘出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元素了。而无须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去时空化的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谈资。这其中的可叹之处在于,这些话题未必就是人们生活的重心,但离开了它们,人们便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微评】一个无法谈论志趣和思想的文化是难以令人尊重的,而我们的文化正缓缓向基于消费关系的虚无主义方向滑落。在“双十一”营造的消费神话之下,潜藏着的其实是冷而残酷的现实。(文化意蕴/内涵) 实体经济在冲击之下的思考

据报道,2015年全国百货业共关店114家,其中包含了玛莎百货、百盛百货、远东百货等众多知名商家。百货商场盛极而衰,人们很自然地将之归因于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网络零售业。但是,如果正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传统零售业把全部责任推给了电商,似乎也有逃避责任之嫌。与中国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体商业并没有像中国这样衰微。通过对比2014年与2015年的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时尚零售店和奢侈品商店已成为国人首选的购物场所。

【微评】在互联网时代,实体店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坚守本真、坚持品质的同时,搭上互联网快车,突围求变,才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优胜劣汰/突围求变) “双十一”网购,农村亦狂欢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6年“双十一”期间,三线以下城市爆发出强劲的购买力。在京东平台上,三线以下城市中等收入人群下单量呈现大幅增长。此外,2016年“双十一”,农村地区的网购热情已经开始被点燃。覆盖了44万个行政村的17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在“双十一”大促中实现了京东大家电30%的销售额。

【微评】偏远地区的人们的网购热情能被点燃,代表路通了、网通了、有钱了、生活好了。可见,互联网的发展为偏远地区的人民看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互联网的普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展迅猛) ·竞争·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戏拉开序幕,如今的“双十一”已经不单是一场价格大战,而成为各路商家比拼新技术、拓展新业务的大擂台。阿里巴巴是“双十一”的缔造者,更是“双十一”的绝对主角。不过,配角的戏份也很足。2016年“双十一”前夕,京东和沃尔玛联合宣布,后者将正式加入到“双十一”大战中。曾因为商业合作与阿里巴巴一同被称作“阿里苏”的苏宁,在2016年不再押宝“双十一”晚会,而是另辟战场。回归商业本质,不论何种方式的营销,其实都是一场火力全开的大战。阿里巴巴引领“双十一”潮流,京东携手沃尔玛组团竞技,苏宁IP助阵。2016年三家电商平台的路线完全不同,使得他们的竞争呈现出多元化。 【关键词】竞争与发展/秩序/各显神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考场速用】在2016年的“双十一”电商大战中,阿里巴巴引领“双十一”潮流,京东携手沃尔玛组团竞技,苏宁IP助阵,各大电商各显神通,形成了新时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竞争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竞争的压力下,电商们前进、突围、避险、拼搏……竞争不是成功的坟墓,而是成功的摇篮。有竞争,才有发展! 创新

8年时间,“双十一”的品牌效应经久不衰,变化也显而易见。虚拟购物商场的出现,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双十一”晚会盛宴,越发模糊了消费与娱乐的界限;线下体验店的铺设,让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跨境电商的涌入,让“海淘”变得轻而易举;从“下周见”到“当日达”,便捷的物流让包裹不再耽搁在路上……如果说,诞生伊始的“双十一”只是几家电商自娱自乐的促销手段,那么如今的“双十一”俨然已成为全民参与、企业创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推陈出新/个性

【考场速用】大量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消费者,他们追求新潮、个性化的服饰,追求张扬、酷炫的电子产品,对各种新品的接受速度非常快。不断推陈出新的“双十一”,恰好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新潮事物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口碑。 【名师猜考题】

“双十一”网购狂欢结束后,各种“奇葩”事层出不穷。例如有网友吐槽,2015年“双十一”抢购的衣服还一次都没穿过,2016年“双十一”又刷爆信用卡抢了一堆;重庆一小伙“双十一”通宵狂购“过把瘾”,第二天晚上通宵退货“回笼资金”;有人怀疑银行卡被盗刷,报警后却发现是妻子在“双十一”期間网购刷爆了卡,怒而起诉离婚……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