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监测技术在深基坑的应用

监测技术在深基坑的应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 2015年5月・31・ 监测技术在深基坑的应用 王伟忠 (地质工程勘察院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改革开放迎来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高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地市区中心地带的地价日趋昂贵,向空中求发展、 向地下深层要土地便成了建筑商追求经济效益的常用手段,同时一定的基础深度也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 求。在很多发达的沿海城市基坑的开挖深度只会越来越深。基坑监测必然成为深基坑质量、安全保证的关键,是工程建设必不可 少的重要环节。本论文介绍了基坑监测的常用方法,结合平潭天大山工程实例,选择深基坑监测的工程实例采探讨监测技术在深 基坑中的应用和精度分析。 Abetract:Reform and opening has brought in the booming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gtion.the 1and prices in the city center become increasingly expensive throughout China.So stretching into the air for development and digging into underground has became the common means for builders to get conmlsrcia1 bonerits.At the same time。a certain depth i s needed to satisfy the structure requirement for soismic and Wind resi stance.In many deve1oped coasta1 cities,the depth of foundation Pit wiIl onlY be constantiY increased.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must become the key to the qua1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and safety guarantee.It is an indispensab1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 JeCt constrUCtion.Thi s paper mainly intreduces severa1 methods of foundation Pit menitoring.And Combined with Pingtan Tiandashan’s project and choose the engineering examp1e of deep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enitoting techno1ogy in deep foundation pit and precision analysi s. 关键词:监测技术;深基坑;位移;沉降 - Key words:Monitoring technology;Deep foundation Pn;Disp1acement;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X9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586(2015)19-0031-02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荷载作用于变形体, 使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或空间发生的变化均为变形 ]。 监测就是为加强信息化施工,将基础施工风险降低至最小,必 须对工程进行监测,随时反映工程变形情况,并将其信息及时 反馈给施工、设计、监理及业主等有关单位,以此判断工程进 度的安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当出现风险或异常时及时预警 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降低风 险。国内基坑监测技术应用较广泛,目前绝大多数深基坑工程 都进行了施工期监测,通过设定监测项目的控制值,监测和保 障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相关的监测手段及方法也较 多,如利用近景摄影测量监测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的新技术、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物沉降预测、RBF神经网络在深基 坑监测预测中的运用、非固定站二次基准差分法基坑监测技 术、城市基坑工程施工控制及其环境监测和深基坑工程监测 与控制等m。 1基坑监测主要方法 1.1平面位移监测 图1-1平面基准网示意图 平面位移监测使用全站仪采用前方交会方法进行。监测时 1.4地下水位监测 后视B点,然后盘左盘右测量C、D两点,然后依次监测所有 地下水位使用沉降计观测地下水位的深度,把沉降计打开 坡顶及周边建筑物上所布设的平面位移监测点,所得C、D两 调到一个比较灵敏的档位,然后把两跟带探针的电线放入测斜 点坐标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认为基准点A稳固,监测数据有效, 孔慢慢往下放直到沉降计有反应,然后拿出来用卷尺量取电线 若所得C、D两点坐标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则需重新测量,必 的放入的长度,每次记录时应等读数稳定方可记录。其实沉降 要时需要进行平面基准网联测,重新推算A点坐标。 计的原理就是利用水导电的原理来测水位的落差。 1_2沉降及竖向位移监测 2基坑监测工程应用实例 沉降监测主要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和精密因瓦编码尺进 2.1工程概况 行。每次监测利用同一个基准点,按照相同观测路线,进行闭 天大山东路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片区,其中综合管 合水准测量。 沟起点位于接金井湾大道(渔平大道)综合管沟,终点接如意 1.3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路电力管沟,沿线与鹅头尾路综合管沟、北湖路综合管沟交叉。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使用测斜仪进行观测。观测前先在连接 天大山东路综合管沟设计起点位于桩号K0+058.88,终点位于 测头的电缆上做好深度标记,FhN头中心点起算,每隔固定步 桩号K1+254.47,综合管沟总长1 196.4米。沿线地形总体地势 长标记一次。观测时先由测头导轮沿主方向导槽将测头下入孔 平坦,为原平潭盐场的盐田地,在K1+10o__l +l00路段为积 底,由下至上每.步长记录一次测斜仪读数,直至孔口,再由 水区,水深0.50.2.00米。道路穿越地貌单元以冲海积平原地 测头导轮沿次方向导槽将测头下入孔底,由下至上每一步长记 貌为主,总体地势较低,道路起点与305省道交叉段为侵蚀低 录一次测斜仪读数,直至孔口。观测时测头在孔内的移动应平 山丘陵坡地,地势较高。沿线场地高程范围在.2.40--4.30米之 缓,测头在测斜仪读数时应保证稳定,每次记录时应等测斜仪 间。 读数稳定方可记录。 2.2监测点的布设 将记录数据传输至测斜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深层水平位移 2.2.1地下水位监测点布设 分析计算,同时进行数据汇总输出。 观测点采用水位管。按照基坑设计要求,并结合基坑地质 ,32・2015年5月 工程技术 CJO6 CJ07 CJ08 工程技术 9996.989 9994.086 9992.234 情况,在基坑周围共布设6个测斜管,孔口用粘性土密封,防 止地表水渗入,孔底标高同搅拌桩底标高。 2.2.2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 按照设计要求及周边建筑物分布情况,在基坑的两条平行 5.0 2.0 -1.0 .6.O .20.O 72.0 5.O 2.O .1.0 线上已经浇筑的钢筋架上焊上lO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2.3工程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2.3.1监测频率 1)基坑开挖前,监测项目均应测得不少于2次的初始值; 2)监测项目的监测频 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1次/2无 坑开挖深度5-10m,1次/1天;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1 次/1天;基坑底板浇筑后的7天内,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为 1次/3天;7~14天内,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为1次,3天; CJ09 CJl0 CJ11 9991.448 lO249.85 10256.44 3.0 86.O 4.0 8.O 341.0 l10.O 3.O 86.0 4.0 3数据精度分析 变形监测采用平面导线测量,通过测量距离与方位角,按 极坐标计算公式可准确求出每周期各变形点的坐标嘲。从得到 监测点的坐标通过下面的公式以一个监测点为例来分析精度有 没有达到二级规范要求。 14~28天内,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为1次,5天;超过28天,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为1次/10天。本次监测项目分为三个月, 每周2次。 2.3.2监测报警值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 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监测数 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按表2.2取用);基坑结构或周 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 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基坑支护结构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 形、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 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周边管线变 形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表2.1监测项目及报警标准 注:①f为锚杆承载力设计值; ②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 该值的70%,应报警; ③周边建筑物整体倾斜度累计达到2/1000或倾斜率连续 3d大于0.001H/d(H为建筑物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 2.4地下水位监测数据 在对应的地下水位监测点量取对应的测斜管在露出地面的 高程,然后用沉降计慢慢往下放,等仪器读数稳定的时候记录 量取沉降计电线放入管内的水位管深,最后用记录的水位管深 减去管口高程就是对应的水位深度。 表2.2地下水位监测数据 次数 第二次 点号 管口高程。m 水位管深,m 本次水位,ra SW1 1.956 1.54 0.416 SW2 2.812 2.066 0.746 SW3 2.417 1.383 1.034 SW4 1.794 2.658 .0.864 SW5 I.5424 O.89 0.652 2.5水平位移监测数据 采用前方交会在固定的已知点上架站,后视另一个固定的 已知点,采用多测回观测方法来达到精度要求。 表2.3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点号 平面(m) 本次位移 累计位移 速率 (ram) (mm) CJ03 9995.974 .8.0 3.0 .8。0 CJ0l4 9994.427 1.0 1.0 1.O CJ05 9996.067 -3.0 .3.O -3.0 m=士 (3・1) 表4监测点w1的坐标x中误差分析 求出这个监测点的中误差m=2.89mm小于3mm,达到了 精度要求。 4小结 通过基坑监测施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基坑监测需要注意 以下几方面: 1)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监测并进行自检,做到 记录清晰、齐全,计算准确无误。 2)在监测过程中应采用固定的仪器固定的观测人员采用 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3)每次观测前按技术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正,观测 应遵守“五固定”原则,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及沉降观测点, 点位要固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固定测量人员;固定测 量仪器和固定路线;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以保证观测结 果精度。 参考文献 [1 依晓东.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嗍.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1— 1O. [2]邵小江.基坑支护设计Ⅱ】.铁道建筑,2001,10(12):8—11. 【3】徐至钧.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Ⅱ】.住宅科技,2000.3.2:22.25. [4] 覃睿.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应用Ⅱ】.工程质量A 版,2008,8(A):18-21. [5】 潘正风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4.8:179.1 80. [6]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20O9.5:14—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