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推进课
一、
单元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其中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不怕劳累, 不顾生命的危险,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而感人的故 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 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 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 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 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 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 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 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 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重点引 导学生从语言入手,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 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上下功夫, 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父母之爱。 二、 单元目标设计:
1、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会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自然段。 3、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4、 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三、 课型设计:
整合课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2、 写一个片段,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单元导读,明确本节课目标
二、 言为心声,使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走进作者内心,去体会人物情感。 、
(一) 、出示19课课题,并板书,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5-12自然段,用“---”划出父亲的
话,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1、 生找句子,师课件出示
2、 自由读一遍,着重读一下父亲的话,体会一下父亲的心情变化。 3、 逐句分析,读出父亲的的心情变化。
(三) 读《慈母情深》中人物对话描写的句子。
1、 2、 3、 4、
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对话? 师生合作读
言为心声。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母亲的话语中,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 母亲的话语虽然简单,此时他的内心会怎么想?
(四) 对比阅读
父亲和母亲的话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师总结出语言的不同。 三、小练笔
深沉是爱,赏识是爱,批评是爱,唠叨也是一种爱。想一想:在你背起书包上 学的时候,在你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或者在你生病的时候,你的爸爸或妈妈 说了些什么?说话时又有怎样的动作呢?
附:教学课件
整合课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2、 观看视频,写一个片段,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单元导读,明确本节课目标。 二、 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品读重点段落,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一)默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14自然段,用“〜〜〜〜”划出妈妈 的语言,用\"”划出爸爸的语言,并作简单的批注。
1、生读母亲语言的句子,走进母亲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1) 生找妈妈语言的语句,并朗读。
(2) 再读,关注母亲的语言,从母亲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再把自己的体会带到文中继续读。
(4) 结合母亲的语言,想象一下,此时的她内心会想些什么? 2、 生读父亲语言的句子,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1) 出示父亲的话,自由朗读。
(2) 你从父亲的话中读出了什么?
(3) 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放进文中,师生合作读。 (4) 结合父亲的语言,此时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3、 对比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爱的表达的不同。 4、 成年后的理解
长大后的巴迪成了美国大名鼎鼎的作家。他又会怎样来理解父母“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呢?出示句子读。
(二)默读《学会看病》一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 到什么?
1、 生找句子并体会。
2、 此时此刻,我想问问这位母亲,你为什么这么唠叨啊?
四、小练笔
观看视频,写一个片段,抓住父亲的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附:1、教学课件
2、视频《健忘的父亲》
阅读汇报课
——走进《亲情驿站》
一、 课前准备:
《语文主题丛书》之《亲情驿站》 二、 指导过程:
(一)汇报交流,分享阅读收获
1、 请同学们把《语文主题丛书》之《亲情驿站》拿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各 自的
阅读收获。
2、 教师随堂巡视。
3、 谁愿意把你读书的收获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4、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亲情驿站》这本书中,哪一篇文章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还有谁
也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篇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读过这篇文章吗?这个人物
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她)吗?
5、 教师随机点评、归纳。
小结:同学们读的书相同,收获却不同。阅读就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 出收获。
(三)探究写阅读收获的方式
1、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在你们的阅读实践中,你都是通过
什么方式记录你的阅读收获呢?
2、 学生汇报记录阅读收获的方式。 3、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记录阅读收获的技巧可真多,看来老师也得借鉴,运用不同的方式到 我的阅读实践中。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小结展示写阅读收获的方式: 记录阅读收获的方式 一、 划句子作批注; 二、 评价文中人物; 三、 写心得体会; 四、 制作阅读记录卡
(四)以范文引路,推荐书籍
1、 展示原文《我的母亲》。
2、 自读后谈收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说。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3、 老师引导汇报并相机点评。
你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是什 么?这句话为什么打动你的内心世界?这篇文章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谁 能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这位母亲?你能引用一句诗句赞颂这位伟大而又坚强 的母亲吗?
4、 推荐书籍。
人类也好,动物也罢,惟有父母之爱是只顾奉献,不求回报。生死攸关的 时刻,父母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但是,世界上 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父母之爱。不要等父母的双手变得粗糙,脚步变得蹒跚 才想起他们的辛苦。从现在做起,少和父母顶一句嘴,少惹父母生一次气, 在父母劳累时,帮他们捏捏腿,捶捶背,给他们端杯水……来回报他们无私 的爱。
读书贵在持之以恒。相信大家读后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感动,同时还会收 获写作的技巧。不动笔墨不读书,别忘了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同学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