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班级开展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的学习经验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3题。 1.结合语境辨音形。(4分)

【任务一】为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一个对读书着迷的孩子,一捧起书,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着迷( ) (2)着落( ) ..

A.zhāo B.zháo C.zhe D.zhuó

【任务二】找出右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______改为______ (2)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任务一】(1)B (2)D 【任务二】(1)示 改为 事 (2)检 改为 捡 (4分。【任务一】2分,每小题1分;【任务二】2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及错别字的修改。【任务一】“着”是多音字,组词为“着迷”时,意思为“入迷”,读音为“zháo”;组词为“着落”时,意思为“事情有归宿、有结果”,读音为“zhuó”。 【任务二】(1)“启事”是为了说明某事而在公众中传播信息,一般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启示”是启发提示,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启迪思想或激活思维,其形态是隐性的。这里应为“启事”;(2)“检”指约束之意,“捡”为拾取之意。也可从偏旁上判断,此处应为“捡”。 2.专题整理填诗文。(10分)

(1)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晓雾将歇,①____________”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②____________”营造了禅院清幽的氛围,陆游笔下“③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④____________,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诗句。(填序号)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F.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①作者相同的是( )( ) ②运用典故的是( )( )

【答案】(1)①猿鸟乱鸣 ②但余钟磐音 ③箫鼓迫随春社近 ④起坐而喧哗者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能力。(1)中①—④题为直接性默写,⑤⑥为理解性默写。注意“磬”不要写成“罄”,“箫”不要写成“行萧”,“喧”不要写成“暄”;题⑤要结合提示“《夜上受降城闻笛》寄托将士的思乡之情”即可想到句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⑥中要根据提示“《定风波》表现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句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体现了这一点。(2)本题解答时要先弄清题目要求,从备选诗句中找出作者相同的两句,其中,A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句子,B项,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C项,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D项,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E项,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招领启示 今有员工检到皮夹一只,内有现金若干,请失主到门卫处认领。 中的句子,F项,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故①作者相同的是A、D;C项,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两个典故,E项,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故运用典故的是C、E。 【答案】(2)①A D ②C E

[10分。(1)8分,每空1分,每空有一个错别字,扣0.5分;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错别字,该空不给分;漏字、加字,该空均不给分。(2)2分,①AD得1分,其他答案均不给分;②C和E各0.5分]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识记及诗句内容理解。解答时要先弄清题目要求,从备选诗句中找出作者相同的两句,其中,A项,是杜甫《春望》中的句子,B项,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C项,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D项,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E项,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句子,F项,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故①作者相同的是A、D;C项。C项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两个典故,E项,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故运用典故的是C、E。 3.拓展关联知文化。(6分)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1)作:_______ (2)善:_______ (3)过:_______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答案】【任务一】(1)兴起 (2)好 (3)错误,过失(“犯错误”亦可)(3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1)此为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注释,难度不大;(2)“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解释为“好”;(3)结合具体的语境“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可知,“过”与“功”是相对的,所以解释为“错误,过失”。 【答案】【任务二】(1)C (2)B (3)A(3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言语句。抓住分论点一中的“推己及人”,这与C则材料中的“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是一致的;分论点二中的“和睦孝顺”,与B“事父母……宜兄弟……”是一致的;分论点三中的“大同”“天下为公”显然与A则材料一致。由此,可选出正确答案。 三、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4.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4分)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检索目录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1)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送生辰纲的原因,应该选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择阅读哪几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关注情节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宫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十二回,第十三回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相关事迹及对应篇目识记。第十回、第十一回与林冲有关,第十三回与刘唐、晁盖有关,第十五回与吴用、公孙胜有关,由此排除剩下第十二、十三回。杨志原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因脸上有一大块青记,又有一身好武艺,江湖上人称“青面兽”。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留守司唤作梁中书,赏识杨志的才能,有心抬举他,命他到校场比武。得到梁中书的赏识后,他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奉命护送生辰纲。

5.小说中许多人物成了读者心中的英雄。请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说该人物的英雄表现。(4分) 备选人物:A.哈里·谢顿 B.塞佛·哈定 C.哈利·波特 D.纳威·隆巴顿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①孙侦探突然出现,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②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③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④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4分。(1)2分,每回1分,每多写一回扣1分,扣完为止。(2)(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情节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内容。题干要求列举两个情节,且符合“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要求,同时要避开助读资料中的情节。祥子命运的变化,可联系其“三起三落”的经历,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也可抓住小说中其他人物对祥子的影响,比如曹先生、老马等人物,扣住他们对祥子命运的影响,概括出事件即可。 【答案】【示例1】我选哈里·谢顿,他凭借过人的心理史学知识,预见了银河帝国覆灭的危机。在离世前,他能长远布局,安排团队到银河边缘的端点星建立基地,使基地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

【示例2】我选塞佛·哈定,他作为端点星,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科技力量,带领基地两次走出“谢顿危机”,使基地得以继续发展。 【示例3】我选哈利·波特,他面对险恶的形势,坚持战斗。他不断寻找并毁灭魂器,敢于只身前往禁林,直面死亡,最终消灭强大的伏地魔,拯救了世界。 【示例4】我选纳威·隆巴顿,他在伏地魔掌控霍格沃茨后,不惧自身受到的威胁和伤害,坚持斗争。伏地魔宣布杀死了哈利·波特后,他仍挺身反抗,并在最后的决斗中斩杀了魂器大蛇纳古尼。(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亦可)

第二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內涵,但不够深入;或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3—4分)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在父亲的陪伴和引领下克服了各种困难,交得勇敢、坚强,“我”获得了成长。(3分)

【示例2】看猫头鹰是“我”期盼已久的愿望,在猫头鹰这一希望的指引下,“我”学会了忍耐、

克制、坚强、勇敢和坦然,获得了成长。(4分)

第三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且形成关联。(5-6分)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5分)

【示例2】“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战胜了寒冷和恐惧。“我”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战胜了种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我”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从中学会了忍耐克制,无声的成长就是“我”内心不断丰富的历程。(6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课外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要牢记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然后从四个备选人物中选出一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最能说明挫折使人成长道理的人物,要简明扼要叙述他的故事,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语言的简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月下看猫头鹰 [美]珍·尤伦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中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林良 译)

【故事·概括】

6.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话,“我”克服了困难。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情节。(两个即可)(4分)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答案】【举例】①虽然猫头鹰一开始没有出现,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想起几个哥哥说的话: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②虽然“我”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因为出去看猎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③虽然“我”很担心有什么东西躲在大树背后,但是“我”问都没问,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题干明确了概括的格式,即“虽然……但是……因为……”。从选文第一段“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到第三段中的“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然后用题干明确的格式,即“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成类于: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的句子即可。 【故事·赏析】

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

(2)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答案】(1)【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捂嘴的动作之快,表现“我”紧张、急切的心情,充满了童真与可爱。

(2)【示例】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我”看猫头鹰时的投入专注,表现出“我”愿望实现时的惊喜和兴奋。

(4分。每小题2分,从用词、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答题首先要选准语句的赏析角度,如用词、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角度,然后揣摩由此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第一句中的“捂着……捂住……”很明显是动作描写,“赶紧”一词表明“我”捂嘴的动作之快,由此可见“我”紧张、急切的心情,整个动作充满了童真与可爱。第二句中“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我”看猫头鹰的专注的特点,从“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可以看出“我”实现愿望的惊喜和兴奋。 【故事·想象】

8.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文首和文末的哪幅图呢?

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4分)

【答案】【示例1】文首图。图中父亲让孩子跟着走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直接予以帮助,因为父亲信任孩子。他带孩子去看猫头鹰,让孩子看到希望,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让孩子学会勇敢、坚强、。

【示例2】文末图。图中父亲抱着孩子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去实现期盼已久的愿望,一路上他不停地呼唤着猫头鹰,还时刻关注着孩子。看完猫头鹰,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人物形象及对开头和结尾画面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从题目中的“该回家了”想象回家的画面与开头和结尾的两幅图相吻合即可。从选文的内容看,我和父亲一起看猫头鹰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安静、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看猫头鹰需要的一些品质,同时也是猫头鹰的品质,这是父亲教给孩子的。结尾处的“该回家了”,爸爸提醒。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实现了愿望,“呼,胡胡胡胡——呼!” 在路上不停地学大角猫头鹰的叫,还时刻关注孩子,看完猫头鹰以后,小女孩心愿满足了,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 【故事·感悟】

9.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6分) 【答案】本题6分,外层赋分。

第一层: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肤浅,思维结构单一。(1-2分)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1分)

【示例2】“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不抱怨,坚持前行,锻炼了毅力。(2分) 【示例3】“我”是在父亲无声的陪伴下成长的。(1分)

【示例4】“我”在父亲无声的陪伴下,一路保持着安静,克服各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2分)

第二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但不够深入;或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题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结合题干的提示语: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联系文本,从文本中的相关句子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从选文中的句子“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所以“我并不难过”,父亲和哥哥做好的预设,在女孩身上呈现出了不抱怨,坚强勇敢,去坦然面对各种磨练。说明了“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炼,不断用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坚定追寻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

小涛想了解薯片的营养,网络搜索关键词“薯片”后,意外得知薯片易致癌,接着搜索关键词“薯片致癌”,找到了与之相关的一个帖子。他对帖子中提及的“couch potatoes族”很感兴趣。在检索了解了“couch potatoes族”的相关信息后,他十分好奇:帖子中的哪个人最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呢?想到自已隔周吃一次薯片的情况,他有点担心,于是发帖求助。以下是小涛网络阅读的内容 材料一

薯片对健康的影响

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属高油高盐食物。与其他油炸食品一样,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同时,富含淀粉的食品经高温加工处理后可能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有人担心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认为:由于老人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幼儿的身体尚处于发育之中,解毒能力较差,这两种人长期吃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毒素不易排出,对健康危害最大。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必须拒绝炸薯片等香脆食品。

关于丙烯酰胺

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但其导致人体致癌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并没有发现任何一项研究可以证明:人在正常食用食物的情况下,摄入的丙烯酰胺能够造成癌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 材料二

薯片致癌,你们还会买来吃吗?

材料三

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咸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 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嚼着薯片。“沙发土豆(couch potato)”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流行于美国,后来又传遍世界各国,成为致胖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形象和健康。 材料四

10.材料二中那个人最有可能成为“couch potatoes族”?请结合材料帮小涛作出判断并解释。(3分)

【答案】心若止水。从发言内容来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向往“couch 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致癌而不吃喜片。(3分,判断1分,结合材料解释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结合“couch potatoes族”的特点“沙发土豆”,可知“心若止水”最有可能成为“couch potatoes族”,从发言内容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向往“couch 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致癌而不吃喜片。

11.阅读材料四,回答问题。(4分)

小涛看了王杰、胡伟、洪广平这三位医生的回复后,认为有一位医生的回复最有针对性,有一位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别有用意。

小涛为什么会这样认为?结合医生的回复作出推测。 【答案】因为一位医生(王杰)明确指出了薯片的致癌可能和不良影响,并建议要少吃薯片,隔一段时间吃一点是可以的,所以最有针对性;一位医生(胡伟)把话题从“致癌”转向“减肥瘦身”,还留了QQ群号,这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有做广告的嫌疑,所以小涛会这样认为。(4分,理由各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材料四,从中根据小涛的问题“我每隔一个星期吃一次薯片,会致癌吗?”,然后分析王杰、胡伟、洪广平这三位医生的回复结合医生的回复作出推测即可。(王杰)明确指出了薯片的致癌可能和不良影响,并建议要少吃薯片,隔一段时间吃一点是可以的,所以最有针对性;(胡伟)把话题从“致癌”转向“减肥瘦身”,还留了QQ群号,这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有做广告的嫌疑,所以小涛会这样认为。

12.综合材料信息,帮助小涛完成网络阅读收获卡。(3分)

【答案】①口感清脆 ②广受喜爱 ③高油高盐 ④易使人肥胖 ⑤含可能致癌成分(3分。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解答这道题,首先要从“网络阅读收获卡”入手,从中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的是知识收获一栏,需要填写的内容是薯片是马铃薯(土豆)制成的XXXX的零食,从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即:材料一中的“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属高油高盐食物”,“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材料三中的“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概括出三点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3.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答案】(1)D (2)B(2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词意。由“诫子书”中“诫”的“告诫、劝诫”之意,联系【乙】【丙】两则家书内容,【乙】文告诫儿子读书重在勤读多读,【丙】文告诫而儿子读书先应明白做人的道理,由此可得出“示”为“教导”之意,“谕”为“告诉”之意。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答案】(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6分。每小题3分,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语句翻译完整、通顺。此外,还要注意将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准确,如第(1)题中的“所为”翻译为“所做的事”,“效”翻译为“效法”;第(2)题中的“皆”应翻译为“都”,“掌”应翻译为“增长”。 【圈点·品味】

15.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

【答案】(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4分。每小题2分,语气、情感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主要从解释词意或分析其表示语气答起,然后揣摩出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1)“切莫”指务必不要的意思,句意指“在初读

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表达了坚决命令的语气,突出了“读书”与“惜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期望。(2)可联系“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指怎么得到,句意指“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表达了反问的语气,父亲希望儿子要努力克制自己,要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摘录·明理】

16.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____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______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_____________”。

【答案】(1)④ (2)⑦ (3)③ (4)②(4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境及语句意思的理解。首先从语段中找到关键词,然后据对所给语句的理解,进行正确选择。第(1)句应为强调务实的读书方法,第④句即有关读书的“圈点”方法;第(2)句应为面对困境自勉的内容,第⑦句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符合要求;第(3)句“放纵懈怠”“内心浮躁”,与第③句中的“淫慢……险躁……”内容一致;第(4)句针对“追名逐利”的节操,与第②句“不抛开功名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志向,不做到内心宁静就不能远瞩”一致。综上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乙】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束之高阁。要对书本加以圈点,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爱惜书本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家们的事情,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贫家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

【丙】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五)古诗阅读(5分)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 【答案】【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

向往。(5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明确牧童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人情感。比较分析时,先要理解两首诗的内容。这两首诗,都再现了牧童的生活。两首诗都写出牧童早出晚归的放牧生活,“芦管卧吹莎草绿”“牛得自由骑”“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都写出了牧童自由、悠闲的生活,从这一点看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而《牧童词》最后两句,牧童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勇士模样,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写出了牧童的顽皮活泼。 四、写作(68分)

1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8分)

《宁波晚报》“今日新闻”栏目需要新闻稿件,请以今天(6月14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消息中涉及的具体地名、人名、校名以xx代替,150字左右。 【答案】

宁波2019年中考即将拉开帷幕

今年我市共有5.6万余名考生参加中考,全大市共设116个考点。除去保送生和部分提前录取的学生,宁波中心城区有1、6万名学生将参加考试。为了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考试期间,部分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考点周边道路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同时请考点周边群众不要制造影响考试的噪音,路过考点周边道路的司机请不要鸣喇叭。

【解析】这是一道小作文,考查学生开发新闻素材、写作消息的能力。首先内容要充实。既不能为了凑字数而重复啰嗦,也不能为了彰显特别而编造一些虚假内容。要针对“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挖掘新闻点,应该在考试组织情况、考生进入考场和考场外的故事上多做文章。此外,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但又不能在记叙中加入大量的描写性语句,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除此,还要注意,新闻是客观呈现事实的一种文体,在写作中,不要夹杂太多个人情感。 19.按要求写作。(60分)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栏目 内容举例 家乡风味 宁波汤圆、红青咸蟹…… 家乡风光 四明山、东钱湖…… 家乡风俗 闹元宵、过端午…… 家乡风尚 全民健身、垃圾分类…… 要求:

(1)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

(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真题解析】

首先,审好题。这是一道颇具生活性的题目,要求给学校文学社投一篇稿子。题目给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写作方向。并且分别对其具体内容也有所指定,如家乡风味,可写宁波汤圆、红青咸蟹等。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只要熟悉家乡风味、风光、风俗、风尚即可完成写作。同时,我们要选择最能代表家乡特色的风物、风俗、风尚等来写,而且所写又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其次,重立意。本次作文就要求考生来介绍家乡,抒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行文时不只是简单介绍,还要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抒情,使“家乡”更具感染力。如写“家乡风光”也不要忽略“人文景观”,可以写古今建筑,来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写“家乡风俗”可交代习俗的渊源、蕴藏的文化内涵,写出习俗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

最后,巧构思。写作时,要抓住家乡风物的特点,写出其独特的风格。我们可以集中一条主线来介绍家乡宁波,也可以以点带面,写出它的与众不同。若是写景就要从不同角度来展现,比如平视、仰视、俯视,近看、远观等,这样才能尽显景物的特点。若是叙述,要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言要生动活泼,最好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写作思路】

思路一:搜索记忆中储存的与家乡美食有关的素材,介绍某种美味的外形和类型,美味的制作过程及吃法,让读者了解你家乡的美食,力求通过文字表述调动读者的味蕾,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思路二:以“城市写真”为例,可以写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情况、结构布局、发展前景等;以“人文景观”为例,可以写古今建筑,来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思路三:可运用间接性的材料来丰富文章内容。就是指与家乡风物相关的史料、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来达到运用之目的。 【范文】

家乡的春节

过年是一件让人非常期待而又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特别是小品、相声常常引得一家笑。爸爸还不时地穿插几句解说,他的幽默也常常让家人笑疼了肚子,此时此刻,幸福的滋味充溢在每个人心里。零点一过,春晚的节目也快结束了,在爸爸放过关门炮之后,我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上床睡觉。这时,妈妈会把新衣服放在床头,让我能在新一年里有新的“形象”。

天刚刚亮时,我听到“咚、咚、咚”三声炮响,便知道这是爸爸放的开门炮——该起床了。放过炮后,爸爸便忙着煮饺子。据我观察,这是这个“大男人”一年中最勤快的时候,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的服务。妈妈说,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过年时就得让当家的男人伺候一家人。

开始吃饺子了,妈妈会嘱咐我和妹妹先给爷爷奶奶分别端一碗,爷爷奶奶一边接过碗,一边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我们当然丝毫不会谦让,把崭新的票子往兜里一揣,感觉就像成了千万富翁。然后,我们各自端起饺子小心地吃起来,虽然已经知道会吃到妈妈提前放在我们碗里包有硬币的饺子,但吃到时,我和妹妹还是要炫耀一番各自的“幸运”。

饭后,爸爸妈妈会到村里的长辈家拜年,我家也少不了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的人,大家见面说的都是吉祥话,喜庆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我和妹妹则跑出门去,找小伙伴玩,用压岁钱买一些零食或小玩具什么的,这样的自由、快乐能一直持续好几天。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大人们“年又跑远了”的感叹声中,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名师点评】

小作者通过写自己家过年的经过,反映春节中的各种传统习俗。从除夕夜看春晚、放鞭炮等写起,交代了大年初一吃饺子、给老人拜年、老人给孩子压岁钱等习俗,有详有略,生动活泼,叙述之中表达了一个少年对春节的喜爱、期盼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