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父爱之舟教学设计1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1

来源:华佗小知识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节选自吴冠中的散文《水乡青草育童年》,作者以回忆的形式、简练的笔触,散淡从容地从自己幼年写起,记叙成长和学习的过程。点滴小事,娓娓道来,把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强烈情感积蓄起来,让饱满的感情在笔下清澈地缓慢流淌,平和溢出。

文中被反复提及的姑爹家的一艘小渔船,既是父亲送作者报考学校和上学的交通工具,又是承载着父爱与望子成龙美好愿望的希望之舟。以至于小小渔船永远地在作者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亲切的形象,也成为他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水乡小船形象和情感渊源。这也是本篇课文起名“父爱之舟”的缘由。

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谨严。全篇从梦境开始,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以时间为序,分别从父亲借用小渔船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以及将父亲的“节省到极点”,与肯为我加钱换房间、买豆腐脑、做万花筒、凑学杂费等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进行对比,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作为一名画家,船的形象当然容易画出,但无法画出的是小渔船上承载的父爱,“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设计理念:

1.抓住教材编排意图,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体悟语言中蕴含

1

的情感。

2.抓住学生年段特点,紧扣文脉,长文短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体会词语背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文字,从小事中感受父亲对“我”的爱。

2.通过品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或其他人物事例,感受父爱的伟大,尝试着用语言或者文字进行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从场景和细节刻画的小事中品读大爱。

2.初步感受场景描写的细腻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一、创景自学 引思入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读课题。带着对父爱一词的理解,再读。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梦境中很多难忘的画面和场景,还记得是哪些画面和场景吗?

指名说,重点板书:看庙会 送上学 凑学费

2

3.这些场景都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父亲,这位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

勤劳、节省、朴实、望子成龙……

4.过渡: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初步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些场景,板书场景,感受这深沉的爱。

二、互动交流 深思入情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4——6自然段,用笔圈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句,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悟。

★可以品关键词句写体会。

★可以在感动的地方加想象,或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写体会。

(每个自然段至少写一个感悟)

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教师预设交流内容:

1.看庙会

抓住孩子的“心思”来理解父爱:

3

(1)吃的——冷粽子——馋;读“我多馋啊!”这是一个孩子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啊。

庙会上吃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而父亲却什么都没有买,让我吃“冷粽子”,说明了家庭经济穷、父亲节省。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又给我买了碗热豆腐脑,他却不肯吃,爱儿子胜过爱自己。

(2)玩的——万花筒,这也是画家吴冠中对父亲给自己做万花筒的感激。

以一个孩子的心思,看到吃的,“我多馋啊!”,那看到玩的呢?我多想要啊!

父亲愿意花心思、花时间、花精力为孩子做。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场景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特别的父爱。(板书:场景、细节)

2.送上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学生谈感悟。

同学们大雨大雪,路滑难走,走路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谈,带着体会读。

4

父亲走的还是乡下泥泞的小路,孩子们,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父亲送我上学的场景。

夏日,大雨倾盆,父亲背着我走在泥泞湿滑的乡间小路上,父亲背着我,我伏在父亲的背上,我看到 ,我听到 ,我会想 。

冬日,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父亲背着我,我伏在父亲背上,我看到 ,我听到 ,我会想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带着你们的感受读。

父亲不是一个人走在路上,背上还有我,我背上的书包和我手里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你觉得父亲走的容易吗?把你的体会读出来。生读。

孩子们,这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亲啊,一起读。

小结:父亲就是这样无数次背着我上学,父爱就是一直以来的无怨无悔,就是一份默默的付出。(指板书:这就是场景和细节描写给我们的震撼)

3.凑学费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5

(1)感受凑学费之不易

体会“凑”:

什么叫“凑”?聚,积攒。

你有过“凑钱”的经历吗?说说你“凑钱”是干嘛的?

文中的父亲“凑钱”干嘛的?“凑”的是什么?从“凑”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感受学费之多!凑钱不易

把“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换成很多费用,比较句子。作者为什么把这些费用都列出来?(体会费用之多,凑钱艰难)

如何凑钱?父爱之重

父亲又是怎么“凑钱”的?理解“粜稻、卖猪”。想象父亲还能用什么办法去“凑钱”呢?如:卖、借、当、挣……品析词句,体会家庭贫困,凑钱不易。齐读,读出凑钱的不易,家庭生活的艰辛。

过渡: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亲的艰难,那身处其中的吴冠中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2)理解父爱之重

作者为什么会十分心酸?还有了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可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6

预设:为父亲辛苦给我凑学费而心酸,为自己帮不上任何忙的无奈而心酸,从而体会父亲为了我读好书的付出……

带着感受读。

小结:这就是父亲的爱,无论家境多么贫寒,父亲始终对吴冠中寄托最美好的期望——“念好书”,为了他未来更有出息,父亲无怨无悔地付出。这就是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的父爱。

4.回归梦境,感受父爱

住旅店: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疼爱

缝棉被:正因为对儿子的爱,父亲做着针线活,为儿子缝补棉被。父亲的背影,永远烙在“我”的心里。

这些场景还有很多很多,刻在心中,印在脑海,时时出现在作者睡梦中。

出示:课文开头与结尾(学生读)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醒来,枕边一片湿。

思考: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其他梦境)

7

三、拓展测评 融思表情

1.作者在他的文章中还写道:(出示吴冠中《父亲与婚礼》节选)

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兼种田,因子女众多,家庭生计艰难,考虑到田地少,子女长大分家后更无立锥之地,因此竭力设法让子女读书,将来出外谋生,免得留在家里没有活路。为了子女上学,他一生勤俭、节省到了极点……我是长子,最先实现他的意愿,努力读书,考进不要钱的师范学校,年年争得奖学金,靠考,一直到考取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的公费留学生。

教师板画渔舟,从我上学起,父亲就用这条小船,把我从家乡初小送到鹅山高小,送到无锡师范,送到全国公费留学生,都是父爱这只小舟载着我前行。

2.儿时的这些点点滴滴,深深烙印在作者的心中,呈现在作品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的作品,(课件出示吴冠中画的渔舟的作品)

3、款款深情写“舟”---运用。

画家用手中的笔表达了对父亲的爱,你对“父爱”有什么感受?请你以“父爱之歌”为题目,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中心回想生活中体现父爱的场景和细节。如:那藏在放学路上的等待里。藏在深夜回家悄悄地探视里……将下面散文诗补充完整,表达你对父爱的理解。

父爱之歌

8

作者:

父亲,我想对你

我知道你很爱我

你的爱

父亲,我想对你说

我知道你很爱我

你的爱

这样的点点滴滴,这样的父爱,我怎能忘记呢。同学们,父爱是需要用一生体味的感情。(播放音乐崔京浩的《父亲》)

总结:同学们,这就是父亲,这就是父爱。为了儿子的未来,一个如此节省到极点的

9

人,一次次大方,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次次将儿子托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了今天的画家、文学家。父爱是一个深刻的话题,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感悟。父爱之舟,父爱如舟啊!

4、课后延伸

用抓细节的方法描写一位亲人关心你的场景。

阅读吴冠中的散文《水乡青草育童心》,并欣赏他的画作。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