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点2,y1,1,y2,1,y3都在直线y3xb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 )
A.y1y2y3
B.y1y2y3
C.y3y1y2
D.y3y1y2
2.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我们规定符号Min{a,b}表示a、b中的较小的值,如Min{2,4}=2,按照这个规定,方程Min{A.1
B.2
123,}=-1的解为( ) xxxD.1或-2
C.1或2
3.下列交通标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 A.22 7B.0.1010010001....(两个1之间的0依
次多1个) C.4
D.3.14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它的底角的大小为( ) A.80
B.50
C.80或20
D.80或50
6.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2°,则∠P的度数为( )
A.44° B.66° C.96° D.92°
7.给出下列命题:
(1)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有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a,b,c,若a//c,b//c,那么a//b; (4)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和4,则它的周长为8或10.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8.关于一次函数y1x1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与y轴交于(0,-1)
A.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C.与x轴交于(-2,0)
9.下列各式中,不论字母取何值时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1 2x1B.
1 2x1C.
13x x2D.
5x3
2x2110.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a+1)的是( ) A.a2-1 B.a2+a C.a2+a-2 D.(a+2)2-2(a+2)+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在某公益活动中,小明对本年级同学的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捐10元的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25%,则本次捐款20元的人数为______ 人.
212.化简:的结果是______.
3113.在Rt△ABC中,∠C是直角,∠A=70°,则∠B=__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A(a,m),B(a+1,n)两点,则m_____n.(填“>”或“<”)
15.成人每天的维生素D的摄入量约为0.0000046克,数据0.0000046用科学记数法可
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AD平分BAC,其中B35,ADC82,则C______度.
17.如图,在△ABC中,∠C=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恰好平分∠BAC,若DE=1,则BC的长是_____.
18.如图,点M是直线y2x5上的动点,过点M作MN垂直x轴于点N,设点N的坐标为a,0,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如图,在△ABC中,AB=50cm,BC=30cm,AC=40cm.
(1)求证:∠ACB=90°(2)求AB边上的高.
(3)点D从点B出发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设点D的运动时间为t(s).
①BD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为 .
②当△BCD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20.(6分)(1)解分式方程:
11x2. x22x(2)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求证:EBCECB.
21.(6分)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感受粤东古城潮州的悠久历史,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师生共420人前往潮州开展研学活动.学校向租车公司租赁A、B两种车型接送师生往返,若租用A型车3辆,B型车5辆,则空余15个座位;若租用A型车5辆,B型车3辆,则15人没座位. (1)求A、B两种车型各有多少个座位?
(2)租车公司目前B型车只有6辆,若A型车租金为1800元/辆,B型车租金为2100元/辆,请你为学校设计使座位恰好坐满师生且租金最少的租车方案.
22.(8分)甲、乙两名学生参加数学素质测试(有四项),每项测试成绩采用百分制,成绩如表: 学生 甲 乙 数与代数 87 空间与图形 93 96 统计与概率 85 80 综合与实践 91 91 平均成绩 方差 33.5 (1)请计算甲的四项成绩的方差和乙的平均成绩;
(2)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成绩按4:3:2:1计算,哪个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更好?请说明理由.
23.(8分)某广告公司为了招聘一名创意策划,准备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成绩高者录取.
甲、乙、丙三名应聘者的考核成绩以百分制统计如下表. 百分制 专业技能考核成绩 候选人 甲 乙 90 80 88 95 创新能力考核成绩 丙 85 90 (1)如果公司认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等重要,则应聘人______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职员的创新能力比专业技能重要,因此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他们赋 权后各自的平均成绩,并说明谁将被录取.
24.(8分)已知A,B两地相距60km,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一条笔直的公路由A地匀速行驶到B地.设行驶时间为x(h),甲、乙离开A地的路程分别记为y1(km),
y2(km),它们与x(h)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分别求出线段OD,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试求点F的坐标,并说明其实际意义.
(3)乙在行驶过程中,求两人距离超过6km时x的取值范围. 25.(10分)计算 (1)解方程:
2x921 x3x39(2)182320122
26.(10分)节约用水是我们的美德,水龙头关闭不严会造成滴水,容器内盛水w(L)与滴水时间t(h)的关系用可以显示水量的容器做如图1的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的函数图象,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容器内原有水多少升.
(2)求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在这种滴水状态下一天的滴水量是多少升.
参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分析】先根据直线y=−1x+b判断出函数图象的增减性,再根据各点横坐标的大小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直线y=−1x+b,k=−1<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又∵−2<−1<1, ∴y1>y2>y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B
12与的大小,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 xx2312【详解】解:当时,x<0,方程变形为1,
xxxx【分析】分类讨论去分母得:2=3-x,
解得:x=1(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
1312,,x>0,方程变形得:1,
xxxx去分母得:1=3-x,
解得:x=2,
经检验x=2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分类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 3、C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判断即可.
【详解】解:A、B、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4、B
【分析】根据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A.22是分数,是有理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7B.0.1010010001....(两个1之间的0依次多1个)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4=2,是整数,是有理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3.14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5、D
【分析】由于不明确8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故应分80°的角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8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 -80°2=50°底角=(180°)÷;
②当8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80°. 故它的底角是50°或8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时要注意80°的角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不要漏解,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证明△AMK≌△BKN,得到∠AMK=∠BKN,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MKN=4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解:∵PA=PB, ∴∠A=∠B,
在△AMK和△BKN中,
AMBKAB, AKBN∴△AMK≌△BKN, ∴∠AMK=∠BKN,
∵∠MKB=∠MKN+∠NKB=∠A+∠AMK, ∴∠A=∠MKN=42°,
∴∠P=180°﹣∠A﹣∠B=96°,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三角形的外教性质和内角和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7、B
【分析】分别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公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一判定即可
【详解】解:(1)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
(2)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的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是直角三角形;正确;
(3)有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a,b,c,若a//c,b//c,那么a//b;正确;
(4)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和4,则它的三边长可能是2、2、4或2、4、4,其中2+2故选:B
4,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0;错误.
【点睛】
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的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判断. 【详解】解:A、一次函数y确.
1x1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本选项不正211x1中的k<0,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正确. 221C、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于(-2,0),故本选项正确.
21D、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y轴交于(0,-1),故本选项正确.
2B、一次函数y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9、D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列出不等式,可得答案. 【详解】解:选项A:x; 选项B:x1; 212选项C:x0;
选项D:∵2x2+1>1,∴不论字母取何值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通过举反例也可排除不正确的选项. 10、C
【解析】试题分析:先把四个选项中的各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即a2﹣1=(a+1)(a﹣1),a2+a=a(a+1),a2+a﹣2=(a+2)(a﹣1),(a+2)2﹣2(a+2)+1=(a+2﹣1)2=(a+1)
2
5x3都有意义. 22x1,观察结果可得四个选项中不含有因式a+1的是选项C;故答案选C.
考点:因式分解.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5
【解析】分析:根据捐款1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25%可得捐款总人数,将总人数减去其余各组人数可得答案.
25%=80(人),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本年级捐款捐款的同学一共有20÷则本次捐款20元的有:80−(20+10+15)=35(人), 故答案为35.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计算出捐款总人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31
【解析】原式= 13、20°
2(31)31 .
(31)(31)【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在Rt△ABC中,∠C是直角,∠A=70°, =20°∴∠B=90°-∠A=90°-70°, 故答案是:20°【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是解题的关键. 14、>
【解析】将点A,点B坐标代入可求m,n的值,即可比较m,n的大小. 【详解】解:∵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A(a,m),B(a+1,n)两点, ∴m=﹣2a+1,n=﹣2a﹣1 ∴m>n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 15、4.6×106
10n,与较【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06 【详解】数据0.000004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6×106 故答案为4.6×【点睛】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解题关键在于使用负指数幂进行表达 16、51°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BAD,再根据角平分线求得∠BAC,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 【详解】解:∵∠ADC=82°,∠B=35°, ∴∠BAD=∠ADB -∠B=47°, ∵AD平分∠BAC,
46°=94°∴∠BAC=2∠BAD=2×, -35°-94°=51°∴∠C=180°. 故答案为:5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正确识图完成角度之间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17、1
【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出∠DAB=∠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1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1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D,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解:∵AD平分∠BAC,且DE⊥AB,∠C=90°, ∴CD=DE=1,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B=∠DAB, ∵∠DAB=∠CAD, ∴∠CAD=∠DAB=∠B, ∵∠C=90°,
∴∠CAD+∠DAB+∠B=90°, ∴∠B=10°, ∴BD=2DE=2, ∴BC=BD+CD=1+2=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1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a,2a5 0,,0,0,0,或0,5
【分析】由点N的坐标为a,0,把x=a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y2x5即可得点M的坐标,再由使△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坐标可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点M在y轴的右侧,即∠PMN=90°、∠MPN=90°或∠MNP=90°,②当点M在y轴的左侧,即当∠PMN=90°、∠MPN=90°或∠MNP=90°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点M是直线y2x5上的动点,过点M作MN垂直x轴于点N,设点N的坐标为a,0,
5453点M的坐标为a,2a5,
△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
①当点M在y轴的右侧,即∠PMN=90°,如图所示:
MP=MN,即2a5a,解得a5(不符合题意,舍去),
同理当∠MNP=90°时,NP=MN,即2a5a,不符合题意, 当∠MPN=90°时,则有2a52a,无解;
②当点M在y轴的左侧,即当∠PMN=90°,如图所示:
四边形MNOP是正方形,
MN=ON=OP=MP, 2a5a,
解得a5或a5, 35点P坐标为0,或0,5;
3当∠MNP=90°时,则有:
MN=PN,即点P与原点重合, 点P坐标为0,0,
当∠MPN=90°时,如图所示:
过点P作PA⊥MN交于点A,
MN2PA,PA=ON, 2a52a,
解得a5, 45点P坐标为0,;
4综上所述:在y轴上存在点P,使△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坐标为0,,
5450,0,0,3或0,5.
故答案为a,2a5;0,,0,0,0,或0,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见解析;(2)AB边上的高为1cm;(3)①2t;②当t=15s或18s或△BCD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得∠ACB=90°; (2)运用等面积法列式求解即可;
(3)①由路程=速度x时间,可得BD=2t;②分三种情况进行求解,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证明:(1)∵BC2+AC2=900+1600=2500cm2,AB2=2500cm2, ∴BC2+AC2=AB2, ∴∠AC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2)设AB边上的高为hcm, 由题意得S△ABC=解得h=1.
∴AB边上的高为1cm;
(3)①∵点D从点B出发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 ∴BD=2t; 故答案为:2t;
②如图1,若BC=BD=30cm,则t=
545325s时,250h3040 , 2230=15s, 2
如图2,若CD=BC,过点C作CE⊥AB,
由(2)可知:CE=1cm,
∴BEBC2CE2900576=18cm, ∵CD=BC,且CE⊥BA, ∴DE=BE=18cm, ∴BD=36cm, ∴t=
36=18s, 2若CD=DB,如图2, ∵CD2=CE2+DE2, ∴CD2=(CD﹣18)2+576, ∴CD=25, ∴t=
25s, 225s时,△BCD为等腰三角形. 2综上所述:当t=15s或18s或【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面积法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x2;(2)见解析 3【分析】(1)根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解方程即可;
(2)利用AAS证出△ABE≌△DCE,从而得出EB=EC,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
11x2 x22x12x21x
12x41x
解得x2 32是原方程的解; 3经检验:x(2)在△ABE和△DCE中
ADAEBDEC ABDC∴△ABE≌△DCE ∴EB=EC
∴EBCEC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解分式方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等边对等角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1)每辆A型车有45个座位,每辆B型车有60个座位;(2)租4辆A型车、4辆B型车所需租金最少
【分析】(1)设每辆A型车有x个座位,每辆B型车有y个座位,根据“若租用A型车3辆,B型车5辆,则空余15个座位;若租用A型车5辆,B型车3辆,则15人没座位”,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设租m辆A型车,n辆B型车,根据所租车辆的座位恰好坐满,即可得出关于m,n的二元一次方程,结合m,n为非负整数且n≤6,即可得出各租车方案,再求出各租车方案所需费用,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设每辆A型车有x个座位,每辆B型车有y个座位, 3x5y42015依题意,得:,
5x3y42015x45解得:.
y60答:每辆A型车有45个座位,每辆B型车有60个座位. (2)设租m辆A型车,n辆B型车, 依题意,得:45m60n420, 3n7m.
4m,n均为非负整数,
当m0时,n7,76,不合题意,舍去;当m4时,n4;当m8时,
n1,
共有两种租车方案,方案1:租4辆A型车,4辆B型车;方案2:租8辆A型车,1
辆B型车.
方案1所需费用为180042100415600(元); 方案2所需费用为180082100116500(元). 1560016500,
组4辆A型车、4辆B型车所需租金最少.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2、(1)10,;(2)乙,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和方差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 【详解】解:(1)S12222(87)(93)(85)(91)10 4乙平均数=(968091)4
43118793859188.8 10105104311乙的分数=968091.5
1010510(2)甲的分数=故乙的成绩更好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用到的知识点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
23、 (1)甲;(2)乙将被录取,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丙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题意先算出按6和4的甲、乙、丙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2=(分), 【详解】(1)甲的平均数是:(90+88)÷2=87.5(分), 乙的平均数是:(80+95)÷
2=87.5(分), 丙的平均数是:(85+90)÷∵甲的平均成绩最高, ∴候选人甲将被录取. 故答案为:甲. (2)根据题意得:
6+90×4)÷10=88.8(分), 甲的平均成绩为:(88×
6+80×4)÷10=(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95×
6+85×4)÷10=88(分), 丙的平均成绩为:(90×因为乙的平均分数最高, 所以乙将被录取. 【点睛】
此题考查平均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24、(1)O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y110x,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y240x120;(2)F 的坐标为(1.5,60),甲出发1.5小时后,乙骑摩托车到达乙
地;(3)3x1921x4.5 或
55【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段OD的函数表达式,进而求出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根据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求出F的坐标,即可说明其实际意义; (3)根据两条线段的函数表达式列不等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1)设线段O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ykx, 将x6,y60代入ykx,得k10, ∴线段O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y110x,
把x4代入y10x,得y40, ∴点C的坐标为(4,40),
设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ymxn, 将E(3,0),C(4,40)代入ymxn,
得3mn0,
4mn40m40解得:,
n120∴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y240x120; (2)把y60代入y40x120,得x4.5, ∴F的坐标为(4.5,60),
实际意义:甲出发1.5小时后,乙骑摩托车到达乙地; (3)由题意可得,y1y26或者y2y16, 当y1y26时,10x(40x120)6, 解得x19, 5又∵是在乙在行驶过程中,
∴当x3时,y1y210x(40x120)306, ∴x3, ∴3x19, 5当y2y16时,(40x120)10x6, 解得x21, 5又∵是在乙在行驶过程中,
∴当x4.5时,(40x120)10x156, ∴x4.5, ∴
21x4.5, 519或5综上所述,乙在行驶过程中,两人距离超过6km时x的取值范围是:3x21x4.5. 5【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运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25、(1)x4;(2)
2+2. 2【分析】(1)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可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来解答; (2)利用零指数幂、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化简,再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解:(1)
2x921 x3x3去分母,得2x9x32. 去括号,得2x9x32 解得x4,
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 (2)1892320122
32321221
2+2 2【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熟悉相关性质,并对分式方程进行检验是解题的关键,.
26、(1)容器的原有水0.31;(2)一天滴水量为
48L. 5【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t=0时,w=0.3,即容器内原有水0.3升; (2)设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kt+b,将(0,0.3),(1.5,0.9)代入,即可求出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由解析式可知,每小时滴水量为0.4L,一天的滴水量为:0.4×24=9.6L.
试题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t=0时,w=0.3,即容器内原有水0.3升;
(2)设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kt+b,将(0,0.3),(1.5,0.9)代入,得:
1.5kb0.9k0.4{,解得:{,故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0.4t+0.3;由解析b0.3b0.324=9.6L,即在这种滴水状态下式可知,每小时滴水量为0.4L,一天的滴水量为:0.4×一天的滴水量是9.6升.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