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
已知5𝑎=4𝑏(𝑏≠0),则
𝑎−𝑏𝑏1
的值为( )
A. 4
2.
1
B. −4 C. 5
1
D. −5
1
正三角形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的角度可能是( )
A. 30°
3.
B. 60° C. 90° D. 120°
下列成语描述的事件为随机事件的是( )
A. 缘木求鱼
4.
B. 水落石出 C. 瓮中捉鳖 D. 守株待兔
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7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9
5.
B. 10
3
C. 6 D. 5
如图,已知直线𝑦=4𝑥−6与𝑥轴、𝑦轴分别交于𝐴、𝐵两点,𝑃是𝑃𝐵.则△𝑃𝐴𝐵以𝐶(0,1)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的一动点,连结𝑃𝐴、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21 B. 33 C. 2 D. 42
6.
如图,𝐴(12,0),𝐵(0,9)分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𝑥𝑂𝑦坐标轴上的点,经过点𝑂且与𝐴𝐵相切的动圆与𝑥轴、𝑦轴分别相交与点𝑃、𝑄,则线段𝑃𝑄长度的最小值是( )
21
A. 6√2
7.
B. 10 C. 7.2 D. 6√3
抛物线𝑦=𝑥2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
A. 𝑦=(𝑥−5)2+3 C. 𝑦=(𝑥−5)2−3
8.
B. 𝑦=(𝑥+5)2−3 D. 𝑦=(𝑥+5)2+3
如图,点𝐴、𝐵、𝐶在⊙𝑂上,∠𝐴𝑂𝐵=30°,则∠𝐴𝐶𝐵的度数是( )
A. 10° B. 15° C. 40° D. 70°
9.
𝑏、𝑐为常数)上部分点的横坐标𝑥,抛物线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𝑎≠0,𝑎、纵坐标𝑦的对应值如下表:
𝑥 𝑦 …… …… −3 5 2−2 4 −1 9 20 4 1 𝑚 5
2 0 …… …… 则下列结论中:①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𝑥=−1;②𝑚=2;③当−4<𝑥<2时,𝑦<0;④方程𝑎𝑥2+𝑏𝑥+𝑐−4=0的两根分别是𝑥1=−2,𝑥2=0,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 已知点𝐴(−1,1)及点𝐵(2,3),𝑃是𝑥轴上一动点,连接𝑃𝐴,𝑃𝐵,则𝑃𝐴+𝑃𝐵的最小值是( )
A. √13
B. 3√2 C. 5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 △𝐴𝐵𝐶中,∠𝐶是直角,𝐴𝐵=12𝑐𝑚,∠𝐴𝐵𝐶=11. 如图,
60°,将△𝐴𝐵𝐶以点𝐵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使点𝐶旋转到𝐴𝐵的延长线上的点𝐷处,则𝐴𝐶边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𝐷𝐴𝐵=130°,𝑃是半径𝑂𝐶12. 如图,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内接于⊙𝑂,连接𝑂𝐶,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𝑃𝐷、𝑃𝐵,则∠𝐷𝑃𝐵可能为______ 度.(写出一个值即可)
13. 如图是根据某校学生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学生数为1000人,由
图可知该校学生共捐款______ 元.
𝐴𝐸与𝐵𝐶相交于点𝐷,∠𝐵=∠𝐶=90°,𝐷𝐶=60𝑚,14. 如图是测量河宽的示意图,测得𝐵𝐷=120𝑚,
𝐸𝐶=50𝑚,求得河宽𝐴𝐵=______𝑚.
𝐴𝐵=8,𝐵𝐶=6,𝐵𝐷是斜边𝐴𝐶上的中线,𝐶𝐸⊥𝐷𝐵,15. 如图,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
则𝐶𝐸= ______ .
16. 如图,以平行四边形一边𝐵𝐶为直径的圆恰好与对边𝐴𝐷相切于点𝐴,则∠𝐴𝐵𝐶= ______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如图,小红想测量离𝐴处30𝑚的大树的高度,她站在𝐴处仰望树顶𝐵,仰角为30°(即∠𝐵𝐷𝐸=30°),
已知小红身高1.52𝑚.求大树的高度.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
18. 如图,一转盘被等分成三个扇形,上面分别标有−1,1,2中的一个数,指针位置固定,转动转
盘后任其自由停止,这时,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并相应得到这个扇形上的数(若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当做指向右边的扇形).(1)若小静转动转盘一次,求得到负数的概率; (2)小宇和小静分别转动转盘一次,若两人得到的数相同,则称两人“不谋而合”.用列表法(或画树
状图),求两人“不谋而合”的概率.
19. 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𝐴(0,−1)、𝐵(−2,0)、𝐶(4,0) (1)求△𝐴𝐵𝐶的面积;
(2)在𝑦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𝐷,使得△𝐴𝐵𝐷是以𝐴𝐵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𝐷坐标;若不
存,说明理由.
(3)有一个𝑃(−4,𝑎),使得𝑆△𝑃𝐴𝐵=𝑆△𝐴𝐵𝐶,请你求出𝑎的值.
20.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5),(0,3),(2,3)三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列表描点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𝑥 𝑦 … …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
21. 如图,𝑀为线段𝐴𝐵的中点,𝐴𝐸与𝐵𝐷交于点𝐶,∠𝐷𝑀𝐸=∠𝐴=∠𝐵=𝛼,且𝐷𝑀交𝐴𝐶于𝐹,𝑀𝐸交
𝐵𝐶于𝐺.(1)写出图中三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其中的一对; (2)连结𝐹𝐺,如果𝛼=45°,
,𝐴𝐹=3,求𝐹𝐺的长.
22. 在机器调试过程中,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的效率分别为𝑦1、𝑦2(单位:件/时),𝑦1、𝑦2与工作时
𝑦1的图象为折线𝑂𝐴𝐵𝐶,𝑦2的图象是过𝑂、𝐵、𝐶三间𝑥(小时)之间大致满足如图所示的函数关系,
点的抛物线一部分.
(1)根据图象回答:试过程中,生产乙的效率高于甲的效率的时间𝑥(小时)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调说
明线段𝐴𝐵的实际意义是______.
(2)求出调试过程中,当6≤𝑥≤8(3)时,生产甲种产品的效率𝑦1(件/时)与工作时间𝑥(小时)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
(3)调试结束后,一台机器先以图中甲的最大效率生产甲产品𝑚小时,再以图中乙的最大效率生产乙
产品,两种产品共生产6小时,求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总量𝑍(件)与生产甲所用时间𝑚(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3. 如图,𝐶𝐷是⊙𝑂的直径,点𝐴是⊙𝑂外一点,𝐴𝐷与⊙𝑂相切于点𝐷,
点𝐵是⊙𝑂上一点(点𝐵不与点𝐶,𝐷重合),连接𝐴𝑂,𝐴𝐵,𝐵𝐶. (1)当𝐵𝐶与𝐴𝑂满足什么位置关系时,𝐴𝐵是⊙𝑂的切线?请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当∠𝐷𝐴𝑂=______度时,四边形𝐴𝑂𝐶𝐵是平行四边形.
24. 如图,𝐴、𝐵是⊙𝑂上的两个定点,𝑃是⊙𝑂上的动点(𝑃不与𝐴、𝐵重合)、我们称∠𝐴𝑃𝐵是⊙𝑂上
关于点𝐴、𝐵的滑动角.
(1)已知∠𝐴𝑃𝐵是⊙𝑂上关于点𝐴、𝐵的滑动角, ①若𝐴𝐵是⊙𝑂的直径,则∠𝐴𝑃𝐵=______°;
②若⊙𝑂的半径是1,𝐴𝐵=√2,求∠𝐴𝑃𝐵的度数;
(2)已知𝑂2是⊙𝑂1外一点,𝐵两点,∠𝐴𝑃𝐵是⊙𝑂1上关于点𝐴、以𝑂2为圆心作一个圆与⊙𝑂1相交于𝐴、
𝐵的滑动角,直线𝑃𝐴、𝑃𝐵分别交⊙𝑂2于𝑀、𝑁(点𝑀与点𝐴、点𝑁与点𝐵均不重合),连接𝐴𝑁,试探索∠𝐴𝑃𝐵与∠𝑀𝐴𝑁、∠𝐴𝑁𝐵之间的数量关系.
参及解析
1.答案:𝐷
解析:解:∵5𝑎=4𝑏,
∴等式两边都除以5𝑏,得5𝑏=5𝑏, 即𝑏=5, ∴
𝑎−𝑏𝑏𝑎𝑎
4
5𝑎
4𝑏
𝑏
=𝑏−𝑏 =−1
𝑏𝑎
=5−1 =−5, 故选:𝐷.
根据比例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求出𝑏=5,再求出答案即可.
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如果𝑏=𝑑,那么𝑎𝑑=𝑏𝑐.
𝑎
𝑐
𝑎
4
1
4
2.答案:𝐷
解析:解:∵360°÷3=120°,
∴该图形绕中心至少旋转120°后能和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 故选:𝐷.
根据旋转角及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特点作答.
本题考查了旋转角的定义及求法.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叫做旋转角.
3.答案:𝐷
解析:解:𝐴、缘木求鱼,是不可能事件; B、水落石出,是必然事件; C、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 D、守株待兔,是随机事件; 故选:𝐷.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4.答案:𝐷
解析:
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和中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外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72°=5. 故选D.
5.答案:𝐵
解析:解:∵直线𝑦=4𝑥−6与𝑥轴、𝑦轴分别交于𝐴、𝐵两点, ∴𝐴点的坐标为(8,0),𝐵点的坐标为(0,−6),
即𝑂𝐴=8,𝑂𝐵=6,由勾股定理得:𝐴𝐵=√62+82=10, 过𝐶作𝐶𝑀⊥𝐴𝐵于𝑀,连接𝐴𝐶,
×𝐴𝐵×𝐶𝑀=2×𝑂𝐴×𝑂𝐶+2×𝑂𝐴×𝑂𝐵,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2∴10×𝐶𝑀=8×1+6×8, ∴𝐶𝑀=
285
1
1
1
3
,
3
285
∴圆𝐶上点到直线𝑦=4𝑥−6的最大距离是1+∴△𝑃𝐴𝐵面积的最大值是2×10×故选:𝐵.
1
335
=
335
,
=33,
𝐵的坐标,求出𝐴、根据勾股定理求出𝐴𝐵,求出点𝐶到𝐴𝐵的距离,即可求出圆𝐶上点到𝐴𝐵的最大距离,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圆上的点到直线𝐴𝐵的最大距离,属于中档题目.
6.答案:𝐶
解析:解:如图,设𝑄𝑃的中点为𝐹,圆𝐹与𝐴𝐵的切点为𝐷,连接𝐹𝐷、𝑂𝐹、𝑂𝐷,则𝐹𝐷⊥𝐴𝐵.
∵𝐴(12,0)、𝐵(0,9), ∴𝐴𝑂=12,𝐵𝑂=9, ∴𝐴𝐵=15,
∴∠𝐴𝑂𝐵=90°,𝐹𝑂+𝐹𝐷=𝑃𝑄, ∴𝐹𝑂+𝐹𝐷≥𝑂𝐷,
当点𝐹、𝑂、𝐷共线时,𝑃𝑄有最小值,此时𝑃𝑄=𝑂𝐷, ∴𝑂𝐷=
𝑂𝐴⋅𝑂𝐵𝐴𝐵
=
12×915
=7.2.
故选:𝐶.
设𝑄𝑃的中点为𝐹,圆𝐹与𝐴𝐵的切点为𝐷,连接𝐹𝐷,连接𝑂𝐹,𝑂𝐷,则有𝐹𝐷⊥𝐴𝐵;由勾股定理的逆定△𝐴𝐵𝑂是直角三角形,𝐹𝑂+𝐹𝐷=𝑃𝑄,𝐹𝑂+𝐹𝐷≥𝑂𝐷;理知,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只有当点𝐹、𝑂、𝐷共线时,𝐹𝑂+𝐹𝐷=𝑃𝑄有最小值,最小值为𝑂𝐷的长,即当点𝐹在直角三角形𝐴𝐵𝑂的斜边𝐴𝐵的高𝑂𝐷上时,𝑃𝑄=𝑂𝐷有最小值,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此时𝑂𝐷=
𝑂𝐴⋅𝑂𝐵𝐴𝐵
=7.2.
本题利用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7.答案:𝐴
解析:
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平移,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并用规律求函数解析式.直接根据平移规律作答即可.
解:将抛物线𝑦=𝑥2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抛物线解析式为𝑦=(𝑥−5)2+3. 故选:𝐴.
8.答案:𝐵
解析:解:由圆周角定理得,∠𝐴𝐶𝐵=2∠𝐴𝑂𝐵=15°, 故选:𝐵.
根据圆周角定理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
9.答案:𝐶
解析:解:①函数的对称轴为:𝑥=−1,此时𝑦=2,故①符合题意;
9
②函数的对称轴为:𝑥=−1,则𝑚和2对应,故②符合题意;
③𝑥=2,𝑦=0,根据函数的对称性,𝑥=−4,𝑦=0,而当−4<𝑥<2时,𝑦>0,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方程𝑎𝑥2+𝑏𝑥+𝑐−4=0的两根,相等于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和𝑦=𝑥的加点,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𝐶.
①函数的对称轴为:𝑥=−1,此时𝑦=2,即可求解; ②函数的对称轴为:𝑥=−1,则𝑚和2对应,即可求解;
③𝑥=2,𝑦=0,根据函数的对称性,𝑥=−4,𝑦=0,而当−4<𝑥<2时,𝑦>0,即可求解; ④方程𝑎𝑥2+𝑏𝑥+𝑐−4=0的两根,相等于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和𝑦=𝑥的加点,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的是抛物线与𝑥轴的交点,主要考查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求学生非常熟悉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顶点等点坐标的求法,及这些点代表的意义及函数特征.
59
5
10.答案:𝐶
解析:
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轴对称正确找到点𝑃的位置.作点𝐴关于𝑦轴的对称点𝐴′,连接𝐴′𝐵与𝑦轴的交点为𝑃,此时𝑃𝐴+𝑃𝐵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出𝐴′𝐵的长即可.
解:作的𝐴关于𝑥轴的对称点𝐴′,连接𝐴′𝐵与𝑥轴的交点为𝑃, 此时𝑃𝐴+𝑃𝐵最小,𝑃𝐴+𝑃𝐵最小值=𝑃𝐴′+𝑃𝐵=𝐴′𝐵,
∵点𝐴(−1,1), ∴𝐴′(−1,−1),
分别过𝐴′、𝐵两点作𝑦轴和𝑥轴的垂线,交于点𝐶,则∠𝐴′𝐶𝐵=90°, ∵𝐵(2,3),
∴𝐴′𝐶=2−(−1)=3,𝐵𝐶=3−(−1)=4,
∴𝐴′𝐵=√32+4
2
=5,
∴𝑃𝐴+𝑃𝐵的最小值是5. 故选C.
11.答案:36𝜋𝑐𝑚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𝐵𝐴𝐶=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𝐵𝐶=𝐴𝐵,然后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𝑆扇形𝐴𝐵𝐸−𝑆扇形𝐵𝐶𝐷,列计算即可得解.
∵∠𝐶是直角,∠𝐴𝐵𝐶=60°, ∴∠𝐵𝐴𝐶=90°−60°=30°, ∴𝐵𝐶=𝐴𝐵=×12=6𝑐𝑚,
∵△𝐴𝐵𝐶以点𝐵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得到△𝐵𝐷𝐸,
∴𝑆△𝐵𝐷𝐸=𝑆△𝐴𝐵𝐶,∠𝐴𝐵𝐸=∠𝐶𝐵𝐷=180°−60°=120°, ∴阴影部分的面积=𝑆扇形𝐴𝐵𝐸+𝑆△𝐵𝐷𝐸−𝑆扇形𝐵𝐶𝐷−𝑆△𝐴𝐵𝐶 =𝑆扇形𝐴𝐵𝐸−𝑆扇形𝐵𝐶𝐷 =
=48𝜋−12𝜋 =36𝜋𝑐𝑚2. 故答案为:36𝜋𝑐𝑚2.
−
12.答案:80°(答案不唯一)
解析:解:连接𝑂𝐵、𝑂𝐷,
∵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内接于⊙𝑂,∠𝐷𝐴𝐵=130°, ∴∠𝐷𝐶𝐵=180°−130°=50°,
由圆周角定理得,∠𝐷𝑂𝐵=2∠𝐷𝐶𝐵=100°, ∴∠𝐷𝐶𝐵≤∠𝐵𝑃𝐷≤∠𝐷𝑂𝐵,即50°≤∠𝐵𝑃𝐷≤100°, ∴∠𝐵𝑃𝐷可能为80°(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80°(答案不唯一).
连接𝑂𝐵、𝑂𝐷,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𝐷𝐶𝐵的度数,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𝐷𝑂𝐵的度数,得到∠𝐷𝐶𝐵≤∠𝐵𝑃𝐷≤∠𝐷𝑂𝐵,进而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12590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求出各年级人数,再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求出各年级捐款数,各年级相加即可得到该校捐款总数. 解:1000×32%×15=4800元; 1000×33%×13=4290元; 1000×35%×10=3500元;
∴该校学生共捐款4800+4290+3500=12590元. 故答案为:12590.
14.答案:100
解析:解:∵∠𝐴𝐷𝐵=∠𝐸𝐷𝐶,∠𝐴𝐵𝐶=∠𝐸𝐶𝐷=90°, ∴△𝐴𝐵𝐷∽△𝐸𝐶𝐷, ∴
𝐴𝐵𝐸𝐶
=
𝐵𝐷
,𝐴𝐵=𝐶𝐷
60
𝐵𝐷×𝐸𝐶𝐶𝐷
,
解得:𝐴𝐵=
120×50
=100(米).
故答案为:100.
由两角对应相等可得△𝐵𝐴𝐷∽△𝐶𝐸𝐷,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两岸间的大致距离𝐴𝐵.
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15.答案:4.8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勾股定理得𝐴𝐶=1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得到𝐵𝐷=5,𝑆△𝐵𝐶𝐷=2𝑆△𝐴𝐵𝐶=1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论. 解: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 ∵𝐴𝐵=8,𝐵𝐶=6,
1
∴𝐴𝐶=√𝐴𝐵2+𝐵𝐶2=10, ∵𝐵𝐷是斜边𝐴𝐶上的中线,
∴𝐵𝐷=×10=5,𝑆△𝐵𝐶𝐷=𝑆△𝐴𝐵𝐶=××8×6=12,
2
2
2
2
1
1
1
1
∴𝐶𝐸=
2𝑆△𝐵𝐶𝐷𝐵𝐷
=4.8,
故答案为4.8.
16.答案:45
解析:解:连接𝑂𝐴,如图, ∵𝐴𝐷为⊙𝑂的切线, ∴𝑂𝐴⊥𝐴𝐷,
∵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为平行四边形, ∴𝐴𝐷//𝐵𝐶, ∴𝐴𝑂⊥𝐵𝐶, ∴∠𝐴𝑂𝐶=90°,
∴∠𝐴𝐵𝐶=2∠𝐴𝑂𝐶=45°. 故答案为45.
连接𝑂𝐴,如图,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𝑂𝐴⊥𝐴𝐷,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𝐴𝑂⊥𝐵𝐶,则∠𝐴𝑂𝐶=90°,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𝐴𝐵𝐶的度数.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
1
17.答案:解:根据题意可知:四边形𝐴𝐷𝐸𝐶为矩形,
∴𝐸𝐷=𝐶𝐴=30𝑚,𝐸𝐶=𝐴𝐷=1.52𝑚, 在直角△𝐵𝐷𝐸中,∠𝐵𝐷𝐸=30°,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tan∠𝐵𝐷𝐸=𝑡𝑎𝑛30°=∴𝐵𝐸=𝐷𝐸⋅
√33
=𝐷𝐸
𝐵𝐸
√3
, 3
=10√3𝑚,
∴𝐵𝐶=𝐵𝐸+𝐸𝐶=(10√3+1.52)𝑚≈18.84𝑚. 答:大树的高度约为18.84𝑚.
解析:在直角△𝐵𝐷𝐸中,根据𝐷𝐸和∠𝐵𝐷𝐸的三角函数值可以求得𝐵𝐸的长度,根据𝐵𝐸和𝐸𝐶的值计算𝐵𝐶的长度,即可解题.
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考查了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本题中求𝐵𝐸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解:(1) 𝑃(得到负数)=.
(2)用下表列举所有的可能结果
从上表可知,一共有九种可能, 其中两人得到的数相同的有三种, 因此𝑃(两人“不谋而合”)=
.
解析:本题考查概率问题,难度较小.
19.答案:解:(1)∵𝐴(0,−1)、𝐵(−2,0)、𝐶(4,0),
∴𝐴𝑂=1,𝐵𝐶=6,
∴△𝐴𝐵𝐶的面积=2×6×1=3;
(2)存在一个点𝐷,使得△𝐴𝐵𝐷是以𝐴𝐵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所示,
1
设𝐷(0,𝑚),则𝐴𝐷=1+𝑚,𝑂𝐷=𝑚, ∵𝐵𝐷=𝐴𝐷=1+𝑚,∠𝐵𝑂𝐷=90°, ∴𝑅𝑡△𝐵𝑂𝐷中,𝑂𝐷2+𝑂𝐵2=𝐵𝐷2, ∴𝑚2+22=(𝑚+1)2, 解得𝑚=2, ∴𝐷(0,2);
(3)在𝑥轴负半轴上取点𝐷(−4,0),过𝐷作𝑥轴的垂线𝑙,则点𝑃在该垂线𝑙上,
3
3
过𝐶作𝐶𝑃//𝐴𝐵,交𝑙于点𝑃,则𝑆△𝑃𝐴𝐵=𝑆△𝐴𝐵𝐶, ∵𝐴(0,−1)、𝐵(−2,0),
∴直线𝐴𝐵的解析式为𝑦=−2𝑥−1, 设直线𝐶𝑃解析式为𝑦=−2𝑥+𝑏, 把𝐶(4,0)代入,可得 0=−2+𝑏, 解得𝑏=2,
∴直线𝐶𝑃解析式为𝑦=−2𝑥+2, ∴𝐹(0,2),
当𝑥=−4时,𝑦=2+2=4, ∴𝑃(−4,4);
当点𝑃′在𝑥轴下方时,设过𝑃′且平行于𝐴𝐵的直线交𝑦轴于𝐸,则𝐴𝐸=𝐴𝐹=3, ∴𝑂𝐸=4,即𝐸(0,−4),
∴直线𝑃′𝐸解析式为𝑦=−2𝑥−4, 当𝑥=−4时,𝑦=2−4=−2, ∴𝑃′(−4,−2), ∴𝑎的值为4或−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1)根据𝐴𝑂=1,𝐵𝐶=6,求得△𝐴𝐵𝐶的面积;
(2)设𝐷(0,𝑚),𝑂𝐷=𝑚,∠𝐵𝑂𝐷=90°,则𝐴𝐷=1+𝑚,根据𝐵𝐷=𝐴𝐷=1+𝑚,可得𝑅𝑡△𝐵𝑂𝐷中,𝑂𝐷2+𝑂𝐵2=𝐵𝐷2,即𝑚2+22=(𝑚+1)2,进而得出点𝐷坐标;
1111
(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点𝑃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内,根据𝑆△𝑃𝐴𝐵=𝑆△𝐴𝐵𝐶,求出𝑎的值.
20.答案:−1 0 1 2 3 0 3 4 3 0
解析: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 4𝑎−2𝑏+𝑐=−5
(−2,−5),(0,3),(2,3)分别代入得{𝑐=3,
4𝑎+2𝑏+𝑐=3𝑎=−1
解得:{𝑏=2.
𝑐=3∴𝑦=−𝑥2+2𝑥+3. (2)列表:
𝑥 𝑦 描点, 连线,如图.
… … −1 0 0 3 1 4 2 3 3 0 … …
(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0,3),(2,3)三点分别代入求出𝑎,𝑏,𝑐即可. 把(−2,−5),(2)利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象.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1)证明:△𝐴𝑀𝐹∽△𝐵𝐺𝑀,△𝐷𝑀𝐺∽△𝐷𝐵𝑀,
△𝐸𝑀𝐹∽△𝐸𝐴𝑀等.(写出两对即可) 以下证明△𝐴𝑀𝐹∽△𝐵𝐺𝑀.
由题知∠𝐴=∠𝐵=∠𝐷𝑀𝐸=𝛼, 而∠𝐴𝐹𝑀=∠𝐷𝑀𝐸+∠𝐸,
又∠𝐵𝑀𝐺=∠𝐴+∠𝐸,∴∠𝐴𝐹𝑀=∠𝐵𝑀𝐺. ∴△𝐴𝑀𝐹∽△𝐵𝐶𝑀.
(2)解:当𝛼=45°时,可得𝐴𝐶⊥𝐵𝐶且𝐴𝐶=𝐵𝐶, ∵𝑀为𝐴𝐵中点,∴𝐴𝑀=𝐵𝑀=
.
由△𝐴𝑀𝐹∽△𝐵𝐺𝑀得𝐴𝐹·𝐵𝐺=𝐴𝑀·𝐵𝑀, ∴
.
𝑐𝑜𝑠45°=4, ,𝐶𝐹=4−3=1,
又𝐴𝐶=𝐵𝐶= ∴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识别、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本题综合性很强,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道难度中等的题目.
22.答案:2<𝑥<8且𝑥≠6;从第一小时到第六小时甲的工作效率是3件/时
解析:解:(1)𝑦2图象在𝑦1上方的部分,生产乙的效率高于甲的效率的时间𝑥(小时)的取值范围是2<𝑥<8且𝑥≠6;
线段𝐴𝐵的实际意义是从第一小时到第六小时甲的工作效率是3件/时; (2)设函数解析式是𝑦1=𝑘𝑥+𝑏, 图象过点𝐵(6,3)、𝐶(8,0) 6𝑘+𝑏=3{, 8𝑘+𝑏=0解得{,
𝑏=12
故函数解析式为𝑦1=−2𝑥+12; (3)𝑍=3𝑚+4(6−𝑚), 即𝑍=−𝑚+24.
(1)根据𝑦2图象在𝑦1上方的部分,可得答案,根据线段𝐴𝐵的工作效率没变,可得答案案; (2)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
3
𝑘=−
32
(3)根据甲的最大效率乘以时间,可得甲的产品,根据乙的最大效率乘以乙的时间,可得乙的产品,甲的产品加乙的产品,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利用了函数图象,待定系数法,题目较为简单.
23.答案:45
解析:解:(1)当𝐵𝐶//𝐴𝑂时,𝐴𝐵是⊙𝑂的切线,理由如下: 如图,连结𝑂𝐵,
∵𝐴𝐷与⊙𝑂相切于点𝐷, ∴∠𝑂𝐷𝐴=90°, ∵𝑂𝐵=𝑂𝐶, ∴∠𝑂𝐵𝐶=∠𝑂𝐶𝐵, ∵𝐵𝐶//𝐴𝑂,
∴∠𝑂𝐵𝐶=∠𝐵𝑂𝐴,∠𝑂𝐶𝐵=∠𝐷𝑂𝐴, ∴∠𝐵𝑂𝐴=∠𝐷𝑂𝐴, 在△𝐴𝐵𝑂和△𝐴𝐷𝑂中, 𝑂𝐵=𝑂𝐷
{∠𝐵𝑂𝐴=∠𝐷𝑂𝐴, 𝑂𝐴=𝑂𝐴
∴△𝐴𝐵𝑂≌△𝐴𝐷𝑂(𝑆𝐴𝑆), ∴∠𝑂𝐵𝐴=∠𝑂𝐷𝐴=90°, ∴𝐴𝐵⊥𝑂𝐵, ∴𝐴𝐵是⊙𝑂的切线;
(2)当∠𝐷𝐴𝑂=45°时,四边形𝐴𝑂𝐶𝐵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设𝑂𝐴交𝐵𝐷于点𝐸,
∵∠𝐷𝐴𝑂=45°,∠𝐴𝐷𝑂=90°, ∴∠𝐷𝑂𝐴=45°, ∴∠𝐷𝐴𝑂=∠𝐷𝑂𝐴, ∴𝐴𝐷=𝑂𝐷, ∵𝐶𝐷是⊙𝑂的直径, ∴𝐵𝐷⊥𝐵𝐶, ∵𝐵𝐶//𝐴𝑂, ∴𝐵𝐷⊥𝐴𝑂, 又𝐴𝐷=𝑂𝐷, ∴𝐴𝑂=2𝑂𝐸,
∵𝐵𝐶//𝐴𝑂,𝑂𝐶=𝑂𝐷, ∴𝐵𝐶=2𝑂𝐸, ∴𝐴𝑂=𝐵𝐶, 又𝐵𝐶//𝐴𝑂,
∴四边形𝐴𝑂𝐶𝐵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45.
(1)连结𝑂𝐵,∠𝑂𝐶𝐵=∠𝐷𝑂𝐴,当𝐵𝐶//𝐴𝑂时,可得∠𝑂𝐵𝐶=∠𝐵𝑂𝐴,根据∠𝑂𝐵𝐶=∠𝑂𝐶𝐵,得到∠𝐵𝑂𝐴=∠𝐷𝑂𝐴,利用𝑆𝐴𝑆判定△𝐴𝐵𝑂≌△𝐴𝐷𝑂,进而得出∠𝑂𝐵𝐴=∠𝑂𝐷𝐴=90°,即可得解;
(2)∠𝐷𝐴𝑂=45°时,∠𝐷𝐴𝑂=∠𝐷𝑂𝐴,则𝐴𝐷=𝑂𝐷,根据𝐵𝐷⊥𝐵𝐶,𝐵𝐶//𝐴𝑂,得出𝐵𝐷⊥𝐴𝑂,则𝐴𝑂=2𝑂𝐸,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𝐵𝐶=2𝑂𝐸,则𝐴𝑂=𝐵𝐶,又𝐵𝐶//𝐴𝑂,即可判定四边形𝐴𝑂𝐶𝐵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记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1)①90;
②如图,连接𝐴𝐵、𝑂𝐴、𝑂𝐵.
在△𝐴𝑂𝐵中,
∵𝑂𝐴=𝑂𝐵=1.𝐴𝐵=√2, ∴𝑂𝐴2+𝑂𝐵2=𝐴𝐵2. ∴∠𝐴𝑂𝐵=90°.
⏜上时,∠𝐴𝑃𝐵=∠𝐴𝑂𝐵=45°; 当点𝑃在优弧𝐴𝑃𝐵2
⏜上时,∠𝐴𝑃′𝐵=(360°−∠𝐴𝑂𝐵)=135° 当点𝑃在劣弧𝐴𝐵2(2)根据点𝑃在⊙𝑂1上的位置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1
第一种情况:点𝑃在⊙𝑂2外,且点𝐴在点𝑃与点𝑀之间,点𝐵在点𝑃与点𝑁之间,如图① ∵∠𝑀𝐴𝑁=∠𝐴𝑃𝐵+∠𝐴𝑁𝐵, ∴∠𝐴𝑃𝐵=∠𝑀𝐴𝑁−∠𝐴𝑁𝐵;
第二种情况:点𝑃在⊙𝑂2外,且点𝐴在点𝑃与点𝑀之间,点𝑁在点𝑃与点𝐵之间,如图②. ∵∠𝑀𝐴𝑁=∠𝐴𝑃𝐵+∠𝐴𝑁𝑃=∠𝐴𝑃𝐵+(180°−∠𝐴𝑁𝐵), ∴∠𝐴𝑃𝐵=∠𝑀𝐴𝑁+∠𝐴𝑁𝐵−180°;
第三种情况:点𝑃在⊙𝑂2外,且点𝑀在点𝑃与点𝐴之间,点𝐵在点𝑃与点𝑁之间,如图③. ∵∠𝐴𝑃𝐵+∠𝐴𝑁𝐵+∠𝑀𝐴𝑁=180°, ∴∠𝐴𝑃𝐵=180°−∠𝑀𝐴𝑁−∠𝐴𝑁𝐵, 第四种情况:点𝑃在⊙𝑂2内,如图④, ∠𝐴𝑃𝐵=∠𝑀𝐴𝑁+∠𝐴𝑁𝐵. 解析:
解:(1)①若𝐴𝐵是⊙𝑂的直径,则∠𝐴𝑃𝐵=90. ②见答案; (2)见答案.
(1)①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即可求解;
⏜上;点𝑃在劣弧𝐴𝐵⏜上两种情况讨论求②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𝐴𝑂𝐵=90°,再分点𝑃在优弧𝐴𝐵解;
(2)根据点𝑃在⊙𝑂1上的位置分为四种情况得到∠𝐴𝑃𝐵与∠𝑀𝐴𝑁、∠𝐴𝑁𝐵之间的数量关系. 综合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本题难度较大,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