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来源:华佗小知识
走生态循环农业 姜龙 近年来,海门市始终瞄准促进 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按照“稳定政 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要求,把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农业转型升 级、建设富有海门特色现代化农业 的主攻方向和现实载体,因势利导, 全力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2014 年,村营收入超过1.48亿元,其中收 入超过100万元的村较去年翻了一 番,被农业部评为“第二批全国农村 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17419元,同比增长 10.9%,增幅继续超过城镇居民;按 照现代城镇特色化、基础设施一体 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环境生态 化的发展要求,城乡融合步伐不断 加快。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资源节 约、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子,既有利于 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市场竞 争力,又有利于将生态环境转化为 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我市发展生 态循环农业的具体路径为: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夯实 生态循环农业基础。结构优化、布 局合理的产业体系是发展生态循环 农业的物质基础。我市在深化农业 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富有资源特色 中区。三是扩大影响。大力发展无 的优势产业带、产业群的基础上,根 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据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 积极鼓励优势农产品经营主体申报 要求,重点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的节 农产品地理标志、著名商标、驰名商 点产业。借助中国农科院、中国农 标和名牌产品,做出特色,打响品 大等科研院所的高端智慧,编制完 牌,扩大影响。目前我市的“海门山 善了“海门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总 羊”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体规划”、“沿江万亩现代生态农业 “海门香芋”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 园区”等重点园区发展规划,科学制 标志产品;“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 定“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 区”、“海门山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现代渔业、规模畜禽、休闲农业”等 被认定为国家、省农业综合标准化 六大产业的发展规划,构建起了完 示范区。 整的规划体系。一是提档升级。不 ——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培育 断推进市级以上重点园区提档升 生态循环农业主体。规模化生产、 级,每年新建千亩生态主题农业公 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是生态循 园园区和主题生态农庄园区都在3 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助于资 个以上,目前每个区镇(乡)都有一 源要素集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 个超千亩现代农业园区,2015年我 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市还将新增生态农业建设基地 条。近年来,我市大力鼓励龙头企 8000亩,其中智能温室500亩以 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营大户 上。二是放大特色。精心编制了城 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 郊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重点 方式,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形 建设环城区城镇旅游观光农业。尤 成了一批主题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 其抓好“羊家乐”田园风光游集聚区 和配套产业。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 建设工作,高标准打造国家农业产 业。以生态农业园区为平台,认真 业化示范基地——常乐镇农产品加 疏理、包装、推出一批项目,加强对 工核心区和临江新区农产品加工集 外宣传和推介,大力引进龙头企业 http://www.qunzh.eom 49 生态文明/ShengTaiWenMing 投资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 有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建 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田 二是特色彰显必须突出。有特 设用地和村集体经济分配股权入市 色才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要充 园风光旅游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市 交易。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原 分挖掘乡村丰富的自然、人文、民 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6 则,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 俗、旅游等资源,利用区域特色资源 家、南通市级37家。二是培育农民 社保、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置换城镇 加快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将农业特 合作社。坚持扩面与规范并重,以 住房的改革试点,为生态循环农业 色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建设生态景 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 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三是注重质量 观、休闲度假等新型生态农业园 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五化” 安全。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 区。要坚持以村或一个有特色的农 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 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各类现代生态 农业项目,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 营水平。目前我市已发展农民专业 合作社组织I143家,入社率达 94.5%。三是发展经营大户。农村 经营大户是现阶段我市农村经济发 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引导他们参与 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各类生产 要素向园区聚集配置。大力推广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和扶 持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 生态农业园区经营主体,做大田园 生态农业。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强化 生态循环农业保障。生态循环农业 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而且 具有跨产业、跨主体等特点,健全的 服务组织是支撑其健康发展的重要 环节。一是注重科技支撑。实施农 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 程,加强农业信息化覆盖工程建设, 建立省农科院驻海门博士服务工作 站、高校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工 作站,推进农业技术研发、集成、转 化和应用,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 率已达到70%。二是注重要素激 活。积极探索确地、确股、确权相衔 接的试点创新,实质性地开展了社 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农地流转、农 民转移和农业转型提供权益保障。 不断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50 2015年/第7期 全县”为抓手,完善市、镇、村、企四 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基本建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提 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广农业 节肥、节药、节水等技术,着力提高 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加大规模养殖 场沼气工程建设,建成市病死动物 无害化处理中心,确保农业废弃物 综合利用率达到95%。 生态循环农业秉承了循环经济 的发展理念和要求,立足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注重从转变生产方式入 手,通过资源合理利用和物质多级 循环,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 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 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 在实践中,我市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引导必须先行。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全 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从转变 思想观念入手,立足营造积极 倡导、农民自觉参与、公众密切配合 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宣传,大 力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战略意 义和现实作用,引导基层干部和农 民群众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和 生态价值观,提高建设生态循环农 业自觉性。加强社会公众的引导,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 活方式,加快建立健全优质优价机 制,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外在 动力 业产业带为基础,发挥海门山羊、四 青作物、优质瓜蔬、花卉苗木等优势 农业产业特色,有序推进生态农业 园区建设,与优势农业产业相互促 进发展,培育出田园风光游农业产 业特色。要不断扩大生态农业园区 服务功能,实现服务内容由常规化 向多样化转变,服务形式由提供式 向互动式转变,特别是重视现有设 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 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 展,实现特色化经营。 三是金融支持必须加强。农业 是一项弱质产业,投入大,周期长, 风险高。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 机构要强化服务“三农”责任,主动 顺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 求,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加快推 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 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实现土 地“活变现”。要加快农民合作社融 资改革试点工作,努力破解家庭农 场、合作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难、担保难、成本高”瓶颈。要加快 发展农业性保险,继续实行政 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确保 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面超85%,高 效农业保险保费占农业保险总保费 的比例不低于60%,切实增强农业 生产抗风险能力。口 (作者系海门) 责任编辑:金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