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古代史上

世界古代史上

来源:华佗小知识
1.古代两河流域 1)王国的兴衰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一册P2图 自西北向东南

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2)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A)

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之前,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文字比它古老),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B)

石柱法(君权神授)

时间: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8世纪初) 地位: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原因:楔形文字的成熟;社会的进步;法律基础

目的:有效规范王国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同态复仇) 意义: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治史占有重要地位;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任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

2.古代埃及

1)法老一统的 尼罗河(A)

一册P6图

古代埃及(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境内。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的水量,使得地处亚非大干旱地区的古代埃及成了沙漠里的一块绿洲,适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居住,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高度集权的法老统治(A)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早)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掌握了从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胡夫(最大),哈夫拉←狮身人面像) 是法老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察之可了解当时建筑艺术、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制度 3)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与纸草(A)

公元前3500年以前发明(最古老),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字体:圣书体、祭祀体、世俗体

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发明笔和墨水后,纸草(最普遍)、木片、石头、陶片为书写材料。

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 埃及被征服后受到强烈希腊/阿拉伯文化冲击,象形文字逐渐被忘却。

3.古代印度

1)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度 印度河、恒河(A)

约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后征服土著部落,后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得益于灌溉之利,农业生产发挥主导作用。将氏族公社转变为国家机构,用暴力手段保护奴隶制贵族的利益。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称为“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B)

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氏族制度走向解体,社会为婆罗门(祭司阶层,执掌宗教大权,精神统治者)、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者(国王))、吠舍(普通自由民,从事农、牧、商业)、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奴隶,以手工业、农业、渔猎为生)四大种姓。

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权益不等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社会地位不平等)

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A)

创始: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影响最大者之一。早起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社会支持,传播迅速。相传创始人为悉达多(释迦牟尼,刹帝利(王子))。

经典:总称为大藏经,三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传播: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产生于吠舍时代

印度 吠舍时代(BC14c-BC6c)→列国时代(BC6c-BC4c)→孔雀帝国时代

敦煌壁画艺术风格灵感来自于古代印度 古代东方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灌溉农业发达

4.古代美洲 1)玛雅文化

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A)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A)

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培育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